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存在,人的认识水平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在探索真理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信仰所造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不同看法的存在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在这个冲突中,每一种信仰都想征服对方,确立自己的思想在信仰中的主导地位,从而产生信仰冲突。马克思主义信仰团体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处理好这个冲突,就必然会使自身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制定积极的有效路径,确立并维护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信仰 路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渴望成长,又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受着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对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言,信仰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有了信仰,就有了应对社会风云巨变的思想武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也在加速融合,人们的意识形态、思想活动和生活方式正经历着激烈动荡。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虽然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在信仰的缺失、迷失、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困惑,进而对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动摇。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都会面临着一些诱惑,处理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对于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中国大学生现有信仰体系的特点及社会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信仰教育,走出现在信仰教育的困境。关注大学生的信仰就是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进青年马克思注意培养工程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对文献和理论研究的梳理,以及对我在实践工作的思考,就高校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大学教学的教育要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青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不能孤立存在,首先应该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目标是培养练就一大批“信仰坚定、素质全面、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存高远、堪当重任”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大学生骨干纳入培养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自我全面发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领和影响作用。那么就必须具备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五个发展目标:一是掌握好所学专业的核心理论框架和重要知识;二是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比较综合全面的素质;四是良好的品格;五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作为大学生骨干,能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这里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学术精神,还需要有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人格培育,拥有较好的政治修养,善于与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以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并不断提高自己对重大政治问题的关注、理性思考、全面分析把握的能力,具备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纳入这个培养体系的大学生骨干首先要大兴学习之风,严格要求自己饱满的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出色的取得第一课堂的成绩,否则也就失去了引领和影响更多学生的正当性。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课堂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与之相衔接,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课堂的育人功能。中央对于这一课堂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并结合这些特点和趋势以及学生对这一课堂的实际反映,提出对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意见,从而推进这一课堂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功能上的相互补充、运作上的良胜互动。
(3)不断深化党校、团校等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及团员推优制度,强化大学生努力成为青年马克思主義者的精英意识。高校党建带团建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完成学生党支部独立工作并与学员团总支、团支部建立良哇互动的制度关系。应当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团员推优变成更加动态的考察过程,并考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衔接。
根据大学人才素质的教育要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应当强化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高校利用其优势的实践课堂中来完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不断地强化实践的理念,创造实践的平台。高校共青团在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等重大活动中应该考虑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担当重任,在实践中历练,提高对青年学生的号召力,增强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扎实工作的作风,勇于迎难而上,勇于吃苦在前。在重大事件中,应当考虑让学员经历政治觉悟、政治敏感度的考验,坚定其理想信念;在重大利益获得方面,应当考虑让学员经受办事公道、先人后己的考验。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开展中,应当更加深入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其完成社会调查的准备和实施,以便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观察社会、体验社会,从而得出全面、客观、深刻、理性和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在实践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长知识、增才干,见世面,经风雨,从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增强其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
高校利用其优势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课堂中来完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地普及创新创业的理念,强调国家、创新、创业、团队、感恩与梦想等主题,这应当是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代青年所具备的时代要素。在国家精神方面,大学生不仅要用所学专业知识求生存,更要把学业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大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创新方面,创新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唯有严格的科学文化训练,具备良好的学术精神和研究精神,才有可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创业方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有带领大学生群体创业的激情,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创业,去岗位上去创业,用热情与专注去赢得成功。在团队方面,强调要用分享与认同的精神去与人交往,赢得信任与口碑。在感恩方面,学会追问生命意义,感恩父母,亲人,朋友还有自己。