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作文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标尺。在语文教学中小学作文教学是与阅读教学并行的两个分支体系,而且例来是语文教学尤其是农村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概括起来讲主要是“四注重”,即:注重实效、注重积累、注重批语、注重评价。
一、注重实效:注重即时应景因事作文,抓住最佳契机,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大自然变化莫测,气象万千,广阔的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纯朴自然,是广大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而我们学生作文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身边的广阔资源,为作文而作文,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实的细节,不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神奇变化。不懂得作文其实就是自由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自己心中的快乐、忧伤、激动、敬佩等情感。为此,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不局限于教材,经常进行作文训练。例如:春天校园内第一朵鲜花绽放,我让学生利用下课时间观察,写《校园的榆叶梅》,第一场春雨刚刚下过,我让他们写《下雨了》,主题队会评比刚刚结束,我让他们写《我们班的队会》等等。这样的习作教师不必过多指导,只让学生凭着感觉去写,当堂成文即可。学生的习作让我领悟到,农村的学生虽然语言积累比较贫乏,思维空间比较狭窄,但他们决不缺乏灵气和智慧,一个寻常的学生经常会在一次寻常的作文当中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例如:在《下雨了》一文当中,学生写到“雨打到路边的泥土上,出现一个个图钉帽一样的小坑”“走在上学的路上,雨珠顺着雨衣往下淌,我的裤角全都湿了”我想如果错过了这最佳契机,学生很难写出如此真切的感受。
二、注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
就农村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比较贫乏,阅读范围有限,表达方法单调,每到作文时他们常有“胸无点墨”、“囊中羞涩”之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对一些名篇佳作让学生精读熟读,并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文风淳朴、内容清新、格调高雅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摘录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段落,鼓励他们把这些摘录的内容大胆地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如,在《登山》一文中,列宁经历了意志和胆量的考验,走过险路到达山顶,文中有一段景物描写“……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开始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开始唱起来……”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山顶的景色呢?从景色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列宁心中胜利的喜悦。那么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再如《夕照》一文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运用巧妙的比喻描绘了日落过程中温馨的变化的美,我不失时机的问“日落我们不也常常看到吗?还有天空中的云彩、浩翰的夜空美丽而富于变化,请你也来写一写”学生的习作显然不能与课文并论,但学生只要模仿得自然贴切,再稍有自己的创新我都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在积累作文素材上动脑筋、下功夫、花力气,为以后在作文素材量的积累上逐步实现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批改:注重作文批改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很多老师认为,深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参与指导是一大难题,有爱莫能助之感,我个人认为作文不同于其它教学,每次习作力求千差万别,百花齐放,而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教师指导的过多过细往往事倍功半,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弥补这一缺憾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温馨批语,排除学生作文思路上的障碍,使学生达到“知无不言,言之不尽”。当我们翻开每一篇习作,学生的思路、主题、语言等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惯用的“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这样的批语学生往往觉得模糊抽象,难以理解,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学生在习作中写和姑姑去市里,在商店买了一双旅游鞋。题材真实,但语言简略,缺少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的批语“这双鞋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你穿上它心情怎样?为什么不具体写出来呢?”另一篇习作写妈妈从水田回来,脱下靴子脚泡白了、肿了,我在批语中写道“看到妈妈的样子你有什么感受,能告诉老师吗?”这样的批语虽不深奥,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的老师说批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你的学生在作文中能真切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批阅时你会觉得快乐、惬意,仿佛在和一颗颗纯净的心灵对话。
四、注重评价:注重作文评价的创新,突出学生作文的灵气和个性。
鲁讯先生曾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描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另外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合理大胆的虚构,这就是写作的技巧。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对文章的结构、条理、词句等固然不可忽视,但我更注重捕捉习作中的创意,捕捉属于学生的灵气和个性的展现,哪怕只是一个精彩的句子或是一个闪现智慧火花的词汇,都会让我眼睛一亮,为之兴奋。例如:学生在习作中描写校园的草坪,整篇习作比较一般,但其中有这样一句:“小区里新栽的草一小撮一小撮的,有点像稻田里刚插的秧苗。”这句话让我欣喜,及时给予鼓励:“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观察仔细、准确,比喻形象、逼真。”再如:写寒假里难忘的一件事,一个作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写了灯花节的晚上,爸爸做了两个简易的冰灯,带着我和弟弟送到爷爷的坟前,虽然习作语言平淡,内容简单,但这一素材捕捉的真实而且新颖。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写了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老师感到你们一家具备孝敬的美德”。
