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前龙门山北段竹园坝

来源 :科协论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汶川大地震较大地改造了西部的地质形态,了解震前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对研究本次地震所产生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龙门山北段竹园坝——马鹿坝一带位于青川县南部,是受强震影响的地区之一。此区域在震前主要受天井山大背斜的影响,构造情况较为简单,以节理为主,为较好地保留地震时期的构造现象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汶川 竹园坝 马鹿坝 节理 天井山大背斜
  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6-001-02
  1 前言
  工作区地处竹园镇,青川县南部,距广元市青川县城乔庄分别为60公里和68公里,与江油市、剑阁县接壤。全镇幅员面积59.9平方公里。区内构造相对简单,主要受天井山大背斜的影响。
  2 剖面节理特征
  本文在区域内节理分布位置如图1,现按节理出现的位置附以GPS点号予以命名,并将各点上的节理性质分述如下:
  (1)GPS1073节理:点上见有多组节理,其中两组主要节理的产状分别是335€啊?4€埃?35€啊?5€埃闵铣雎堆倚晕自蒲遥渖峡杉逦牡犊澄疲也悴次?40€啊?8€啊?
  (2)GPS1074节理:点上所见X型二组节理的产状与GPS1073的二组主要节理产状大致相同,出露岩性为二叠系硅质团块灰岩,测得层理产状为140€啊?0€埃⒓柚释趴樗逞也惴植肌  (3)GPS1075节理:点处见大型的X形状节理。此处节理的裂面平直、光滑且没有大的挫动,故判断该节理为X型节理。在大型X型节理的裂缝内见羽裂状构造,说明该节理受剪切作用形成。测得两个方向的羽裂状节理产状分别为145€啊?5€埃?30€啊?0€啊5闵铣雎堆倚砸辔柚释趴榛已遥涫艽笮蚗型节理所控制,岩层产状110€啊?6€啊?
  (4)GPS1080节理:点处见X型共轭剪节理,两节理钝夹角的两侧见有擦痕,擦痕面产状105€啊?5€埃梁鄄?19€啊?0€啊@氪瞬梁哿矫状Γ硪徊梁勖娌次?40€啊?6€埃梁鄄?21€啊?0€啊S捎诹讲梁鄣那惴蚪咏嗤ㄒ桓鑫?19€埃硪桓鑫?21€埃移洳梁勖嫔隙己蟹浇馐觯卸险饬酱Σ梁畚谛纬伞4硬梁刍辈慕撞娇芍梁凼且哉乃郴绞叫纬傻摹4舜Σ梁塾κ欠⑸羟薪诶碓硕卑樯⒂模谰萜洳梁矍阆蚩梢耘卸洗舜型共轭剪节理的受力方向为破裂岩石的钝角钝角指向,即NE—SW。点上出露岩性为中层状灰色灰岩,岩层产状340€啊?9€啊?
  (5)GPS1081节理:该点处共发育四组节理。节理Ⅰ组产状345€啊?5€埃湎屡滔蛏铣澹吓滔蛳禄寡也惴⑸矶希灾饰稀4舜︸拗灞唤诶硭小?
  节理Ⅱ组位于节理Ⅰ西偏南约51米,产状为244€啊?7€埃灾室辔稀?
  节理Ⅲ组位于节理Ⅱ以北约19米,产状为210€啊?5€埃渖吓滔禄屡躺仙灾饰希舜辜接胁ɡ宋啤?
  节理Ⅳ组位于节理Ⅱ以北约21米,其产状为352€啊?5€啊?
  上述四组节理均发育在泥灰岩内,其岩层的平均层理走向为28€啊?