高校应当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以青春创业社团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载体的创业活动,来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员并以此带动更多的青年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总之,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基于引导,增加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在事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在实践中坚定信仰。总之,只有充分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内涵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者简介:徐旭(1983-)、党员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 信仰 路径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渴望成长,又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受着形形色色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对于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而言,信仰是人生的坐标、精神的动力。有了信仰,就有了应对社会风云巨变的思想武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也在加速融合,人们的意识形态、思想活动和生活方式正经历着激烈动荡。在社会变迁背景下,虽然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了危机,主要表现在信仰的缺失、迷失、不坚定,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产生困惑,进而对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动摇。当代大学生在现实环境中都会面临着一些诱惑,处理不好,就会迷失方向,走入歧途,对于今后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认真分析中国大学生现有信仰体系的特点及社会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信仰教育,走出现在信仰教育的困境。关注大学生的信仰就是建设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推进青年马克思注意培养工程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对文献和理论研究的梳理,以及对我在实践工作的思考,就高校大力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提出以下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大学教学的教育要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对青年大学生骨干的培养不能孤立存在,首先应该与第一课堂紧密衔接
(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目标是培养练就一大批“信仰坚定、素质全面、心怀祖国、放眼世界、志存高远、堪当重任”的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因此,大学生骨干纳入培养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自我全面发展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领和影响作用。那么就必须具备当代大学生发展的五个发展目标:一是掌握好所学专业的核心理论框架和重要知识;二是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比较综合全面的素质;四是良好的品格;五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作为大学生骨干,能够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在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勤奋学习,健康成长。这里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学术精神,还需要有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人格培育,拥有较好的政治修养,善于与同学进行思想沟通,以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并不断提高自己对重大政治问题的关注、理性思考、全面分析把握的能力,具备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因此纳入这个培养体系的大学生骨干首先要大兴学习之风,严格要求自己饱满的完成第一课堂的学习,出色的取得第一课堂的成绩,否则也就失去了引领和影响更多学生的正当性。
(2)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一课堂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与之相衔接,更加充分地发挥这一课堂的育人功能。中央对于这一课堂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把握,并结合这些特点和趋势以及学生对这一课堂的实际反映,提出对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意见,从而推进这一课堂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功能上的相互补充、运作上的良胜互动。
(3)不断深化党校、团校等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学生党支部建设以及团员推优制度,强化大学生努力成为青年马克思主義者的精英意识。高校党建带团建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完成学生党支部独立工作并与学员团总支、团支部建立良哇互动的制度关系。应当思考和探索如何将团员推优变成更加动态的考察过程,并考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衔接。
根据大学人才素质的教育要义,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应当强化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
高校利用其优势的实践课堂中来完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不断地强化实践的理念,创造实践的平台。高校共青团在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等重大活动中应该考虑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担当重任,在实践中历练,提高对青年学生的号召力,增强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扎实工作的作风,勇于迎难而上,勇于吃苦在前。在重大事件中,应当考虑让学员经历政治觉悟、政治敏感度的考验,坚定其理想信念;在重大利益获得方面,应当考虑让学员经受办事公道、先人后己的考验。在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的开展中,应当更加深入和具体的指导帮助其完成社会调查的准备和实施,以便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观察社会、体验社会,从而得出全面、客观、深刻、理性和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在实践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长知识、增才干,见世面,经风雨,从而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增强其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
高校利用其优势的科技创新和创业课堂中来完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地普及创新创业的理念,强调国家、创新、创业、团队、感恩与梦想等主题,这应当是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现代青年所具备的时代要素。在国家精神方面,大学生不仅要用所学专业知识求生存,更要把学业与国家发展联系在一起,天下兴亡,大学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创新方面,创新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动力,唯有严格的科学文化训练,具备良好的学术精神和研究精神,才有可能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创业方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有带领大学生群体创业的激情,根据实际的情况去创业,去岗位上去创业,用热情与专注去赢得成功。在团队方面,强调要用分享与认同的精神去与人交往,赢得信任与口碑。在感恩方面,学会追问生命意义,感恩父母,亲人,朋友还有自己。高校应当创造性的运用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以青春创业社团和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载体的创业活动,来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学员并以此带动更多的青年学生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
总之,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基于引导,增加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在事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在实践中坚定信仰。总之,只有充分理解马克思思想的内涵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作者简介:徐旭(1983-)、党员 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