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课程的道路上起飞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fall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载体是课程,“让教育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幸福”理应成为我们教育的本义追求。面对新高考方案的实施,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反思重构,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使学校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够助力学生从容应对新的高考改革,更要成为呵护学生“生命发展”和成就学生“人生幸福”的价值载体。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我们会越走越坚实,梦想也会越来越接近。
  关键词:学校;课程改革;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33-2孩子选择了一所学校,也就意味着选择了课程;选择了课程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未来。一所学校,无论以什么名称和标识去描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品牌或办学特色,其核心表现都是学校课程。上海市格致中学课程植根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优势智能的发现与发展,立足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促进学生在厚实基础之上的能力、身心、个性、特长的多元发展,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科学教育基础,形成格致中学课程的思维构造框架。这一框架表明了“人文、科学”在格致中学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两者的和谐整合保障了格致人才培养规格的全面性、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聆听了上海市格致中学张志敏校长、格致初级中学王珏校长的介绍,在思想和灵魂深受触动之际,我曾戏谑地说:中国梦的实现起点在学校,学校梦的实现起点在课程。的确,从课程的角度看,优质学校发展的支点在课程,她关乎学校内涵、质量和未来,关乎学生个性、成长和幸福。
  一、课程设置,优质学校内涵发展的路径线谱
  如果说商业品牌最终体现在一个个产品上,那么教育品牌则体现在一个个培养的学生的思想和成就中。因此,无论学校品牌以什么名称或形式表现,其最终目标都要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呈现。所以,一所优质学校始终要将“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作为思考的问题和追求的目标。那么,所追求的育人目标又如何体现呢?这就是课程。课程就如商品生产的流水线,是学校的育人路径。学校通过设置一门门课程,再通过一节节课程的实施,塑造着一个个学生。因此,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品牌内容,也是优质学校内涵最核心的表现形式。
  学校的课程设置基于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更源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教育基础的把握和对育人目标的憧憬。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学校既是课程设置的终端,也是课程设置的一级权力组织。因此,学校对课程的理解是设置课程重要的理论基础。一直以来,对课程这一概念的认识就有不同的描述。有学者将其概括为六种类型: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还有的学者从不同层次的作用上定义课程:理想的课程,指由专业机构提出的课程建议;正式的课程,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领悟的课程,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指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
  学校的课程管理者要在充分理解课程概念的基础上设置课程。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的课程设置既要关注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的相互联系、融合和渗透,也要关注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实践类课程的有机整合;既要关注正规显性课程的有效组织与实施,也要关注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既要关注实际运作的课程,也要关注学生经验课程与专家建议的理想课程的结合;既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类课程,也要关注情感目标的课程;既要关注学校内部课程资源的利用,也要关注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上海格致中学教育集团的课程实施体现了对课程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思考。上海格致初级中学以科学、严谨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以理科见长的初高中一体化培养的教学和管理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分析了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心理和心智快速发展的特点,认识到初中阶段教育易于出现的盲目性、应试性和粗放性等问题,提出了以强化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依托格致中学导师、专家的学术指导,通过对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等各类各级课程功能的有效整合,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模式,形成了“基于学科,超越学科,始于课堂,融入社会”的特色校本课程系列。数学学科逐渐形成学校品牌;女排、头脑奥林匹克等特色项目与格致中学相呼应;管乐、茶艺、射击、船模等特色队伍蓬勃发展,在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富有声誉。在此过程中,校本教材《茶艺》作为上海市拓展型课程教材,船模队伍形成了金字塔型的科技启明星梯队,培养了多名上海市科学院“小院士”。上海格致初级中学正是基于对课程的精致开发,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成就了学校从“晓知明理、多才多艺”到“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的品牌提升。
  二、课程实施,优质学校质量生成的品质保障
  如果说课程设置是对教育目标实现路径的规划,那么课程实施则是沿着路径实现目标的手段和过程。再精致的课程设置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致实施,也无法达到设计的目标。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和课程设置本质的深刻理解,需要教师优秀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技艺。
