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洋祭孔 古风浓郁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a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海盖苍山下力洋孔村有孔子后裔一支系聚居。这个村子环境优美,古风浓郁,被誉为“世外桃源”,是浙江省省级文化示范村。
  今年9月28日,由浙江省儒学学会主办、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协办、宁海县孔子后裔承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4周年暨学术报告会,在宁海县力洋镇力洋孔村举行。笔者有幸参加这一乡村文化盛会,一睹隆重的祭孔典礼。
  盖苍山的孔子后裔聚居地
  力洋孔村距力洋镇中心六公里,距宁海县城关二十公里。盛会前一天我们到达该村。在修缮一新的大成庙(孔氏家庙)门口下车,就见庙前粉壁上写着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语录,让人倍感亲切。
  大成庙内有戏台,两边有“教传百世恭宽信厚惠仁义;觉醒万民诗书礼乐易春秋”之联。庙内大殿供奉孔子牌位,两侧板上有孔子后裔南迁路线图和孔子后裔辈行榜,两边墙壁上则有孔子生平介绍和《论语》语录。我们在孔子后裔南迁路线图上看到,力洋孔村的孔子后裔是明初时从温岭江绾迁过去的。
  据温岭市纪念孔子联谊会会长孔春才和力洋村党支部书记孔令柯等人介绍,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孔子四十五代孙孔延集与兄弟为避战乱,从福建莆田老家出来,途中失散,孔延集避居今温岭市城南镇江绾,成为温岭孔子后裔其中一支系的始祖(温岭孔子后裔有三支系,另外两支为端廉支、彦邦支)。元至正年间,孔延集后代孔克徵任台州司户参军。明洪武元年(1368),孔克徵子孔希道迁至宁海东仓中堡村,做了当地叶姓人家上门女婿。后来,孔希道子孔天麒迁居力洋(现力洋孔村),他把祖父孔克徵、父亲孔希道接到身边奉养。这一宁海孔子后裔又散居上横山、深畊、李家、燕头山、前宅、岳井、桥头胡和象山县紫溪村等地。现在,力洋孔村有孔子后裔500多人。
  力洋孔村现在是省级文化示范村。村中央的道地春泥广场上立着一尊孔子石像。广场边有长廊,爬着猕猴桃藤。廊下溪水轻轻流着。另一侧的白墙上绘着与儒家文化有关的内容。正如长廊中一副对联所写的那样“野果藤梨廊上蔓;桃花溪水村边绕”,让人心生欢喜。
  孔子石像后边有一座用竹子搭建的讲堂,人们可以在里面席地而坐,听先学者先行者先觉者讲解儒家知识。
  山上宁海云顶山下农家乐居
  第二天清晨,同行的玉环的几位孔子后裔带着笔者,开车直上村后山茶山观景。茶山属天台山脉分支,系宁海东北部第一高山,绵亘于宁海、象山两县多个乡镇,主峰海拔800多米,称宁海云顶。我们到达山上时,天色已明,朝霞初现,宁海茶山风电场的数十架发电风车屹立在远近山脊上,十分壮观。四下俯视,力洋水库清晰可辨,山外青山,浓淡正在有无中。我们驱车来到茶山林场场部,这里有一仰天湖,有国家级健身步道。我们在此盘桓了一段时间,看白云从近处的山顶飘过,恍然而悟茶山为何被称为宁海云顶了。下山,半山则有桃花溪景区,桃花夹溪而种。因为是秋季,看不到桃溪美景,只看到入口处桥畔粗大的古藤,我料想春天桃花盛开时节,定然绝美。
  力洋孔村古老风情依旧,几排老房子整治得清清爽爽,屋前屋边莳花种果。村里也有别墅型民居,透露出富足。村子有两株古树名木,都是枫香,一株600年的在孔氏祖坟边,另一株有450年左右历史。
  我了解到,力洋孔村已考虑到凭借浓郁的乡村孔子文化氛围,依托优越的茶山自然风景生态,利用丰厚的林业及特产优势,挖掘闲置农舍,打造“孔村民宿”,以开发生态木屋为突破点、带动休闲农居发展,比如该村现已建好一家别致的树上旅馆。像这样的树上旅馆,计划发展到10家,无疑能吸引游客前来。
  古风犹存的乡村祭孔仪式
  上午,在大成庙内举行了纪念孔子暨学术报告会。最使人难忘的,是下午在庙中举行的纪念孔子公祭大典了。
