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务员考试制度是我国的公务员考试选聘制度的简称。现行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明确规定了必须通过严格、公正的考试程序,方能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政策,从而结束了公务员选拔的非制度性、非程序性和随意性。这无疑是国家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巨大进步。但是现在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存在的运行成本过高、考试内容的不合理、不公平问题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实施。本文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为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提出构建全国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增加“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试、制定《公务员考试法》的三点建议,为更好地规范公务员制度,加快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公务员 考试制度 人事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1994年6月,人事部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建立。200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进入法制化阶段。古人云:“为政之要,莫要得人,百官称职,则万务咸治”。意思是说天下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国家人事的得失。考试已经成为社会人事进入公务员队伍以及公务员队伍内部升迁的重要方式。因此研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1 公务员考试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公务员考试制度已经推行了10多个年头,“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规范,拓宽了选人的视野,规范了选人的途径,通过考试录用的这种方式,为国家机关输送了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学历高、年纪轻的优秀人才,提高了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众所周知,各国公职人员的任用形式主要有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和考任制四种。选任制一般适用于政务类公务员,聘任制一般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委任制是前苏联、东欧国家采用的干部任用方式,而我国普遍实行的是考任制。“随着公务员制度建立,考任制在中国的全面起步,老百姓对此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卷子总比条子好,赛马总比拍马强。现代公务员制度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从伯乐相马到赛场比马是公务员制度质的进步”。①
  但是在现实中,公务员考试制度在实际的实施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成本过高。运行成本包括招录机关的录用成本和考生的私人成本两个部分。近年来的“公务员考试热”现象是造成各招录机关录用成本激增的主要原因。有学者指出,在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1名公务员的录用成本竟高达2.6万元。②而“考霸”现象的出现,是导致考试私人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
  (2)不公平问题。不公平问题不仅存在于公务员考试的某一阶段,而且贯穿于公务员考试的全过程,因此引起的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起点的不公平表现在报考准入条件的设置上。实践证明如果招考职位对招考者的学历、专业、计算机和外语水平要求越低,则报考的人数越多,报考准入条件与报考人数呈反比。过程的不公平表现在加分优惠政策的不规范、不严谨上。对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西部志愿者、少数民族等在初试成绩上直接加5分,使得大多数考生感觉到不公平。加之面试中存在的少部分“黑箱操作”問题,使公平的天枰再一次偏失。
  (3)考试内容的不合理。现在存在的“本科生考不过专科生、硕士考不过学士、博士考不过硕士”的搞笑规律以及“高分低能”的现象,足以说明我们在考试内容上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因数。以《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门笔试来测试考生的素质本身是没有说明问题的。但是问题出在考试的内容上,《申论》是考察考试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来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全部是主管题,所以考分趋于集中,很难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以刚刚过去的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中的五大部分140个题做一个分析(如下表),不难看出全部是客观题的《行政能力测试》,整张试卷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包罗万象,大多是考背功和记忆力以及数学和语文功底。更重要的是要在120分钟的时间里做完140个选择题,大多数考生时间不够,几乎是看着答案就选甚至是连蒙带猜,这到底能考查出多少真实能力实在值得怀疑。
  表1:根据2009年国家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试卷整理得出
  
  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1)运行成本过高的原因是两个现象造成的,即“考试热”和“考霸”现象的出现。归根溯源,主要是由于外在的就业压力太大,而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好且地位高。才会使人们争相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的队伍中。有学者统计,近几年在百万报考者中,平均录取率为50:1,热门职位超过1000:1、2000:1。③
  (2)不公平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缺乏相应检察机构的监督,才会导致用人单位设置不合理“门槛”以及加分优惠政策的不规范。
  (3)考试内容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我国偏重于通用性才能的检测,忽略了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的检测。
  2 对策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的出现,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对策思路。
  (1)构建全国统一的公务员考试制度。设立出题机构、录取机构和监察机构。由专门的出题机构命题,一次考试后保留成绩。由录取机构按照分数高低,先录入国家公务员,再按照考试的成绩和特长科目录入到各个省和地方的各个部门。监察机构不仅在最后全程监督面试过程,而且还要考察招考岗位的情况,设置合理的报考条件,对加分优惠政策严格把关。
  (2)增加“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试。除了笔试和面试之外,在招聘单位内部增加“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试,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弥补考试内容的不合理。例如这个岗位是招聘计算机工作人员,不能仅仅看计算机等级证书,还要给出一个木马程序让他当场破解。再如一个法律岗位,不能仅仅看他是否通过司法考试,可以给他一个实际案例,让他当场提出一个辩护方案,等等。考察考试的当场应变能力和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测试可以放在面试中同时进行,所以不会很大程度的增加成本。但是要加大这项测试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因为这才是考察真才实料的最好方式。具体的测试项目可以由能够用证书量化的能力,如文化水平、专业水平;工作中可以量化的能力,如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难以量化但是能够考查 的能力,如:用人授权能力、指挥协调能力、计划预见能力和应变适应哪里。如图所示:
  
  图1:根据曼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中关于公共部门人员素质测评指标整理得出
  (3)制定《公务员考试法》。中国公务员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从人治到法治。人事制度如何完成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就成为近三十年来最受关注的政治体制问题之一,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公务员考试制度有法可依。早在1921年的《五权宪法》中,孙中山先生就提出了“五权分立”的思想,即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考试五项权利相互监督。之后于1921年颁布了《考试法》,1930年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考试院。较之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孙中山先生更加强调监察和考试两权,并为之立法和设立独立的机构。这一做法极大地推动了国民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使国民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绽放着自己的色彩,也是续科举制之后,我国考试制度的又一大创新。我们可以借鉴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例如注重制度建设、提高考试机构的权重、规范考试程序等,从而更好的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为规范公务员制度,加快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
  3 结论
  虽然公务员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的文官制度,对我国而言这是一件“舶来品”。但是考试制度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例如曾经大放光彩的科举制,还有在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民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如英国、美国、韩国。也可以吸收我国几千年历史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解决我国现在存在的运行成本过高、考试内容的不合理、不公平问题等问题。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加上对国内外的借鉴吸收,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在短期可以增加“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试以弥补考试内容的不合理。从长远的发展上看,当务之急是降低行政成本,制定《公务员考试法》,建立全国统一的考试制度。完善公务员考试制度任重而道远,成为一项相当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相信,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步伐的加快,对这项制度的完善指日可待。”
  
  注释
  ①孙自法.6年国家机关辞退1.7万公务员五千农民考上公务员[N].北京:中国青年报,2003-08-11.www.people.com.cn.
  ②潘晨光,王宪磊.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
  ③王东强,田书芹.公平理论视阈下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推进[J].成人教育, 2008(9).
  
  参考文献
  [1]孙中山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孙中山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曼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吴燕妮,罗旋.浅论公务员考试制度[J].长沙大学学报,2006(4).
  [5]徐晓杰,王一媛.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J].理论学刊, 2008(8).
  [6]公务员热的冷思考[J].意林,2008(23).
  [7]乔珍明.南京国民政府对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的运行成效[J].时代人物,2008 (6).
  [8]朱玉宝.民国时期的公务员考试制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9]白艳秋.中国公务员制度探源[J].学理论,2009(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