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者朋友们好,欢迎走进本期的《CAM论坛》。自从被央视“3•15”晚会曝光之后,“锦湖轮胎门”事件不断升级。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锦湖轮胎(中国)公司决定从4月15日起,召回2008年至2011年生产的部分轮胎产品,共计30余万条。锦湖方面为何由强硬态度转为大规模召回?“锦湖门”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问题?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为此,本期特邀四位嘉宾来和我们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到底是谁的错?
主持人:继“丰田召回门”之后,这次舆论炒得火热的“锦湖门”也最终实施了大规模的召回,真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吗?加入返炼胶真的会出现安全隐患吗?
杜芳慈:在我看来,目前整个事件并不清晰,很多信息都没有公开,真正核心的问题并没有被指出来。加入返炼胶并非核心问题所在,在目前轮胎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会加入返炼胶,至于是否会影响到质量安全,取决于原胶的品质以及加入返炼胶的比例。而目前根本没有公开相应的调查数据,消费者无从知晓锦湖轮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就应该去解决,但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实施召回必须是在充分的数据和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负责任行为,用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陈光祖:“锦湖门”其实就是“锦湖”这个企业自身的问题。轮胎是关乎到整车安全的重要一环,质量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出了问题,国家职能部门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罚也是合情合理的。
主持人:据我了解,锦湖方面对于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一开始都采取强硬的否认态度,而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线停产后,50%出口的锦湖轮胎依然在生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陈光祖:针对中国和海外两个市场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产品标准,这本身就应该受到谴责,全球消费者都应该一视同仁。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此就把所有外资企业特别是韩资企业都一棒子打死,应该就事论事,针对这个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就行,不必要提升到整个行业的层面。
主持人:但是最终锦湖方面还是实施了大规模召回,意味着自己默认了外界对其质量问题的判定。
杜芳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毕竟还要寻求长远发展,这时候的召回往往是被迫的,并不能说明实质问题,还是需要依靠实际检验的真实数据。
迟亦枫:从央视曝光后,锦湖方面并没有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自检自查,而是匆忙表态否认自己的问题,尽管最后还是实施了召回,这种企业对待公众的态度就应该受到更强烈的舆论批评。一个负责的企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好好查找外界反映的问题,包括监管流程、生产流程、到底哪些批次出现问题等都应该查找清楚,而不能笼统召回30万条就了事,必须给公众一个清晰明确的解释。
标准应当与时俱进
主持人:“锦湖门”反映了哪些问题?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王晓明:锦湖事件反映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整车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产品再利用问题。这其中暴露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包括职能部门监管以及标准制定问题。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大国,汽车相关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发展中的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进和加强的,只有这样,整个汽车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迟亦枫: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的确是个警醒。无论是行业人员,还是质量监管部门、职能主管部门,大家都应该珍惜和维护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得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解决。
这几年企业都光顾着扩大产量,而相应的质量监测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积劳成疾只会让问题更加突出而难以解决,因此要以“锦湖门”为始,将汽车产品的质量监控做到位。此外,对于国内自主轮胎企业来说,应该借此机会推出自己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
主持人:据我了解,目前美国和欧盟实行的轮胎测试标准都是2007年新修订的,而我国目前执行的轮胎质量标准还是20年前发布的标准,这是否已经严重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也是造成类似“锦湖门”出现的原因?
杜芳慈:标准是否滞后关键在于内容是否与时俱进,主要是符合国际发展规律和惯例的就没有问题,即使是20多年前的标准也有可能适合现在的状况。
王晓明:在我看来,20年前的标准肯定是要进行更新了,因为20年前我国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初期,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经迈入汽车社会,当时的生产条件、消费者使用状况、基础设施(包括路况)等都和现在相差很大;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汽车产业的相关标准也需要和国际标准相对接,包括汽车排放标准、安全质量标准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建议应该制定更新的、更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习惯的、和国际接轨的标准。
主持人:除了标准的制定,以后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规避问题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王晓明: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质检等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从产品生产源头上去监管,而不是仅仅在使用过程中监管,这样才更能发现一些问题并从根源上杜绝问题危害的扩大化。
迟亦枫: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应该共同建立起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对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的体系,出现问题了应该及时公开,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制定标准、质量检测、测试等一系列的部门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合作体系,各个职责部门都在自己职责和权限范围内检查工作的漏洞,公开透明。我国要成为汽车强国,零部件的发展就绝不能放松,如何从最基本的安全质量标准着手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本期嘉宾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光祖
就事论事,这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不应该对所有外资企业一棒子打死。质量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职能部门的处罚也合情合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 杜芳慈
实施召回必须是在充分的数据和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负责任的行为,用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王晓明
当前质量检测标准已严重滞后,我建议应该制定更新的、更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习惯的、和国际接轨的标准。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迟亦枫
零部件和整车生产企业应该共同建立起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对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的体系,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有知情权。
到底是谁的错?
主持人:继“丰田召回门”之后,这次舆论炒得火热的“锦湖门”也最终实施了大规模的召回,真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吗?加入返炼胶真的会出现安全隐患吗?
