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扎龙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利用率低,动物资源利用混乱。以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合理安排规划与开发,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重,采用不同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既保护湿地,又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扎龙湿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0039— 02
扎龙湿地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部的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区东南郊,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扎龙湿地各种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因此,对扎龙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扎龙湿地概况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1.5′~124°37.5′,北纬46°48′~47°31.5′,南北长65㎞,东西宽37㎞。总面积21万hm2,其中芦苇沼泽面积10 万hm2,草甸面积6万hm2,明水面积2万hm2,农田防护林面积约3万hm2。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半干燥地区,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季风交替、冬季漫长干燥、夏季短促湿润。年平均气温1~3℃,年温差40℃。水源主要来自于乌裕尔河,地貌类型主要为河湖相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平坦,坡度1/1000,最低处海拔137.9m。保护区内有大面积发育的沼泽,沼泽类型主要是芦苇沼泽,此外尚有香蒲沼泽、苔草沼泽等。由于湿地地势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具有多宜性,可辟为农、牧业用地,发展水产养殖。水生复合系统的湿地是各周边地区的粮食、渔业、畜牧业及芦苇业的重要基地。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和功能区区划的批复,保护区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核心区:面积7万 hm2,为保护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80%以上为芦苇沼泽,是鹤类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巢区分布地。
(2)缓冲区:核心区外围至实验区,面积6.7万hm2。分布着成片或断续的沼泽芦苇、苔草沼泽和湖泡,也是鹤类等珍稀水禽的活动领域,鸟类栖息繁殖地。
(3)实验区:缓冲区以外至边界,面积7.3万hm2,生态与缓冲区相同,现有限开放生态旅游。
二、湿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植物资源利用率低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植被以草甸、湿草甸、沼泽植被及水生植被为主。扎龙植物利用包括芦苇、草地和种植农作物。利用较多的是以狼尾草和星星草为主的草甸植被和以芦苇群落为典型植物群落的沼泽植被,以出产牧草和收割芦苇为主。随着景观日益破碎,部分区域芦苇沼泽向草地演替,杂草丛生,草场和芦苇质量显著下降。以牧草为基础,发展有养殖业。而芦苇大部分以出售为主,开发不足。种植业模式单一,主要以旱地为主,种植玉米,而且不是主导产业。
2.动物资源利用混乱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丰富(表1),昆虫类、鱼类和鸟类是该区主要的动物资源。丰富的昆虫资源为保护区的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在繁多的鸟类中以水禽居多,约130多种。保护区也主要以保护鹤类等珍稀水禽为主,扎龙湿地有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鹤、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8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白寰、白额雁、大天鹅、雀鹰、秃鹫、燕隼、红隼、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等33种.此外湿地内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其中两栖类1种,鸟类17种,兽类3种〔3〕.目前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而扎龙就有6种〔4〕;全世界有丹顶鹤2000只,而扎龙湿地就有346只〔5〕.
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保护效果已见成效。丹顶鹤培育基地的建设,使人工养殖丹顶鹤数量增加。耕地和居民地面积保持稳定,野生丹顶鹤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由于对湿地内鱼类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没有明确的规划,捕鱼方式多样,不分鱼类大小,不分季节,繁殖期保护不够,造成鱼类资源利用混乱,无法实现可持续利用。扎龙渔业养殖不容乐观。由于明水面多为芦苇所包围,养殖开发较少,以捕鱼为主。渔网和小型捕鱼船随处可见,这样不但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开发,由于过渡捕捞,对鸟类也造成了影响。
三、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
扎龙湿地对资源的利用集中在试验区内,包括生态旅游、收割芦苇和牧草、渔业以及种植业。而湿地内资源种类丰富,采用不同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充分利用湿地内动植物资源(如图1),合理安排规划与开发,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重,既保护湿地,同时又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由于扎龙湿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市区较近,所以本文从两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一是湿地范围内;二是湿地周边范围。
