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春小麦倒伏是夺取高产的一大障碍,一方面直接造成小麦减产,另一方面造成机械收获困难。因此研究小麦倒伏发生规律,因地制宜科学防治,是成为当前春小麦优质高产栽培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夺取小麦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小麦 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174-01
一、倒伏类型
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与茎倒。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在早期和晚期都可发生,受损失较大。小麦的生产经历了增穗增产,穗粒并重增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基本苗数增加,施肥水平提高,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根系发育不良,植株机械组织弱化,基部节间拉长,茎秆柔软,缺乏弹性的品种一般较易于发生倒伏,通常以茎倒为常见。
1.根倒
根倒主要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上部分的重量而发生的;后期浇水量过大,土層湿软,再遇风雨而引起的倒伏。
2.茎倒
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第一、二节间过长引起的。通常是因播种量过大,肥水充足,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管理不当,而造成分蘖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光照极端不足,干物质积累少,遇风雨侵袭,茎下部弯曲或折断而引起的。
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
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据调查,小麦不同时期发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情况为:早起倒伏损失产量20kg/667㎡左右,晚期倒伏损失产量为45kg/667㎡左右,同时倒伏对面粉品质影响很大。
二、小麦倒伏的几个主要原因:
1.抗倒伏品种
各高产品种搭配比例协调,做到布局合理,到灾害年份不减产,风调雨顺年份更高产。品种间对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
高秆品种,茎秆柔软,抗倒能力差,受到灾害易引起倒伏。据调查同等肥力、同等密度的小麦,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出现降水、大风天气时,据农业部门统计:就倒伏田块而言,高秆品种倒伏概率为80%,而矮秆品种概率只有5%。
2.栽培措施不当
首先是播量大,致使田间群体大,通风透光差,个体发育弱,易引起倒伏。
耕地方式。现在很多农户耕地时,大多是旋耕田块,这样土壤表层疏松,但耕层较浅,影响根系下扎,从而弱化了倒伏能力。
由于土壤耕层变浅,小麦根系居多分布在土壤浅层,消弱了对水肥的吸收和支撑地上部分器官的能力,植株经不起风雨等自然灾害的磨练而发生倒伏。
3.施肥方式
施肥不当易引起倒伏。表现在两个方面:施基肥时氮、磷、钾配比不合理,只重视氮磷肥,而轻视钾肥和微肥;追施氮肥过多或追施时期偏早,使小麦旺长,下部叶片重叠,茎秆细弱,抗倒性能差。同一品种地块“一炮轰”的施肥方式比氮肥后移的田块发生倒伏几率高(氮肥后移且磷钾肥在12斤/亩以上的麦田一般只是点倒伏;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10斤/亩的田块小麦容易旺长,发生倒伏几率高)。
4.病虫危害重也易诱发倒伏
病害因素。春季雨水多,田间病害发生重,特别是赤霉病、白粉病等一些发生在茎基部或根部的病害,造成茎基部脆弱甚至坏死,发生茎倒伏几率高。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发生时,造成茎基部病变,茎秆不同程度地坏死,遇到不利天气,引起倒伏。此外自然灾害也会引起倒伏,如小麦灌浆后期,穗重加之遇到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地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倒伏。
