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园林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发展和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对生态园林的建设内涵以及生态园林中植物的配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植物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为生态园林建设提供帮助。
【关键词】植物;园林;配置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包括孤植、丛植、带植等配置方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
4、规则式配置。包括行植、环植、带状种植等配置方式。行植是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环植是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带状种植是用多行树木种植或以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三、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结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然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四、植物种类的选择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置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置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仅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五、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六、注意问题
1、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木、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但另一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总之,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科学,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敖汉涛.浅谈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J].农家之友.2012(06)
[2]郭健.建设生态园林若干问题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08)
【关键词】植物;园林;配置
人类在利用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创造出了高度的社会文明,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面对全球环境的变化、人口聚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等威胁人类生存的严峻现实。人们已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失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人类的生存不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更需要一个协调稳定、具有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和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应用系统工程发展园林,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实现良性循环,为人类创造清洁、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为人们提供旅游、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二、植物配置方式
自然式的树木配置。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包括孤植、丛植、带植等配置方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
4、规则式配置。包括行植、环植、带状种植等配置方式。行植是在规则式道路、广场上或围墙边沿,呈单行或多行的、株距与行距相等的种植方法。环植是按一定株距把树木栽为圆环的一种方式,可有1个圆环、半个圆环或多重圆环。带状种植是用多行树木种植或以带状构成防护林带。一般采用大乔木与中、小乔木和灌木作带状配置。
三、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1、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特别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结合在一起。
2、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3、起伏和韵律。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然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但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这样才产生节奏韵律感。
4、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
四、植物种类的选择
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首先,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条件比较薄弱的地区,尤显重要。其次,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配置树种。第三,要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配置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第四,要根据环保的要求进行配置树种。在众多的树木之中,有许多不仅具有一般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火、杀菌、隔音、吸滞粉尘、阻截有害气体和抗污染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作用。
五、生态型造景的类型
生态型造景是按照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生态工程创造各种类型和结构的,能够长期稳定共存的复层混交立体植物群落,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类型有: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耐污型人工植物群落、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文化型人工植物群落、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六、注意问题
1、关于植物群落。每一种植物群落应有一定的规模和面积,并具有一定的层次,来表现群落的种类组成,规范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保证群落的发育和稳定状态,群落中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木、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的、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生长健康、稳定的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群落。
2、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但另一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也必须考虑到这一因素。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由于我们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都不一样,经济发展也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总之,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都是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科学,我们做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敖汉涛.浅谈生态园林及其植物配置[J].农家之友.2012(06)
[2]郭健.建设生态园林若干问题的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