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苹果、没有那次金融危机,这些传统大佬也终会老去,苹果的iPhone、谷歌的安卓又或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加速王朝更替的导火索罢了。
20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美国长岛沃尔玛绿田超市内,购货人如虔诚的教徒般,列队在灯火阑珊处。只为宣传单上的9美元DVD影碟机和5美元的玩偶折扣。
为了便宜货,当晚绿田超市到处都是手臂和头部骨折、瘀伤的人。以至于11月28日的《纽约时报》惊呼:饥饿、抗议的人群几乎把全美国的保安和值班员都给放倒了。当天,全美有1亿7千2百万人出动,到无数大型商场狂买生活必需品。那一天是感恩节后的周五,美国传统的超级打折日,部分商场甚至高达7折优惠。2007年的那场次贷危机,让美国人倍感寒冷。
3个月前的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前,也出现过长长的队列,有人抱着6个月大的婴儿,大部分人携带着睡袋、椅子,只为等待7月11日iPhone3G的发售,队伍最前列的10余人,甚至早在一周前就已在这里安营扎寨。
一台裸机的iPhone3G最低售价599美元,比绿田超市打折销售的42英寸LCD液晶电视机还要贵一美元。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美国家庭收入在遽减,昂贵的iPhone和大打折扣的商品,却同样引来长长的购买队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后面竟是风靡世界的苹果,不仅在美国,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香港都出现过排队的场景。
以往,只有少数人才会去抢购苹果发布的新品。伴随次贷危机诞生的iPhone,却让苹果从一个小众精品升级为全球大众情人。魔力至今仍在延续,去年面世的iPad,9个月销售200亿美元,如果iPad是独立公司,以销售额计轻松进入世界500强,苹果完全嗅不到任何寒冬的感觉。
但其他手机公司却没那么幸运,凛冽的寒风让他们战战兢兢。2008年年初,诺基亚关闭德国手机制造工厂,裁员2300人;索尼爱立信把三个手机研发部门并成一个,裁员2000人;摩托罗拉裁员3000人……
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通信领域的大公司们,全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之前,他们生产的手机,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按领域又细分为音乐手机、商务手机或者游戏手机。这是一种希望涵括所有用户的通吃策略,可以称之为大众化平民路线。与之相反,新宠苹果走的却是精品路线,用小部分的高端份额,攫取最大部分的利润。
乔布斯将精致定义为简洁,他相信触摸屏是手机的未来,所以他强行要求iPhone只有一个按钮,强迫用户改变习惯适应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或者索尼爱立信,无一例外都要求产品适应顾客的需要,所以才会根据市场细分推出不同系列产品,这便是传统的大众意识。
精品也符合金融危机后苹果对普通购买者的心理暗示——我是精品,我是完美无瑕的,我能提高你的生活品质,有我就足够。所以,即便贵,也值得。这也不难解释,至今仍有三分之二购买iPad的人,都不知道究竟用这台机器来干什么,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为它掏腰包。
其他手机厂商,都没能看透这个变化。诺基亚早在2006年就试图向互联网转型,做地图导航,推出软件商店,制定免费音乐下载服务,但没有一样获得成功。摩托罗拉再也设计不出“刀锋”那样的创意产品,索尼爱立信的音乐手机没有了后台服务支撑,再好的音质对购买者而言也丧失了吸引力。在苹果面前,这些老牌手机厂商好像完全失掉了魂,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他们没意识到这个新时代里,大众意识已经让位于精品和个性。
最后,雄霸手机市场10多年的诺基亚被迫投入微软怀抱,而原来以诺基亚为追赶目标的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们,则无一例外选择了Google的安卓这棵救命稻草。这些曾经无限风光的公司,如今留下的只是落寞的背影和深深的惋惜,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的手机队列中,领跑的是那个封闭、个性、精致、高端的苹果。
事实上,没有苹果、没有那次金融危机,这些传统大佬也终会老去,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们或死于外因,或困于内患,苹果的iPhone、谷歌的安卓又或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加速王朝更替的导火索罢了。
