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审美素养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语文是一门必修课,其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作为幼儿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审美素养必不可少。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一生发展需要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审美素养;培养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美被认为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现实社会,无所不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素养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审美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以及必要的知识积累,包括文化积累、知识储备、人生经历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作为幼儿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审美素养必不可少。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一生发展需要的审美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根据幼儿教育需要,针对性地学习语文成为我们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语文中“审美情趣”可以把孩子领进文学的殿堂,享受人类文明的美好。语文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强化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比赛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表演作品的能力、创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优秀的未来幼儿教师。
审美素养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体如下:
一、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的培养在某些学科可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美术,主要就是视觉的美和形式的美;比如音乐,则主要是指向听觉与内心的契合之美,再或是体育的阳刚之美、数学的思维之美——而语文这个学科,审美的内容和取向就要复杂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要看如何将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如写景状物的视觉之美,诗词排比的文字韵律之美,作者及人物所展示的精神品格之美,汉文字本身的书写艺术之美更好地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起来,更适合目前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诸如语文教学内容增添国学方面的知识,讲故事,阅读儿童文学,增设沟通和交流方面的知识及训练有素的写作等。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之间审美素养差距很大,阅读能力和阅读数量的差距也很大,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增加与幼儿教师审美素养有关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与“学”的转变、提高审美素养
由于学时限制,语文教学每周2节课,且难与专业课同时进行,但审美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仅靠几门课程是不够的,在专业课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应考虑到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规划,将专业类知识、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形成阶段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或是单纯训练弹、唱、画等技能。另外,校企合作单位(幼儿园)与课程相结合,通过见习,让学生增强技能的同时,认识当下审美趋势与工作中实际审美要求,促进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的积累,提高审美素养。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单一讲授与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在学习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实践古诗、故事、文学作品等讲、唱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入幼儿园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审美认知中,自主探究当下审美趣味与多元化的审美观念。
在学习模式上,突破以个人训练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艺术方面兴趣爱好阶段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被动训练转变为以任务为导向、合作探究形成观点再实践验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提高审美实践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为专业课学习积累底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在专业赛项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现在很多专业赛项如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命题多由幼儿园和各院教学一线名师拟定,反映幼儿园最真实需求。在参赛过程中通过对比全省各地市院校获奖学生的故事、教学设计等作品,更好地总结所学语文知识运用技巧,审美素养不断提高。
四、灵活利用碎片式学习
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借助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拓宽专业视野和文化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方式。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大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学生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因此,审美素养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的美。如与老师、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言语美、行为美、仪表美;散步中观赏学校周围的环境美等等。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美的事物,引導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的潜能真正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
借助学生熟悉的移动互联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以课程教学为纲,优秀幼儿教师教学分享、影视经典分享、文化知识、学生作品等为内容,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除了作为对课程内容的呼应与补充,还可向学生推送更多优秀成熟的网络课程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爆炸式的信息潮中,有目的和选择汲取专业所需审美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持续学习,让审美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审美素养培养形成一个课堂内外同时起效的体系。
学生审美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也不能等同于通识性审美教育,从专业特点需要出发,将审美素养培养融合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中,让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审美实践和体验中积累和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德育美学观》,檀传宝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审美素养;培养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美被认为是客观的、它存在于现实社会,无所不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审美素养是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审美要有一定的审美心境,以及必要的知识积累,包括文化积累、知识储备、人生经历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幼儿教育事业。作为幼儿教师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审美素养必不可少。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一生发展需要的审美素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是幼儿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如何根据幼儿教育需要,针对性地学习语文成为我们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语文中“审美情趣”可以把孩子领进文学的殿堂,享受人类文明的美好。语文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必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强化学生的专业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比赛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表演作品的能力、创作能力,从而达到培养优秀的未来幼儿教师。
审美素养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具体如下:
一、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的培养在某些学科可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比如美术,主要就是视觉的美和形式的美;比如音乐,则主要是指向听觉与内心的契合之美,再或是体育的阳刚之美、数学的思维之美——而语文这个学科,审美的内容和取向就要复杂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审美素养的培养要看如何将语文所涉及到的内容,如写景状物的视觉之美,诗词排比的文字韵律之美,作者及人物所展示的精神品格之美,汉文字本身的书写艺术之美更好地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起来,更适合目前幼儿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学中根据学前教育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量进行了调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诸如语文教学内容增添国学方面的知识,讲故事,阅读儿童文学,增设沟通和交流方面的知识及训练有素的写作等。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之间审美素养差距很大,阅读能力和阅读数量的差距也很大,教学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增加与幼儿教师审美素养有关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与“学”的转变、提高审美素养
由于学时限制,语文教学每周2节课,且难与专业课同时进行,但审美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仅靠几门课程是不够的,在专业课中融入审美素养的培养。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应考虑到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规划,将专业类知识、实践与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形成阶段性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不是单纯的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或是单纯训练弹、唱、画等技能。另外,校企合作单位(幼儿园)与课程相结合,通过见习,让学生增强技能的同时,认识当下审美趋势与工作中实际审美要求,促进审美实践和审美经验的积累,提高审美素养。
在教学模式上,改变单一讲授与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让学生在学习艺术表现手法的同时实践古诗、故事、文学作品等讲、唱技能,并在实践活动中引入幼儿园教育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审美认知中,自主探究当下审美趣味与多元化的审美观念。
在学习模式上,突破以个人训练为主的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艺术方面兴趣爱好阶段任务让学生完成,从被动训练转变为以任务为导向、合作探究形成观点再实践验证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从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中提高审美实践的主动性和合作意识,为专业课学习积累底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三、在专业赛项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现在很多专业赛项如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命题多由幼儿园和各院教学一线名师拟定,反映幼儿园最真实需求。在参赛过程中通过对比全省各地市院校获奖学生的故事、教学设计等作品,更好地总结所学语文知识运用技巧,审美素养不断提高。
四、灵活利用碎片式学习
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借助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手段,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拓宽专业视野和文化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方式。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艺术教育、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大社会。日常生活中的美是学生最接近、最熟悉、最容易感知的。因此,审美素养的培养应贯穿在学生周围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物的美。如与老师、同学交往过程中的言语美、行为美、仪表美;散步中观赏学校周围的环境美等等。生活中随时随地都有美的事物,引導学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与同学和老师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的潜能真正表现出来,从而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
借助学生熟悉的移动互联工具如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以课程教学为纲,优秀幼儿教师教学分享、影视经典分享、文化知识、学生作品等为内容,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除了作为对课程内容的呼应与补充,还可向学生推送更多优秀成熟的网络课程和视频资源,让学生在爆炸式的信息潮中,有目的和选择汲取专业所需审美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持续学习,让审美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审美素养培养形成一个课堂内外同时起效的体系。
学生审美素养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也不能等同于通识性审美教育,从专业特点需要出发,将审美素养培养融合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中,让学生在课上课下的审美实践和体验中积累和提高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瞿葆奎.《教育学文集·美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2]《德育美学观》,檀传宝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