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教学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5013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语文创新教育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在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活动,教师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
  设疑式教学就是教学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并用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设疑贵在于“巧”,把“疑”设在学生不疑的地方,激起思考、强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根据学科的性质,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创新的潜能。一般将疑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点、难点,讲课的结尾、讲课的衔接之处,以及既能将学生引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处境,又能把握火候给予指点,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微妙。
  
  1.教学用问题引路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学从问题开始,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感越强,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的自觉性也就越高。因此,我在教学时用问题引路,设计一个学生渴望知道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如在教《发问的精神》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设疑的。“同学们,看着标题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个话题,启发学生发问,使学生很快进入了角色。同学们争先恐后的提问:
  “什么叫发问的精神?”
  “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
  “题目是本文的论点吗?”
  “还有什么标题能代替这个题目?”
  这样,从问题开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进入超常状态,此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全文,再采用“记住——提问——回答”的竞赛方式,让学生自问、自读、自答,既符合课内自读课文“自学为主”的教学原
  则,又训练了学生听、读、析的能力。
  
  2.在重点、难点上设疑
  
  《听潮》中涨潮、落潮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也是难点所在,我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我设计提问时尽量遵循启发性原则,通过提问来唤起学生的智力活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上设疑的:“课文中哪部分是描写的重点?”(在黑板上画出五条平行线,以此确立潮水在不同状态时的不同位置)接着提问:“如果我们以这五条线为标准,假设潮水平时的位置在三线,那么潮落时应该画在哪里?潮涨时应该画在哪里?高潮时该画在哪里?”
  这样的设疑中,学生将听潮的情景描绘成一幅五线谱,加之配乐朗读,情境点播,讨论研读等灵活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引发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和思维火花,学生也不知不觉的渐入佳境,一曲“伟大的乐章”形象、直观的展现在课堂板书上,教学难点不攻自破,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了寓难点于“设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3.在设疑、解疑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没有矛盾,没有波澜,平铺直叙,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而且这种单调死板的教学会抑制思维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欲望,寻找突破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欲望得到满足,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不唯书,不唯师,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对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可以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如在教《木兰诗》一课时,有个学生针对“可汗大点兵,卷卷有爷名”两句提出疑问:“既然是可汗亲自点兵,绝不是普通的士兵,必定是大将之,如此重要的人物,可汗必定会亲自过问。这样木兰能轻易代替吗?”这样的高层次的问题,在这个同学的启发下,一些同学也纷纷提出类似的问题:“旦辞黄河边,暮致黑山头,'这两地千里迢迢,一天怎能到达?”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把握火候给予指点:“同学们这些问题找得很对。大家想一想:这么多失真的东西放进文章中,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没有影响?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学生争论后,我再总结:这些地方的确“失实”,但是恰好体现了文章的浪漫主义风格。文章不拘于生活的真实,而重在刻画人物,大胆想象和夸张正是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引導学生发现文章中的“漏洞”,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和能力。
  总之,教学由“问题”引路,层层深入,丝丝入扣,以问题控制教学的兴奋优势,这样可以避免思维低谷,减少学习疲劳,填补思维断层,使学生有劳又逸,有益学生身心和谐的、有规律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收稿日期:2008-01-29
其他文献
班集体建设是指教育者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将班级这一学校基层组织培养为班集体,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展每一个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活动过程,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的班集体建設,目的在于将班级建设成完成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活动过程。这使职业学校的班集体  建设渗透着职业特点。    1.确立体现职业特点的班集体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
期刊
作者简介:陈文亮(1958.10-)男,中共党员,1977年从教,现任吉水县南镇带元小学校长,为吉安市优秀教师,镇优秀校长。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倡导所有高、中、低层教师严谨自身修养,自身提高,营造班级“亲情”氛围,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关爱奉献精神,使班级学生具有:自尊、自律、自强的高品质人才。  【关键词】心理
期刊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通过训练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产生适应性变化也总是相互联系的。然而,任何一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从人体生长和发育的全面指数来看,人体的身体素质包括有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上述素质的发展都与人体的心理素质有密切的联系。  力量素质训练是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它对人体生长和发育有着较远的影响。正处
期刊
【摘要】思想教化不单是思品课思品教师的事,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特别是语文教师的事。这其中道理是,语文课感化影响的效果更好,有政治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欣赏式研读载道的例文,更能让学生灵魂共鸣。因为语文课更具有文化性、人文性,更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更易于潜移默化。  【关键词】语文教师;语文教学;正确思想;十分必要    There are thinking of the language tea
期刊
【摘要】近体诗格律知识比较繁琐,教师不容易教好,学生更不容易学好。而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近体诗格律知识,则他们对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认识与评价无疑是肤浅的,不全面的。  【关键词】近体诗;格律;教学    One of the lessons learned in recent Metrical Poetry   Tang Jia-long Zhou Ping  【Abstract】nearly M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为适应课改的需要,语文教师应当能说会道。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
期刊
【摘要】本文对学生自信心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认为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入手,强化“赏识”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坚持打“持久战”;用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去理解、信任他们,去关心、包容他们,渐渐地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不断培养起来。  【关键词】学生;自信心;培养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self-confidence   Liu Xiaoqin  【Ab
期刊
教育是立国之本。国家要繁荣富强,民族要坚强有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必须先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教育方针、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也会发展与变化。教育将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新生代的人格塑造。  如果有学生说:“我所取得的成就来源于您的鼓励。”我认为这是老师所获得的最好赞誉。因此,我们不难了解“鼓励学生”的大致含义。那就是坚信自己的学生,即使他们缺乏自信,甚至自暴自弃,也要坚信他们能够取得最好的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诸如易拉罐、气球、可乐瓶、废白炽灯泡等小物品,在科学学习中有大用处。同学们都可以  利用它做许多小实验,从中学到很多科学知识。    1.提瓶张球: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器材:大可乐瓶、玩具气球、剪刀、装有水的大水槽、细线。  制作:①去掉瓶盖,并用剪刀剪去大瓶的底部。②将玩具气球套在瓶口上,并用线扎紧。  方法:①手持可乐瓶颈部倾斜放入水中,使瓶中进入一定量的水,再将瓶立放于
期刊
实施创新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在继承传统教育美德的前提下,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伟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首先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它可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应结合物理现象和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