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全球化、信息化导致的“尺缩钟慢”效应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现行休假制度的调整,使旅游业的发展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形成了新的格局,温泉旅游在此背景下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笔者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重新审视了温泉旅游的研究视角,提出温泉旅游发展的时间维度——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温泉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三圈构造”功能分区加上“点-轴-网”布局等,探讨温泉旅游发展的方法。
一、时代背景
(一)时空观的演变对人生活节律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存在。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现代时空观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由其所带来的时空变化正在多方面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给传统的生活习俗、节律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首先。空间变小使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多,交往越来越超出民族或地域的狭小范围。而趋向国际化。空间变小将使世界越来越拥挤和嘈杂,为了摆脱由此而来的烦躁,地球将面临更深度的空间开发,既有空间内部的扩张甚至可以与航天探索比较意义。空间缩小导致与空间相关联的产品价格高昂。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时间变慢昭示我们应百倍地珍爱生命,充分地享受生活。时空适度问题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
(二)法定节假日制度的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假日,旅游业的发展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将形成新格局。新法定节假日制度的实施,导致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空间的重新调整。以往每到“黄金周”出现的“人满为患”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代之而来的则是短线旅游进入“黄金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冲动式的集中消费转变为理性的分散消费,更加合理地安排假日。原有的非常突出的地理上集中性的特点将会逐渐弱化,一些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压力减少。有益于旅游资源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三)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温泉分布广泛,古老中国对温泉的利用史可上溯到数千年前。中国温泉旅游真正得到发展的时间虽然还很短,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大量温泉地空间得到深度开发。这是由于温泉体验具有恍惚(时空)感所决定的。其正好应对了空间变小、时间变慢所带来的人类心理问题。
二、温泉旅游的概念与现代特征
(一)温泉旅游的概念
温泉旅游就是利用温泉资源开展的一项离开常驻地的余暇活动。狭义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体验。它强调旅游者在异地实现通过温泉水而产生心情愉悦。温泉旅游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下的相对状态,它的运作受一定的时空约束。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二)温泉旅游的现代特征
1 时空变化性
古时,人们为了治疗恼人的疾病、为了再生而来到温泉地。现在则经常是为了保养或彻底放松而洗浴温泉。温泉所提供的氛围很容易让旅游者忘却生活世界。让你的节奏慢下来,这正是当今休闲社会的价值取向——乐活思(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意即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换言之,温泉向旅游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居住地的时空感觉。那种感觉是由温泉的温度、水压、蒸汽、矿物质以及后来作为附属设施而建设的灯光与设施所营造的,也即旅游世界的建设最为容易在温泉地得到实现。
2 娱乐性
现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享受和快乐的欲望大大增强,以致温泉旅游项目逐渐发展成以温泉洗浴为核心,并以其他旅游或休闲项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城市型温泉设施是其代表。城市温泉的核心不在水质和社区聚落上,而在人工设施上。这种人造吸引物兴起的同时。自然吸引物开始相对衰落,导致旅游目的地的“脱位”(deplacement)、地方特征的丧失,使旅游与休闲的边界不断消融。