作文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再华丽的词藻脱离了思想,脱离了真情都毫无价值。所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当然这一点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能立竿见影,不能急于求成。“路漫漫其修远”,要真正突破传统作文教学弊端,创造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求索。
(作者联通:130400吉林省榆树市秀水中心校)
一、注重实效:注重即时应景因事作文,抓住最佳契机,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
大自然变化莫测,气象万千,广阔的农村生活丰富多彩,纯朴自然,是广大农村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而我们学生作文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身边的广阔资源,为作文而作文,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真实的细节,不善于观察大自然中的神奇变化。不懂得作文其实就是自由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抒发自己心中的快乐、忧伤、激动、敬佩等情感。为此,在实际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不局限于教材,经常进行作文训练。例如:春天校园内第一朵鲜花绽放,我让学生利用下课时间观察,写《校园的榆叶梅》,第一场春雨刚刚下过,我让他们写《下雨了》,主题队会评比刚刚结束,我让他们写《我们班的队会》等等。这样的习作教师不必过多指导,只让学生凭着感觉去写,当堂成文即可。学生的习作让我领悟到,农村的学生虽然语言积累比较贫乏,思维空间比较狭窄,但他们决不缺乏灵气和智慧,一个寻常的学生经常会在一次寻常的作文当中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例如:在《下雨了》一文当中,学生写到“雨打到路边的泥土上,出现一个个图钉帽一样的小坑”“走在上学的路上,雨珠顺着雨衣往下淌,我的裤角全都湿了”我想如果错过了这最佳契机,学生很难写出如此真切的感受。
二、注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夯实学生的作文基础
就农村的小学生来说,由于受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语言词汇积累比较贫乏,阅读范围有限,表达方法单调,每到作文时他们常有“胸无点墨”、“囊中羞涩”之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对一些名篇佳作让学生精读熟读,并有计划地选择一些文风淳朴、内容清新、格调高雅的课外读物,让学生摘录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段落,鼓励他们把这些摘录的内容大胆地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的。如,在《登山》一文中,列宁经历了意志和胆量的考验,走过险路到达山顶,文中有一段景物描写“……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开始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开始唱起来……”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山顶的景色呢?从景色描写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列宁心中胜利的喜悦。那么我们在作文时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运用景物描写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再如《夕照》一文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运用巧妙的比喻描绘了日落过程中温馨的变化的美,我不失时机的问“日落我们不也常常看到吗?还有天空中的云彩、浩翰的夜空美丽而富于变化,请你也来写一写”学生的习作显然不能与课文并论,但学生只要模仿得自然贴切,再稍有自己的创新我都给予鼓励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促使他们在积累作文素材上动脑筋、下功夫、花力气,为以后在作文素材量的积累上逐步实现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重批改:注重作文批改的引导和点拨作用,实现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很多老师认为,深入学生的写作过程参与指导是一大难题,有爱莫能助之感,我个人认为作文不同于其它教学,每次习作力求千差万别,百花齐放,而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教师指导的过多过细往往事倍功半,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弥补这一缺憾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温馨批语,排除学生作文思路上的障碍,使学生达到“知无不言,言之不尽”。当我们翻开每一篇习作,学生的思路、主题、语言等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惯用的“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这样的批语学生往往觉得模糊抽象,难以理解,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例如,学生在习作中写和姑姑去市里,在商店买了一双旅游鞋。题材真实,但语言简略,缺少细节描写,我设计了这样的批语“这双鞋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你穿上它心情怎样?为什么不具体写出来呢?”另一篇习作写妈妈从水田回来,脱下靴子脚泡白了、肿了,我在批语中写道“看到妈妈的样子你有什么感受,能告诉老师吗?”这样的批语虽不深奥,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既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又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的老师说批作文是一件苦差事,但如果你的学生在作文中能真切地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批阅时你会觉得快乐、惬意,仿佛在和一颗颗纯净的心灵对话。
四、注重评价:注重作文评价的创新,突出学生作文的灵气和个性。
鲁讯先生曾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描写真实的生活,抒发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另外在真实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进行合理大胆的虚构,这就是写作的技巧。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对文章的结构、条理、词句等固然不可忽视,但我更注重捕捉习作中的创意,捕捉属于学生的灵气和个性的展现,哪怕只是一个精彩的句子或是一个闪现智慧火花的词汇,都会让我眼睛一亮,为之兴奋。例如:学生在习作中描写校园的草坪,整篇习作比较一般,但其中有这样一句:“小区里新栽的草一小撮一小撮的,有点像稻田里刚插的秧苗。”这句话让我欣喜,及时给予鼓励:“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观察仔细、准确,比喻形象、逼真。”再如:写寒假里难忘的一件事,一个作文素质较差的学生,写了灯花节的晚上,爸爸做了两个简易的冰灯,带着我和弟弟送到爷爷的坟前,虽然习作语言平淡,内容简单,但这一素材捕捉的真实而且新颖。我给予了肯定和表扬:“写了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老师感到你们一家具备孝敬的美德”。
作文不是简单的文字组合,再华丽的词藻脱离了思想,脱离了真情都毫无价值。所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当然这一点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能立竿见影,不能急于求成。“路漫漫其修远”,要真正突破传统作文教学弊端,创造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求索。
(作者联通:130400吉林省榆树市秀水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