在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生态旅游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回归自然,释放城市压力。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而选择距离较近的原生态环境进行旅游,扎龙湿地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环境为主要目的,并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实验区内有限制的开展生态旅游,成为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一大模式。扎龙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可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以此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核心区是鹤类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巢区分布地。依托珍奇的丹顶鹤,丰富的鸟类资源,在实验区不仅可以开展放鹤观鸟活动,而且开发观鸟线路,为观鸟爱好者提供理想的场所。根据现在居民点分布情况,可在缓冲区与核心区交界处或缓冲区设置观鸟点。特别是依托扎龙管理局丹顶鹤繁殖基地,采用大网养殖鸟类,开展动物园式开发,开展观鸟活动。
2.湿地养殖模式
湿地养殖模式形式多样。扎龙养殖分为渔业和牧业两大类。扎龙渔业养殖模式可采用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表1),在扎龙湿地内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在这些水面进行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充分利用资源,满足齐齐哈尔市鱼市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牧业养殖分为草地牛羊养殖和水域家禽养殖。草地牛羊养殖已初具规模,应该多发展圈养,这样不仅保护草地,还有利于管理。水域家禽养殖主要是以鸡鸭鹅为主,在湿地水域区域进行的半圈养模式,以此发展畜牧业,供给城市畜蛋产品。
3.湿地农户 企业模式
扎龙湿地植物利用以芦苇和牧草为主,这些芦苇和草地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牧草为基础,发展有养殖业,可扩展为乳产品工业开发,形成较好的产业链。在湿地周边以发展有养殖厂,其奶牛主要是养殖厂委托当地居民进行养殖,以提供良好的奶源。芦苇利用可开发为手工编制制造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当地居民仅仅以芦苇收购和制板厂发展有初级工业,芦苇开发利用相对落后,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根据当地生活习惯,喜欢吃野生蔬菜。在扎龙湿地周边区域,特别是农耕地周边和草地内,广泛分布有野生蔬菜,仅仅以采摘直接出售或自己食用为主,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发展一批蔬菜加工厂以生产野生蔬菜,走农户加企业道路,加强生产链,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庭院模式
庭院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在自己庭院周围,种植果蔬,饲养家禽,结合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以提高收入。其特点是灵活、风险较低、投入较小。
庭院模式主要是针对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沿线村落提出。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沿线,风光秀丽,夏季绿草茵茵,秋季金黄树叶,别有一番诗意。但沿线开发程度不够,没有合理规划,仅有部分农家乐,主要以原生态动植物为主,发展餐饮,为此特提出庭院模式。在原生态餐饮业的基础上加入休闲娱乐,不仅保护当地的环境,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有组织的进行生产,依托种植果蔬而发展果蔬采摘,让旅游者亲自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发展果蔬采摘模式。另外可开发圈舍养猪,散养鸡等养殖模式,提供原生态肉类,发展农家乐。
5.城郊生态农业模式
城郊型生态农业是一种区域性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社会经济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可控性较强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城郊的区域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6〕。齐齐哈尔市城郊型生态农业系统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环境屏障作用,二是无污染副食品生产,三是观光度假,四是富裕农民,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农民致富较快,富裕程度较高。
沿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交通主干道两侧村落具有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发展大棚蔬菜以及苗圃园艺业,不仅可以丰富城市菜篮子,还可以满足花卉市场,以此带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
6.中草药生产加工模式
扎龙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植物为可直接入药,例如红梗蒲公英、东北蒲公英、水蒿、车前等。就目前而言,这些药用植物被直接使用,并没有形成产业,没有深加工、深化工。依托中医院或科研所发展中药材提取物研发,走中草药生产加工模式追加药用植物附加值,从而提高收入。
四、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加强生态旅游与湿地养殖的管理,扶持一批企业,特别工艺品制造,以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合理安排规划与开发,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重,采用不同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既保护湿地,又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红军,邓伟.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03):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吴长申.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与管理〔M〕.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81-213.
〔4〕 王秀丽,阎仲科,等.扎龙湿地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水电站设计,2001,17(04):24-26.
〔5〕 吴华,岳敏,等.浅析水环境对扎龙湿地的影响〔J〕.水利天地,2002,(02):19-20.
