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某古玩店名“望云小舍”,用沈葆桢原题匾额。匾为棕底字髹金,沈书为颜体行书,迹近何绍基,颇拙厚,“舍”字作人士口,与规范写法“舍”字人干口相异。据店主介绍人士口乃寓“士”人家之意,亦见晚清士绅阶层写字的某些习惯,非仅从俗,实有具体内蕴。其家藏闽籍书画家作品特精。
邓尔雅与苏曼殊同属南社社员,尔雅曾为曼殊题《燕子庵》,继作跋文一段,述其印象,不啻为曼殊评价,可谓文短意丰。文曰:曼殊上人不宜于时,佯狂玩世,况有幽忧,梵倭英法,兼赅并包,发为文章,哀感顽艳,丰采长髯,望若神仙,似其先德东坡翁,真畴人也。寥寥五十一字,风神毕肖。
白社成立于1932年,首批社员五人:诸闻颖、张书旂、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潘天寿受聘西湖国立艺专、张书旂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诸闻颖及吴茀之就职于上海美专、张振铎在新华艺专教书,以诸闻颖最年长,38岁;张振铎年龄最小,止25岁。按今天的说法,是一帮大学或专业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同仁团体,其中以张书旂、诸闻颖名气影响最大。张书旂任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诸闻颖则是缶翁最器重的弟子,被视为吴派嫡传。诸家不同程度上都受吴昌硕影响。该团体亦是民国众多美术团体之一,并无特殊处。20世纪70年代后期,白社被重新提起,缘于潘天寿名声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崛起。时至今日,研究者关注白社及其成员,全系于潘天寿,时势变化翻转,真不可预测。故诸闻颖子谢天觉言:原来潘天寿由父亲诸闻颖引荐拜访吴昌硕,现在要靠潘天寿的研究带出诸闻颖了。
邓拓文墨俱佳,以书生报国,有典型文人性格。黄苗子赋诗评之:笔底风雷意气豪,三家村有斩妖刀;焚香载读怀人句,激起胸中万丈潮。
颜世清为民国北京收藏界巨眼,其笔墨亦精审,曾见其题文嘉山水卷,叙递藏来历、论画法来源,笔无虚动,可见其见识。跋云:休承先生在文氏中画法高出一头,良由天姿卓越,理瑰奇,不随人脚根转耳。此卷为十百斋旧藏,虽守家法,却有山樵仲圭意趣,可宝也。又,题毕简山水:晚近百年画道衰微,不失之薄,使失之率,此时运所趋,有非人力可以挽回者。仲白是卷亦不免浅薄,特用笔生峭,墨填茅屋,饶有别趣,破例收之,聊备一格,不能入吾多宝船也。
张珩在鉴定界向有伯乐之称。其因郑振铎力荐,北行主持国家文物局古书画鉴定工作,又引徐邦达来北京工作。张珩发现刘九庵鉴定明清小名家有殊胜,遂荐其入值故宫。张珩于本行极有建树,今鉴定界言古书画内外证之说,实延袭其创见。鉴定界有“南风北渐”之说,张珩为其代表人物。
1990年余曾作《竹石图》,先后请姑苏瓦翁、秀州吴藕汀、四明周退密、历下田遨先生题字。瓦翁题“墨香”、吴藕汀题“墨沈淋漓”、周退密题“墨花”、田遨题“墨韵”,诸家题字皆含一“墨”字。2017年元旦,余携《竹石图》南下广州,与李怀宇兄一同拜访铁岭王贵忱先生。时王老微恙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执手相见,殷殷存问,倍感亲切。出拙作请赐题,竟允诺当场作题。病房中无书案,王大文兄觅得小桌,又笔墨之什,诸人扶小桌令桌面倾斜,王老坐椅中,执笔挥成“墨咏”两字,“四墨”因增王老一题,成“五墨”图。按诸老题字年纪皆九十许,合作者年龄,计过五百龄,历二十多年成之,故此图亦可称《五百龄图》。
