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杜拉之重生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新生儿穆罕默德·杜拉睁开眼睛时,母亲艾玛尔不禁祷告真主:“希望他的世界会有他哥哥不曾拥有的和平和自由。”
  2002年11月29日深夜,一个小生命降临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南部百里基难民营。他的出生对于外人也许没有重大意义,然而“穆罕默德·杜拉”这个名字已经在两年多前传遍世界。
  2000年9月30日巴以流血冲突爆发第二天,巴勒斯坦警察同以军在加沙地带南部尼茨萨利姆犹太人定居点路口交火。小杜拉的同名哥哥和父亲路过此地,不巧遭遇激战。情急之下,父亲拽着杜拉缩在路边果园墙根下的一个水泥管后,躲避右前方以军岗楼的枪弹。但是,直径80厘米、高不足1米的水泥管难以为他们遮挡疯狂的子弹。
  一阵枪弹扫过来,父亲一边把儿子护在身后,一边伸出右手用希伯来语对几十米外的以军高喊:“住手!不要杀死我儿子!”又是一阵疾风般的扫射,年仅12岁的杜拉连中8弹,死在父亲怀里。
  一名记者拍下了杜拉遇害的全过程,画面很快传开,世人为之震惊。为了纪念少年杜拉,阿拉伯国家联盟决定把每年10月1日定为“阿拉伯儿童日”,唤起国际社会对阿拉伯特别是巴勒斯坦儿童的关注。
  提到死去的杜拉,母亲艾玛尔热泪盈眶。正是出于对爱子的怀念,父母再次以“穆罕默德·杜拉”命名新生儿。艾玛尔说,“这是杜拉生命的延续。”
  从少年杜拉遇害到小杜拉出生,过去两年多,正是巴以冲突愈演愈烈的时期。以军使用的武器从子弹、催泪弹升级为阿帕奇武装直升机、F-16轰炸机和通常只在战场上使用的梅卡瓦坦克。而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在以色列境内制造了100多次自杀爆炸,平均每星期一起。至今已有20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6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于冲突,其中包括330多名儿童。就在小杜拉出生的第二天,11月30日,一名16岁巴勒斯坦少年在加沙地带东部遭以军枪击致死。
  虽然少年杜拉倒在以军枪口下,艾玛尔要求家里其他孩子不要朝以色列坦克投掷石块。“石头抵得过子弹吗?”艾玛尔说,“我们不能再承受无谓的牺牲。”
  冲突给这个家庭带来的不仅仅是丧失亲人之痛。父亲贾玛尔的手被以军子弹打残,在受冲突影响、失业率高达50%的加沙找不到工作。如今,全家10口人靠国际组织每月发放的1000谢克尔(约2000多元人民币)过活。
  “整个世界都在前进,只有巴勒斯坦的现状没有改变。”父亲贾玛尔说。当他把小杜拉抱在怀里时,眼里充满了疼爱。“巴勒斯坦人要抵抗,但不能牺牲更多生命了。希望国际社会能帮助我们找到出路。”
  十分凑巧,小杜拉出生这一天——11月29日——正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声援巴勒斯坦人日”。许多国家的和平人士举行游行,表达对巴勒斯坦人民的支持。
  对于小杜拉的未来,艾玛尔说,她没有太多设想,只希望他成为一个“有益于巴勒斯坦的人”。
  在临街墙壁上,有人画上了大幅杜拉肖像,以及他在父亲身后躲避以军子弹的场景,下面写着“穆罕默德·杜拉:‘阿克萨起义’烈士”。街上玩耍的孩子们说,他们很想念杜拉,也为小杜拉的降生感到高兴。小生命出生时,邻居们纷纷道贺。
  对于杜拉一家而言,流血冲突以失去少年杜拉开始;他们说,希望会在小杜拉出生不久后结束。
其他文献
在欧洲,最早让欧洲人了解中国文化、习俗和历史的,大概要属中餐馆。我去过欧洲不少国家,大城市里中餐馆比比皆是且不说,就是许多中小城市,找中餐馆也很容易。中餐馆的外装饰都极具中国传统特色,或画梁雕栋,或悬挂灯笼,十分醒目,就是西方人也能一眼便知。  中餐馆自然随着中国人进入欧洲,中餐馆多,华人也就不会少。1994年旅法华裔学者的研究材料显示,若从文化、民族认同标准计算,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大约有30
期刊
双手被缚、精神饱受凌虐的非洲俘虏,必须忍受横渡大西洋前往西印度群岛这段平均长达3个月的旅程。晕船的俘虏在鞭笞下就范,在污浊的空气中残喘,受痢疾折磨,被秽物袭身。发炎和疾病夺去俘虏的生命,就连船员也不能幸免,可能每5个人就有一个死亡。死去的囚犯被丢下海,喂跟在奴隶船后面的鲨鱼……    这艘17世纪的奴隶船亨利埃塔·玛丽号,是截至目前发掘出来最古老的奴隶船,关于它的最新研究将有助于解开数百万名奴隶的
期刊