  课程的精致实施需要教师良好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综合的能力。传统的课程以分科课程设置为主要形式,教师实施课程时只需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达到分科教学目标即可,这恰恰是制约人才培养的瓶颈,也是课程改革的破题要害。上海格致中学在近20年的发展中,学校课程建设经历了“双轨同步”、“三大板块”与“基、拓、研三型”课程的第三阶段,已初步完成了由“两大类”“三板块”课程模式向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结构转变。根据格致中学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定位,学校课程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形成“各科高水平并举,科学学科特强”的课程发展格局。
  在全面优化基础型课程的前提下,上海格致中学为了增强学生知识的全面性和能力的发展性,开设了补充国家课程的特色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强调了知识的综合性和教学的实践性。如学校按年级开设了涉及自然、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出课堂,跨出学校大门。学校开设实践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科创类(创新思维、科学物理、科学化学)、修养类(心理学、礼仪修养、形体)、技能类(摄影技术、电子技术、烹饪)4类10门特色课程,还开设了生存技能与生活技巧、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训练、自主创意探索、兴趣特长、学科竞赛5大类数十门选修课,突出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些课程不仅需要教师有堅实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课程的精致实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身正为范的影响力。课程实施不是一个僵化的知识传递和技能传递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生命影响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互动的过程。上海格致中学的教师从细化每一个教学行为开始,实施着生命影响生命的精致教育,使课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他们用爱心和行为承续了“爱国、科学”的文化基因和“格物致知,求实求是”精神风骨,让学生在课程的召唤和润泽中成长为社会的优秀学子。优质学校的质量正是在每一位有爱心和教育智慧的教师辛勤耕耘中实现的。
  三、课程发展,优质学校未来活力的核心驱动
  正如任何一件产品的品牌都不是一劳永逸的,学校的品牌也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提升,使品牌永放光芒,学校永葆青春。既然优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课程,优质学校的内涵和质量也源于课程的设置和实施,那么,优质学校的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也必然来自课程的发展。
  优质学校的课程发展之一是看课程设置能否不断系统化。学校课程设置的发展应围绕学校育人目标和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更新,逐步形成高效、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品牌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应关注课程隶属层级、课程实施形式、课程开发模式、课程实施效益、课程价值定位等因素,其核心要素是要看课程与学校发展及育人目标的契合程度,从而使课程这一“生产线”的效益得到最大化,学校得到有效发展。新课改以来,许多优质高中在课程改革方面确实也采取了一些举措,有的学校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毋庸置疑,相当一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特别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面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整合程度不高,绝大多数学校仅仅是增开了一些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杂而乱”,没有形成学校体系,对学校特色发展、多样发展起不到支撑作用;课程评价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难题,课程的整个实施体系凌乱不够完整;活动课程代替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使活动课程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秀场”等。
  优质学校的课程发展之二是看课程管理能否尊重个性化。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级课程管理,这既给学校课程管理提供了空间,也提出了挑战。学校如何管理好课程是优质学校和所有学校共同面临的问题。学校课程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尊重个性:一是把握好学校的课程设置权,课程设置要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品牌优势相匹配,切实高效;二是把握好教师的课程发展权,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和团队的特长优势,为学校课程开发奠定人力基础,并制定课程开发的制度保证;三是把握好学生的课程选择权,要建立学生选择课程的制度,做好学生选择课程的指导和引导工作,使学生确实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这一点恰恰是我国课程改革之追求,也是当前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之关键。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先生说“今天的教育有三个缺失,缺失童年、缺失个性、缺失生活。我们有一个个学生的名字,却没有一个个鲜明的个性”,他提出“教育的变革和创新首先要改变培养目标,其次要变革学校的课程,让学生有选择,三是要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四是要变革评价的方式。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的是变革课程”,让学生走进课程的“买方市场”,才能激发学生自我需要和内在驱动,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才有可能,专业发展和创新才能走向深度学习和深度研究的高度,或许破解“钱学森之问”就不会遥遥无期。
  优质学校的课程发展之三是看课程评价能否实现科学化。课程评价是确保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校为实现育人目标开设了很多课程,而如何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又是对学校新的挑战。课程评价要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和目标要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手段,既要注重课程实施的知识性评价,也要注重能力技能评价;既要注重终结评价,也要做好过程评价;既要有客观性评价,也要有主观任务性评价……,但有一条必须坚持的,那就是:教育的评价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过多过细的评价会束缚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却不是“天网恢恢密而不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总之,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中非常专业的领域,优质学校要在课程设置和实施的过程中科学地研制课程评价工具,用科学系统的评价工具和方法確保课程质量,从而确保学校优质、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