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是否要介人市场营销?如何介入?对前一个问题,笔者持肯定态度,对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则要复杂得多。还是先从几个概念人手吧。
一 市场营销与图书市场营销的含义
根据当代市场营销权威、美国的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物品,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推而言之,图书市场营销是指出版社结合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主要是读者)的需要而建立的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和营销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图书生产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然而,现实中对市场营销还存在一种片面认识,即把市场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现代市场营销当然包括推销,但是推销仅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行动:一方面,目前出版业总的倾向是重编辑轻发行,重生产轻营销,营销人员一般不到编辑人员的1/3;另一方面,图书市场营销成了发行人员单纯的图书销售活动,与其他人员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脱节。
二 编辑的市场营销——从市场出发回到市场
图书市场营销不是单纯的销售活动,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市场行为,它贯穿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即贯穿于选题策划、编辑印制、宣传推销等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在最后一个阶段达到高潮,割裂这其中的内在联系,或者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将导致营销中的急功近利,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营销,从这个意义出发,就不难理解编辑与市场营销的密切关系了。
但是,在不少编辑看来,书出版了,编辑活动就结束了,至于书好不好卖、个中原由,则不闻不问,更遑论与营销人员合作做好图书的宣传推广等后期工作了。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在不少编辑那里成为一种常态。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某本或某些图书,编辑与发行(营销)人员的态度是:书畅销了,人人争功,书滞销了,个个诿过,互相指责,这其实都是错误的营销观惹的祸,它只会造成编辑在图书市场上盲人摸象,骑驴找马,是不可能形成品牌、做出精品的。
具体来说,编辑介入市场营销应树立几个理念,做好几项工作:
1.策划为先——搞好市场调查是根本。市场调查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之第一位工作。行内人士都知道,选题策划非常重要,选题从哪里来?不是编辑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得来的,不调查就没有策划权。选题来自市场,又回到市场接受检验。
编辑做市场调查,一是确立选题。即确立目标市场,准确地进行选题定位。现在的图书早已不可能是“人无我有”,各类图书应有尽有,要见缝插针,寻找市场空白点,做到“人有我专”“人有我特”“人有我精”。
二是对所要操作的选题,了解其市场需求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确立选题或图书后,就要调查自己的与他人的在内容、结构、特色,作者的背景、专业专长、写作经历经验,读者对象的来源、组成、层次和数量,销售范围、方式和渠道,市场销售情况、占有率等等方面有何不同。
目前我们的市场调查大多停留在跑书店、卖场、书市等,对终端市场,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则少有顾及。
大量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后,再形成市场分析预测报告,适时调整选题思路,以减少风险。
2.内容为王——抓住图书质量是关键。主要包括:①对作者的选择;②对书稿内容的策划;③书稿生产中的深加工。
(1)对作者的选择。行内有一句话,选好作者,图书策划就成功了一半。对于读者而言,与其说是选择图书,毋宁说是选择作者,尤其是在图书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甚至鱼龙混杂的今天,读者在选择图书的时候,出版社、作者成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作者就是图书质量的保证,就是品牌。因此,编辑要重视对作者的选择。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它以出版教材、专著为主,作者多是教师、科研人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辑首先要深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政机关、企业,出学术专著,选择作者时就要考虑其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学术观点及其影响;出教材,就要找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通过与专家学者直接交往交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网上查询等等途径,建立起高质量的作者队伍。
(2)对书稿内容的策划。编辑在确定作者后,还要和他们一起对书稿进行策划,包括对书的内容、体例、结构、写作风格、手法、特色等,都要详细讨论。由于写书人(作者)与卖书人(编辑)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对书稿的把握会有不同的取舍标准,编辑要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作者所表达的与读者所渴望和需要的相一致,既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口味,又从内容和形式上引领、启发读者。因此,编辑要和作者一起,写前制定详细的编写大纲、编写要点,确定章节目;写作中要经常召集编写者对样章进行讨论,不断修改完善,直至书稿的内容符合双方的要求。
(3)书稿生产中的深加工。图书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后,编辑要认真审稿,大到思想、内容,小至文字、标点,都要把好关,这是图书的生命,决定着销售的绩效,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外,图书的版式和装帧设计、开本、用纸、定价也都是影响图书销售的重要因素,编辑必须重视,对不同的图书,如通俗书、学术书、教材等要不同区别对待。例如,对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封面设计,它既体现书的风格,又蕴涵审美情趣,洋溢文化气息,对这样一件美丽的“嫁衣”,编辑要配合美编一起设计制作,编辑要向美编提供书的内容提要,介绍书的写作风格,并提出自己的构想,供美编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贴切、深入、完美,形式与内容一致。再如定价,不同的图书价值不同,且面对的读者不同,消费观、经济收入等各有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定价的高低,编辑要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定价。