3 温泉地及其空间结构
温泉的社会空间载体是温泉地,温泉是温泉地的核心,温泉地相对于温泉来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包括温泉、聚落及更大范围的自然背景,也就是说。温泉地是有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的核心是温泉;中间是温泉聚落。这是当地居民生活及旅游者参与各种活动的核心区域:最外围是温泉地自然背景,这是温泉地普遍忽略的部分,也是温泉地发展空间最大的部分。
三、温泉旅游发展的时间维度———可持续发展
简单地说,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温泉开发在资源和收益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即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温泉地的开发要与环境相协调,开发投入要保持连续,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探索
1 温泉资源使用分析
由于温泉旅游中的洗浴过程主要是对温泉资源的消耗,要实现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对温泉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在温泉旅游建设中需要对地热资源进行硬性约束:
(1)总量控制。根据地质专家的研究,合理确定温泉地地热资源总量。然后通过分担机制落实资源利用削减计划即总体使用量阈值限定。
(2)单井采量控制。根据温泉地的不同区位确定不同的阈值。靠近城市的温泉地限制范围小些,远郊温泉地限定范围大一些,具体限定范围要根据地质专家的意见,同时范围的限定需要以行政条例的方式赋予权威。
(3)井距控制。井距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地下取水形成的漏斗相互叠加而造成水位迅速下降,带来温泉水枯竭的隐患。中国温泉井大部分地处远郊农村,井距可以考虑150米。
(4)水位、水温监测。根据多年的监测经验和地质学方法,对静态水位、动态水位、水温及其变化幅度做出及时反应。
(5)保深采浅、轮值开采。控制地热井开采数量的基础上,尽量开采浅井、修养深井;同时考虑季节更替控制,夏天使用低温井、冬天使用高温井。
(6)限制工农业生产使用高温原水。由于工农业对温泉水的水质、水温要求不高,出于保护资源的考虑,工农业不应使用高温原水。
(7)温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政府牵头。与地热管理公司合资铺设温泉给水管道和回水收集系统,将回收温泉水用于农业生产,建设统一的以温泉循环水为热源的烘干库等。对于温泉游泳池和戏水项目等大型用水设施建设回水净化处理再使用系统。
(8)标准房内取消温泉水供应,旅游者洗浴可以到公共浴场,以节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9)居民冬季取暖与取暖补贴。取暖只能限定为居民,改变温泉水直接取暖的方式,用循环水做背景式的低温取暖:或给予居民取暖补贴取消温泉水取暖,改为其他节省资源的取暖方式。
(10)高温温泉与天然水配比使用。采用这种方式应该向旅游者公示,以保持温泉的真实性。对于高温水的处理,可以采取储存冷却的方式,同时需要在储存处安装热交换设备充分利用多余的热量。
资源使用硬性约束上可以考虑的方向是估算旅游者每日 每人使用量,进而控制旅游者数量,防止地热资源的过度利用。
2 非温泉资源的利用分析
在温泉旅游中可以降低对地热资源的过分依赖:
(1)以诚信公示保持原汤真实性,随着地热资源的稀缺性增强。经营者千方百计地使用循环水或是少换水,而成熟旅游者却要追逐原汤。所有设施都使用原汤对资源的压力太大,提倡如实公示温泉水质。
(2)精细使用资源,对原汤性下降进行补偿。首先是背景补偿,将温泉池放到优美的背景下。可以补偿原汤性的下降,森林、高山、高原、峡谷、冰川等,都可以作背景补偿物。其次是以柔性服务做补偿。温度、浮力、液体涌动感。这些在服务中都可以找到替代物、甚至是升级产品。再次是文化补偿。积极诱导温泉旅游者的文化价值取向是温泉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温泉故事就是温泉文化,制造故事的途径一是挖掘既有的温泉历史文化;二是移植文化,演化性引进文化;三是居民参与。将居住文化带人旅游氛围中;四是多主体参与形成文化聚集效应。
(3)温泉地全价值经营。温泉资源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农田灌溉、养鱼、棉织、麻纺、治疗疾病等。可以考虑把温泉资源的旅游功能与非旅游功能相结合,增加旅游者学习性功能的建设,培育减物质化旅游的形式。
3 温泉旅游公益性分析
当地居民由于整体上永久生存于温泉地,解决温泉地各种问题的根本对策应是:当地居民作为区域发展的决策群体。在当地政府的管理及指导下,旅游者、旅游业者、政府等方面相互监督,达到满足旅游者需求、保证旅游业者利益及温泉地区域振兴的目的。另一方面,当今旅游需求日益内化于国民需要系统,政府应当保障全体国民的旅游权。在温泉旅游领域。需要建设公益性旅游设施。让低收入者也能泡温泉。以此促进社会的公平。
四、温泉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三圈构造功能分区+点-轴-网布局