  东道主宁海和温岭、玉环、乐清、天台、路桥等浙江省内的温岭孔子后裔,都在春泥广场竖起了不同颜色的宗亲旗。
  所有到场的孔氏宗亲和社会各界代表有序排列在大成庙正门仰高门外。大家都峨冠博带,穿着黑色的汉服,只有主祭和两位陪祭穿的是绛红色的礼服。
  公祭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祭祀流程,三献礼,九鞠躬。
  仪式开始,击鼓撞钟,钟鼓齐鸣。参加典礼的代表在主祭带领下先向春泥广场的孔子石像敬献圣水、圣土,而后鸣赞依次唱“入庙行礼”“启户”“行扫除”等,于是大开仰高门,众人鱼贯入庙参加祭典。在入庙前,有老人先拿着扫帚在庙里“行扫除”,作打扫状。
  其后,执事者各司其事。“迎神”,髦生(旗手)举髦(旗),乐奏昭平之章。等开场舞演毕,一一行“燔燎(烧柴祭天)”“灌鬯(香酒洒地)”“往迎”“神降”“分班”“恭神”“九鞠躬”。然后“奠帛”,行初献礼。其间,起乐后,20名小学生上台齐诵《论语》。再然后,致祭者浴手后,司帛者捧帛、司香者捧香、司爵者捧爵,到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前,上香,献帛,进爵。三鞠躬结束,又行亚献礼,乐奏秩平之章。
  公祭仪式上有32位中学生被加冠授成人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维我中华,东亚之光,炎黄世胄,鸿图大同……中华弟子,天伦圆梦。进学受教,儒道为重。遵古礼行,仪节典范。诗书仪礼,实践于兹……”长者宣读加冠祝词。随后,学生们宣读誓词。长者作为加冠礼仪师为学生一一颁发证书。证书上写着“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来者居上,勉之哉!”等祝语。
  最后是终献环节,乐奏叙平之章。“彻馔”,撤走祭品,乐奏懿平之章。“送神”环节,乐奏德平之章。整个公祭仪式历时两个多小时。
  孔春才告诉笔者,力洋孔村祭孔上一次在2001年10月13日,今年这一次,是十二年后举行,最隆重的一次。“村里其他各姓的人也被发动起来帮忙,一起参与纪念孔子活动,因为孔子是中华民族的,不是孔氏一家的!”□
  (本文摄影:黄晓慧)
其他文献
进入北极  王建男,一位喜欢去北极游历的摄影家,195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他学过绘画,当过农民,干过搬运工,做过中学教师,后来进入哈尔滨日报社工作,从摄影记者、编辑成为总编辑、社长。他是第一个登上联合国总部演讲台的中国报人,还在纽约举办过新闻摄影展。事业巅峰之际,王建男辞去职务去了加拿大的一家华人电视台任董事长。  2005年,温哥华的夏天,景物宜人。一天,王建男的妻子吕晓琦说,她看到一篇
期刊
在翰墨飘香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砚的角色极为重要,在传播、推动发展中功不可没。  开化石砚因其“纹如玳瑁,色墨坚润”曾受到文人墨客的追捧,是历史名砚之一。  悠悠前世  开化多山,水系发达,山石通过水流而冲刷、滚动、撞击、磨砺、搬运、沉积之后,往往细润而美观,既产砚台石,也产观赏石。  中国古代最完整、最丰富的一部石谱南宋杜绾《云林石谱》,与同时期的《宣和石谱》,都有关于开化石的记载。其实,两书说的只
期刊
今年4月,衢州市文化馆收到一封衢州籍著名摄影家毛松友后人毛艾华的信,说“毛松友的摄影作品,在全国各城市的纪念馆,如毛泽东、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等国家领导人、社会名人纪念馆里都有展出”,希望能在故乡或省城杭州建立毛松友摄影纪念馆。  毛艾华在信中附录了毛松友拍摄的一张闻名世界的照片——1933年2月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人和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的合影。从这张照片我们了解到,鲁迅曾与衢州文化人毛松友
期刊
