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承担者。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信、真懂、真传播、真实践”事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感染力的发挥;至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低下却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实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主体自身的问题,以及教学载体的缺陷等。改变这种现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信、真懂、真传播、真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果实效性提高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实”信仰关系到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真实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自觉抵制形形色色错误思想的干扰, 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才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事实证明, 高贵的信仰必然激发忘我的工作激情和顽强的拼搏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有所不同, 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更要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首先教师必须自己信。 惟有坚定自身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理直气壮、永远追求真理、勇于维护真理、敢于宣传真理、愿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热爱自己的职业, 忠于教育事业, 乐于将教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才能把自我价值融于社会价值, 使个人志趣融于社会需要, 个人利益融于人民利益; 才能增强从事教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才能在讲课中充满激情, 通过强烈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从教师的坚定信念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信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很难想象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身信仰不坚定的教师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正”掌握关系到思政理论课说服力的发挥
有位哲人说过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读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奠定厚实的理论功底。没有精深理论的学习研究就不会有坚定的行动和精彩的讲授。如果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去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果和空洞的说教,学生当然会抵触和反感。古人云: “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有感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知识上具有令学生信服的水准才会弛骋讲台深入浅出、旁证博引、谈笑风生、论古说今, 才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撞击, 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成为学生心中挥之不去的眷恋和相思。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是不会天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抵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深,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对讲授课程体系内容做到全面正确到位的理解, 而且弄懂前因后果来脉去络。还要关注理论界的学术动态, 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对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讲解应达到运用自如、淋漓尽致、游刃有余,决不能将不正确不可靠的东西教给学生。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关系到思政理论课针对性的提高
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以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合乎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真诚”实践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应坚持两点:一是坚持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有关课程设置的决议一致,按照统一安排,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坚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学时安排重新编排组合,即内容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继承与创新、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整合。如:受课时限制和教材信息容量限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都有一个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所侧重,设计针对性强、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讲授内容,同时对教学方法也始终存在着如何设计、实施的问题,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过程; 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即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技法,同时还应该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最新教育成果、见解独到、知识广博、观念新颖、心态宽容、想象丰富、激情高涨等。由此,才能实现引领学生完成创造性教学,从而造就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创新能力高的现代人才。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心”传播关系到思政理论课吸引力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也是一种文化知识课,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课, 它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导师和灵魂工程师, 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更容易在学生中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对人的一生来说, 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 基本做人的道理, 一旦理解领会, 则终生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能都追求成为学术大师或者某学科领域的专家, 但能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师应以能够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而感到自豪, 从而激发事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在教育中,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让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政治思想理论的真谛, 信服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让学生在教师的品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品德, 从对教师的敬佩和信赖中自觉地理解并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应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教育的生动性、哲理性和情趣性结合起来, 既不要板起面孔教训人, 令人望而生畏或生厌, 更不能为迎合少数学生的思想品位而降低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要求。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艺术传播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
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必须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努力使讲课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讲课的技巧。只有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艺术和技巧,才能使自己的讲授内容被大学生接受,才能切实架起政治思想理论通向学生的桥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关键是要把传播理论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结合得越紧密,针对性就越强,效果就越好,大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并加以运用: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一定要善于开动脑筋,遵循语言传播的特点规律,积极改进和创新传播方式。一方面要突破"我讲你听"的传统大学课堂的讲授方式,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改变教导人、作指示的口气,注意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采取问答、辩论、询问探讨、大家谈的形式活跃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追根究底的劲头。另一方面,要多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传播手段,调动大家的视觉功能,达到过目难忘的效果。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教育资源,把传播形式寓于有形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社会调查、参观学习、与先进个人和群体进行交流等形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一定要把讲课作为一门艺术来钻研,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该娓娓道来的要娓娓道来,该抑扬顿挫的要抑扬顿挫,该借助手势的要借助手势,把口才、幽默、悬念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不断制造兴趣点。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地讲授,努力增强吸引力。要用坦率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像讲故事一样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力争用具体的数字、鲜活的事实说话,少讲套话,防止简单化地进行理论说教,使大学生在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中收获真理。