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态学科研究项目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enghu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广大读者了解生态学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增进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本刊自本期起连续刊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生态学科的研究项目,以供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在测定油松毛虫越冬幼虫静态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揭示越冬幼虫在上树时序过程中扩散或聚集的变化趋势,本研究从越冬幼虫上树开始到结束,随着幼虫由树下逐渐向树上转移,分别以株为单元,轮为单元和枝为单元进行了3种抽样的调查,通过测定其种群聚集度指标,根据Mont Lloyd(1967)给出的判断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谐波分析法来研究越冬幼虫种群与其环境之间所表现的种的特性反应和行为
期刊
矮蒿草草甸是典型的高原地带性植被,也是青藏高原主要的放牧草地,其能量动态的模型化是研究因子相互作用、牧场管理、认识胁迫环境下亚系统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模型由5个分室组成:地上生活部分,地下活根,地下死根,地上枯枝落叶Ⅰ(易分解部分),地下枯枝落叶Ⅱ(不易分解部分)。5个分室之间的能量流用5个联立的微分方程描述,其中的参数全部来自野外实验工作。 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矮蒿草草甸能量动态特
期刊
榆中贝母(Fritillaria yuzhongensis)生长于马啣山的高山地带,全生育期约100 d左右,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类短命植物。在果实成熟时,种子的胚发育不全,具有后熟作用的特点,包括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热两个阶段;因此,需要一定时期的低温处理,才能完成后熟过程,以解除休眠,促使种子发芽。本试验表明:榆中贝母完成形态后熟过程的最佳温度是7℃左右,经过100d以上的低温处理才能使原胚发育成熟
期刊
本文建立了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动态机理模型。以1990年4月2日至1990年6月10日期间每隔2d采样1次的数据为基础在浮游植物、温度、溶解氧(DO)、可溶性无机磷(DIP)、可溶性无机氮(DIN)(包含硝态氮和亚硝态氲)和叶绿素a等6个因子中,辨识出夜光藻应以温度、可溶性无机磷和可溶性无机氮为控制变量,并以递阶的方式对夜光藻种群动态进行回报。另在模型辨识的过程中引入自回归模型阶次的辨识,从而建立3个
期刊
1990年5至7月,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了围隔生态系内富营养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实验。实验表明,富营养的围隔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组成和数量都有很大的变动。形成水华和赤潮。并发生了种群的演替。水华以硅藻开始,形成高潮之后便衰退。随后微鞭毛藻和甲藻开始较大量繁殖。金藻和甲藻在实验中形成赤潮,最高值达到6.7×10~(10)cells/m~3。甲藻和硅藻的生长似乎互相
期刊
本文以曲庄村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生产力增长、结构变动的发展过程中,能量、物质,资金流动途径及其效率的变化,以揭示特定区域农业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曲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适应本地资源特点的优化农业生态模式。生产结构调整是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结构变动又促进系统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通过增加物质投入,优化技术组合,系统生产力和资源生产效率可获同步提高,这为在高产条件下优化投入以
期刊
光照、温度和水分直接影响植物光合生产能力。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检测等手段,探讨适合我国柑桔生产中发展的温州蜜柑和甜橙主栽良种叶片光合作用对这些生态因素的要求和临界指标,为深入开展光合生态生理与适应性研究积累基础资料,给生产中制订适宜的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在分散剂作用下,围隔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浮游植物因捕食压力不大而诱发“赤潮”.分散的原油在围隔水体中的生态效应变得不明显,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在实验前期比对照组高,后期则随原油降解而波动,这表明微生物积极参与了原油的降解活动。实验揭示,由于添加物的毒性作用促成的生态系的不平衡,也可最终导致“赤潮”发生。
期刊
在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淋溶作用是引起海草、盐沼植物和红树植物死体分解时化学和能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已有的报道多流于泛论。本文从数量上报道了淋溶作用在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candel)落叶分解,即碎屑的形成过程中潜在的化学和能量效应。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