(一)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因地而异,变化多样,但综合起来主要有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圈层布局模式和网络综合布局模式,其他布局模式大多建立在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或是其变形。
(二)本文对温泉地空间布局的考虑
本文对单个温泉地的旅游空间布局采取三圈构造功能分区。核心的温泉资源区域包括直接利用温泉的各种活动及其设施。中层温泉聚落为非直接利用温泉人文景观,最外围温泉地自然环境为温泉地周边自然景观。
温泉城市是众多温泉的集合,考虑采用点-轴-网的布局模式。“点”主要指各个温泉地,“轴”是交通干线,“网”是由温泉点和交通干线连接起来的温泉网络。同时在温泉网络内还应考虑增长极模式。培育多个温泉旅游增长极,以增长极的标杆作用带动整个城市的温泉旅游发展。
一、时代背景
(一)时空观的演变对人生活节律的影响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任何事物都要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存在。是时间、空间的统一体。现代时空观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由其所带来的时空变化正在多方面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给传统的生活习俗、节律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挑战。首先。空间变小使人们交往的机会增多,交往越来越超出民族或地域的狭小范围。而趋向国际化。空间变小将使世界越来越拥挤和嘈杂,为了摆脱由此而来的烦躁,地球将面临更深度的空间开发,既有空间内部的扩张甚至可以与航天探索比较意义。空间缩小导致与空间相关联的产品价格高昂。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时间变慢昭示我们应百倍地珍爱生命,充分地享受生活。时空适度问题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而迫切。
(二)法定节假日制度的调整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传统节日成为新增法定假日,旅游业的发展在时间、空间等方面将形成新格局。新法定节假日制度的实施,导致旅游者对旅游活动空间的重新调整。以往每到“黄金周”出现的“人满为患”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控制,代之而来的则是短线旅游进入“黄金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冲动式的集中消费转变为理性的分散消费,更加合理地安排假日。原有的非常突出的地理上集中性的特点将会逐渐弱化,一些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压力减少。有益于旅游资源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三)温泉旅游行业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温泉分布广泛,古老中国对温泉的利用史可上溯到数千年前。中国温泉旅游真正得到发展的时间虽然还很短,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大量温泉地空间得到深度开发。这是由于温泉体验具有恍惚(时空)感所决定的。其正好应对了空间变小、时间变慢所带来的人类心理问题。
二、温泉旅游的概念与现代特征
(一)温泉旅游的概念
温泉旅游就是利用温泉资源开展的一项离开常驻地的余暇活动。狭义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体验。它强调旅游者在异地实现通过温泉水而产生心情愉悦。温泉旅游的发展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技术条件下的相对状态,它的运作受一定的时空约束。这种相对性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
(二)温泉旅游的现代特征
1 时空变化性
古时,人们为了治疗恼人的疾病、为了再生而来到温泉地。现在则经常是为了保养或彻底放松而洗浴温泉。温泉所提供的氛围很容易让旅游者忘却生活世界。让你的节奏慢下来,这正是当今休闲社会的价值取向——乐活思(LOHAS,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意即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换言之,温泉向旅游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居住地的时空感觉。那种感觉是由温泉的温度、水压、蒸汽、矿物质以及后来作为附属设施而建设的灯光与设施所营造的,也即旅游世界的建设最为容易在温泉地得到实现。
2 娱乐性
现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追求享受和快乐的欲望大大增强,以致温泉旅游项目逐渐发展成以温泉洗浴为核心,并以其他旅游或休闲项目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城市型温泉设施是其代表。城市温泉的核心不在水质和社区聚落上,而在人工设施上。这种人造吸引物兴起的同时。自然吸引物开始相对衰落,导致旅游目的地的“脱位”(deplacement)、地方特征的丧失,使旅游与休闲的边界不断消融。
3 温泉地及其空间结构
