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生儿穆罕默德·杜拉睁开眼睛时,母亲艾玛尔不禁祷告真主:“希望他的世界会有他哥哥不曾拥有的和平和自由。”
2002年11月29日深夜,一个小生命降临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百里基难民营。他的出生对于外人也许没有重大意义,然而“穆罕默德·杜拉”这个名字已经在两年多前传遍世界。
2000年9月30日巴以流血冲突爆发第二天,巴勒斯坦警察同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尼茨萨利姆犹太人定居点路口交火。小杜拉的同名哥哥和父亲路过此地,不巧遭遇激战。情急之下,父亲拽着杜拉缩在路边果园墙根下的一个水泥管后,躲避右前方以军岗楼的枪弹。但是,直径80厘米、高不足1米的水泥管难以为他们遮挡疯狂的子弹。
一阵枪弹扫过来,父亲一边把儿子护在身后,一边伸出右手用希伯来语对几十米外的以军高喊:“住手!不要杀死我儿子!”又是一阵疾风般的扫射,年仅12岁的杜拉连中8弹,死在父亲怀里。
一名记者拍下了杜拉遇害的全过程,画面很快传开,世人为之震惊。为了纪念少年杜拉,阿拉伯国家联盟决定把每年10月1日定为“阿拉伯儿童日”,唤起国际社会对阿拉伯特别是巴勒斯坦儿童的关注。
提到死去的杜拉,母亲艾玛尔热泪盈眶。正是出于对爱子的怀念,父母再次以“穆罕默德·杜拉”命名新生儿。艾玛尔说,“这是杜拉生命的延续。”
从少年杜拉遇害到小杜拉出生,过去两年多,正是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时期。以军使用的武器从子弹、催泪弹升级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F-16轰炸机和通常只在战场上使用的梅卡瓦坦克。而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100多次自杀爆炸,平均每星期一起。至今已有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6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于冲突,其中包括330多名儿童。就在小杜拉出生的第二天,11月30日,一名16岁巴勒斯坦少年在加沙地带东部遭以军枪击致死。
虽然少年杜拉倒在以军枪口下,艾玛尔要求家里其他孩子不要朝以色列坦克投掷石块。“石头抵得过子弹吗?”艾玛尔说,“我们不能再承受无谓的牺牲。”
冲突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丧失亲人之痛。父亲贾玛尔的手被以军子弹打残,在受冲突影响、失业率高达50%的加沙找不到工作。如今,全家10口人靠国际组织每月发放的1000谢克尔(约2000多元人民币)过活。
“整个世界都在前进,只有巴勒斯坦的现状没有改变。”父亲贾玛尔说。当他把小杜拉抱在怀里时,眼里充满了疼爱。“巴勒斯坦人要抵抗,但不能牺牲更多生命了。希望国际社会能帮助我们找到出路。”
十分凑巧,小杜拉出生这一天——11月29日——正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日”。许多国家的和平人士举行游行,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对于小杜拉的未来,艾玛尔说,她没有太多设想,只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益于巴勒斯坦的人”。
在临街墙壁上,有人画上了大幅杜拉肖像,以及他在父亲身后躲避以军子弹的场景,下面写着“穆罕默德·杜拉:‘阿克萨起义’烈士”。街上玩耍的孩子们说,他们很想念杜拉,也为小杜拉的降生感到高兴。小生命出生时,邻居们纷纷道贺。
对于杜拉一家而言,流血冲突以失去少年杜拉开始;他们说,希望会在小杜拉出生不久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