王翚《平林散牧图》现藏广东博物馆,绢本,画为青绿大卷,原为广东某藏家珍藏。抗战时期,日寇南侵,藏家为避寇氛,将轴头拆去,折叠置于行箧中。抗战胜利后,藏家始携画南归,名作虽存,题款因折叠损字多多。1957年春岭南书家麦华三建议重新装裱,并出文字记之。麦提出折损部分不必修复,还其原貌,颇见卓识。原文叙述经历详瞻,移录如下:“此王石谷《平林散牧图》真迹,绢本,荔亚兄传家宝之一也。倭寇南侵时,折叠此迹,藏行箧中,播迁内地,遂折损‘耕烟散人王翚’六字,仅存一鳞半爪,幸‘王翚’、‘石谷’两印各余左右朱记,殷然尚可辨认。丁酉春获观,劝其重装。既成,宝光焕发,不复作风尘之色矣。夫以此画之真之精之新,有目共赏,虽有工书善画者在,无须描补也。昔者独孤《契帖》,救于烬余,子固《兰亭》亦曾落水,名迹历劫不掩其光,宜留此痕,以识民族之正气,爱护艺术之熱忱,善葆其真,似犹胜于求全也。丁酉端午,麦华三。”
油画家吴大羽曾从师张聿光学习中国画,其虽为西画家,却有用毛笔写信习惯。
冯其庸著述出版,好聘名人题签,如其《逝川集》,封面题字出朱屺瞻之手,扉页签为王蘧常。《冯其庸文集》由饶宗颐题写,《曹雪芹家世新考》书名委马一浮秘书虞逸夫书题,《梦边集》则倩朱屺瞻题签。新世纪后,老辈凋零,凡出书,始自写书名。冯其庸早年书学香光,中年笔迹嫣然有古风,晚岁秃笔横扫,绝去风华,但余间架。
曾宓晚年喜写字,诸如用大小相间法、朱丝栏法、宿墨法、满地钤印法等等,皆是纯粹书家不常见的法子,曾于京浙专门举办书法展。有人问我曾先生书法如何?答:其以画家思维作书,一点一画皆是图画,故其书法不宜作书法观,宜当图画看。
张伯驹斋馆名号,皆与其收藏有关。如“平复堂”之来,实渊源于陆机《平复帖》;“好好先生”与杜牧《张好好帖》关涉;“春游主人”与展子虔《春游图》相关;号“丛碧”与其藏乾隆题额“丛碧山房”有关。
邓尔雅与苏曼殊同属南社社员,尔雅曾为曼殊题《燕子庵》,继作跋文一段,述其印象,不啻为曼殊评价,可谓文短意丰。文曰:曼殊上人不宜于时,佯狂玩世,况有幽忧,梵倭英法,兼赅并包,发为文章,哀感顽艳,丰采长髯,望若神仙,似其先德东坡翁,真畴人也。寥寥五十一字,风神毕肖。
白社成立于1932年,首批社员五人:诸闻颖、张书旂、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潘天寿受聘西湖国立艺专、张书旂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诸闻颖及吴茀之就职于上海美专、张振铎在新华艺专教书,以诸闻颖最年长,38岁;张振铎年龄最小,止25岁。按今天的说法,是一帮大学或专业学校中青年教师的同仁团体,其中以张书旂、诸闻颖名气影响最大。张书旂任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诸闻颖则是缶翁最器重的弟子,被视为吴派嫡传。诸家不同程度上都受吴昌硕影响。该团体亦是民国众多美术团体之一,并无特殊处。20世纪70年代后期,白社被重新提起,缘于潘天寿名声在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崛起。时至今日,研究者关注白社及其成员,全系于潘天寿,时势变化翻转,真不可预测。故诸闻颖子谢天觉言:原来潘天寿由父亲诸闻颖引荐拜访吴昌硕,现在要靠潘天寿的研究带出诸闻颖了。