5.气候因素影响倒伏
在小麦灌浆末期,由于遇到阴雨天气,伴随阵风或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
三、青铜峡气象条件影响春小麦倒伏分析
小麦孕穗期(前期)、抽穗期(中期)和灌浆期(后期)株高已定型,穗部偏重,遇大风阴雨天气容易发生倒伏,前期倒伏,因为小麦还未灌浆,此时容易影响小麦粒重,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较高;晚期倒伏,小麦已灌浆处于膨粒期,此时主要影响粒重,倒伏产量损失相对较小。
四、抗倒伏建议与对策
1.适当选择抗倒伏品种。种子拌种。播种前种子用40%矮壮素667m2用75ml或30g原粉对水后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也要用多效唑100—300mg/kg喷洒在麦种上,晾干后播种。
2.翻耕田。适当晚播,合理稀植。尽量选择翻耕田,少用旋耕田。实施精量匀,建立丰产的合理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坚持精量匀。这对不同小麦品种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因素、预防倒伏、提高产量具有很重要作用。
3.科学运筹肥水。科学运筹肥水,合理施肥。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头水、分蘖水、灌浆水和麦黄水。后期如需浇水,一定根据天气预报,掌握风雨前不浇、有风雨停浇的原则;重施基肥,有机无机肥结合,补磷补钾,湿度施用微肥,在浅地一般每667㎡施基施纯氮钠11kg,五氧化二磷7kg,灌头水时,每667㎡追尿素10kg。小麦进入二叶期及时进行旱追肥,每667㎡追施尿素10kg。
4.防治病害。小麦返青期及时喷洒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时防治蚜虫等综合防治的措施。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确保丰收。
5.药剂控旺。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喷控旺剂(可以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等,施药方法和剂量按厂价推荐为准),最晚不要晚于小麦拔节初期(小麦第一节拔出地面2公分以前),可以有效的缩短小麦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控制营养生长提高生殖生长,这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切记拔节后喷施无效。
6.小麦倒伏后,千万不要人工扶理和扎把,顺其自然,让小麦慢慢恢复生长,当然要想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150-200g)或喷施含磷钾的液肥,以促进生长和灌浆,尽量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参考文献
[1]梁艳花气候条件对小麦主要生长期的影响文,2016年.
[2]司马小影响小麦高产原因及分析,2013年.
[3]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2010年.
[关键词]小麦 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174-01
一、倒伏类型
小麦倒伏从时间上可分为早倒和晚倒,从形式上可分为根倒与茎倒。根倒多发生在晚期,受损失较小;茎倒在早期和晚期都可发生,受损失较大。小麦的生产经历了增穗增产,穗粒并重增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基本苗数增加,施肥水平提高,群体过大,造成田间郁蔽,根系发育不良,植株机械组织弱化,基部节间拉长,茎秆柔软,缺乏弹性的品种一般较易于发生倒伏,通常以茎倒为常见。
1.根倒
根倒主要是由于根系发育不良,扎根不深,次生根少而细弱,支持不住上部分的重量而发生的;后期浇水量过大,土層湿软,再遇风雨而引起的倒伏。
2.茎倒
茎倒是由于茎基部的机械组织不发达,第一、二节间过长引起的。通常是因播种量过大,肥水充足,特别是氮肥施用过多,管理不当,而造成分蘖过多,群体过大,田间郁蔽,光照极端不足,干物质积累少,遇风雨侵袭,茎下部弯曲或折断而引起的。
在小麦灌浆期前发生的倒伏,称为“早期倒伏”,由于“头轻”一般都能不同程度地恢复直立。
