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岸:大地之子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苇岸,原名马建国,1960年1月7日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大学期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起主要转向了散文的创作。1999年5月19日因癌症医治无效而去世。在短暂的一生中,苇岸生活在“天明地静”淳朴平和的都市边缘,一生关注的是“大地上的事情”,他留下来的文字不多,不到二十万字,生前只出版了《大地上的事情》一部很薄的散文集,而他在病榻上编就的散文集《太阳升起以后》和朋友袁毅编辑的文集《上帝之子》,都是在他死后不久出版的。
  每一次读苇岸的作品我的内心都久久不能平静。我只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些文字,来认识这位作家。苇岸先生是20世纪的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以少胜多、以质取胜的优秀散文家,他继承着《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林中水滴》的作者普里什文、《自然与人生》的作者德富芦花、《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艺术传统,以深邃的人文精神,简约、澄澈、明亮的艺术风格,致力于描绘生机蓬勃、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的生活。他用一种季节轮回一样的速度,字斟句酌地缓慢地写作,他所有的文章不超过17万字。作为大地的代言人,苇岸先生在大地的写作维度上为中国当代散文树立起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和品格,汉语的承载量因他的写作而得以扩大和拓宽了。《大地上的事情》捕捉并记录了正在远逝的18、19世纪牧歌式的诗意和世界最初的朴实与原质,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渴望得以保存下来。苇岸先生是一个天然的生态保护主义者,是大地的守夜人。
  此外,苇岸先生还是一位有真正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宗教感的作家,他“素食主义”的自然信仰体现在文本内外。写作对于他来说,不是生命的衍生物,而是生命本身。人格与艺术的一致性要求,使他回到了生命的本源与精神的原点——人性与爱。他非常喜欢梵·高的一句话:“没有比对人类的爱更富于艺术性的事业。”爱使苇岸先生成为和平主义者。也培养了他纤细的美感,使他笔下的语言亲切质朴、简洁明亮又富于盎然的诗意。心地极为善良使他不能看屠宰牲畜或杀一只鸡,使他成为不吃长眼睛的东西的素食主义者。因此,苇岸先生热爱和平,歌颂托尔斯泰、梭罗等人提倡的非暴力主义是“构成人类共同生活的全部学问的拱顶”。他还把自我牺牲精神视为“人类精神衍进中的一次伟大变革,它的意义不会亚于火的使用和文字的诞生”。
其他文献
家有少年,如一“灾难”,而其成长过程,就更是持续的“灾难”……是否要一直持续到长了胡子为止?也未可知,但愿他的青春期不要过于延长……我可是在他的青春期里度日如年。  “灾难”来源于他是如此与众不同。  少年的长成就如同北京的春天,是突然到来的,当你意识到他给你带来的惊异与喜悦时,同时也意味着可能相伴而来了可怕的沙尘暴。才刚刚12岁,他的身高已经接近妈妈,他鞋子的号码已经和爸爸一样了,瘦小的身躯、细
期刊
你只需要在18岁时做18岁的事情,48岁做48岁的事情。  前段时间《步步惊心》很红,于是吴奇隆也很红。  今年和他面对面见过一次,去厦门做同一个庆典的颁奖嘉宾,坐同一架飞机,他就在我旁边。整个航程里,他除了点头微笑外,几乎不发一言,也没什么表情。  当时有一瞬间,我以为吴奇隆是个蛮不好接近的人,稍微聊了几句,说到我朋友中的奇粉,他也只是笑了笑而已。  很多明星都是冷冰冰的,我和他只是同做嘉宾,并
期刊
