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精神食粮。艺术教育的学生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人们更看重一专多能,所以舞蹈教育已普及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观给每位舞蹈教师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强调知识、基本功、技能技巧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启发和调动情绪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未来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全面,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引起或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发挥,这种能力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重要,那么,在舞蹈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摸索,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在舞蹈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启发,往往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却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即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的感受力体现了人对音乐整体把握的能力,舞蹈者对音乐要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题,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学生首先要有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无论是欢快的、热情奔放的、温柔的。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法,只要学生用心体会、在头脑中有了正确的音乐形象,就会很贴切地表现作品的内含。
例如:在讲解蒙古舞蹈的艺术特色时,可先放一段蒙古族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演奏的乐器有哪些,旋律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一些蒙古族的歌曲或音乐的作品名等等。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要从舞蹈的内涵上感悟音乐、要表达舞蹈的艺术内蕴,尤其面对初学者,可先选用幼儿乐曲为伴奏,如《乌兰巴托的爸爸》,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优美抒情、流畅亲切的情绪,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然后再创作动作、加上表演、表达父女情深的感情。教学中不但要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基本功,更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身体协调性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艺术,只有理解了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才有可能准确把握音乐的具体形象。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审美,审美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它显露了自己的个性,张扬了感性思维的共性。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结合很强的学科,要求大量的基础技能训练,这往往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掌握技巧为主,只把技能训练作为舞蹈学习的奋斗目标,而没有深刻领会表演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当然,没有较强和扎实的基本功也不会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得那么深刻,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一定要投入地表现作品的美、表现音乐美,真正达到二度创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比技能的训练更重要,它是在提高人们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舞蹈者自身美的休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首先要提高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来源。其次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节奏、节拍、音准等的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舞蹈是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表演者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如果审美能力有差异,就可能损坏音乐形象,得到相反的效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舞蹈技能水平十分重要。如蒙古族舞蹈《牧歌》、《奔腾》等优秀作品,其音乐节奏欢快、刚劲强烈、民歌优美酣畅的旋律烘衬出蒙古舞蹈的热情、豪放、粗犷、剽悍,教师要逐一分析讲解它们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如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旋律走向初步的感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开发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推动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最后达到成功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国魏晋时期的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音乐就像空气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音响”,那么塑造音乐形象要靠人们的想象力去完成。想象力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真正的审美鉴赏,也没有艺术形象的创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这首舞蹈作品时,首先要仔细的欣赏一下这首作品。这是首交响音画,这种题材类似于交响诗,侧重描写景物,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当学生不知道主题时,听了“引子”,也是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想象,有的说像走出沙漠找到了绿洲,有的说像海边的黄昏,有的则听出在漆黑的夜晚,来到一片大森林……这时有种种想象诞生。这首作品表现了一支骆驼商队与马队行进在风沙滚滚的大草原上的情景,马队和驼队由远而近……,设法鼓励学生敢于在音响感知的基础上大胆自由地想象,并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节拍等要素,这样用肢体语言表达时就容易多了。
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以上能力的培养,还要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竞赛、演出等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创造性,多看些有关专家的表演视频、有关资料、书籍,如瑞士音乐教育家雅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西德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学法等。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拓宽学生联想、想象的空间。未来的职业可能是演员也可能是教师,都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美国舞蹈大师特德·肖恩说:“舞蹈教育是对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人类任何有意识的动作,都产生于心灵内在的启示。”在舞蹈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启发,往往注重教给学生知识和技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却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即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音乐的感受力体现了人对音乐整体把握的能力,舞蹈者对音乐要有一定的感受能力,也就是对音乐的情绪体验能力。音乐的情绪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题,是引发受教育者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热情的关键。舞蹈教学离不开音乐的伴奏,学生首先要有对音乐的理解、感悟,无论是欢快的、热情奔放的、温柔的。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法,只要学生用心体会、在头脑中有了正确的音乐形象,就会很贴切地表现作品的内含。
例如:在讲解蒙古舞蹈的艺术特色时,可先放一段蒙古族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演奏的乐器有哪些,旋律的特点,让学生说出一些蒙古族的歌曲或音乐的作品名等等。教学中教师要讲解、要从舞蹈的内涵上感悟音乐、要表达舞蹈的艺术内蕴,尤其面对初学者,可先选用幼儿乐曲为伴奏,如《乌兰巴托的爸爸》,先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优美抒情、流畅亲切的情绪,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激起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然后再创作动作、加上表演、表达父女情深的感情。教学中不但要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基本功,更要训练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身体协调性等;音乐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抽象艺术,只有理解了音乐、感受音乐的内涵,才有可能准确把握音乐的具体形象。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任何表演都离不开审美,审美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它显露了自己的个性,张扬了感性思维的共性。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和心灵语言结合很强的学科,要求大量的基础技能训练,这往往会造成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掌握技巧为主,只把技能训练作为舞蹈学习的奋斗目标,而没有深刻领会表演作品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涵。当然,没有较强和扎实的基本功也不会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得那么深刻,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就一定要投入地表现作品的美、表现音乐美,真正达到二度创作。
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认识到,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比技能的训练更重要,它是在提高人们的美感,提高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舞蹈者自身美的休养。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首先要提高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提高审美能力的来源。其次是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包括节奏、节拍、音准等的训练。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舞蹈是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
表演者的审美能力直接影响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如果审美能力有差异,就可能损坏音乐形象,得到相反的效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舞蹈技能水平十分重要。如蒙古族舞蹈《牧歌》、《奔腾》等优秀作品,其音乐节奏欢快、刚劲强烈、民歌优美酣畅的旋律烘衬出蒙古舞蹈的热情、豪放、粗犷、剽悍,教师要逐一分析讲解它们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如作曲家的个性特征、最为出色的创作领域、作品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创作背景等。使学生对旋律走向初步的感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开发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推动了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最后达到成功表现作品的音乐形象。
三、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国魏晋时期的嵇康在《声无哀乐论》中提出:“音乐就像空气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音响”,那么塑造音乐形象要靠人们的想象力去完成。想象力是音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没有想象就不会有真正的审美鉴赏,也没有艺术形象的创造,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如:在教学《在中亚西亚草原上》这首舞蹈作品时,首先要仔细的欣赏一下这首作品。这是首交响音画,这种题材类似于交响诗,侧重描写景物,作者是俄罗斯作曲家鲍罗丁。当学生不知道主题时,听了“引子”,也是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想象,有的说像走出沙漠找到了绿洲,有的说像海边的黄昏,有的则听出在漆黑的夜晚,来到一片大森林……这时有种种想象诞生。这首作品表现了一支骆驼商队与马队行进在风沙滚滚的大草原上的情景,马队和驼队由远而近……,设法鼓励学生敢于在音响感知的基础上大胆自由地想象,并感受和把握音乐的节奏、节拍等要素,这样用肢体语言表达时就容易多了。
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以上能力的培养,还要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竞赛、演出等实践活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创造性,多看些有关专家的表演视频、有关资料、书籍,如瑞士音乐教育家雅各·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西德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教学法等。积累自身的实践经验,拓宽学生联想、想象的空间。未来的职业可能是演员也可能是教师,都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