灌浆后期发生的倒伏称为“晚期倒伏”,由于“头重”不易完全恢复直立,往往只有穗和穗下茎可以抬起头来。
据调查,小麦不同时期发生倒伏对产量的影响情况为:早起倒伏损失产量20kg/667㎡左右,晚期倒伏损失产量为45kg/667㎡左右,同时倒伏对面粉品质影响很大。
二、小麦倒伏的几个主要原因:
1.抗倒伏品种
各高产品种搭配比例协调,做到布局合理,到灾害年份不减产,风调雨顺年份更高产。品种间对倒伏能力有一定差异。
高秆品种,茎秆柔软,抗倒能力差,受到灾害易引起倒伏。据调查同等肥力、同等密度的小麦,在6月上旬到7月上旬出现降水、大风天气时,据农业部门统计:就倒伏田块而言,高秆品种倒伏概率为80%,而矮秆品种概率只有5%。
2.栽培措施不当
首先是播量大,致使田间群体大,通风透光差,个体发育弱,易引起倒伏。
耕地方式。现在很多农户耕地时,大多是旋耕田块,这样土壤表层疏松,但耕层较浅,影响根系下扎,从而弱化了倒伏能力。
由于土壤耕层变浅,小麦根系居多分布在土壤浅层,消弱了对水肥的吸收和支撑地上部分器官的能力,植株经不起风雨等自然灾害的磨练而发生倒伏。
3.施肥方式
施肥不当易引起倒伏。表现在两个方面:施基肥时氮、磷、钾配比不合理,只重视氮磷肥,而轻视钾肥和微肥;追施氮肥过多或追施时期偏早,使小麦旺长,下部叶片重叠,茎秆细弱,抗倒性能差。同一品种地块“一炮轰”的施肥方式比氮肥后移的田块发生倒伏几率高(氮肥后移且磷钾肥在12斤/亩以上的麦田一般只是点倒伏;氮、磷、钾“一炮轰”且纯磷、钾低于10斤/亩的田块小麦容易旺长,发生倒伏几率高)。
4.病虫危害重也易诱发倒伏
病害因素。春季雨水多,田间病害发生重,特别是赤霉病、白粉病等一些发生在茎基部或根部的病害,造成茎基部脆弱甚至坏死,发生茎倒伏几率高。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发生时,造成茎基部病变,茎秆不同程度地坏死,遇到不利天气,引起倒伏。此外自然灾害也会引起倒伏,如小麦灌浆后期,穗重加之遇到降雨和大风,大部分高秆品种和群体过大地块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倒伏。
5.气候因素影响倒伏
在小麦灌浆末期,由于遇到阴雨天气,伴随阵风或大风,可使小麦大面积发生倒伏。
三、青铜峡气象条件影响春小麦倒伏分析
小麦孕穗期(前期)、抽穗期(中期)和灌浆期(后期)株高已定型,穗部偏重,遇大风阴雨天气容易发生倒伏,前期倒伏,因为小麦还未灌浆,此时容易影响小麦粒重,倒伏造成的产量损失较高;晚期倒伏,小麦已灌浆处于膨粒期,此时主要影响粒重,倒伏产量损失相对较小。
四、抗倒伏建议与对策
1.适当选择抗倒伏品种。种子拌种。播种前种子用40%矮壮素667m2用75ml或30g原粉对水后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也要用多效唑100—300mg/kg喷洒在麦种上,晾干后播种。
2.翻耕田。适当晚播,合理稀植。尽量选择翻耕田,少用旋耕田。实施精量匀,建立丰产的合理群体结构。大力推广宽窄行种植,坚持精量匀。这对不同小麦品种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构成因素、预防倒伏、提高产量具有很重要作用。
3.科学运筹肥水。科学运筹肥水,合理施肥。高产麦田一定要及时浇头水、分蘖水、灌浆水和麦黄水。后期如需浇水,一定根据天气预报,掌握风雨前不浇、有风雨停浇的原则;重施基肥,有机无机肥结合,补磷补钾,湿度施用微肥,在浅地一般每667㎡施基施纯氮钠11kg,五氧化二磷7kg,灌头水时,每667㎡追尿素10kg。小麦进入二叶期及时进行旱追肥,每667㎡追施尿素10kg。
4.防治病害。小麦返青期及时喷洒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及时防治蚜虫等综合防治的措施。增加小麦抗逆力和抗倒伏能力,确保丰收。
5.药剂控旺。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喷控旺剂(可以喷施多效唑、矮壮素等,施药方法和剂量按厂价推荐为准),最晚不要晚于小麦拔节初期(小麦第一节拔出地面2公分以前),可以有效的缩短小麦基部节间,降低植株高度,控制营养生长提高生殖生长,这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切记拔节后喷施无效。
6.小麦倒伏后,千万不要人工扶理和扎把,顺其自然,让小麦慢慢恢复生长,当然要想恢复正常是不可能的,可喷施磷酸二氢钾(每亩150-200g)或喷施含磷钾的液肥,以促进生长和灌浆,尽量减轻因倒伏造成的减产。
参考文献
[1]梁艳花气候条件对小麦主要生长期的影响文,2016年.
[2]司马小影响小麦高产原因及分析,2013年.
[3]小麦倒伏原因及对策,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