杜芳慈:在我看来,目前整个事件并不清晰,很多信息都没有公开,真正核心的问题并没有被指出来。加入返炼胶并非核心问题所在,在目前轮胎的生产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会加入返炼胶,至于是否会影响到质量安全,取决于原胶的品质以及加入返炼胶的比例。而目前根本没有公开相应的调查数据,消费者无从知晓锦湖轮胎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存在安全隐患就应该去解决,但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实施召回必须是在充分的数据和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负责任行为,用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陈光祖:“锦湖门”其实就是“锦湖”这个企业自身的问题。轮胎是关乎到整车安全的重要一环,质量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出了问题,国家职能部门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处罚也是合情合理的。
主持人:据我了解,锦湖方面对于消费者投诉和媒体曝光的质量问题一开始都采取强硬的否认态度,而针对国内市场的产品线停产后,50%出口的锦湖轮胎依然在生产,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陈光祖:针对中国和海外两个市场采取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产品标准,这本身就应该受到谴责,全球消费者都应该一视同仁。
当然,我们也不要因此就把所有外资企业特别是韩资企业都一棒子打死,应该就事论事,针对这个企业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就行,不必要提升到整个行业的层面。
主持人:但是最终锦湖方面还是实施了大规模召回,意味着自己默认了外界对其质量问题的判定。
杜芳慈: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毕竟还要寻求长远发展,这时候的召回往往是被迫的,并不能说明实质问题,还是需要依靠实际检验的真实数据。
迟亦枫:从央视曝光后,锦湖方面并没有针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自检自查,而是匆忙表态否认自己的问题,尽管最后还是实施了召回,这种企业对待公众的态度就应该受到更强烈的舆论批评。一个负责的企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好好查找外界反映的问题,包括监管流程、生产流程、到底哪些批次出现问题等都应该查找清楚,而不能笼统召回30万条就了事,必须给公众一个清晰明确的解释。
标准应当与时俱进
主持人:“锦湖门”反映了哪些问题?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王晓明:锦湖事件反映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整车安全,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的产品再利用问题。这其中暴露的不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也包括职能部门监管以及标准制定问题。中国已经是一个汽车大国,汽车相关产品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发展中的问题都需要在“十二五”期间不断改进和加强的,只有这样,整个汽车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迟亦枫:这一事件的发生对于我国汽车行业来说的确是个警醒。无论是行业人员,还是质量监管部门、职能主管部门,大家都应该珍惜和维护我国汽车产业目前得之不易的发展成果,出现问题就应该及时解决。
这几年企业都光顾着扩大产量,而相应的质量监测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积劳成疾只会让问题更加突出而难以解决,因此要以“锦湖门”为始,将汽车产品的质量监控做到位。此外,对于国内自主轮胎企业来说,应该借此机会推出自己完善的质量监控系统,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品牌知名度。
主持人:据我了解,目前美国和欧盟实行的轮胎测试标准都是2007年新修订的,而我国目前执行的轮胎质量标准还是20年前发布的标准,这是否已经严重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这也是造成类似“锦湖门”出现的原因?
杜芳慈:标准是否滞后关键在于内容是否与时俱进,主要是符合国际发展规律和惯例的就没有问题,即使是20多年前的标准也有可能适合现在的状况。
王晓明:在我看来,20年前的标准肯定是要进行更新了,因为20年前我国汽车产业还处于起步初期,近几年飞速发展已经迈入汽车社会,当时的生产条件、消费者使用状况、基础设施(包括路况)等都和现在相差很大;特别是加入WTO之后,汽车产业的相关标准也需要和国际标准相对接,包括汽车排放标准、安全质量标准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我建议应该制定更新的、更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习惯的、和国际接轨的标准。
主持人:除了标准的制定,以后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去规避问题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王晓明: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以及质检等部门应该联合起来,从产品生产源头上去监管,而不是仅仅在使用过程中监管,这样才更能发现一些问题并从根源上杜绝问题危害的扩大化。
迟亦枫: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生产企业应该共同建立起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对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的体系,出现问题了应该及时公开,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此同时,制定标准、质量检测、测试等一系列的部门应该形成一套完整的合作体系,各个职责部门都在自己职责和权限范围内检查工作的漏洞,公开透明。我国要成为汽车强国,零部件的发展就绝不能放松,如何从最基本的安全质量标准着手是目前最棘手的问题。
本期嘉宾
汽车工业资深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光祖
就事论事,这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不应该对所有外资企业一棒子打死。质量问题绝不可掉以轻心,职能部门的处罚也合情合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 杜芳慈
实施召回必须是在充分的数据和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做出的负责任的行为,用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 王晓明
当前质量检测标准已严重滞后,我建议应该制定更新的、更符合当前生产和消费习惯的、和国际接轨的标准。
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 迟亦枫
零部件和整车生产企业应该共同建立起质量监测机制,建立对产品质量实时监控的体系,公开透明,让消费者有知情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