海法,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圣经》里多次提到的美丽“果木园”,相传年幼的耶稣及其双亲逃避希律王追杀时,就曾在海法的以利亚山洞避过风雨……    《圣经》里的美丽“果木园”    海法坐落在以色列北部突入地中海的卡尔梅勒山(《圣经》原译迦密山)岬角上,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那时它便是地中海东岸的古渔港。卡尔梅勒意为“果木园”,由于山上林木葱郁,盛产嘉果
期刊
就在美国攻打伊拉克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公布了一条令美国情报界“老大”——中央情报局极为不快的消息:他已要求一小群国防官员组织起来,从美国情报系统正规渠道之外挖掘证明伊拉克和“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有密切关系情报,以便为美国的“倒萨”战争寻找更加“过硬”的证据。    五角大楼要抢中央情报局饭碗    美国国防部的特别情报小组是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不
期刊
沙丁鱼大迁徙——  世上大洋中最神奇的生命脉动之一    每年5月到8月间,学名为SARDINOPS SAGAX的南非拟沙丁鱼,会成群地沿东开普省与夸祖鲁他省海岸向北方回游。沙丁鱼仿佛成了冬季带给南非东岸海域的赠礼:这个任你吃到饱的海产自助餐,总引来成千上万的食客——人类、鲨鱼、海狗、海鸟和海豚。  海岸上呈现出狂热的气氛,人们纷纷拥向岸边。距离德尔班南方34公里的伊罗佛海滩上,我看着种族隔离政策
期刊
2002年12月19日,韩国第16届总统选举结果揭晓。新千年民主党候选人卢武铉战胜大国家党候选人李会昌,将在今年2月正式成为青瓦台总统府的新主人。  而此刻的现任总统金大中,脸上依然挂着一丝笑容。韩国人也许不会忘记他当天上午偕夫人李姬镐同往青瓦台附近一所学校礼堂投票站曲身投下自己一票时的微笑,但谁又能揣摩出他当时的心情呢?在过去的5年间,金大中历经风雨,政治阻碍、经济低迷、家族丑闻……,然而没有改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有趣的故事。距今214年前,9名英国籍的叛逆者流落于南太平洋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他们在那里安营扎寨,娶妻生子,英国血统的香火在小岛上绵延至今……  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有两个在地图上几乎看不到的小陆地:皮特凯恩岛和诺福克岛 。在这两个不起眼的弹丸之地,居住着英国“博爱使团”中声名狼藉的反叛者的后代。这里的岛民除偶尔与外界有些接触外,在200多年里,一直保持着其完整性。对自然人类学的学
期刊
即将开始  2002年12月20日至2003年1月10日在广州10多所大学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巡回展览  2003年1月11日至2003年1月15日在广州图书馆展出  同时欢迎《看世界》读者、单位团体踊跃捐款  捐助服务热线:020-83550577  联 系 人:卢丽琼    关注阿富汗战争孤儿募捐名单(第二批)    广东:  广东新协力集团有限公司 10万元   广州日报发行
期刊
起初,传教士们为了取悦上帝而推广香水。然后,妇女们用它来装饰自己。但是,真正发明香水的“人”是谁?早在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之前,植物便利用香气来吸引替它们传授花粉的昆虫,或赶走破坏者。至于哺乳动物,打从同样久远的年代开始,也利用它来吸引同伴,并且驱离敌人。    高级香水的制造危及许多植物和动物品种    在亚马逊森林,锯木床喧嚣不已,拖拉机拖着带树皮的原木,蒸馏器干馏一片片小木块。这就是香奈儿
期刊
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最近发生的系列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尤其是印尼旅游天堂巴厘岛的大爆炸发生在“9·11”事件第13个月的次日,因此,不免让人怀疑这是“基地”组织残余势力以数百条无辜生命导演的一场血腥“献祭”。其实,这种怀疑确是空穴来风。尽管巴厘岛事件的幕后真凶尚未浮出水面,但大量事实表明,东南亚早已成为“基地”组织在亚洲的另一个恐怖基地。    恐怖袭击转向西方的“软肋”    据《纽约时报》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