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创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健康意识也逐渐强化起来。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院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辅导员在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本文对医学院辅导员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究,总结出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促进现代化医疗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校辅导;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策略;探究
近年来社会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社会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态十分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为了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卫生诊疗服务,医学院专门开设了道德素质教育相关课程,有目的性的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体现出更高的人生价值。
一、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重视度不够。在高校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医学院教学体系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即便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约束,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生价值。医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始终保持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学生课业压力十分巨大,在课程紧、任务多的情况下,无法花费过多的时间参与道德教育活动,教师更加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道德教育方案的规划,使医学院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临来自各方压力的困扰。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认识度不足,没有在学生间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会使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1]。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有:医学理论、道德修养学、法律基础等课程。
2、教学效果不佳。当前医学院所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过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导学,其内容十分枯燥,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载体和教学途径与学生的需求背道而驰,学生缺乏知识探究的兴趣,因此人文素养较为薄弱。医学院在开展道德教育课程时,需要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利用文化的渲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未来的职业道路才会走的更加顺畅。
3、教学不够深入。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医学院道德教育无法突出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在学生道德模型尚未构建完善的时候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点传输,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因此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在道德课程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探究获取到一些功利性知识,对于学生体验、感悟、反思方面的内容指导较少,仅凭借考试检验学生知识的认知情况,未能真正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医学院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教学工作应该不断的探索出新路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职业道德思想模型的构建。
1、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医学生需要对基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按照要求锻炼自身的职业素质,以便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价值。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对行业中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总体概括,其内容对于刚刚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的医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无法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这时辅导员需要发挥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学员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巧妙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理論,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合理的规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角色意识,积累临床经验,总结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深入的领会医疗卫生行业内涵,内化于心,促进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2]。
2、体现出示范者的价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思维和观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会凭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任课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会使道德教育的功能有所降低,学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职业道德观树立的不够完善。辅导员会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规划目标,遵循态度端正、以身作则的教育理论,肩负起指导示范者的重任,使学生能够找到参照的目标,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3、善于组织教学活动。(1)组织实践活动。书本理论知识过于浅显,学生无法进行理论的验证,会使教学效果有所降低。社会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医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发挥出自身的医学特长,感受基层群众的需求,从心底认可医德医风,并且树立起良好的从业信念。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出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的展现出规范化道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2)组织文艺汇演。医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两者都是医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医疗服务价值最主要的展现途径。医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之情,才能够更好的走上医疗服务的道路。辅导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利用艺术情境去感染学生,突出学生人文观的深化,在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协作提升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便可以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辅导员应该拓展学生的医学价值空间,在学生视野不断宽广的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道德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辅导员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者、示范者,辅导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结合时代的创新教育理念,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从业信念,使学生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特长,明确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更好的推进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医德心理培育的必要性[J].医学与哲学,2017(04)256-256.
[2] 何彦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J].教育与职业,2016(13)54-56.
关键词:高校辅导;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策略;探究
近年来社会医疗事故频繁发生,医患关系极度紧张,社会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态十分关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为了能够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卫生诊疗服务,医学院专门开设了道德素质教育相关课程,有目的性的进行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从而体现出更高的人生价值。
一、医学院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重视度不够。在高校开展医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素养有待提升。部分医学院教学体系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为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即便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约束,也很难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生价值。医学生对于德育教育始终保持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学生课业压力十分巨大,在课程紧、任务多的情况下,无法花费过多的时间参与道德教育活动,教师更加无法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道德教育方案的规划,使医学院道德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质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临来自各方压力的困扰。教师对于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工作认识度不足,没有在学生间发挥出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会使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严重的制约影响[1]。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所包含的内容有:医学理论、道德修养学、法律基础等课程。
2、教学效果不佳。当前医学院所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过多侧重于理论知识导学,其内容十分枯燥,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载体和教学途径与学生的需求背道而驰,学生缺乏知识探究的兴趣,因此人文素养较为薄弱。医学院在开展道德教育课程时,需要在浓烈的文化氛围中进行,利用文化的渲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未来的职业道路才会走的更加顺畅。
3、教学不够深入。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缺失,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医学院道德教育无法突出多元化的教学理念,在学生道德模型尚未构建完善的时候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点传输,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职业道德品质的内涵,因此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没有得到本质的提升。在道德课程教学时,教师会让学生通过教材的探究获取到一些功利性知识,对于学生体验、感悟、反思方面的内容指导较少,仅凭借考试检验学生知识的认知情况,未能真正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二、高校辅导员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辅导员是医学院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组织者,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教学工作应该不断的探索出新路径,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能够有效的推动学生职业道德思想模型的构建。
1、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医学生需要对基础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按照要求锻炼自身的职业素质,以便可以体现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价值。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对行业中的职业道德进行了总体概括,其内容对于刚刚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的医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无法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这时辅导员需要发挥出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学员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巧妙的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理論,指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合理的规划出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性活动,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角色意识,积累临床经验,总结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深入的领会医疗卫生行业内涵,内化于心,促进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2]。
2、体现出示范者的价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思维和观念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学生会凭借不同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进行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任课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少,会使道德教育的功能有所降低,学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职业道德观树立的不够完善。辅导员会与学生朝夕相处,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和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了解学生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规划目标,遵循态度端正、以身作则的教育理论,肩负起指导示范者的重任,使学生能够找到参照的目标,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3、善于组织教学活动。(1)组织实践活动。书本理论知识过于浅显,学生无法进行理论的验证,会使教学效果有所降低。社会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医学本身就是一门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发挥出自身的医学特长,感受基层群众的需求,从心底认可医德医风,并且树立起良好的从业信念。学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出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够真正的展现出规范化道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2)组织文艺汇演。医学生需要具备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两者都是医学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医疗服务价值最主要的展现途径。医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生命的尊重,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之情,才能够更好的走上医疗服务的道路。辅导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文艺汇演,利用艺术情境去感染学生,突出学生人文观的深化,在活动中鼓励学生通过协作提升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以便可以为人道主义精神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辅导员应该拓展学生的医学价值空间,在学生视野不断宽广的过程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道德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辅导员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者、示范者,辅导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结合时代的创新教育理念,深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从业信念,使学生能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特长,明确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更好的推进现代化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丽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及医德心理培育的必要性[J].医学与哲学,2017(04)256-256.
[2] 何彦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学转向[J].教育与职业,2016(1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