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阶段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充分挖掘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以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职业生涯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
本文拟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阐述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例举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探讨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保障措施,为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职业规划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
自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体系以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以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但在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举步维艰、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通高中的教育大都偏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更是严重缺失。本文拟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阐述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例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探讨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保障措施,为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1、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知识快速增长、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职业种类更加多样化,人们的职业逐渐从单一职业、终身职业向综合职业、多种职业转变。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加了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这要求人们不断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社会最基本“细胞”的个人,如何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条件下获得个体的最大发展,这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探索的,也应是教育部门不懈追求的,因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使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而社会人的最基本形态要归结到人从事一定的职业,形成与他人特定的生产关系。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应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帮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社会,以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变化。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找到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与此同时,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使人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用,实现组织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双赢”。
2、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文理分科的选择、高考志愿的填报,这可以说是未来职业选择的起点,因为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初步定位,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某种职业方向的选择。如果填报专业前没有科学定位、合理选择,必然造成眼前盲目择业、毕业难以就业、未来没有核心职业的局面。对于一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对高考不抱希望,就会考虑就业问题,那么对自我的科学认知和职业信息的掌握就是非常重要的。该年龄段的学生尽管“认知能力有了显著发展,但情感并不稳定;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提高,自制力和独创性较强,世界观已初步形成,但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成长时期。”1 高中生对未来和职业充满憧憬,有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涉世不深,信息有限,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功利思想和偏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高中生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对社会、对职业、对自身的发展具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并逐步提高职业素养,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种种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问题,为未来的职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现实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因此我国高校实行计划招生。在中国报考大学要受到诸多限制,考生所在城市、地区的专业名额和考生考分等因素都会对专业选择产生很大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入喜欢的学校就读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分数、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盲目地选择专业。一项全国性的关于大学生专业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在现在高校招生的260多个专业目录中,大约有90%的专业考生并不了解。2有的学生因专业选择的偏差,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应付。尽管有的高校规定在大一期间只开公共课,到大二才分专业,但是这种做法只有部分学校实行,且专业的选择也仅局限在本学科范围内,有的学校还会有一些经济条件的附加。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在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保证高等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高中生向社会的合理分流。
二、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
(1)各学科教材
各科教材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的职业成就的体现,同时又是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职业规划教育的好材料,涉及到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有待于各科教师进一步挖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加来道雄写道:“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树立职业理想,定位职业方向,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人教版地理必修2 中分别讲述了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中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模块《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主动搜集各类职业信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较为科学的规划。还有,各科教材都会在各知识点后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如人教版物理必修2中第六章“科学足迹”版块中分别介绍了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科学生涯,人教版英语必修4中第二单元Working the land 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学研究历程,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第四单元分别介绍了笛卡儿与吴文俊的事迹。教师可以通过对科学家们成长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具体感受科学家们坚韧的意志、伟大的人格、真挚的情感以及走向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纠正职业价值观的偏颇,培养坚毅勤奋的职业品格。 (2)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是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细胞,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规划教育也同样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学生家长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优秀、成功人士,即便是普通人,他们亲身的经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真心的感悟对在校生来说也都非常具有说服力。学校可以有计划地聘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来校作演讲或座谈,介绍他们的成长过程。通过鲜活的事例,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尽早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家长们的建议意见也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水平,他们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通过这些形式,也可促进家校沟通,扩大职业规划教育在家长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家长明确职业规划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促进意义,帮助家长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能力、社会的需求与孩子的发展、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目标等之间的关系,使家长在孩子升学和择业问题上摒弃主观臆断,提出合理建议而不是作出强硬决定。同时,这种方式也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使家长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声,在注重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更着眼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孩子的职业生涯道路指明方向、增加动力。
(3)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职业规划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些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中华职业教育社、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共青团等。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的一个项目就是“开展各种公益性兴学助教活动,包括资助贫困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实行职教扶贫”。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社会团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宣传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他们的优势平台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的新理念,还可以通过他们积极为职业规划教育筹集资金。
(4)社区
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渐完善,社区文化也成为了学校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很多大型的社区都会定期地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邻里互助、厨艺比拼、特长展示等。学校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积极与社区联系起来,结成共建单位,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也可在寒、暑假期间,与社区积极协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做家庭访问、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作宣传工作等。
(5)企业