  3 剖面节理分析
  工作区内所见节理主要集中在天井山大背斜的转折端与SE翼,其NW翼未见明显节理迹象,主要出露小断层。因工区内主要受天井山大背斜的影响,故将该区内所见节理与此大背斜联合讨论。
  GPS1073节理与GPS1074节理位于褶皱的SE翼,此处见两组节理相切呈X型,为褶皱中期或晚期(受早期褶皱作用形成的节理一般不能保留,且该点处未见晚于大背斜的受力迹象)受纵弯褶皱影响发育的旋转剪节理和同心节理。
  GPS1075的羽状节理与大型X节理均发育在岩层面上,且在层面上的受力情况相同,故我们将此处的羽状节理和大型X节理配套。在该层面上发现硅质团块成X型分布,说明早在成岩期,就已经受到了X型节理的作用,此点同时表明岩层面上构造的形成时间要早于褶皱的形成时间。在层面上发现的一些羽裂构造,经过统计少数的羽裂构造的些受力方向是锐角指向,而更多的羽裂构造的受力方向是钝角指向。说明此处最少受到了三期的力,一期是在成岩时受到的NE—SW的作用力;二期是短暂的锐夹角受力,方向NW—SE,然后是较长时间的钝夹角受力,方向NE—SW。
  在GPS1080我们观察到有两处擦痕。其中一处擦痕面位于在此处发现的共轭X型节理的正下端,而另一处在该节理的延伸方向上。故推测此点的擦痕是在发育主应力为NE—SW方向的共轭X型节理的产物。因该节理位于天井山大背斜的转折端处,且其受力方向与天井山大背斜倾向一致,因此我们推测该共轭剪节理为天井山大背斜晚期形成。
  在GPS1081处见节理切褶皱,说明该处节理形成的时间要比褶皱晚,而该褶皱是在天井山大背斜发育过程中在层内形成的。该点处岩层产状稳定,共见有四组节理。节理Ⅰ节理Ⅳ倾向于NW,节理Ⅱ和节理Ⅲ倾向于SW,又因为其都处在天井山大背斜的转折端处向NW翼过度的部分,而天井山大背斜是受NW—SE的力挤压形成的纵弯褶皱,并倾向于NE,故我们推测此处的节理形成是与天井山大背斜作用相关。推测节理Ⅱ和节理Ⅲ是受到褶皱中旋转剪节理的作用,节理Ⅰ和节理Ⅳ则是受到同心剪节理的作用。由于此点节理Ⅰ剪切层间褶皱,据此判断此处的节理是在大背斜的晚期形成。
  4 剖面节理形成顺序
  剖面节理相对在天井山大背斜的形成顺序作表如表1。
  参考文献:
  [1] 刘树根,庞家黎.龙门山推覆构造北段的构造发展剖面[J].天然气工业,1995,15(2):11-15
  [2] 周建文,曾庆,徐世琦,等.龙门山北段推覆构造带变形特征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增刊A):66-71.
  [3] 肖富森,李政文,张华军,等.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地震、地质综合解释[J].天然气工业,2005,25(5):37-39.
  [4] 郭斌.龙门山造山带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其他文献
蒙脱石的层状结构以及水化膨胀性质使其在水溶液中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分层剥离成二维纳米片,这一现象广泛存在并应用于诸多领域中。对蒙脱石纳米片制备方法、胶体特征和以蒙脱石纳米片为前驱体制备Si纳米片的研究对探究蒙脱石的剥离机理、建立蒙脱石剥离与胶体特征的联系、拓展蒙脱石的应用领域和提升蒙脱石资源利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以钠基蒙脱石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法和冷冻-解冻法剥离制备蒙脱石纳米片,详细研究了超声功率、冷冻时间和冷冻-解冻循环次数对蒙脱石片层厚度及径向尺寸的影响规律。通过浊度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
巷道底板预应力锚固是控制煤矿巷道底鼓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巷道底板小孔径锚索孔钻进机具,成为制约煤矿巷道底鼓控制的瓶颈。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试验及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巷道底板高冲洗液压力、高推力及高扭矩力的排渣方法,设计了一款煤矿巷道底板小孔径锚索孔钻机,分析了冲洗液压力与钻孔深度、钻渣半径、钻渣浓度及钻渣上返速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钻杆类型、钻渣颗粒粒径、冲洗液流速及钻杆转速等因素对钻渣颗粒运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钻杆的对称距离、推力及扭矩对钻进效果的影响,得出
未来的地下工程将会面临更多的裂隙岩体控制问题,因此对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及其破裂演化过程的正确认识,对地下工程岩体稳定控制技术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以预制裂隙砂岩为研究对象,采用RMT-150B岩石力学试验机、RLW-2000流变仪、数字散斑系统,分别对其单轴、蠕变力学特性及破裂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裂隙的存在削弱了试样的强度特性,改变了试样的变形特性。预制裂隙砂岩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轴向应变相比于完整岩样均有所降低,而割线模量、峰值环向应变、泊松比变化
煤矿工作面开采后,当上覆岩层垮落带内含有较为坚硬且难以充分垮落的厚层坚硬顶板时,沿空留巷上方顶板容易在采空区侧形成悬顶结构,严重影响沿空留巷的正常留设。切断留巷与采空区侧顶板上方弧形三角板顶板之间的联系是沿空留巷围岩控制的关键措施,而定向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技术多被现场采用,其应用效果直接决定沿空留巷能否留设成功。