〔6〕 赵德芳,等.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模式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李允光〕
[关键词]扎龙湿地;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4— 0039— 02
扎龙湿地位于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部的乌裕尔河下游、齐齐哈尔市区东南郊,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扎龙湿地各种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多,同时也存在着不利的方面。因此,对扎龙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扎龙湿地概况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乌裕尔河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23°51.5′~124°37.5′,北纬46°48′~47°31.5′,南北长65㎞,东西宽37㎞。总面积21万hm2,其中芦苇沼泽面积10 万hm2,草甸面积6万hm2,明水面积2万hm2,农田防护林面积约3万hm2。该区属于大陆性气候半干燥地区,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季风交替、冬季漫长干燥、夏季短促湿润。年平均气温1~3℃,年温差40℃。水源主要来自于乌裕尔河,地貌类型主要为河湖相冲积地貌类型,地势低洼平坦,坡度1/1000,最低处海拔137.9m。保护区内有大面积发育的沼泽,沼泽类型主要是芦苇沼泽,此外尚有香蒲沼泽、苔草沼泽等。由于湿地地势平、水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具有多宜性,可辟为农、牧业用地,发展水产养殖。水生复合系统的湿地是各周边地区的粮食、渔业、畜牧业及芦苇业的重要基地。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界和功能区区划的批复,保护区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核心区:面积7万 hm2,为保护完好的典型湿地生态,80%以上为芦苇沼泽,是鹤类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巢区分布地。
(2)缓冲区:核心区外围至实验区,面积6.7万hm2。分布着成片或断续的沼泽芦苇、苔草沼泽和湖泡,也是鹤类等珍稀水禽的活动领域,鸟类栖息繁殖地。
(3)实验区:缓冲区以外至边界,面积7.3万hm2,生态与缓冲区相同,现有限开放生态旅游。
二、湿地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1.植物资源利用率低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湿地植被以草甸、湿草甸、沼泽植被及水生植被为主。扎龙植物利用包括芦苇、草地和种植农作物。利用较多的是以狼尾草和星星草为主的草甸植被和以芦苇群落为典型植物群落的沼泽植被,以出产牧草和收割芦苇为主。随着景观日益破碎,部分区域芦苇沼泽向草地演替,杂草丛生,草场和芦苇质量显著下降。以牧草为基础,发展有养殖业。而芦苇大部分以出售为主,开发不足。种植业模式单一,主要以旱地为主,种植玉米,而且不是主导产业。
2.动物资源利用混乱
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丰富(表1),昆虫类、鱼类和鸟类是该区主要的动物资源。丰富的昆虫资源为保护区的鸟类及其它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而在繁多的鸟类中以水禽居多,约130多种。保护区也主要以保护鹤类等珍稀水禽为主,扎龙湿地有国家级保护鸟类4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鸟类有白鹳、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白鹤、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8种;国家2级保护鸟类白琵鹭、白寰、白额雁、大天鹅、雀鹰、秃鹫、燕隼、红隼、灰鹤、白枕鹤、蓑羽鹤等33种.此外湿地内有省级重点保护动物21种,其中两栖类1种,鸟类17种,兽类3种〔3〕.目前世界上现有鹤类15种,中国有9种,而扎龙就有6种〔4〕;全世界有丹顶鹤2000只,而扎龙湿地就有346只〔5〕.
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保护效果已见成效。丹顶鹤培育基地的建设,使人工养殖丹顶鹤数量增加。耕地和居民地面积保持稳定,野生丹顶鹤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由于对湿地内鱼类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没有明确的规划,捕鱼方式多样,不分鱼类大小,不分季节,繁殖期保护不够,造成鱼类资源利用混乱,无法实现可持续利用。扎龙渔业养殖不容乐观。由于明水面多为芦苇所包围,养殖开发较少,以捕鱼为主。渔网和小型捕鱼船随处可见,这样不但不利于资源的持续开发,由于过渡捕捞,对鸟类也造成了影响。
三、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
扎龙湿地对资源的利用集中在试验区内,包括生态旅游、收割芦苇和牧草、渔业以及种植业。而湿地内资源种类丰富,采用不同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充分利用湿地内动植物资源(如图1),合理安排规划与开发,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重,既保护湿地,同时又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由于扎龙湿地特殊的地理位置,距离市区较近,所以本文从两个区域进行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分析:一是湿地范围内;二是湿地周边范围。
在可行性与可持续性原则指导下,提出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1.生态旅游模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回归自然,释放城市压力。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而选择距离较近的原生态环境进行旅游,扎龙湿地正具备这样的条件。