把好图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关,保证图书的品质,既是图书销售市场的客观要求,也为销售成功奠定了基础。
3.服务为上——宣传推广是必需。编辑与发行是市场营销活动不同的主体,虽然目标一致,但在营销活动的不同阶段,由于工作重心不同,主体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协作,要把握好角色的定位,这一阶段编辑主要是服务于营销人员的工作,编辑对图书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图书的广告宣传活动有他们的策划和参与将更到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有利于开拓作者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这些是发行人员无法企及的。发行人员熟悉市场运作,了解市场规律,令编辑望其项背。二者取长补短,拾遗补缺,而不是越俎代庖。
在市场营销中,图书的宣传和推销是最后的也是关键的一环。由于编辑对图书的了解比发行人员更深入、全面、透彻,其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也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编辑在营销过程中参与的方式、采取的手段与营销人员有所不同。编辑要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进行,并结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第一,撰写书评,通过报纸杂志,广为宣传,引导读者阅读。书评可以自己撰写,也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点评推介。
第二,召开图书研讨会,扩大图书的社会影响。对一些优秀或重点的图书,要专门召集作者及有关方面的专家、领导、研究人员和其他各类相关人士座谈或研讨,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编辑可以组织部分与会者撰文,另一方面编辑自己要将会议情况整理成文发表,与会者特别是专家对图书的口碑(无论是口头发言还是书面文章)就是图书的最佳广告。对于教材的推广,可借助参加相关学科的联席会议或年会进行。
第三,参加图书订货会,现场推介。订货会上,面对前来订货的客户、读者,编辑可以直接向他们介绍图书的内容、特点、作者情况、读者对象,这有助于他们合理、准确地选择,比单纯地看样订货更保险。
第四,向营销部门提供详细的信息与资料,协助销售。
(1)向营销人员提供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特点风格、读者对象等在内的详细资料,对一些需要通过特定途径发行的,如对口征订或直销图书,应提供征订对象的名单。
(2)拓展作者方的发行网络。这里所说的作者方是指作者本人和作者所在的单位。大学出版社,作者大多是教师,他们所教学和培训的课堂往往就是自己教材(专著)的稳定市场。在销售上,作者或者通过单位行为包销,或者凭借自己的能力购书,其销售数量和速度常常超出出版社平均发行水平,是一条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是很值得利用的市场资源。编辑要在发行与作者之间穿针引线,帮助发行在作者和所在的学校建立稳固持久的客户群,打开直销市场。例如,本人策划编辑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丛书,该书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发行期间,在本人的建议下,作者提供了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学生处的详细地址,直销部向他们发去征订单,许多高校学生工作部纷纷来函订购,销售势头良好,这种对口征订的销售方式比主渠道发行有效得多。
一 市场营销与图书市场营销的含义
根据当代市场营销权威、美国的菲利普·科特勒的定义,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提供出售物品,并同别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获得其所需所欲之物的一种社会管理过程。推而言之,图书市场营销是指出版社结合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主要是读者)的需要而建立的营销观念、营销策略和营销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图书生产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然而,现实中对市场营销还存在一种片面认识,即把市场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现代市场营销当然包括推销,但是推销仅是现代市场营销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全部。错误的认知导致错误的行动:一方面,目前出版业总的倾向是重编辑轻发行,重生产轻营销,营销人员一般不到编辑人员的1/3;另一方面,图书市场营销成了发行人员单纯的图书销售活动,与其他人员其他部门的工作相脱节。
二 编辑的市场营销——从市场出发回到市场
图书市场营销不是单纯的销售活动,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市场行为,它贯穿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即贯穿于选题策划、编辑印制、宣传推销等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在最后一个阶段达到高潮,割裂这其中的内在联系,或者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环,都将导致营销中的急功近利,就不是真正的市场营销,从这个意义出发,就不难理解编辑与市场营销的密切关系了。
但是,在不少编辑看来,书出版了,编辑活动就结束了,至于书好不好卖、个中原由,则不闻不问,更遑论与营销人员合作做好图书的宣传推广等后期工作了。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这在不少编辑那里成为一种常态。因此,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对某本或某些图书,编辑与发行(营销)人员的态度是:书畅销了,人人争功,书滞销了,个个诿过,互相指责,这其实都是错误的营销观惹的祸,它只会造成编辑在图书市场上盲人摸象,骑驴找马,是不可能形成品牌、做出精品的。
具体来说,编辑介入市场营销应树立几个理念,做好几项工作:
1.策划为先——搞好市场调查是根本。市场调查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之第一位工作。行内人士都知道,选题策划非常重要,选题从哪里来?不是编辑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查得来的,不调查就没有策划权。选题来自市场,又回到市场接受检验。
编辑做市场调查,一是确立选题。即确立目标市场,准确地进行选题定位。现在的图书早已不可能是“人无我有”,各类图书应有尽有,要见缝插针,寻找市场空白点,做到“人有我专”“人有我特”“人有我精”。
