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奔跑的孩子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十分迷恋乡村,尤其是乡村有月光的夜晚,那种深厚的情感从我的童年起就埋下了伏笔,就像秋天遗落在田头地垄的蚕豆,从落地生根那天起,就注定了会在春天里的某一天开花。
  我童年时生活的村庄,西北角是一大片荒地,偏僻无人家。荒地上零星地散落着几座老坟,坟上长着几株矮树和繁密的野生芦苇。风吹动树叶或摇动芦苇发出的沙沙声,衬得这片荒地更加空寂和凄凉。大人们吓唬不听话的小孩,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把你扔到荒地里让鬼抓去!无形之中那片荒地就成了孩子们的禁地。我们一帮号称天不怕地不怕的顽头,也不敢轻易地踏进去,只是在村子里搅得鸡飞狗跳,惹得大人们怨声载道。
  那片荒地上种的植物,好像只有蚕豆。每年春天,温暖的风在乡村里走过以后,那些伏在地上冬眠的蚕豆就醒来了,摇一摇身子,伸一伸懒腰,茎叶就四处蓬勃地散开。用不了多长时间,茎叶间就会打开黑白相间的蝴蝶状小花,仿佛是黑色天幕上眨着眼睛的星星。最神奇的是,蚕豆丛中,冷不丁还会飞出翼羽鲜艳的野雉或窜出奔跑如飞的野兔。这些都使这片开满蚕豆花的荒地成了童话中充满魔法的森林。
  在孩子们的眼里,这片童话中的森林,既充满了恐怖,又充满了诱惑。但大人们先入为主的“教育”在我们年幼的心里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使得我们不敢上前,只好站在村头的高桥上遥遥相望,徒然冥想。
  只有大牛例外。大牛是他姊妹六个中唯一的男孩,有时他的父母会带他走进那片蚕豆地,每次他都能安全地回来,似乎在证明着那儿确实没有鬼。而且他每次回来都能带回许多新奇有趣的故事。大牛说话的口气和神态,甚至走路的姿势都特别神气,俨然成了我们一帮孩子中最有见识的人。这让我们既是嫉妒,又是羡慕。
  一次,大牛的母亲还别出心裁地把蚕豆用线串起来,放在饭锅里焖熟了,像佛珠一样挂在大牛脖子上,大牛时不时吃上一个,馋得我们直流口水,跟屁虫似的围着他团团转。
  有很长一段时间,将蚕豆佛珠一样挂在胸前,成了我们最大的梦想。很自然地,我们又想到了村子的西北角——那一大片蚕豆地。
  远远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蚕豆,就像一汪墨绿色的深不可测的海,摇曳着,动荡着,似乎还能听得见隐隐的涛声。我们遥想着茎叶间那鼓胀饱满的蚕豆荚,想象着蚕豆挂在胸前神气的样子,心中无比神往。
  除了对鬼怪的恐惧,蚕豆地里还有让我们觉得比鬼更可怕的专门看守蚕豆的哑巴。
  诱惑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可以打败恐惧。一天中午,我们瞅准哑巴进窝棚睡午觉时,根子、虎子、海子和我一行四人,潜入河中,绕过挡在要道口的窝棚,猫着腰钻进了蚕豆地,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阵猛摘。哑巴发现了我们,猎狗似的猛扑了过来,吓得我们落荒而逃,只听见耳边呼呼的风声。那些只有尺把高的蚕豆的茎叶仿佛是无数双手,缠着、裹着、拉着、绊着我们的脚,一次次让我们跌倒在地上,眼看哑巴就要追上我们了,吓得我们扑通扑通直往河里跳。
  那一次,我吓出了病,在床上躺了好几天,母亲还为我喊了魂。据母亲说,睡梦里我还没有忘记念叨蚕豆。后来,那个看似凶神恶煞的哑巴,还特地送给我一些青蚕豆,母亲也给我串了起来,焖熟了,挂在我脖子上。吃了好几天,我才吃完,那满嘴的清香使我至今都无法忘怀,并让我从此喜欢上了蚕豆。
  记得初中时,学习鲁迅的《社戏》,读到迅哥儿和几个小伙伴偷罗汉豆的故事时,一下子又忆起了儿时偷蚕豆的事,不禁心潮涌动,激动不已。
  我就读的学校坐落在一大片麦地中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很是冷清,于是我们几个住校生相约出去偷蚕豆。夜半时分,校园里的灯都熄了,我们悄悄翻出了围墙。
  那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澹澹的月光从天宇间倾泻下来,远村和近树都好像浸在牛乳之中了。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正在灌浆的麦子散发出的甜香味,麦地里的青蛙引领着各种小虫演奏着小夜曲,静谧而又甜美。没有恐怖的鬼故事,也没有哑巴一样的看护者。我们完全沉醉了,一点儿也没有儿时偷蚕豆时的害怕和紧张,就像在自家菜园里一样放松。摘完了蚕豆,我们就在田埂上追逐、奔跑、嬉闹。那一幕幕月光下奔跑的片断,就像一幅幅黑白照片,深深地影印在我记忆的底片上。
  后来,每年蚕豆花开的时节,我都忍不住对我的学生讲起我小时候偷蚕豆的事,他们一个个都满脸狐疑,好像我讲的是天方夜谭。每每这个时候,我才清醒地意识到,我与他们之间隔了二十年,时间的变迁实在是太快了,村头西北角的荒地分田到户后就迅速不见了,曾经令孩子们垂涎不已的蚕豆在今天也不再是美味。而今乡村正在被迅速崛起的城市向后逼退着,蚕食着,同化着,变得越来越不像乡村。乡村这个曾经哺育了许多代人的家园,正在从人们的记忆中一点点地消失,逐步退守为一个美学名词。或许要不了多久,孩子们将不再理解什么叫乡村,田头地垄也不再有叫做蚕豆的植物了,当然他们也不再有机会在乡村月光下快乐地奔跑了。
  
  发稿/赵菱 tianxie1013@163.com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是新知不断涌现的时代,也是旧的知识不断瓦解的时代。在这个世纪里,伴随现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各种社会运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图景,中国社会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们习惯于把这个变化过程称之为“现代化”的过程。与这个现代过程相伴随的,是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建构。考古学就是现代知识体系中极为重要、最有成绩的一支。考古学为现代人重新书写了中国的历史,而且这个重新书写的过程还在不断地继续。考古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是全球拥有名号最多的国家之一:南亚的高山王国、地表差异最大的国家、众神国度……  这个面积仅14万平方公里的小国所呈现的多样性让人惊叹。这里地形地貌错落有致,从亚热带平原到海拔超过8000米的雪峰,景色无与伦比。同样丰富的还有宗教。千百年来,从中国西藏和印度迁移来的外族人与原住居民逐渐融合,宗教随之也复杂起来。如今,尼泊尔被称作是“神比人多的国度”,人们悠闲地生活在这里,