同样,没有谁能始终一统江湖,下一个10年,苹果也未必能一直领跑,因为代表着多元、开放的谷歌的安卓同样凶猛。
20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美国长岛沃尔玛绿田超市内,购货人如虔诚的教徒般,列队在灯火阑珊处。只为宣传单上的9美元DVD影碟机和5美元的玩偶折扣。
为了便宜货,当晚绿田超市到处都是手臂和头部骨折、瘀伤的人。以至于11月28日的《纽约时报》惊呼:饥饿、抗议的人群几乎把全美国的保安和值班员都给放倒了。当天,全美有1亿7千2百万人出动,到无数大型商场狂买生活必需品。那一天是感恩节后的周五,美国传统的超级打折日,部分商场甚至高达7折优惠。2007年的那场次贷危机,让美国人倍感寒冷。
3个月前的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前,也出现过长长的队列,有人抱着6个月大的婴儿,大部分人携带着睡袋、椅子,只为等待7月11日iPhone3G的发售,队伍最前列的10余人,甚至早在一周前就已在这里安营扎寨。
一台裸机的iPhone3G最低售价599美元,比绿田超市打折销售的42英寸LCD液晶电视机还要贵一美元。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解释的经济现象:美国家庭收入在遽减,昂贵的iPhone和大打折扣的商品,却同样引来长长的购买队伍。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后面竟是风靡世界的苹果,不仅在美国,日本东京、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中国香港都出现过排队的场景。
以往,只有少数人才会去抢购苹果发布的新品。伴随次贷危机诞生的iPhone,却让苹果从一个小众精品升级为全球大众情人。魔力至今仍在延续,去年面世的iPad,9个月销售200亿美元,如果iPad是独立公司,以销售额计轻松进入世界500强,苹果完全嗅不到任何寒冬的感觉。
但其他手机公司却没那么幸运,凛冽的寒风让他们战战兢兢。2008年年初,诺基亚关闭德国手机制造工厂,裁员2300人;索尼爱立信把三个手机研发部门并成一个,裁员2000人;摩托罗拉裁员3000人……
2008年是一个转折点。通信领域的大公司们,全没有意识到新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之前,他们生产的手机,产品分为高中低端,按领域又细分为音乐手机、商务手机或者游戏手机。这是一种希望涵括所有用户的通吃策略,可以称之为大众化平民路线。与之相反,新宠苹果走的却是精品路线,用小部分的高端份额,攫取最大部分的利润。
乔布斯将精致定义为简洁,他相信触摸屏是手机的未来,所以他强行要求iPhone只有一个按钮,强迫用户改变习惯适应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或者索尼爱立信,无一例外都要求产品适应顾客的需要,所以才会根据市场细分推出不同系列产品,这便是传统的大众意识。
精品也符合金融危机后苹果对普通购买者的心理暗示——我是精品,我是完美无瑕的,我能提高你的生活品质,有我就足够。所以,即便贵,也值得。这也不难解释,至今仍有三分之二购买iPad的人,都不知道究竟用这台机器来干什么,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为它掏腰包。
其他手机厂商,都没能看透这个变化。诺基亚早在2006年就试图向互联网转型,做地图导航,推出软件商店,制定免费音乐下载服务,但没有一样获得成功。摩托罗拉再也设计不出“刀锋”那样的创意产品,索尼爱立信的音乐手机没有了后台服务支撑,再好的音质对购买者而言也丧失了吸引力。在苹果面前,这些老牌手机厂商好像完全失掉了魂,不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才能吸引用户。他们没意识到这个新时代里,大众意识已经让位于精品和个性。
最后,雄霸手机市场10多年的诺基亚被迫投入微软怀抱,而原来以诺基亚为追赶目标的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三星、LG们,则无一例外选择了Google的安卓这棵救命稻草。这些曾经无限风光的公司,如今留下的只是落寞的背影和深深的惋惜,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现在的手机队列中,领跑的是那个封闭、个性、精致、高端的苹果。
事实上,没有苹果、没有那次金融危机,这些传统大佬也终会老去,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他们或死于外因,或困于内患,苹果的iPhone、谷歌的安卓又或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加速王朝更替的导火索罢了。
同样,没有谁能始终一统江湖,下一个10年,苹果也未必能一直领跑,因为代表着多元、开放的谷歌的安卓同样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