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发挥自身优势、优化产学研合作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上面临新的机遇和发展局面,同时也暴露出高校普遍存在的认识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科研和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信息滞后、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为适应新时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高校应根据自身不足,从探索协同创新之路、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培养创新人才、完善产学研合作管理和促进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产学研合作。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校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资源的双重天然优势,必须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整合自身学研优势资源,优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1.1 增强基础领域研究和基础学科建设,提高创新驱动力。
基础领域的研究和基础学科的建设,是一切创新产生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高校兼具公益和学术特点,研究基础领域、建设基础学科,提高对社会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积累创新源动力,是高校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交叉学术领域的研究,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打造行业标杆,解决突出问题。
1.2 推动创新主体互动,构建成果转化通道
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三大主力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做好三者之间的良好互通、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和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优势互补。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构建学术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新通道。
1.3 不断深化创新教育体制,注重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切创新的主体都是人才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阵地,要不断深化创新教育,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把创新意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的创新培养团队,提高高校创新内动力。
1.4 进行体制改革,激活创新动力
进行高校体制改革,激活广大师生的创新动力。完善高校教师的绩效评定管理办法,加大创新项目、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师生创新创业,引导扶持创新创业项目,让广大师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在高校内经营出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业成果不断实现的大好局面。
2 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高校很多管理层和科研工作者对高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层面,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在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应起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产学研合作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产学研合作在高校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这些都导致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使产学研合作的实施困难重重。
2.2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原始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能动地进行的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他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处处受制于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摇篮,重大的、原始性的创新成果产量不足,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创新成果达不到企业产业化需求。
2.3 学术成果转化通道闭塞
高校管理层和老师仍然存在“重科研、轻应用”的陈旧观念,很多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层面,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在实际中应用。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启动资金、平台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有产学研合作意向的科研学者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种种困难。
2.4 信息沟通和对接机制不畅
由于竞争和保密的需要,高校很多科研项目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这使得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大大减弱。高校和企业、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接机制,使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因为没有合作对象而无法实现产业化,很多有意向的企业也苦于缺乏技术和人才而无法开展。
2.5 缺乏激励扶持机制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评定办法主要以学术成果为主,包括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科研项目等,这种管理评定办法使很多科研学者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在纵向课题的研究上,遏制了科研学者参与横向课题的积极性。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优化产学研合作路径的建议
3.1 探索协同创新之路
高校的科研项目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得科研项目成功率大大下降,而且容易产生重复性工作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下产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扭转以前的思路,树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第二,加强高校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高校之间优势互补,鼓励跨专业、跨院校组建创新团队。最后,加强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高校科研市场化道路。
3.2 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换思路,寻求新方式、新方法,取得新突破、新成果。首先,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以需求引领发展,以市场刺激科技创新。第二,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之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产学研合作新通道。第三,创新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探索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应用推广等新形式。第四,建立扶持激励措施,提高科技转移转化在科研工作者绩效考核管理中的比重,将科研工作者工作重心向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偏移。
3.3 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高校提供技术和人才,企业提供资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孵化园等,寻找产学研结合的新出路。
3.4 培养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最高阵地的指导作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首先,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团队,通过人才引进、培养扶持等方式组建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着眼前沿的高精尖人才。其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产学研结合课程、讲座、专题讨论会,建立保护扶持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充足人才资源。
3.5 完善产学研合作管理和促进机制
首先,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改进科研工作者绩效考核管理辦法,提高产学研结合在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中所占比重。第三,建立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人才队伍同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接,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合作顺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Z].2016.
[2]冯荣凯,尹博,夏茂森. 辽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及对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4(10):26-28.
