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进行情感教育。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在音乐欣赏课上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音乐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
(一)音乐欣赏教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欣赏八年级上册歌曲《我的中国心》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结构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速度缓慢,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到“烙上中国印”,寥寥几句话,却把海外游子的拳拳中国心,描绘得入木三分。第二部分的旋律起伏较大,情绪逐渐高涨,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为祖国的代表,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最后再现的第三部分,“留在心里的血”到“我的中国心”又一次声音放缓,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深化。通过歌曲赏析,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二)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在學唱欣赏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待学生欣赏熟悉音乐后,师生共同分析分析每一乐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第一乐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及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抒情优美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由衷地表达出了对长江的爱。由此引导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的同时也要热爱自然,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三)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欣赏古曲《梅花三弄》时,通过聆听、唱一唱《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引导学生了解之所以命名为《梅花三弄》,是因为乐曲借物咏怀,表现了梅花高洁、清逸、耐寒等品格。乐曲主题表现梅花,其名称来由,源自前半部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的重复,用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在欣赏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
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运用流行音乐因素与民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索求而不是被求情况下吸收民族音乐知识。如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在介绍歌曲的风格和结构的同时,可介绍由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天堂》及《蒙古人》就是采用了和《牧歌》同样风格的蒙古长调创作。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虽然曲调通俗易懂,歌词直接明了,歌唱亲切自然,但在多元文化世界背景下越是民族的才越是经典的越是世界,最终让学生在喜爱流行音乐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传统的民间音乐。
二、在唱歌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唱八年级上册歌曲《七子之歌》时,让同学们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词作者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懷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控诉,让学生体会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是怎样强烈地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得到母亲的呵护。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三、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讲求配合的声乐艺术,是众多合唱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每一个合唱队员及合唱队各声部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协和统一,来创造整体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班级学生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认识到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每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美的声音。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和谐共处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
总之,音乐素质的教育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不能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用。
作者简介:
黄莹(1970.12—),女,籍贯:湖南,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麻园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在音乐欣赏课上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是播放音乐让学生听听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音乐中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分辨能力。
(一)音乐欣赏教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欣赏八年级上册歌曲《我的中国心》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是一首带再现的单三部结构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速度缓慢,歌词“河山只在我梦萦”到“烙上中国印”,寥寥几句话,却把海外游子的拳拳中国心,描绘得入木三分。第二部分的旋律起伏较大,情绪逐渐高涨,以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为祖国的代表,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炎黄子孙对祖国锦绣山河的深情赞美和无限热爱。最后再现的第三部分,“留在心里的血”到“我的中国心”又一次声音放缓,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进一步深化。通过歌曲赏析,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
(二)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在學唱欣赏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长江之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连续片《话说长江》片段引导学生了解歌曲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和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待学生欣赏熟悉音乐后,师生共同分析分析每一乐段所表现的不同内容所表达的情感:第一乐段由两个大乐句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的浩荡之势及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是对长江的赞美,曲调抒情优美与前段形成对比;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再现由衷地表达出了对长江的爱。由此引导学生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的同时也要热爱自然,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
(三)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在欣赏古曲《梅花三弄》时,通过聆听、唱一唱《梅花三弄》的主题音乐,引导学生了解之所以命名为《梅花三弄》,是因为乐曲借物咏怀,表现了梅花高洁、清逸、耐寒等品格。乐曲主题表现梅花,其名称来由,源自前半部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的重复,用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通过欣赏乐曲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在欣赏教学中弘扬民族文化
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教师可以运用流行音乐因素与民族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索求而不是被求情况下吸收民族音乐知识。如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在介绍歌曲的风格和结构的同时,可介绍由腾格尔创作并演唱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天堂》及《蒙古人》就是采用了和《牧歌》同样风格的蒙古长调创作。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虽然曲调通俗易懂,歌词直接明了,歌唱亲切自然,但在多元文化世界背景下越是民族的才越是经典的越是世界,最终让学生在喜爱流行音乐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传统的民间音乐。
二、在唱歌教学中渗透德育功能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中感受、体验审美情感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对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唱八年级上册歌曲《七子之歌》时,让同学们用学过的历史知识来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词作者将我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哭诉他们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懷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控诉,让学生体会被迫离开母亲怀抱的孩子是怎样强烈地渴望回到母亲的怀抱,得到母亲的呵护。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表达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感情。
三、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合唱是讲求配合的声乐艺术,是众多合唱队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一种集体活动,也是利用每一个合唱队员及合唱队各声部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协和统一,来创造整体音响、塑造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在班级学生合唱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认识到自己在整体中的位置,每个人必须服从整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美的声音。通过长期的合唱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和谐共处的意识和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培养集体主义观。
总之,音乐素质的教育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外,在对学生进行品德修养方面,同样具有不能低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音乐教学之中,起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用。
作者简介:
黄莹(1970.12—),女,籍贯:湖南,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麻园初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