二是对所要操作的选题,了解其市场需求情况,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确立选题或图书后,就要调查自己的与他人的在内容、结构、特色,作者的背景、专业专长、写作经历经验,读者对象的来源、组成、层次和数量,销售范围、方式和渠道,市场销售情况、占有率等等方面有何不同。
目前我们的市场调查大多停留在跑书店、卖场、书市等,对终端市场,即读者和作者的需求则少有顾及。
大量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后,再形成市场分析预测报告,适时调整选题思路,以减少风险。
2.内容为王——抓住图书质量是关键。主要包括:①对作者的选择;②对书稿内容的策划;③书稿生产中的深加工。
(1)对作者的选择。行内有一句话,选好作者,图书策划就成功了一半。对于读者而言,与其说是选择图书,毋宁说是选择作者,尤其是在图书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甚至鱼龙混杂的今天,读者在选择图书的时候,出版社、作者成为首先考虑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作者就是图书质量的保证,就是品牌。因此,编辑要重视对作者的选择。以大学出版社为例,它以出版教材、专著为主,作者多是教师、科研人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辑首先要深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政机关、企业,出学术专著,选择作者时就要考虑其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学术观点及其影响;出教材,就要找一线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通过与专家学者直接交往交流、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网上查询等等途径,建立起高质量的作者队伍。
(2)对书稿内容的策划。编辑在确定作者后,还要和他们一起对书稿进行策划,包括对书的内容、体例、结构、写作风格、手法、特色等,都要详细讨论。由于写书人(作者)与卖书人(编辑)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对书稿的把握会有不同的取舍标准,编辑要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使作者所表达的与读者所渴望和需要的相一致,既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口味,又从内容和形式上引领、启发读者。因此,编辑要和作者一起,写前制定详细的编写大纲、编写要点,确定章节目;写作中要经常召集编写者对样章进行讨论,不断修改完善,直至书稿的内容符合双方的要求。
(3)书稿生产中的深加工。图书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后,编辑要认真审稿,大到思想、内容,小至文字、标点,都要把好关,这是图书的生命,决定着销售的绩效,其重要性自不待言。此外,图书的版式和装帧设计、开本、用纸、定价也都是影响图书销售的重要因素,编辑必须重视,对不同的图书,如通俗书、学术书、教材等要不同区别对待。例如,对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封面设计,它既体现书的风格,又蕴涵审美情趣,洋溢文化气息,对这样一件美丽的“嫁衣”,编辑要配合美编一起设计制作,编辑要向美编提供书的内容提要,介绍书的写作风格,并提出自己的构想,供美编参考,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贴切、深入、完美,形式与内容一致。再如定价,不同的图书价值不同,且面对的读者不同,消费观、经济收入等各有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定价的高低,编辑要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定价。
把好图书从内容到形式的关,保证图书的品质,既是图书销售市场的客观要求,也为销售成功奠定了基础。
3.服务为上——宣传推广是必需。编辑与发行是市场营销活动不同的主体,虽然目标一致,但在营销活动的不同阶段,由于工作重心不同,主体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在工作中要相互配合、协作,要把握好角色的定位,这一阶段编辑主要是服务于营销人员的工作,编辑对图书深层次的了解和把握,图书的广告宣传活动有他们的策划和参与将更到位;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有利于开拓作者现实的和潜在的市场,这些是发行人员无法企及的。发行人员熟悉市场运作,了解市场规律,令编辑望其项背。二者取长补短,拾遗补缺,而不是越俎代庖。
在市场营销中,图书的宣传和推销是最后的也是关键的一环。由于编辑对图书的了解比发行人员更深入、全面、透彻,其作用显得十分突出。也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编辑在营销过程中参与的方式、采取的手段与营销人员有所不同。编辑要紧紧围绕自己的工作进行,并结合工作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手段,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第一,撰写书评,通过报纸杂志,广为宣传,引导读者阅读。书评可以自己撰写,也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点评推介。
第二,召开图书研讨会,扩大图书的社会影响。对一些优秀或重点的图书,要专门召集作者及有关方面的专家、领导、研究人员和其他各类相关人士座谈或研讨,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一方面编辑可以组织部分与会者撰文,另一方面编辑自己要将会议情况整理成文发表,与会者特别是专家对图书的口碑(无论是口头发言还是书面文章)就是图书的最佳广告。对于教材的推广,可借助参加相关学科的联席会议或年会进行。
第三,参加图书订货会,现场推介。订货会上,面对前来订货的客户、读者,编辑可以直接向他们介绍图书的内容、特点、作者情况、读者对象,这有助于他们合理、准确地选择,比单纯地看样订货更保险。
第四,向营销部门提供详细的信息与资料,协助销售。
(1)向营销人员提供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特点风格、读者对象等在内的详细资料,对一些需要通过特定途径发行的,如对口征订或直销图书,应提供征订对象的名单。
(2)拓展作者方的发行网络。这里所说的作者方是指作者本人和作者所在的单位。大学出版社,作者大多是教师,他们所教学和培训的课堂往往就是自己教材(专著)的稳定市场。在销售上,作者或者通过单位行为包销,或者凭借自己的能力购书,其销售数量和速度常常超出出版社平均发行水平,是一条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也是很值得利用的市场资源。编辑要在发行与作者之间穿针引线,帮助发行在作者和所在的学校建立稳固持久的客户群,打开直销市场。例如,本人策划编辑了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丛书,该书的读者主要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发行期间,在本人的建议下,作者提供了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学生处的详细地址,直销部向他们发去征订单,许多高校学生工作部纷纷来函订购,销售势头良好,这种对口征订的销售方式比主渠道发行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