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角下存量规划方法研究——上海老旧社区加装电梯微更新为例

来源 :城市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lo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老旧社区加装电梯微更新为例,从网络化视角解析我国大城市人居空间更新博弈过程,并据此优化社区存量规划工作方法及治理策略。研究具体选用"行为者网络理论"等网络分析工具,剖析社区微更新产权变更和报建过程中具有关键影响的"行为者"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指引存量规划实施和更新政策调整。上海的实践表明,基于网络视角的规划工作方法对老旧社区加装电梯"微更新"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我国大城市高品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和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学术及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数字孪生城市的理念和信息技术为城市治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挖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在规划编制管理以及城市运营工作中的优势,提出基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建设,围绕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审查、工程项目的审查与建设管理,融合GIS+BIM的成果内容,整合多源异构数据,形成规建管管控规则体系,对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控引导,最终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梳理和总结珠海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年来在生态宜居规划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以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实践的借鉴和启发。研究显示:(1)珠海探索经历了以政府法规主导守护生态底线、以规划政策引导生态环境建设、以宜居项目系统提升生态水平、以信息化精细化和面向治理支撑生态迈进等四个阶段;(2)珠海有五个做法坚持不变,即生态优先理念、组团式空间结构、"中低密度"形成宜人城市空间、"显山露水"塑造滨海城市特色
综合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现代化空间治理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两个统一行使"职责,判断国土空间规划具有显著的资产效应。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媒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产效应的市场化实现机制与路径。进而从制度逻辑和技术逻辑两个维度,揭示国土空间规划发挥资产效应的机理。制度逻辑是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作为形成资产效应的前置条件,以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供需匹配的空间政策作为发挥资产效应的后端保障;技术逻辑是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现代化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双评价"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石,逐渐成为规划编制的必需要件与前期重要专题,然而当前"双评价"研究存在与后期规划方案联系不够紧密,应用价值与实际预期效果存在差异等问题。基于此,首先,结合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尺度,梳理当前"双评价"研究的进展。其次,基于各类多源异构数据的整合,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云南省为例,识别出"双评价"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