企业是学生体验职业最直接、最好的场所。学校应积极和当地企业联系,特别是那些有当地经济特色的优势企业,让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设备,了解产品加工过程,聘请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等作为兼职规划老师,帮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果有可能,要积极与企业协调,建立实习基地,让学习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6)网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一些商业机构也纷纷建立了与职业规划相关的网站,提供了大量职业规划方面的资讯,如北森人才测评网(http://www.beisen.com)、职业规划中国网(http://www.ienjoyjob.com)、中华英才网职业指导站(http://content.chinahr.com)等。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建立了网页,比如中华英才网、南方人才网、江西人才网、上海人才网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各类用人信息和求职信息、就业政策、人才培养、人才测评、人事代理、就业新闻、就业指导等内容,而且还有各类职业发展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各类职业的现状、需求、用人条件、工资待遇、未来变化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尽管这些网站提供的信息对于高中生的针对性还不是很强,但可以借助它们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介绍、职业信息的搜集,扩大对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了解,再结合专业职业规划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了解社会、确立目标。
三、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大力培养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需具有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同时又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如组织聘请专家,分期分批、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对准备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职业规划专业课程,对有志于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为高中阶段乃至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培养中坚力量;选派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功底的教师去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得好的大学院校或高职高专接受培训,再将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推广开来,带动其他教师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和研究;学校也应对各科目的代课老师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的培训,这样各学科的老师可以对其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在眼下专职教师短缺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特定范围内的指导。例如,选拔有丰富思想教育经验的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老师则可以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等进行测量,为学生在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职业初步定向等方面的做出指导。
2、积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体系
学校可以成立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积极与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处等相关机构协调起来,做好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拟定课程开发目标,设计出职业规划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予以实施,积极地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上到校长,下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做到责任到位,分工明确。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讲座或知识竞赛等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和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鼓励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只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够获得家长的认同,其实施才会更顺利,才能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和服务。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发挥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主动与社区、企业、劳动人事部门、人力资源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校外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与来往,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办学,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设施、场地、经费等资源支持。
注释:
[1] 高奇.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
[2] 高福成.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9)
参考文献:
[1] 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董珉,向丽,祝文慧.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3] 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高中生涯发展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8(9)
[4] 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徐州市区普通高中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2)
本文拟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阐述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例举职业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探讨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保障措施,为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职业规划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普通高中
自2001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我国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课程体系以来,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理念、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其实质是以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但在普通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往往举步维艰、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普通高中的教育大都偏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往往忽视或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更是严重缺失。本文拟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阐述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例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资源,探讨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保障措施,为普通高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
1、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知识快速增长、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分工的细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得职业种类更加多样化,人们的职业逐渐从单一职业、终身职业向综合职业、多种职业转变。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增加了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这要求人们不断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社会最基本“细胞”的个人,如何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条件下获得个体的最大发展,这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探索的,也应是教育部门不懈追求的,因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使个体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而社会人的最基本形态要归结到人从事一定的职业,形成与他人特定的生产关系。学校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更应关注学生未来的生涯发展,帮助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社会,以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的变化。因此,应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特点找到最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与此同时,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使人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用,实现组织与个人职业发展的“双赢”。
2、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本质要求
在高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文理分科的选择、高考志愿的填报,这可以说是未来职业选择的起点,因为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初步定位,专业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某种职业方向的选择。如果填报专业前没有科学定位、合理选择,必然造成眼前盲目择业、毕业难以就业、未来没有核心职业的局面。对于一些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如果对高考不抱希望,就会考虑就业问题,那么对自我的科学认知和职业信息的掌握就是非常重要的。该年龄段的学生尽管“认知能力有了显著发展,但情感并不稳定;意志过程的理智性明显提高,自制力和独创性较强,世界观已初步形成,但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成长时期。”1 高中生对未来和职业充满憧憬,有一定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但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涉世不深,信息有限,对未来的设想有时不切实际、主观片面,也容易受到各种功利思想和偏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高中生职业价值观、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对社会、对职业、对自身的发展具有系统的认识与了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追求,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与设计能力,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并逐步提高职业素养,以更广阔的视角和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种种与职业生涯有关的问题,为未来的职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3、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与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现实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因此我国高校实行计划招生。在中国报考大学要受到诸多限制,考生所在城市、地区的专业名额和考生考分等因素都会对专业选择产生很大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进入喜欢的学校就读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分数、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盲目地选择专业。一项全国性的关于大学生专业了解程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大约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在现在高校招生的260多个专业目录中,大约有90%的专业考生并不了解。2有的学生因专业选择的偏差,对学习失去兴趣,消极应付。尽管有的高校规定在大一期间只开公共课,到大二才分专业,但是这种做法只有部分学校实行,且专业的选择也仅局限在本学科范围内,有的学校还会有一些经济条件的附加。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之一就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多,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在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教育是保证高等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专业与职业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高中生向社会的合理分流。