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学院社科部)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低下却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实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包括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教育主体自身的问题,以及教学载体的缺陷等。改变这种现状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仅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信、真懂、真传播、真实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果实效性提高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实”信仰关系到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真实信仰马克思主义,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自觉抵制形形色色错误思想的干扰, 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才能引导和培养学生成为一代社会主义新人。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有位哲人曾经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 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 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事实证明, 高贵的信仰必然激发忘我的工作激情和顽强的拼搏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其他专业教师有所不同, 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更要对他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使学生相信马克思主义, 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首先教师必须自己信。 惟有坚定自身的理想和信念, 具有理直气壮、永远追求真理、勇于维护真理、敢于宣传真理、愿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热爱自己的职业, 忠于教育事业, 乐于将教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 才能把自我价值融于社会价值, 使个人志趣融于社会需要, 个人利益融于人民利益; 才能增强从事教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才能在讲课中充满激情, 通过强烈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 让学生从教师的坚定信念中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 信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意义。很难想象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身信仰不坚定的教师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正”掌握关系到思政理论课说服力的发挥
有位哲人说过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熟读研讨马克思主义基本著作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奠定厚实的理论功底。没有精深理论的学习研究就不会有坚定的行动和精彩的讲授。如果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去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果和空洞的说教,学生当然会抵触和反感。古人云: “道之未闻, 业之未精, 有感而不能解, 则非师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在知识上具有令学生信服的水准才会弛骋讲台深入浅出、旁证博引、谈笑风生、论古说今, 才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撞击, 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成为学生心中挥之不去的眷恋和相思。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是不会天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抵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要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知识精深,还要拥有广博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对讲授课程体系内容做到全面正确到位的理解, 而且弄懂前因后果来脉去络。还要关注理论界的学术动态, 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对基本原理的认识和讲解应达到运用自如、淋漓尽致、游刃有余,决不能将不正确不可靠的东西教给学生。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关系到思政理论课针对性的提高
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规律,以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理论探讨和实际操作,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吸收、运用最新教育成果,发现和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更加合乎人文精神的教学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真诚”实践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应坚持两点:一是坚持与《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有关课程设置的决议一致,按照统一安排,开展教学活动;二是坚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学时安排重新编排组合,即内容与方法、目的与手段、继承与创新、感性与理性、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整合。如:受课时限制和教材信息容量限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都有一个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有所侧重,设计针对性强、易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讲授内容,同时对教学方法也始终存在着如何设计、实施的问题,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过程; 对科学理论的“真诚”实践还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创新素质,即具有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新技法,同时还应该善于吸收古今中外最新教育成果、见解独到、知识广博、观念新颖、心态宽容、想象丰富、激情高涨等。由此,才能实现引领学生完成创造性教学,从而造就个性鲜明、自主性强、创新能力高的现代人才。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真心”传播关系到思政理论课吸引力的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也是一种文化知识课, 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知识课, 它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导师和灵魂工程师, 更容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更容易在学生中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对人的一生来说, 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 基本做人的道理, 一旦理解领会, 则终生受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能都追求成为学术大师或者某学科领域的专家, 但能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因为他们解决的是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问题。教师应以能够成为学生的思想导师而感到自豪, 从而激发事业成就感和职业荣誉感。在教育中,教师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让学生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感受政治思想理论的真谛, 信服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让学生在教师的品行影响下形成良好的品德, 从对教师的敬佩和信赖中自觉地理解并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在教学中, 教师应主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教育的生动性、哲理性和情趣性结合起来, 既不要板起面孔教训人, 令人望而生畏或生厌, 更不能为迎合少数学生的思想品位而降低思想性、理论性、科学性要求。
教师对科学理论的艺术传播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提高
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必须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努力使讲课内容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讲课的技巧。只有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艺术和技巧,才能使自己的讲授内容被大学生接受,才能切实架起政治思想理论通向学生的桥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关键是要把传播理论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结合得越紧密,针对性就越强,效果就越好,大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并加以运用: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一定要善于开动脑筋,遵循语言传播的特点规律,积极改进和创新传播方式。一方面要突破"我讲你听"的传统大学课堂的讲授方式,放下教育者的架子,改变教导人、作指示的口气,注意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采取问答、辩论、询问探讨、大家谈的形式活跃气氛,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和追根究底的劲头。另一方面,要多借助一些形象直观的传播手段,调动大家的视觉功能,达到过目难忘的效果。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教育资源,把传播形式寓于有形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采取社会调查、参观学习、与先进个人和群体进行交流等形式。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要有效传播思想政治理论,一定要把讲课作为一门艺术来钻研,学会综合运用语言、表情和手势等技巧,该娓娓道来的要娓娓道来,该抑扬顿挫的要抑扬顿挫,该借助手势的要借助手势,把口才、幽默、悬念巧妙地揉合在一起,不断制造兴趣点。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随机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生动活泼地讲授,努力增强吸引力。要用坦率诚恳、平易近人的态度,像讲故事一样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力争用具体的数字、鲜活的事实说话,少讲套话,防止简单化地进行理论说教,使大学生在引人入胜的语言魅力中收获真理。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