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流术后宫腔粘连采用几丁糖预防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对人流术后预防宫腔粘连采用几丁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22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几丁糖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几丁糖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减少、宫腔粘连发生率以及闭经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减少量、闭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人流术患者采用几丁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降低月经量减少与闭经发生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人流术;宫腔粘连;几丁糖;预防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178-02
  近年来,人工流产术在不断增多,大大提高了宫腔粘连发病率。有文献报道表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为0.92%-1.88%[1]。宫腔粘连常发生于人工流产术、自然流产刮宫术以及产后出血刮宫术后,任何破坏子宫内膜的因素均能导致发生子宫腔粘连。现对我院收治的110例人工流产患者采取几丁糖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220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编号的偶数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治疗组:年龄18-32岁,平均年龄(24.2±1.6)岁;对照组:年龄19-33岁,平均年龄(25.1±1.7)岁。所有患者均行人工流产术;所有患者均无妊娠史、宫腔内操作史。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等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人流术后,对治疗组患者常规注射2mL医用几丁糖;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医用几丁糖。两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均相同。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6个月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减少、闭经以及宫腔粘连发生率等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减少和闭经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月经无变化、月经减少以及闭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发生2例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8%;对照组患者发生13例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发生率为11.8%。治疗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宫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人流吸宫、刮宫术后并发症[2]。宫腔粘连患者主要伴有小腹疼痛、月经异常、妊娠异常以及按压下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给患者带来闭经、月经量过少以及不孕等危害。人流术后导致并发宫腔粘连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①手术操作过程不够规范,对宫腔进行过度搔刮,加大吸宫负压,吸宫时间较长,或者由于刮匙、吸头反复多次进入宫口,吸头进出内口后没有将负压去除;②术后对患者没有给予足够的抗生素,导致子宫内膜出现感染,并加剧感染,最终导致组织粘连;③患者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人流,或者反复在宫腔内操作,给子宫内膜带来反复性损伤;④术后患者无使用防粘连药物;⑤下丘脑、垂体以及卵巢轴系功能出现失调。医用几丁糖主要在低等植物菌类、甲壳动物的外壳、藻类细胞以及高等植物细胞壁等中存在,其具备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医用几丁糖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几丁质,经过脱N-乙酰基进行深加工后,制成的一种聚氨基葡萄糖,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学弧形以及生物可降解性,是医用的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在人流术后运用医用几丁糖,主要用来防止术后发生组织粘连,其机理如下:首先,医用几丁糖对促进上皮细胞、加快内皮细胞生长以及抑制纤维细胞生长具有选择性作用,能够加快组织生理性修复速度,防止形成疤痕,进而减少发生组织粘连;其次,其具有局部止血作用,并对血纤蛋白束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避免出现血肿机化现象导致出现组织粘连;此外,其具备的生物屏障、润滑作用,能够防止发生组织粘连。其对关节软骨进行保护,和关节内氨基多糖作用相似,具有缓吸收性、粘弹性的特点。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不采用几丁糖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几丁糖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的月经减少量、闭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对人流术患者采用几丁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宫腔粘连发生率,降低月经量減少与闭经发生率,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伟娟,鲁笑钦,铁新琴.医用几丁糖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7-8.
  [2] 梁珍,黄灵坚,邹美莲,等.几丁糖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10(31):95-9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57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针刺伤多发生在护理人员操作中(55.93%);工作量大、紧张繁忙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仅有少数护理人员(4.12%)发生针刺伤后未做处理;工作年限与针刺伤的发生显著性相关(P<0.05),工作年限越低,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越大。结论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几率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红光联合加巴喷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和加用红光联合加巴喷汀治疗。治疗14天后临床观察各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差异。结果 红光联合加巴喷汀结合传统药物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以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不同剂量的湿化液对痰液黏稠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135例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根据痰液黏稠度的不同将痰液分为I度、II度、III度三组,每组按不同气道湿化剂量分为三个亚组。观察气道湿化的变化。结果 不同的湿化剂量利于吸痰操作,气道黏膜无损伤,能减少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结论 不同的湿化剂量对痰液黏稠度造成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 气管切开;气道湿化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合适及时的心理护理在肝癌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意义。方法 对照组仅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患者自身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也对患者家属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辅导。结果 在护理肝癌患者的同时对肝癌患者家属进行心理护理、辅导对患者的心态调整及配合治疗有积极促进作用。结论 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应整体护理的发展和要求。  【关键词】 心理护理;肝癌;整体护理;临
期刊
【摘要】 良好的护理配合、正确的治疗方案对缩短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减少溃疡复发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81-01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溃疡的形成和发展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及黏膜屏障的损害有关,而药物、心理及社会等因素在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討临床护理路径(CP)用于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单纯性阑尾炎患儿122例,随机分为各为61例的两组,临床护理人员分别依据CP、传统方案为Ⅰ组61例、Ⅱ组61例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花费。结果 Ⅰ组中61例患儿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8%(58/61)、3.28%(2/61),Ⅱ组分别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7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关节镜下采用6号不吸收缝线予以患者“8”字法固定。术后予以康复训练,开展6-24个月的随访活动,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松弛度、骨折复位、愈合与患肢整体功能康复状况。结果 术后6周,所有患者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无移位;术后3
期刊
【摘要】 目的 急性脑卒中患者往往伴随神志不清或烦躁,这就要求护士妥善固定输液部位,经常巡视病房,随时注意液体滴速及局部水肿的情况,如果肢体躁动较明显,可加用约束带妥善固定肢体,以保证输液通畅,防止渗漏。所以细节护理很重要,本文就探讨细节护理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18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治疗结果以及并发症相关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120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患者共4例,1例术后出血,2例恶心、呕吐,1例胆漏。所有患者经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完善、系统、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提高防范水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析针灸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4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儿针灸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措施,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