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湿地环境为主要目的,并划分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在实验区内有限制的开展生态旅游,成为开发湿地旅游资源的一大模式。扎龙湿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可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以此发展湿地生态旅游。
核心区是鹤类等珍稀水禽重要的栖息地和巢区分布地。依托珍奇的丹顶鹤,丰富的鸟类资源,在实验区不仅可以开展放鹤观鸟活动,而且开发观鸟线路,为观鸟爱好者提供理想的场所。根据现在居民点分布情况,可在缓冲区与核心区交界处或缓冲区设置观鸟点。特别是依托扎龙管理局丹顶鹤繁殖基地,采用大网养殖鸟类,开展动物园式开发,开展观鸟活动。
2.湿地养殖模式
湿地养殖模式形式多样。扎龙养殖分为渔业和牧业两大类。扎龙渔业养殖模式可采用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扎龙湿地动物资源丰富(表1),在扎龙湿地内有大大小小的水泡子,在这些水面进行池塘养殖与网箱养殖,不仅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充分利用资源,满足齐齐哈尔市鱼市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牧业养殖分为草地牛羊养殖和水域家禽养殖。草地牛羊养殖已初具规模,应该多发展圈养,这样不仅保护草地,还有利于管理。水域家禽养殖主要是以鸡鸭鹅为主,在湿地水域区域进行的半圈养模式,以此发展畜牧业,供给城市畜蛋产品。
3.湿地农户 企业模式
扎龙湿地植物利用以芦苇和牧草为主,这些芦苇和草地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牧草为基础,发展有养殖业,可扩展为乳产品工业开发,形成较好的产业链。在湿地周边以发展有养殖厂,其奶牛主要是养殖厂委托当地居民进行养殖,以提供良好的奶源。芦苇利用可开发为手工编制制造业,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但当地居民仅仅以芦苇收购和制板厂发展有初级工业,芦苇开发利用相对落后,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根据当地生活习惯,喜欢吃野生蔬菜。在扎龙湿地周边区域,特别是农耕地周边和草地内,广泛分布有野生蔬菜,仅仅以采摘直接出售或自己食用为主,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发展一批蔬菜加工厂以生产野生蔬菜,走农户加企业道路,加强生产链,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4.庭院模式
庭院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单位,在自己庭院周围,种植果蔬,饲养家禽,结合周边良好的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以提高收入。其特点是灵活、风险较低、投入较小。
庭院模式主要是针对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沿线村落提出。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沿线,风光秀丽,夏季绿草茵茵,秋季金黄树叶,别有一番诗意。但沿线开发程度不够,没有合理规划,仅有部分农家乐,主要以原生态动植物为主,发展餐饮,为此特提出庭院模式。在原生态餐饮业的基础上加入休闲娱乐,不仅保护当地的环境,还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有组织的进行生产,依托种植果蔬而发展果蔬采摘,让旅游者亲自体验收获的喜悦,以此发展果蔬采摘模式。另外可开发圈舍养猪,散养鸡等养殖模式,提供原生态肉类,发展农家乐。
5.城郊生态农业模式
城郊型生态农业是一种区域性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社会经济的差异性和统一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可控性较强的人工生态系统,具有城郊的区域特性和发展的阶段性〔6〕。齐齐哈尔市城郊型生态农业系统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环境屏障作用,二是无污染副食品生产,三是观光度假,四是富裕农民,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农民致富较快,富裕程度较高。
沿齐齐哈尔市至扎龙管理局交通主干道两侧村落具有良好的自然区位优势,发展大棚蔬菜以及苗圃园艺业,不仅可以丰富城市菜篮子,还可以满足花卉市场,以此带动城郊生态农业的发展。
6.中草药生产加工模式
扎龙湿地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植物为可直接入药,例如红梗蒲公英、东北蒲公英、水蒿、车前等。就目前而言,这些药用植物被直接使用,并没有形成产业,没有深加工、深化工。依托中医院或科研所发展中药材提取物研发,走中草药生产加工模式追加药用植物附加值,从而提高收入。
四、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加强生态旅游与湿地养殖的管理,扶持一批企业,特别工艺品制造,以动植物资源为基础,合理安排规划与开发,以湿地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并重,采用不同的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既保护湿地,又注重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其达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红军,邓伟.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生境安全保护〔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18(03):6-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3〕 吴长申.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与管理〔M〕.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9,81-213.
〔4〕 王秀丽,阎仲科,等.扎龙湿地环境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水电站设计,2001,17(04):24-26.
〔5〕 吴华,岳敏,等.浅析水环境对扎龙湿地的影响〔J〕.水利天地,2002,(02):19-20.
〔6〕 赵德芳,等. 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模式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李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