这几年,“习近平政治经济学”这个词一直很热。  谈起“政治经济学”,你是不是联想到了卷帙浩繁的学术巨著?“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是不是也是这样?  别担心!“习近平政治经济学”来源于中国改革发展活生生的伟大实践,和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记者就用八个关键词为你解码“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一:以人民为中心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说:“要坚持
我们开始研究上海工人造反派的历史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近十年的时候,但对于文化大革命的重新思考则从真理标准大讨论时就开始了。以这场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使我们这一代人得以冲破思想的牢笼,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重新审视我们曾经亲身参与的这个巨大的历史事件和将会永远困扰我们的这个痛苦的历史“情结”。这个课题所以吸引我们投入全部的精力,就如歌德老人说的:“撰写历史是摆脱过去的一种方式。”  文化大革命中的群
民族主义是个魔法师,只要人类的危机感和自我膨胀欲望存在,它便能偷梁换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即我的青年时期,美国曾经有过“东方文化热”的高潮,那时,美国诗人们热衷于赞美佛经的玄奥,而抽象表现派则疲于模仿禅僧画家的自由笔法。虽然有过这样的情况,几个月前,却有一位研究现代艺术的年轻同仁向我打听:“中国人在历史上有没有像现代西方的那类带有表现力笔触的概念?”作为历史的研究者,我当然觉得哭笑不得,也许下次
中年以前,时光于我是繁花过眼,总有目不暇接的锦灿,心里认定,时间是世界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不管怎样挥霍,却从不生疼惜之心。而中年以后呢,就像大梦初醒,惊起回头,揽镜自照,才發现时光是有痕迹的,不但在脸上,更在眼中和心里,那句曾经很流行的话一下子撞到心头:时光如飞刀,刀刀催人老。人老去,心境自然不比少年时,好年华如昨夜飞雪,虽无声,却覆盖了整个山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的不仅是一种极
9月25日晚七点,广州天河体育馆,2006年摔跤世锦赛古典式男子66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 手李岩岩最后时刻大逆转击败对手夺得金牌,这是中国国子摔跤选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摔出来的惊喜    正在直播的电视画面上,一个个头不高体形偏胖的男人冲到李岩岩身边,两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同刚刚加冕的年轻的世界冠军相比,他看起来更激动更兴奋眼睛里依稀闪动着泪花。  此人是盛泽田,中国古典摔跤队教
〔关键词〕政治课;自信心;评价;激励;挫折教育  良好的自信既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精神动力,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条件。缺乏自信,影响的不仅是学业,更重要的是健全人格的形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政治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呢?  一、运用激励机制,多作肯定性、鼓励性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往往是“权威”,学生需要从教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和鼓励性
人在春天里,一颗心似乎也在渴望长出一些枝枝蔓蔓,将春温暖地包裹着,感知它,喜欢它。就连天气人们也给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酿花天气。  在酿花天氣里,春雨一点儿都不懂得节制。如果说天和地只能在下雨的那一刻相见,那么这太像是刚刚恋爱的两个人,一场相思雨有时候长达一月之久。人便只能深陷于这场天与地的情爱里,出逃不得。  春之雨,最宜酿花,指不定哪个晚上在小楼听了一夜雨,晨起听见卖花声,急忙梳洗罢去巷子处买
摘要:手机依赖是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学校和家长面临的挑战。某职高高一男生沉迷于游戏软件和社交软件,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亲子关系紧张,学习效率低下。心理教师采用BPS介入的模式开展辅导,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出发,综合运用焦点解决理论、PAC沟通理论、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学生探索内在需求,戒除手机依赖,养成健康行为。  关键词:手机依赖;BPS 模式;高一;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