二、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资源
(1)各学科教材
各科教材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的职业成就的体现,同时又是学生职业生涯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有些内容本身就是职业规划教育的好材料,涉及到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有待于各科教师进一步挖掘,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职业规划教育。例如,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加来道雄写道:“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树立职业理想,定位职业方向,使学生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决心,充分发挥自身潜能;人教版地理必修2 中分别讲述了人口的变化、城市与城市化、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力迁移的主要因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职业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提高职业规划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中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模块《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讨就业前景,掌握就业常识,了解就业和自主创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增强职业意识,主动搜集各类职业信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较为科学的规划。还有,各科教材都会在各知识点后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如人教版物理必修2中第六章“科学足迹”版块中分别介绍了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等科学家的科学生涯,人教版英语必修4中第二单元Working the land 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学研究历程,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第四单元分别介绍了笛卡儿与吴文俊的事迹。教师可以通过对科学家们成长历程的介绍,使学生具体感受科学家们坚韧的意志、伟大的人格、真挚的情感以及走向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纠正职业价值观的偏颇,培养坚毅勤奋的职业品格。 (2)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是实施职业规划教育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细胞,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规划教育也同样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学生家长中不乏各个领域的优秀、成功人士,即便是普通人,他们亲身的经历、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真心的感悟对在校生来说也都非常具有说服力。学校可以有计划地聘请不同职业背景的家长来校作演讲或座谈,介绍他们的成长过程。通过鲜活的事例,可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引导他们尽早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家长们的建议意见也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学校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水平,他们创办或任职的企业也不失为可利用的有效资源。
通过这些形式,也可促进家校沟通,扩大职业规划教育在家长范围内的影响力,使家长明确职业规划教育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促进意义,帮助家长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与孩子的能力、社会的需求与孩子的发展、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目标等之间的关系,使家长在孩子升学和择业问题上摒弃主观臆断,提出合理建议而不是作出强硬决定。同时,这种方式也促进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使家长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声,在注重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更着眼孩子未来的发展,为孩子的职业生涯道路指明方向、增加动力。
(3)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职业规划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些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中华职业教育社、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共青团等。中华职业教育社“温暖工程”的一个项目就是“开展各种公益性兴学助教活动,包括资助贫困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实行职教扶贫”。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社会团体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宣传职业规划教育,通过他们的优势平台来推广职业规划教育的新理念,还可以通过他们积极为职业规划教育筹集资金。
(4)社区
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渐完善,社区文化也成为了学校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很多大型的社区都会定期地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如邻里互助、厨艺比拼、特长展示等。学校可以借助这个平台,积极与社区联系起来,结成共建单位,将职业规划教育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也可在寒、暑假期间,与社区积极协调,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做家庭访问、帮助社区工作人员作宣传工作等。
(5)企业
企业是学生体验职业最直接、最好的场所。学校应积极和当地企业联系,特别是那些有当地经济特色的优势企业,让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设备,了解产品加工过程,聘请企业负责人、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等作为兼职规划老师,帮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的需求、了解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果有可能,要积极与企业协调,建立实习基地,让学习进一步的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
(6)网络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一些商业机构也纷纷建立了与职业规划相关的网站,提供了大量职业规划方面的资讯,如北森人才测评网(http://www.beisen.com)、职业规划中国网(http://www.ienjoyjob.com)、中华英才网职业指导站(http://content.chinahr.com)等。还有很多地方的人力资源部门也建立了网页,比如中华英才网、南方人才网、江西人才网、上海人才网等。这些网站不仅提供了各类用人信息和求职信息、就业政策、人才培养、人才测评、人事代理、就业新闻、就业指导等内容,而且还有各类职业发展方面的分析与预测,对各类职业的现状、需求、用人条件、工资待遇、未来变化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尽管这些网站提供的信息对于高中生的针对性还不是很强,但可以借助它们对职业规划知识的介绍、职业信息的搜集,扩大对职业规划相关知识和信息的了解,再结合专业职业规划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了解社会、确立目标。
三、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大力培养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
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需具有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同时又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加强专职教师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培养方式,如组织聘请专家,分期分批、长期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对准备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管理与实践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在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开设职业规划专业课程,对有志于从事职业规划教育的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为高中阶段乃至基础教育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培养中坚力量;选派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功底的教师去职业规划教育开展得好的大学院校或高职高专接受培训,再将先进经验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推广开来,带动其他教师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和研究;学校也应对各科目的代课老师进行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的培训,这样各学科的老师可以对其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发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在眼下专职教师短缺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特定范围内的指导。例如,选拔有丰富思想教育经验的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老师则可以对学生的性格特征、职业兴趣等进行测量,为学生在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职业初步定向等方面的做出指导。
2、积极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体系
学校可以成立职业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积极与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处等相关机构协调起来,做好校内及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拟定课程开发目标,设计出职业规划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并积极予以实施,积极地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上到校长,下到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做到责任到位,分工明确。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讲座或知识竞赛等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和作用,利用寒暑假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鼓励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中来,只有校本课程开发能够获得家长的认同,其实施才会更顺利,才能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和服务。此外,学校还应积极发挥学生与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主动与社区、企业、劳动人事部门、人力资源中心、职业介绍所等校外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与来往,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共同办学,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设施、场地、经费等资源支持。
注释:
[1] 高奇.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
[2] 高福成.对考生填报高考志愿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9)
参考文献:
[1] 黄天中.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董珉,向丽,祝文慧.基础教育阶段推行职业生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以武汉市为个案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7(2)
[3] 郭兆年,汤林春,谢玲玲.高中生涯发展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8(9)
[4] 赵士果.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以徐州市区普通高中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