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本多情,奈何为僧?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87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倩

  《红楼梦》里自称“槛外人”的妙玉,“放诞诡僻”(邢岫烟语),清高孤傲,目无下尘,俗人自然入不了她的眼,她连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都嫌腌臜,仿佛通身不惹一丝尘埃。但妙玉却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且不说她最终身陷泥淖,只说她尘心未尽,对宝玉的心思被贾环道破:“她一日家拈酸,见了宝玉,就眉开眼笑了。”妙玉本是带发修行,青丝不去,“情思”未净,她慧心能悟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其中的禅机,但到底眷恋红尘。
  世间原本有此类入了空门却俗缘不了、情根犹在的僧尼,其中声名最著的是16岁出家的苏曼殊,他“袈裟披肩,风雨一生”,青灯古佛却不是他生命的背景。他是嗜甜如命以至吃坏一口牙齿的“糖僧”,是写下“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这样“清艳明秀”诗句的诗僧,是不能忘情于初恋而写出哀感顽艳的小说《断鸿零雁记》的情僧,是以丹青抒写怀抱的画僧,还是参加过光复会、二次革命的革命僧。他圆寂前留下偈语“一切有情,都无挂碍”,而我想问,既然如此多情,奈何偏向空门?
  与苏曼殊相类的多情僧还有宋代的仲殊。仲殊是嗜蜜的“蜜殊”,是诗词为士大夫所称赏的诗僧,还是一个为情所伤的苦命僧。陆游《老学庵笔记》有载:“(仲)殊少为士人,游荡不羁,为妻投毒羹内,几死,啖蜜而解。医言复食肉则毒发,不可复疗,遂弃家为浮屠。”枕边人下毒手让他灰了心,绝了情,又不能吃肉,饮食男女这“人之所大欲”多半与他无关,这个考过进士也曾有俗世功名之想的才子只得步入空门。只是,喝酒、写艳词,这些佛门弟子不能做、不愿做的,他偏偏“放不下”,他在词中全然不讳言“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南歌子·忆旧》)。一些大胆表现男女情爱的词作,更令人惊讶,王灼在《碧鸡漫志》里将仲殊与婉约词大家周邦彦、晏殊并列,称赞他们“各尽其力,自成一家”,还说“(仲殊)之赡,晏反不逮也”。同为诗僧的僧孚,却深惜仲殊作艳词是浪费才力,作《仲殊喜作艳词以诗箴之》一诗,其中有言曰:“藻思洪泉泻,翰墨清且奇。惜哉大手笔,胡为弄柔词?”这箴言恰好可以证明,仲殊之词“艳”名远播。

  世事卻又如此奇妙,爱作艳词的仲殊传世的60余首词里,最为后人激赏的是带有怀古幽情的即景之作《诉衷情》,黄花庵称仲殊《诉衷情》一调(共4首)“篇篇奇丽,字字清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而写浪迹天涯人与春风美景相遇的《柳梢青》和抒写忆旧情怀的《南柯子》,让薛砺若赞其“清逸”。对其艳词论者极少,似乎论词人觉得僧人写艳词莫名尴尬,刻意回避。不错,仲殊的艳词委实没有出家人的“无尘无垢”之境,而我对苏曼殊、仲殊这样又洒落不羁又别有“痴”肠的人偏又颇为倾心。“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俗人如我,不想探讨一个写情诗的僧人的信仰问题,我只管爱赏这留在人间的绝妙好词,比如仲殊传世词作中唯一一阙《玉楼春》。
  北宋以前,经由南唐君臣之手,原本俚俗冶艳的词,已经完成了“伶工之词”到“士大夫之词”的演变,北宋艳词虽然依然多是以女子口声倾诉爱的渴望与爱而不得的忧伤,不免还有“绮罗香泽之态,绸缪婉转之姿”,但基本褪去了情色的意味,一般写春闺寂寞、芳心难诉的相思离别之思,妖娆之“态”隐去,缠绵之“情”成了艳词的“芯子”。仲殊的《玉楼春》也是如此。《玉楼春》写了室内室外三幅画面:幽室焚香,倚栏远望,黄梅雨细,这样层层铺垫后,最后两句抒情宛如一声叹息,词境“哀而不伤”,含蓄蕴藉。从词中的意象与人的情态来看,抒情主人公应该是个女子。