温泉的社会空间载体是温泉地,温泉是温泉地的核心,温泉地相对于温泉来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它包括温泉、聚落及更大范围的自然背景,也就是说。温泉地是有空间结构的。空间结构的核心是温泉;中间是温泉聚落。这是当地居民生活及旅游者参与各种活动的核心区域:最外围是温泉地自然背景,这是温泉地普遍忽略的部分,也是温泉地发展空间最大的部分。
三、温泉旅游发展的时间维度———可持续发展
简单地说,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温泉开发在资源和收益上做到可持续发展。即温泉资源可持续利用,对温泉地的开发要与环境相协调,开发投入要保持连续,使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不断提高。
(一)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探索
1 温泉资源使用分析
由于温泉旅游中的洗浴过程主要是对温泉资源的消耗,要实现温泉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对温泉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在温泉旅游建设中需要对地热资源进行硬性约束:
(1)总量控制。根据地质专家的研究,合理确定温泉地地热资源总量。然后通过分担机制落实资源利用削减计划即总体使用量阈值限定。
(2)单井采量控制。根据温泉地的不同区位确定不同的阈值。靠近城市的温泉地限制范围小些,远郊温泉地限定范围大一些,具体限定范围要根据地质专家的意见,同时范围的限定需要以行政条例的方式赋予权威。
(3)井距控制。井距控制的目的是防止地下取水形成的漏斗相互叠加而造成水位迅速下降,带来温泉水枯竭的隐患。中国温泉井大部分地处远郊农村,井距可以考虑150米。
(4)水位、水温监测。根据多年的监测经验和地质学方法,对静态水位、动态水位、水温及其变化幅度做出及时反应。
(5)保深采浅、轮值开采。控制地热井开采数量的基础上,尽量开采浅井、修养深井;同时考虑季节更替控制,夏天使用低温井、冬天使用高温井。
(6)限制工农业生产使用高温原水。由于工农业对温泉水的水质、水温要求不高,出于保护资源的考虑,工农业不应使用高温原水。
(7)温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由政府牵头。与地热管理公司合资铺设温泉给水管道和回水收集系统,将回收温泉水用于农业生产,建设统一的以温泉循环水为热源的烘干库等。对于温泉游泳池和戏水项目等大型用水设施建设回水净化处理再使用系统。
(8)标准房内取消温泉水供应,旅游者洗浴可以到公共浴场,以节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9)居民冬季取暖与取暖补贴。取暖只能限定为居民,改变温泉水直接取暖的方式,用循环水做背景式的低温取暖:或给予居民取暖补贴取消温泉水取暖,改为其他节省资源的取暖方式。
(10)高温温泉与天然水配比使用。采用这种方式应该向旅游者公示,以保持温泉的真实性。对于高温水的处理,可以采取储存冷却的方式,同时需要在储存处安装热交换设备充分利用多余的热量。
资源使用硬性约束上可以考虑的方向是估算旅游者每日 每人使用量,进而控制旅游者数量,防止地热资源的过度利用。
2 非温泉资源的利用分析
在温泉旅游中可以降低对地热资源的过分依赖:
(1)以诚信公示保持原汤真实性,随着地热资源的稀缺性增强。经营者千方百计地使用循环水或是少换水,而成熟旅游者却要追逐原汤。所有设施都使用原汤对资源的压力太大,提倡如实公示温泉水质。
(2)精细使用资源,对原汤性下降进行补偿。首先是背景补偿,将温泉池放到优美的背景下。可以补偿原汤性的下降,森林、高山、高原、峡谷、冰川等,都可以作背景补偿物。其次是以柔性服务做补偿。温度、浮力、液体涌动感。这些在服务中都可以找到替代物、甚至是升级产品。再次是文化补偿。积极诱导温泉旅游者的文化价值取向是温泉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温泉故事就是温泉文化,制造故事的途径一是挖掘既有的温泉历史文化;二是移植文化,演化性引进文化;三是居民参与。将居住文化带人旅游氛围中;四是多主体参与形成文化聚集效应。
(3)温泉地全价值经营。温泉资源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农田灌溉、养鱼、棉织、麻纺、治疗疾病等。可以考虑把温泉资源的旅游功能与非旅游功能相结合,增加旅游者学习性功能的建设,培育减物质化旅游的形式。
3 温泉旅游公益性分析
当地居民由于整体上永久生存于温泉地,解决温泉地各种问题的根本对策应是:当地居民作为区域发展的决策群体。在当地政府的管理及指导下,旅游者、旅游业者、政府等方面相互监督,达到满足旅游者需求、保证旅游业者利益及温泉地区域振兴的目的。另一方面,当今旅游需求日益内化于国民需要系统,政府应当保障全体国民的旅游权。在温泉旅游领域。需要建设公益性旅游设施。让低收入者也能泡温泉。以此促进社会的公平。
四、温泉旅游发展的空间维度——三圈构造功能分区+点-轴-网布局
(一)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因地而异,变化多样,但综合起来主要有增长极布局模式、点轴布局模式、圈层布局模式和网络综合布局模式,其他布局模式大多建立在这三种模式的基础上或是其变形。
(二)本文对温泉地空间布局的考虑
本文对单个温泉地的旅游空间布局采取三圈构造功能分区。核心的温泉资源区域包括直接利用温泉的各种活动及其设施。中层温泉聚落为非直接利用温泉人文景观,最外围温泉地自然环境为温泉地周边自然景观。
温泉城市是众多温泉的集合,考虑采用点-轴-网的布局模式。“点”主要指各个温泉地,“轴”是交通干线,“网”是由温泉点和交通干线连接起来的温泉网络。同时在温泉网络内还应考虑增长极模式。培育多个温泉旅游增长极,以增长极的标杆作用带动整个城市的温泉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