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离“权力文明”还有多远?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正的权力文明,尤其是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第一标志就是认识到权力是社会的指派,世上没有不可取代、不可更换的个人,也必须认识到权力既不能私有也不能世袭。
  
  “权力”和“权利”是不同的概念,权力是指掌控着强制性、指派性的一种资格,因之不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分配而是少数人的特殊拥有。通俗地说,就是权力常常是官方行为。这是常识,无须争辩。至于权力能否成为权力文明,尤其是能否成为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中国古代,权力往往是暴力、势力、特权的同义词或近义词。也就是说那时的权力,文明属性很少,文明含量很低。即使被人称誉的清官,也在“青天”一词之后附上“大老爷”一词。易言之就是那样的权力文明只是“大老爷”的权力文明而已,而不是被全社会统一共识的权力文明。然而清官文明也好,青天大老爷文明也好,只要有文明因素,就比权力野蛮、权力暴力、权力恣肆要好,尽管老百姓那样的希望和祈盼带有很大的可怜意味。
  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为清官唱颂歌的公案小说,如《狄公案》、《包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等,也出现了不少称颂某些皇帝、清官“微服私访”的传说。虽然那些公案小说、那些故事传说的内容,十之八九说的是官场内部的惩贪、平冤之事,直接涉及解决民苦民冤的事少之又少,但仅仅有一点点就足以使老百姓动情地大喊“皇上万岁”、“大老爷圣明”。实际上那是可怜,而那样的可怜又偏偏强化了那种落后的权力文明。
  屈原曾做过大官(三闾大夫、左徒),身陷逆境中写出的最有名的诗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能为民而哀就不容易了,不能强求他去干多少直接利民的事。我读遍了屈原的诗文,却查找不出他直接为民办出的一件具体之事。仅仅为了他对民的哀情,老百姓就敬其如神,这虽然能说明民心之正但却很难证明那是真正的权力文明。
  中国古代的权力文明,最高的信条无非是“代民做主”、“替民做主”。一个“代”字,一个“替”字,也说明民本身从来不是“主”。
  现代、当代的权力文明在品位上提高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权力文明的主旨,可喜可贺。但是细想起来,官只是人民的服务对象,而不是人民中的平等一员。若是把有资格为人民服务视为官的一种优越感,一种级别,也极有可能将服务异化为恩赐或施舍。也就是说,那样的权力文明仍未上升到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水平。
  事实也正是如此,凡是以刻意强调“为人民服务”的人,大多是民上之人,是官员,因为十足的人民无须去提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阶级斗争”的年代,“人民”是特殊的名词,主要指无产阶级、贫下中农等“红色”群体,而把其它“黑色”、“亚黑色”的群体已经排除在“人民”之外。然而在实际上只要有不平等的现象存在,权力就必然带有等级性、压迫性,而且会成为惯性、本能。举例说,工人站在该厂的书记、厂长面前,农民站在该村的大队书记、生产队长面前,又何尝真的感觉到了平等!受到的权力压迫又何尝少!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之后,实行了“政企分家”,官员只管行政上的事,企业主只管经营上的事。但你只要细看,无论是官员的权力还是企业主的权力(包括事业单位头头的权力),其中的霸权(包括行为霸权和语言霸权)因素又何尝少!
  中国的不良传统之一就是常常将正当的权力,变质为特殊的霸权。霸权的表现方式很多,如:一、意志霸权,主要指一方一地、一行一业的顶级之官即“一把手”,都很习惯地把他的个人意志扩展为公共愿望;二、行为霸权,主要指一经为官就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全凭他的心血来潮;三、语言霸权,主要指官员说什么话都等于指示,等于法令,包括他的无知妄言或信口开河、胡说八道;四、利益特权,主要指官员的侵吞、贪污、受贿、霸占等行为都合法;五、情感霸权,主要指官员想恨谁就恨谁,想爱谁就爱谁,不理会对方是正义之人还是邪恶之徒。
  这样的传统习惯,至今仍未克服,而且有根深蒂固、此伏彼起之意。所以我们要告别那样的“权力文明”,而且要努力向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推进。
  什么是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首先指能够做到鄙弃三种东西:一是将权力看成是对无权者的恩赐、施舍;二是无权者将权势者视为乞求对象、跪拜对象;三是(这一点最重要)将权力由社会公器变成个人私器。这都不是权力文明,而是权力愚昧,权力野蛮。
  当前的中国权力文明,之所以仍不乏愚昧属性,也在于这三点:一、凡是官员为平民百姓做一点好事(尽管有作秀意味),也把这样的事视为对平民的恩赐,最愿听到对方的感恩戴德之言;二、平民、下属见上司对自己有一点关照,就觉得上司恩重如山,理应天天焚香膜拜;三、即使权力由社会公器变成个人私器,以权谋利,很多人也觉得这是十分正常而且理所应当的事。
  这样的权力文明,其实是伪文明、反文明。真正的权力文明,尤其是现代的、先进的权力文明,第一标志就是认识到权力是社会的指派,世上没有不可取代、不可更换的个人,也必须认识到权力既不能私有也不能世袭。
  好多的官员不知道他所担任的職务无非是社会分工的暂时需要,任何颐指气使、吆五喝六的行为都是十分可笑的。把他的职务换掉,改成别人去担任,照旧能把事情办好,甚而办得更好。
  懂得这一点,就是贴近了当代的权力文明。
  但是我们与这样的权力文明相比,仍有太远太远的距离!好像一个人只要当了官、升了官,顿时就觉得自己是贵人、贵族,连说话、出气儿的模样都大变,有了威风。其实这不仅不是权力文明,而且是权力堕化。高品位的权力文明,不只是一种行为、一种业务,也是一种道德、一种人格品位。权力的行使者(即官员)虽然不一定是人人景仰的道德楷模,不一定是大君子、大仁人、大志士,但至少要超过一般性的道德及格线。人格形象虽然不一定十分丰满,不一定是大德、大智、大才、大能统统足备的人,但至少要有一点使大多数人觉得可爱、可亲的魅力。官不能使民觉得可爱可亲,只是觉得其可畏、可惧,官员本身还觉得这是他有本领、有威信的体现,这都是对真正权力文明的蒙昧无知。
  权力文明是一切文明中的重头文明。权力的文明化,是社会文明化的导航器和发动机。官清、官明、官智尤其是官本身的心理善化,是社会在总体上提高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反之,权力的伪化、恶化、丑陋化,任何的治世、治国、治民之术都会落得千年无实效的地步。
  我们离理想的权力文明还有多远?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难的是第二个问题:面对不尽人意的权力文明现实,我们应当怎么办?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