  那应当是个百花开尽、果子一天天安静胀大的初夏时节,或许在一个惆怅的黄昏。花辞树,枝头消尽香红,来自紫陌的风携着一些旷野的味道穿街过巷,一路摘花拂柳,带着混杂了各种草木的幽微香气,造访这庭院。“飞香”本是轻盈的片片落花,不写“花”而写“香”,并说香气扑着帷幕、粘着绣帘,应是从室内人的角度来感受的;“漠漠”二字则使得灵动的香更轻细、更暧昧也更混沌了些,仿佛在阳光里浮动的细尘,无处不在。春寒褪尽,帘帷低垂,一室柔暖,这样的时光是安稳而慵懒的。帘内人无心探看外面的世界,她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清风不能入室,室内更加阒静幽寂,阴翳从各个角落漫出来,铺满了帘幕后的所有空间,一室的器物都缄默着,暗沉沉的。几案上水沉的细细白烟袅袅而上,满屋只有这一线是动的。“水沈”,即沉香,是气味幽然的名贵木香,香静烟淡,有文人的雅意,与宋时的清淡美学很契合。扬之水在《宋人的沉香》一文里写到:“风晨月夕,把重帘低下,焚一炉水沉,看它细细轻聚,参它香远韵清,此在宋人生活中算是平常的享受。……嫩日软阴,落花微雨,轻漾在清昼与黄昏中的水沉,是宋人生活中一种特别的温存。”满室幽凉,沉水轻白的烟像是浮在暮色里的微小的白花;寂静中的微动,是沉寂生活里的微动,也像是无法解释的心动。烟未断,香不绝,香气在屏风、隔断、窗棂之间潜行暗度。水沉在空屋里寸寸燃烧的情景里,有不被打扰的自由,更有随余香漫漶到不可收拾的寂寞吧。
  比水沉烟香更寂寞的是望向远方的人。红楼高矗,那是世尘与喧嚣都到不了的地方,栏杆是她越不过的边界。幸好,栏杆不是密不透风的墙壁,而人的目光可以走得更远。“倚栏”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态,功业未就而意不平的男子,或者等待爱情的女子,无法从生活的苟且里拔足而出,奔向理想或扑向爱人的怀抱,在百无聊赖之际,难免“把栏杆倚遍”,他们的感情像一层一层涌向未知远方的浪。仲殊所写的是别后的恋恋,是爱情里的失魂落魄,像草色烟光一般苍茫邈远。仲殊写这个“红楼西畔”独自凭栏远眺的女子,隐去了她的容色、衣饰、姿态等细节,读这两句词,我仿佛看见,女子温柔而略带忧郁的目光扫过朱红的栏杆,扫过寂寞的檐角,最后定定地望向暮霭渐渐升起的地方,她徙倚于小楼西畔,并不为了见那红日西沉,只因行人往西边更西处去了。她的眼神是空洞的,远行人的身影早已消失在蔓延至天边的草色里,她的眼里渐渐起了雾,迷离而恍惚。   闲愁万端,无可消解之时,应时洒落的雨像是寓言。正是梅雨季,痴云不散,雨丝冥冥,和黄昏一起织起了愁网。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里也写“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绵密的梅雨也有烟一样的质地,像是挣不脱的哀愁。而如果想听雨声来消愁解闷,最相宜的是被称为“双清”的芭蕉与竹。张潮《幽梦影》里说“蕉与竹令人韵”,李渔的《闲情偶寄》里亦云:“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台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仲殊对蕉与竹并不厚此薄彼,他让芭蕉、凤尾(即“竹”)都入了词,蕉竹皆碧色可喜,连这两句词似乎也染上了翠色。蕉叶舒展,雨落点滴霖霪,雨声切切如私语;雨滴穿林打叶,竹间发出清响,像是与蕉叶上雨声相和。风来森森凤尾摇动,竿竿挺秀之竹婆娑曼妙,“个”字竹叶让雨濯洗得洁净,短叶上凝聚的雨珠也随风坠下。梅雨潇潇,雨声亦潇潇,如此清绝,如此愁绝。天色渐暗,蕉绿竹青都看着不大分明,雨声留到不眠夜里在枕上细细听、慢慢想吧。
  这是潮湿的季节,而“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刘以鬯《酒徒》),所有的爱情与忧愁也是。年年春红落尽后,梅雨便泠泠地轻叩窗纸、门扉与屋瓦了。芭蕉舒卷余清,修竹摇曳有情,女子的青春还在,依然有旧年容色,藏在蕉阴竹影里的心思又何曾改变?思念如尘如雨,像春天绝尘而去时带走的芳华。“春不管”三个字似嗔实怨,一片春心全没了着落,春尽花落,韶华能有几时,旧时光里沉淀的眷恋与爱意竟是空付了——词就这样在女子的心语中煞了尾。全词的情、寂寞与失落都不浓烈,也没有太多现实生活的痕迹,却也柔婉可人,缱绻动人。仲殊这首的艳词没有感官的诱惑,没有柳永词的俚俗情趣,而有几分空灵意味。
  读这阙《玉楼春》,不知情由何而起,也不必问情归何处,只需闻香,聽雨,感知一个寂寞女子的细腻情思。只是,这在花间、南唐与北宋士大夫笔底常见的小儿女情思,竟出自“槛外人”之手,还是会让一些读者有不适感。“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与出家人何干?这个被苏东坡称作“胸中无一毫发事”的和尚,为何要写这些红尘俗念?