  以云盖山一矿22204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利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手段对直接顶内含有厚层较坚硬砂岩的定向预裂爆破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机理和关键参数进行了研究,包括切顶
西北矿区厚煤层高强度开采与传统地质采矿条件下的长壁开采覆岩层移动破坏形成垮落带、裂缝带、弯曲下沉带等“三带”模式不同,开采引起的裂缝带有时直通地表,或者覆岩裂缝带与地表裂缝直接贯通,上覆岩层内只形成垮落带、裂缝带的“两带”破坏特征。本文基于典型厚煤层高强度工作面采矿地质特征,采用相似模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实测等方法,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覆岩“两带”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获得以下研究成果:
  1、通过物理实验分析得到工作面覆岩低位关键层“悬臂梁”的破断会引起上覆“砌体梁”结构的失
随着中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煤炭开采战略重心向西部地区转移。而西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层地质条件简单,在开采技术装备水平、互联网+及智能化不断提升的影响下,该地区非常适宜进行高强度开采,并且厚煤层高强度开采已成为中国采煤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其特有的气候环境条件使高强度开采引起的地下水资源流失、地表破坏、草地荒漠化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对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西部地区脆弱生态环境下高强度开采松散含水层的破坏特征及防控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
锂离子电池(LIBs)因其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对环境污染小和无记忆效应等特点,成为从事新能源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和Li4Ti5O12相比,Nb2O5因具有200mAh·g-1的理论容量,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应用上更具优越性。然而,不得不说的是,Nb2O5电导率低(~3×10-6S·cm-1),制约了Li+扩散和电荷传递,导致作为锂电负极材料的储锂性能差。本文将纳米Nb2O5与导电性好的碳材料复合,从而提升Nb2O5的锂存储性能。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制备出Nb2O5/煤基碳复合材料用
石墨烯气凝胶作为一类新型的整体性宏观碳材料,由于具有超低的密度、发达的孔隙以及优异的电子迁移率,使其在吸附和催化等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廉价、简便的功能化可控制备是影响石墨烯气凝胶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如何降低石墨烯气凝胶的制备成本、建立对石墨烯气凝胶功能化可控制备的改性策略,对进一步发展高性能复合石墨烯气凝胶具有一定意义。
  煤炭是自然界富存且价格低廉的以多环芳烃结构单元为主的含碳材料,在新型碳材料制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烟煤制石墨为氧化石墨烯原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增强填料、乙二胺(EDA
赤铁矿资源在中国铁矿资源中占比大、但利用率并不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利用过程中为有效解离目的矿物进行细磨产生了大量微细粒矿物,具备的粒度特性与浮选、磁选等工艺要求的粒度并不匹配,极容易在选矿过程流失到尾矿,造成资源浪费。本文通过絮凝技术使微细粒赤铁矿在选前进行有效絮团,增大粒度效应的同时尽量减少絮团夹杂,为后续工艺奠定基础;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磁辅助技术,具体包括对微细粒赤铁矿、絮凝剂的磁化试验以及外置旋转磁场辅助搅拌试验;进一步通过XRD、SEM以及Fluent模拟综合表征磁辅助技术对微细粒赤铁矿沉降行为的影
摘 要:电子产品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生产工艺也得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设计到焊接,是有其严格的工艺要求。其中,电路板焊接过程中需手工插件、手工焊接、修理和检验,具体的流程为:按清单归类元器件—插件—焊接—剪脚—检查—修整。而焊接是电子产品制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焊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子作品能否稳定可靠地工作,提高焊接质量,是电子产品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Altium Desi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