家庭身世:闺秀教育下的知识女性  单士釐,一个对今人来说有些陌生的名字,却因《癸卯旅行记》和《归潜记》而为历史所铭记,其中《癸卯旅行记》是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中国女子出国游记。从闺阁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单士釐亲笔记录了海外的风土人情与自己的经历感想,这在近代中国的女性中是极为罕见的。  清咸丰八年(1858)单士釐出生在浙江萧山。单氏是当地的旧家望族,单士釐的父亲单棣华、叔父单沅华均以研究宋学闻名。
期刊
“说到现在的浙江农村,人们常用‘三赛’‘三头’来形容。何谓‘三赛’?住房赛城市,环境赛城市,生活赛城市。何谓‘三头’?公共交通到村头,硬化路面到地头,超市到门头。农民们把生活品质提高的原因,归结为‘千万工程’。”  这段话摘自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章。  走过十年建设路,浙江全省关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诸多报刊文章,从独特角度展示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璀璨亮
期刊
“美摄欣赏”专栏征稿启事  1.来稿题材、风格不限,特别欢迎近年来拍摄的新作。来稿请标明“美摄欣赏投稿”字样;2.请注明作品标题、拍摄地点、时间、作者姓名、联系方式等;3.来稿请作者自行负责有关权益事宜,本刊将尊重作者的著作权;4.来稿一经选用,即付稿酬;5.来稿请使用电子文档(JPEG格式,每幅作品大小在5M—10M之间),可通过E-mail:qyt66@163.com,QQ:654689407
期刊
走进绍兴,特别是柯桥中国轻纺城,简直就是一个布的世界。纺织业是现在绍兴地区的支柱产业,绍兴生产的布及丝织品销往国内外,称之为“布满全球,覆衣天下”实不为过。  绍兴的纺织业,可以说是春秋时期由越王勾践夫人亲自倡导的传统产业。勾践为了富国强兵,积极推行“劝农桑”政策,夫人亲自纺织以示倡导。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纺织原料,主要是葛与麻。《越绝书》卷八“葛山”条说:“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期刊
另一种文化谱系  由浙江省文物局、龙游县人民政府主办的龙游荷花山遗址暨钱塘江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9月13至15日在龙游县召开。研讨会期间,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以及江苏、湖南、广西、湖北、山西、上海、浙江等地考古研究机构的专家30余人,实地考察了荷花山遗址考古现场,观摩了遗址
期刊
炎炎夏日里,在绍兴咸亨酒店堂吃风味餐厅内,来自南京的五六位游客围坐在长条桌旁。每人手中端着斟满黄酒的蓝边酒碗,边碰碗喝酒,边用筷子夹着油炸臭豆腐、茴香豆、盐水花生往嘴里塞,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他们是专门冲着咸亨酒店而来的,目的就是想体验一回鲁迅笔下当年孔乙己喝酒卖斯文的情景。吃罢饭,他们又与门前的孔乙己塑像拍照合影,然后高兴离去。这就是文化主题饭店—咸亨酒店呈现出的独特魅力。  应运而生  随着
期刊
杭州的余杭小百花越剧团,最近推出了天下第一部“茶圣戏”——《陆羽问茶》,演出后,给人以清新以灵动以大气以美艳的艺术享受。  这一切,皆得力于编剧谭均华和以导演杨小青为核心的二度创作班子及全团演职员的呕心打造和付出。  最近,在秋花灿烂的西子湖畔,我访问了谭均华先生。  戏从茶中生  “陆羽这个对茶文化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很值得一写。”谭均华告诉我,对于《陆羽问茶》这部戏,他的创作火花来自茶的启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