  僧人本应离情,忘情,而仲殊“风流蕴藉,不减少年,然恐非莲社本色也”(明代田汝成语)。唐宋诗僧颇众,但写诗的多,作词者少,大约与“诗庄词媚”诗词格调不同有关。僧人可以借诗谈空说无,参禅悟道,比如唐时寒山、拾得;也可感慨世事沧桑,感怀历史迁变,感叹人生无常,比如唐末栖一。而词“要眇宜修”,张炎也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比起诗来,词更宜于表达幽微深细的情思,更擅长表现吟风弄月之趣、男女相思爱恋之情。这样一来,作词的僧人自然寥寥,《全宋词》现存僧人词作除仲殊的之外,仅有如晦1首,祖可1首,圆禅师1首,则禅师1首,惠洪21首,仲殊留词最多,堪称“词僧”。仲殊也并不是全力写艳词,他的词作涉及怀古、咏物、祝寿、即景感怀、歌咏山河等等题材,这与其出身、性情、经历有关:仲殊早年因放浪而生出祸端,此后虽冷了心肠,但到底并非悟道而入佛门,他对世事不能忘情,故作词不避男女情爱;他性情坦荡,不拘礼法,时有“醉学吴儿,狂歌乱拍,蹁跹双袖”(《醉蓬莱·骤西风凄惨》)的狂态;他喜欢游历,登临胜迹时,也会怀想“建康宫殿,燕子来时”(《诉衷情·楚江南岸小青楼》),怅望“六朝旧时明月,清夜满秦淮”(《诉衷情·锺山影里看楼台》),感慨“渌水画桥沽酒市,清江晚渡落花风。千古夕阳红”(《南徐好》);他交游广阔,“酒满霞觞,期君眉寿,千岁与披衿”(《念奴娇·延陵福绪》)是他对朋友的诚挚祝福。他这样一个被深深伤害过的人,依然能敏锐地感知世间情热,“酒有尽时情不尽。日长只恁厌厌闷”(《蝶恋花·开到杏花寒食近》)词句里分明有诉不尽的爱意与怅恨;他爱山容水态,词中自有“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诉衷情·长桥春水拍堤沙》)的画意诗情;他爱世间风流,在恣游中也不忘“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诉衷情·涌金门外小瀛洲》)和“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柳梢青》)这样的旖旎风情。一些流连光景的词句,如“莫负春心,快饮千钟罢。春在燕堂帘幕下。年芳不问东君借”(《鹊踏枝·一霎雕栏疏雨罢》),亦有北宋士大夫们典型词作的味道。
  如此说来,仲殊对尘世的爱是本真的。出家本就是不得已而为之,凡心不泯的他,依然在“人间”领味一切冷暖苦甜。同是才子出家的弘一法师,“一念放下,万般从容”,弃绝俗念,而最终“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这仲殊万难做到,他与苏曼殊是多情人,又都是伤心客,他作艳词是否也是“伤心人别有怀抱”呢?
