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需要多元化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如何通过课堂将知识传达给学生,是教育界不断探索研究的教学改革目标。一般的课程教学改革往往寻求单一要素的突破,而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等多元化要素的角度,构建“企业纳税实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要素或资源的全面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任务驱动 工学结合 立体化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按照这一思想要求,教学中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真实的工作场景,仿真的模拟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实训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内容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针对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把《税法》和《税务会计》进行重构、解构,综合了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涉税业务处理,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岗位工作内容,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按照课程标准,编写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加的项目化教材—《企业纳税实务》。
2.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相结合
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将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网上报税资格考试引入教学,不仅符合岗位技能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从长远发展来看,会计人员的职业追求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初级会计职称层面,必然会向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发展。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在选取上还应考虑学生未来的这些追求,其内容应涵盖中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税法》。为学生将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储备。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采取“项目导向、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将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到检查、评价与反馈各个环节都有学生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具体采用几下几种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任务驱动”教学,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企业实训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工作实践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学生产生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实一体
以情境式、体验式、模拟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将理论教学的场所由传统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另一方面,教学程序和方法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有时先实训再讲理论,有时边实训边讲理论,尽可能的采用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3.校内实训仿真化
为了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经营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企业纳税实务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营造仿真场景,配备模拟的报税软件,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让学生动手操作报税软件,完成从门户管理、发票采集、填写报表、发送报表到申报查询整个税务工作。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作为一名报税人员的职业归属感。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与传统的《税法》、《税务会计》课程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教学方法的不同。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职场的感受。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型任务为载体,设计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完成学习任务。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同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掌握企业的纳税工作流程、税款的计算方法及纳税申报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循序渐进,比如,工业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商业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服务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教师扮演咨询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改革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为了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操作演示,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先进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精简了授课学时、提高了授课质量。
2.建立“嵌入式”税务实训室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在校内建立“嵌入式” 税务实训室,即根据某一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将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设置的若干财务工作岗位引入校内,运用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软件、报税软件,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业务岗位情境下进行实训。学生经过这样全真的实训后,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情境,而且对企业各种不同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有了较详细的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3.开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教师将项目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项目实施指导书、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学生工作页、学习指南、综合实训大纲、综合实训题、习题及试题、职业资格测试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浏览、查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建立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教师向学生公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QQ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邮件或以聊天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学生在学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后,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税收知识、税款的计算、申报和核算方法,而且具备了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参考文献:
[1] 徐火军,《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南方农村2007(3)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3] 刘晓辉,谈“税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6)
[4] 段利文 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能力培养.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 薛文艳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高素芬(1966-),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会计知识延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高职教育。
关键词:任务驱动 工学结合 立体化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按照这一思想要求,教学中应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真实的工作场景,仿真的模拟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实训操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工作的无缝对接。
一、教学内容改革
1.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构建课程内容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以培养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针对工作任务设计课程内容,把《税法》和《税务会计》进行重构、解构,综合了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涉税业务处理,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岗位工作内容,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此外,按照课程标准,编写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加的项目化教材—《企业纳税实务》。
2.课程内容与考证内容相结合
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针对职业岗位要求,将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如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助理会计师考试、网上报税资格考试引入教学,不仅符合岗位技能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而且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从长远发展来看,会计人员的职业追求不可能仅仅停留在初级会计职称层面,必然会向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发展。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在选取上还应考虑学生未来的这些追求,其内容应涵盖中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税法》。为学生将来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打下基础,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做好知识、素质和能力储备。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采取“项目导向、实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将任务交给学生独立完成,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到检查、评价与反馈各个环节都有学生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与引导的作用,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具体采用几下几种模式: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以学生活动为主的“任务驱动”教学,突出工作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明确学习目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社会调查、企业实训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任务驱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地探索和思考。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又是工作实践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学生产生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实一体
以情境式、体验式、模拟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一方面将理论教学的场所由传统的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另一方面,教学程序和方法也作了较大的改动,有时先实训再讲理论,有时边实训边讲理论,尽可能的采用一体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
3.校内实训仿真化
为了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经营环境中,更好地学习企业纳税实务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可以通过营造仿真场景,配备模拟的报税软件,以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让学生动手操作报税软件,完成从门户管理、发票采集、填写报表、发送报表到申报查询整个税务工作。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增强作为一名报税人员的职业归属感。
三、教学方法改革
《企业纳税实务》与传统的《税法》、《税务会计》课程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两者教学方法的不同。传统的学科性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的传授,是典型的“填鸭式”教学,学生没有职场的感受。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以学习型任务为载体,设计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完成学习任务。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物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同时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不同类型的工作任务掌握企业的纳税工作流程、税款的计算方法及纳税申报方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循序渐进,比如,工业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教师带领学生操作,商业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服务企业的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的教学任务应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教师扮演咨询的角色,使学生成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专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改革
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为了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操作演示,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先进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不仅改善了教学环境、精简了授课学时、提高了授课质量。
2.建立“嵌入式”税务实训室
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新模式,在校内建立“嵌入式” 税务实训室,即根据某一规范企业的财务流程和具体业务,将企业真实的财务工作流程和设置的若干财务工作岗位引入校内,运用增值税防伪税控开票软件、报税软件,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和业务岗位情境下进行实训。学生经过这样全真的实训后,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情境,而且对企业各种不同业务的工作程序及工作要求有了较详细的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
3.开放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教师将项目设计、单元设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项目实施指导书、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学生工作页、学习指南、综合实训大纲、综合实训题、习题及试题、职业资格测试等资料传到网上供学生浏览、查阅,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建立网络互动教学平台
教师向学生公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和QQ号,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话或邮件或以聊天的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的掌握。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改革,学生在学完《企业纳税实务》课程后,不但掌握了基本的税收知识、税款的计算、申报和核算方法,而且具备了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和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了教学向工作岗位的迁移。
参考文献:
[1] 徐火军,《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南方农村2007(3)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1
[3] 刘晓辉,谈“税务会计”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6)
[4] 段利文 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能力培养.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 薛文艳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2
作者简介:
高素芬(1966-),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会计知识延伸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