16岁的时候喜欢过一个男孩子,他在我的前排坐。很奇怪的是,这样的前后桌维持了一个学期,我们始终未曾说过一句话。我喜欢他,这个秘密连我最好的朋友都不知道。  暑假在盛夏的知了声中轰鸣而至,那个夏天的雨水格外多,整个暑假都湿漉漉地带着一股子因长久不见日光而发霉的气味。我去学校传达室查找同学寄来的一封信,却在准备回家时遭遇一场暴雨,无奈只好与传达室百无聊赖的阿姨东拉西扯地聊着这可恶的天气。  他突然就跳
期刊
冬瓜煮过就透明了,人生却要经历多少的烹煮,才能够明明白白?  “老板,我要一片冬瓜。”我已经在菜摊前面站了好久,才扬起声音说。太久没有进菜市场,我变得很生疏,找了许久才找到母亲以前常常光顾的那个菜摊。老板手脚利落地搬起冬瓜,抡起刀子就要切下去,我忙止住他。“太厚了,不用这么厚。”老板的刀子往前挪一些,我又摇头,他再往前挪一些,我还摇头,这时候老板终于忍不住说话了:“这么薄,我手软切不下去,啊,要不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要承受。  长大的感觉就是承受。  你不是山,就要向山低头,或者勇敢地跳下去;你不是海,所以你该跪下来,或者勇敢地跳下去。  历史总要冤枉人,他让你牺牲,你就牺牲了,不声不响就没了。这就是代价。你除去牺牲,别无选择。长大,谁都该学好这一课。  彭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西籍的那一代,可能排在第一,可就是这个彭真的娘,居然被他的老乡活活打死。阎锡山是个伟大的名字,他以变节、狡黠为杠
期刊
我一直以为杜甫是一个死板的人,起因是听过有关他的一个故事,说他作诗时想不出好句子就拔自己的胡子。想象一下,一位衣衫破旧的老头,拄着拐杖站在自家的草房子前,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信条”一根根拔着自己的胡子。这形象当然不如“散发弄扁舟”的李白潮,也不如持大铁板高唱大江东去的苏轼酷啊!  但是我一直认为杜甫是用诗写记叙文的高手,他的好多诗里都能找到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比如《赠花卿》:
期刊
早年的学生顺子来看我,聊得开怀。他突然抛给我一个问题:“老师,您还记得毕业时您送我的书上的题词吗?”  我说:“记得——顺天顺行、顺水顺风。”  他笑了:“没错。但是,我想问您在这八个字下面还写了什么?”  “‘顺子存念’之类的话吧。”  顺子摇头,说:“您写的是‘吾生顺子存念’。”  我笑起来:“反正是一个意思。”  顺子说:“才不一样呢!您不知道,当年我捧着那本书,盯着‘吾生’两个字看啊看,看
期刊
老猫度完了自己的一生,上了天堂。上帝来到它的面前,对它说:“我希望你在这里能过得更好。现在你说一下你有什么要求吧。”  “上帝啊!”老猫说:“为了抓住老鼠,填饱肚子,我像个疯子似的跑了一辈子了。您能不能让我在这儿别遭这份罪了?”  “好的。”上帝说完,给了老猫一张舒服柔软的大床和一大堆好吃的。  第二天,天堂来了六只老鼠。上帝对老鼠说:“我希望你们在这里能过得更好。现在你们说一下你们都有什么要求吧
期刊
换回的不仅是物品,更有物品背后的故事和心情。  由桂纶镁主演的台湾电影《第36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咖啡店以物易物的“交换”服务,吸引顾客云集。此后交换商店在台湾地区流行起来。目前在北京也有商家借鉴这种新颖的经营模式,以个人闲置物品换取商店物品,受到热捧。  在北京就有这么一家商店,人们可以从自己家里倒腾出暂时不需要的物件,拿到店里,换来自己心仪的物件。贪图新鲜刷卡购回的数码相机被打入冷宫,刚买的超
期刊
在印度新德里的大街上,有一个高大的雕像,旁边的高架铁路才到它的腰部,偶尔经过的火车像是它的玩具。雕像十指相抵放在胸前,尾巴蜿蜒到了头顶,这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神猴将军哈努曼的形象。我第一次读到哈努曼的故事时,内心十分纠结。  那时每到暑假,我都要去学校图书馆帮忙“晒伏”,就是在三伏天把图书铺在走廊上吹一吹,去去梅雨季节吸收的潮气,但也不能暴晒,防止纸张老化。那么多书放在室外,难免有人想顺手牵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