其他文献
我们不断地向前奔跑,各种各样的情感充满了我们生命的主线,但总缺少空间去保留思念。  都说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常常用它锋利的刀刃将我们刺痛。同学别,亲友别,战友别,与故乡别,悲伤与愁苦就像是一条绸缎,总环绕在它们周围,但这条绸缎同时也为我们围绕出了一席思念的空间。  我们往往在拥有时却不懂得珍惜。有时候一支笔、一张纸、一顿饭、一句玩笑,便会让两个人拉开一场“冷战”,或是大骂一通后分道而行。可是当真
期刊
路  一条路,很窄,很长,也很旧,谁也说不出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有多小。我只记得,那是小时候我和我的玩伴们一起爬滚过的一条路,清晨我们踏着晨曦上学去,黄昏我们踩着几道彩霞归来。  这条路,车过不去,只留给人走,走出了好几代人。  我问过村里年龄很大的人:路是什么时候有的?  他们回答我:村里的老井在的时候,路就已经在了。  那老井什么时候有的呢?  他们摇了摇头:那就远喽!谁知道呢?不过老井还是那
期刊
我家种的第一盆花,便是水仙花。  读二年级时因为读了一篇文章,名为《水仙》,虽然很短,但读后我立刻被那清新淡雅的小花所吸引,于是就朝爸爸喊:  “爸爸,我要种水仙!”  刚看到水仙花时,我十分懊恼,那分明就是一颗大蒜嘛!厚厚的一层皮,白白的,有点光滑,却沾满了泥土。底下有几根又短又粗的根。什么嘛?简直“一无是处”呢!  把水仙捧回家时,我并没有任何的欣喜,似乎有一丝厌恶和后悔。  水仙可不在乎我的
期刊
真題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用油,在
期刊
敬请原谅在一部关于战争的作品里,刻意回避了一些战争场面的血腥描述、训练和战斗的细节叙述、对具体事件的评价。  ——题记一 我的胸章编号:999/S0559   2016年12月10日,我接到战友王红的电话相约:12日至17日一起回访老山。我召集延安诗人和朗诵艺术家12日在中央红军与西北红军会师后、被毛泽东评价为“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的第一场战役——直罗战役胜利
期刊
夏天的味道是多變的,有苦,有酸,有辣,当然也包含着甜。  夏天的味道,让人意犹未尽。酸  夏天的味道是酸的。  今天,得知叔叔要来我们家做客,我欣喜万分,因为叔叔一向对我可好了,每次来都会给我带好吃的东西,嘴角上还一直荡漾着擦不掉的笑容,简直就是我的开心果——我可喜欢这个幽默的叔叔了!  我在家里焦急地等待着,在客厅里来回转着圈,还放着音乐,恭候着叔叔的大驾光临。  突然,一阵门铃声响起。我急忙直
期刊
真好!七只珍珠鸡在庭院里啄着洒在地上的麦子,极欢快地鸣叫,总有一只鸡带头打鸣,其他几只便争相回应,喧闹而热烈。它们时而扇动翅膀,抖动带有白色斑点的羽毛,时而飞到花园的围墙上,拉下粘稠的鸡粪,时而又去啄庭院里的玻璃门,就如同雨点落下时咚咚响。七只异常美丽而又高傲的珍珠鸡时时刻刻都在一起,一起从鸡窝出来,一起啄食,一起飞到花园墙上,这真是快活的精灵!  起初养鸡,母亲极不乐意,鸡不仅要弄得满院子粪便,
期刊
本文所谈的《送东阳马生序》,先前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均只是节选,人教社统编本选了全文,信息更加丰富,便于学生了解作者周全的立意与精深的思想内容。课文编者明示需背诵作者叙述自己学生时代刻苦学习以及抚今追昔内容的前两段共17句,这个要求既抓住了重点,又不加重学习负担,很合理。  这篇课文是一篇赠序(不同于陈述作品主旨、创作经过等的书序)。这种文体本质上是临别赠言,用于朋友或晚辈告别时表示勉励。本文中的“
期刊
一   不到一百米的距离,竟有三个修车摊儿。这情形,城市里并不常见。更何况,这是京城。   第一个就在辟才胡同和什坊小街交叉口,靠西北转角。稍稍留心,即可看到。   其实我也是第三天才发现他的。到京的前两日,我在入住的小旅馆和金融街那幢大厦之间来回奔波,每天打这路口经过,从没有注意到他。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那些日子,奉命入京作一些御用文字,以歌颂我委身的单位的功绩。这是很平常的事。尽管我不太
期刊
《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2,居易字乐天。乐天始言,试指“之”“无”二字,能不误3。始即言,读书勤敏,与他儿异。五六岁识声韵,十五志诗赋,二十七举进士。贞元末,进士尚驰竞,不尚文,就中六籍尤擯落4。礼部侍郎髙郢始用经艺为进退,乐天一举擢上第5。明年拔萃甲科,由是《性习相近远》《求元珠》《斩白蛇剑》等赋,及百道判,新进士竞相传于京师矣6。会宪宗皇帝册召天下士,乐天对诏称旨,又登甲科。未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