邓拓文墨俱佳,以书生报国,有典型文人性格。黄苗子赋诗评之:笔底风雷意气豪,三家村有斩妖刀;焚香载读怀人句,激起胸中万丈潮。
颜世清为民国北京收藏界巨眼,其笔墨亦精审,曾见其题文嘉山水卷,叙递藏来历、论画法来源,笔无虚动,可见其见识。跋云:休承先生在文氏中画法高出一头,良由天姿卓越,理瑰奇,不随人脚根转耳。此卷为十百斋旧藏,虽守家法,却有山樵仲圭意趣,可宝也。又,题毕简山水:晚近百年画道衰微,不失之薄,使失之率,此时运所趋,有非人力可以挽回者。仲白是卷亦不免浅薄,特用笔生峭,墨填茅屋,饶有别趣,破例收之,聊备一格,不能入吾多宝船也。
张珩在鉴定界向有伯乐之称。其因郑振铎力荐,北行主持国家文物局古书画鉴定工作,又引徐邦达来北京工作。张珩发现刘九庵鉴定明清小名家有殊胜,遂荐其入值故宫。张珩于本行极有建树,今鉴定界言古书画内外证之说,实延袭其创见。鉴定界有“南风北渐”之说,张珩为其代表人物。
1990年余曾作《竹石图》,先后请姑苏瓦翁、秀州吴藕汀、四明周退密、历下田遨先生题字。瓦翁题“墨香”、吴藕汀题“墨沈淋漓”、周退密题“墨花”、田遨题“墨韵”,诸家题字皆含一“墨”字。2017年元旦,余携《竹石图》南下广州,与李怀宇兄一同拜访铁岭王贵忱先生。时王老微恙住广东省人民医院,执手相见,殷殷存问,倍感亲切。出拙作请赐题,竟允诺当场作题。病房中无书案,王大文兄觅得小桌,又笔墨之什,诸人扶小桌令桌面倾斜,王老坐椅中,执笔挥成“墨咏”两字,“四墨”因增王老一题,成“五墨”图。按诸老题字年纪皆九十许,合作者年龄,计过五百龄,历二十多年成之,故此图亦可称《五百龄图》。
王翚《平林散牧图》现藏广东博物馆,绢本,画为青绿大卷,原为广东某藏家珍藏。抗战时期,日寇南侵,藏家为避寇氛,将轴头拆去,折叠置于行箧中。抗战胜利后,藏家始携画南归,名作虽存,题款因折叠损字多多。1957年春岭南书家麦华三建议重新装裱,并出文字记之。麦提出折损部分不必修复,还其原貌,颇见卓识。原文叙述经历详瞻,移录如下:“此王石谷《平林散牧图》真迹,绢本,荔亚兄传家宝之一也。倭寇南侵时,折叠此迹,藏行箧中,播迁内地,遂折损‘耕烟散人王翚’六字,仅存一鳞半爪,幸‘王翚’、‘石谷’两印各余左右朱记,殷然尚可辨认。丁酉春获观,劝其重装。既成,宝光焕发,不复作风尘之色矣。夫以此画之真之精之新,有目共赏,虽有工书善画者在,无须描补也。昔者独孤《契帖》,救于烬余,子固《兰亭》亦曾落水,名迹历劫不掩其光,宜留此痕,以识民族之正气,爱护艺术之熱忱,善葆其真,似犹胜于求全也。丁酉端午,麦华三。”
油画家吴大羽曾从师张聿光学习中国画,其虽为西画家,却有用毛笔写信习惯。
冯其庸著述出版,好聘名人题签,如其《逝川集》,封面题字出朱屺瞻之手,扉页签为王蘧常。《冯其庸文集》由饶宗颐题写,《曹雪芹家世新考》书名委马一浮秘书虞逸夫书题,《梦边集》则倩朱屺瞻题签。新世纪后,老辈凋零,凡出书,始自写书名。冯其庸早年书学香光,中年笔迹嫣然有古风,晚岁秃笔横扫,绝去风华,但余间架。
曾宓晚年喜写字,诸如用大小相间法、朱丝栏法、宿墨法、满地钤印法等等,皆是纯粹书家不常见的法子,曾于京浙专门举办书法展。有人问我曾先生书法如何?答:其以画家思维作书,一点一画皆是图画,故其书法不宜作书法观,宜当图画看。
张伯驹斋馆名号,皆与其收藏有关。如“平复堂”之来,实渊源于陆机《平复帖》;“好好先生”与杜牧《张好好帖》关涉;“春游主人”与展子虔《春游图》相关;号“丛碧”与其藏乾隆题额“丛碧山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