[3]贾伟. 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4]冯丹.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建议[J].楚天主人,2014(4):34-34.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高校拥有先进科学技术和优秀人才资源的双重天然优势,必须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整合自身学研优势资源,优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提出的新的要求
1.1 增强基础领域研究和基础学科建设,提高创新驱动力。
基础领域的研究和基础学科的建设,是一切创新产生的基础,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高校兼具公益和学术特点,研究基础领域、建设基础学科,提高对社会共性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积累创新源动力,是高校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同时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交叉学术领域的研究,推动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打造行业标杆,解决突出问题。
1.2 推动创新主体互动,构建成果转化通道
高校、企业、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三大主力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做好三者之间的良好互通、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和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优势互补。高校要利用自身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以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着力构建学术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的新通道。
1.3 不断深化创新教育体制,注重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
一切创新的主体都是人才资源,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阵地,要不断深化创新教育,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把创新意识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要加强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的创新培养团队,提高高校创新内动力。
1.4 进行体制改革,激活创新动力
进行高校体制改革,激活广大师生的创新动力。完善高校教师的绩效评定管理办法,加大创新项目、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广大师生创新创业,引导扶持创新创业项目,让广大师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在高校内经营出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创业成果不断实现的大好局面。
2 高校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高校很多管理层和科研工作者对高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层面,对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高校在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应起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产学研合作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产学研合作在高校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这些都导致高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产学研合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使产学研合作的实施困难重重。
2.2 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原始创新能力是人们在科学技术领域能动地进行的产生前所未有的价值成果的首创性活动,他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很多方面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下端,没有掌握核心科技,处处受制于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摇篮,重大的、原始性的创新成果产量不足,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严重缺乏,创新成果达不到企业产业化需求。
2.3 学术成果转化通道闭塞
高校管理层和老师仍然存在“重科研、轻应用”的陈旧观念,很多科研成果仅仅停留在论文和学术报告的层面,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在实际中应用。由于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启动资金、平台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有产学研合作意向的科研学者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种种困难。
2.4 信息沟通和对接机制不畅
由于竞争和保密的需要,高校很多科研项目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这使得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大大减弱。高校和企业、政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接机制,使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因为没有合作对象而无法实现产业化,很多有意向的企业也苦于缺乏技术和人才而无法开展。
2.5 缺乏激励扶持机制
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绩效管理评定办法主要以学术成果为主,包括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参加学术会议、参加科研项目等,这种管理评定办法使很多科研学者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在纵向课题的研究上,遏制了科研学者参与横向课题的积极性。
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优化产学研合作路径的建议
3.1 探索协同创新之路
高校的科研项目一直处在一种比较封闭的状态,这样不仅使得科研项目成功率大大下降,而且容易产生重复性工作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协同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下产学研结合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扭转以前的思路,树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意识;第二,加强高校内部、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鼓励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合作,促进高校之间优势互补,鼓励跨专业、跨院校组建创新团队。最后,加强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高校科研市场化道路。
3.2 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换思路,寻求新方式、新方法,取得新突破、新成果。首先,突出市场的导向作用,以需求引领发展,以市场刺激科技创新。第二,加强创新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政府之间的沟通,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产学研合作新通道。第三,创新拓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式,探索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应用推广等新形式。第四,建立扶持激励措施,提高科技转移转化在科研工作者绩效考核管理中的比重,将科研工作者工作重心向产学研合作的方向偏移。
3.3 搭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
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高校、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新平台,高校提供技术和人才,企业提供资金,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孵化园等,寻找产学研结合的新出路。
3.4 培养创新人才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最高阵地的指导作用,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首先,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团队,通过人才引进、培养扶持等方式组建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着眼前沿的高精尖人才。其次,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创新创业产学研结合课程、讲座、专题讨论会,建立保护扶持机制,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充足人才资源。
3.5 完善产学研合作管理和促进机制
首先,高校应进一步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将产学研结合作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贯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第二,改进科研工作者绩效考核管理辦法,提高产学研结合在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中所占比重。第三,建立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高校的科研成果与人才队伍同企业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接,真正实现产学研的合作顺畅。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Z].2016.
[2]冯荣凯,尹博,夏茂森. 辽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及对策分析[J].辽宁经济,2014(10):26-28.
[3]贾伟. 基于产业集群的特色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6.
[4]冯丹.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建议[J].楚天主人,2014(4):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