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逐步深入广大教师的心中,以倡导学生合作探究为主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本文将对数学课堂实施有效合作學习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及教师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平等参与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础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而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
说起合作学习,它的优越性以及它为教学带来的优势值得我们关注,但初中的学生自觉能力差,如果教师不予以正确指导,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误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同学之间相互聊天的好机会。所以,一节课要真正起到效果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面主要从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发挥教师的作用这些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科学、合理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争辩的机会,在争辩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探究问题的效果,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二、精心设计,明确分工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科学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时,学完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我提出下一个探索活动:某同学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O重叠,并用钉子固定,他说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他的说法对吗?与同伴交流。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得到了好几种做法,我给出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很好,你的思维很灵活”“你很爱动脑筋”“你的观点很好,同学们都受到了启发”“你的解法与众不同,相信你的人生也会与众不同”等等,帮助孩子开拓思路,鼓励他们更敢想,启发他们,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重视独特见解,鼓励求异思维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在教学“函数的应用”时,“一起探究”题3中,需回答用电磁炉烧开一壶水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在据表格画图像后,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6分钟。这时我提出疑问:“你们的答案都是6分钟吗?有没有其他答案?”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我的答案是约为5.5分钟。”同学们投去异样的眼光。“5.5分钟?你能说说原因吗?”我追问。“根据表格前5分钟所反映的规律,每分钟水温升高14-15度,而5分钟时水已经达到了92度,这就说明还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就能达到100度,所以我说大约需要5.5分钟。”片刻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五、平等参与,共同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推广、深入,教师的观念、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解放感”,才能有利于课堂中集思广益,为实现成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有效的合作学习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12期
[2]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3] 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2期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平等参与
近年来,我国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各种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不断涌现。然而,这些成果大多着眼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技能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如何促进与之相应的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问题。也就是说,强调了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传递和学习为基础的教育过程,强调了以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与养成为主线的发展过程,却忽视了以人际互动为中心的社会过程。而几乎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之中,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教学的一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合作化、信息化社会。
说起合作学习,它的优越性以及它为教学带来的优势值得我们关注,但初中的学生自觉能力差,如果教师不予以正确指导,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误认为探究活动就是同学之间相互聊天的好机会。所以,一节课要真正起到效果是相当不容易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配合。下面主要从合作学习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及发挥教师的作用这些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科学、合理分组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补充,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争辩的机会,在争辩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因此,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达到共同探究问题的效果,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我认为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际的竞争。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二、精心设计,明确分工
小组内的每个成员虽然层次不同,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树立“小组的荣誉离不开我的努力”的意识。因此小组内的成员做到既有分工更有合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的同学,更应该帮助他们克服障碍。为了使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而且各个组轮流的方式基本相同,这样也利于评价的公平性,树立每位同学的信心。
三、适时引导,科学评价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时,学完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我提出下一个探索活动:某同学将两根木条AC,BD的中点O重叠,并用钉子固定,他说四边形ABCD就是平行四边形,他的说法对吗?与同伴交流。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得到了好几种做法,我给出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很好,你的思维很灵活”“你很爱动脑筋”“你的观点很好,同学们都受到了启发”“你的解法与众不同,相信你的人生也会与众不同”等等,帮助孩子开拓思路,鼓励他们更敢想,启发他们,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重视独特见解,鼓励求异思维
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在讨论不同方法优缺点的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更进一步,许多在当前的认知水平下仅凭个人的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通过集体的智慧常常被学生们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在教学“函数的应用”时,“一起探究”题3中,需回答用电磁炉烧开一壶水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在据表格画图像后,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6分钟。这时我提出疑问:“你们的答案都是6分钟吗?有没有其他答案?”这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说:“我的答案是约为5.5分钟。”同学们投去异样的眼光。“5.5分钟?你能说说原因吗?”我追问。“根据表格前5分钟所反映的规律,每分钟水温升高14-15度,而5分钟时水已经达到了92度,这就说明还需要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水就能达到100度,所以我说大约需要5.5分钟。”片刻后,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五、平等参与,共同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推广、深入,教师的观念、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合作学习中师生地位是平等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一种“轻松感”“解放感”,才能有利于课堂中集思广益,为实现成功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形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有效的合作学习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坦,《试论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12期
[2]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09期
[3] 殷向东,《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