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研究生导师,还需要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1]”,并能培养出个人“特色风格”的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共同参与。通过分析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及辅导员未能充分相互协作,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原因,提出明确教育管理者职责,加强协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培养;研究生;协作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天津科技大学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目前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薄弱。《天津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研究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研究生导师,还需要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1]”,并能培养出个人“特色风格”的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共同参与。本文将通过分析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及辅导员未能充分相互协作,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原因,提出明确教育管理者职责,加强协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合作机制和措施研究意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单纯地传授知识,更着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出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同时具备专业性与拔尖创新的研究生。而要完成这样的教育目的,除了需要能引导学生熟悉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的研究生导师,还需要那些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并能培养出个人“特色风格”的教育管理者,即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其中“特色风格”,指的是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兼具“智者的最高德性”与“行业的领头作用”。
为了达到以上述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能够保障研究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环境,其次,还要求达到更深层次的专业和实践引导来提高研究生的自觉性和科研能力。而要保障研究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环境,必须要有研究生教学秘书提供的规范性培养方案及系统教育管理规定,同时也需要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提供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协助与引导[2]。然而在实际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并没有发挥1+1+1>3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三者没有充分发挥协作导致管理效能低下,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职责或分工不明所导致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反复沟通商议,往往导致培养过程中出现疏漏,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及辅导员未能充分相互协作,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原因
(一)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存在误区。
硕士生导师是指导、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工作岗位,是加强学科建设,保证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角色,既要使研究生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研究生使其具备独立科学研究等方面重要能力,导师大部分同时承担教学业务和科学研究双重压力,而当其承担研究生导师这一角色后,研究生管理成为了研究生导师另一项重要职责;研究生教学秘书老师负责研究生的多项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研究生培养中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管理研究生的培养、学籍、学位相关工作是其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在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为了应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培养方式多样化的挑战,许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研究生与辅导员人数一定比例配备标准来配置专职辅导员,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很多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或教师兼职。
对于三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人认为研究生导师只需要负责科研和教学,秘书和辅导员是“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的学生出了事哪里抓[3]; 还有些人轻视教育管理岗位, 认为所学专业不行才不得不从事这一行业, 甚至以为这些人素质低下, 平时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等等误区,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曲解认识严重地影响到了研究生培养和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把具体岗位角色定位和职责定位为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 “全职工”、“万金油”、“四不像”, 导致职业认同感错位。所以,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相互协作、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职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从外在和内在双重环境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
2.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工作性质认知存在偏差,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
部分研究生导师对岗位工作性质的认知存在偏差:第一,研究生导师承担大量本科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多,一些甚至是党政领导多肩挑,研究生培养又极大增加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学校目前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导师工作,有别于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后者一般实行坐班管理制,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政治教育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必须要全面、细致地负责学生在校的一切问题,针对教学秘书和辅导员有不同的工作考核制;然而,对于导师而言,由于受到导师考核和聘任制考核要求,以及科研项目的压力,他们对研究生有着很大需求,必须承担起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这一工作,但一些导师对于具体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性质却没有明确,不愿意对规定研究生管理和培养规定进行更多的学习,而是选择应付的态度:很多导师会主观认为绝大部分研究生已成年,有些甚至娶妻生子,他們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没必要在培养管理上下功夫,只要保证成绩和科研產出,按时完成项目和论文即可,缺乏高度的培养责任。
从事工作具有重复性、繁杂性、全面性的研究生教学秘书,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为确保各项教学秩序的正常展开与良好运转,他们将自己的工作性质定位为学校和学院的综合教学管理者,因此他们往往将研究生培养作为本身职责中的正常履行一小部分工作,将该工作作为定期性工作:学生培养和管理或被动回答研究生关于学籍、课程和论文答辩等问题,缺乏研究生培养中应有的引导性、协作性、主动性、创新性:研究生教学秘书与缺乏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有的沟通-协作性;教学秘书老师也没能给予这个处在成长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应有的关切与指导-引导性;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教学秘书时常保持着极强的谨慎性和原则性,缺少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与态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占据日常管理的事务大多缺乏条理并且繁杂;其次,非常多的兼职辅导员,因此主要精力仍需投放在教学管理或科研项目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甚至一些辅导员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没有专业的心理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相关培训,缺少必要的从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做事容易代入自己的主观想法,授课时的经验或学生时代的想法教授给培养的研究生,常常会影响和误导研究生的行为观念,影响培养质量。
总而言之,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在面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时都缺乏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又缺乏培养管理中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职责不清,互相推卸,严重缺乏相互的协作沟通,从而无法发挥团队协作,使得1+1+1<3,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协作,明确职责,通过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态度决定一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研究生为本这样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岗位中上充分发挥培养管理作用。
2.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伴随着研究生扩招,从学术型研究生到专业型研究生,从国防生、2+3到、研究生支教团到少民骨干考生,各高校面临的研究生群体结构越发复杂且人数众多,而企业和社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依靠原有的经验论、重科研产出轻质量等非专业研究生培养经验方法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早已力不从心。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管理是一种经济和文化资源,作为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知识,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管理,才能提高管理的效能[2]。因此,研究生培养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多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沟通与协作。面对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诸多压力——研究生导师必然是各院系从事繁重教学压力和科研任务的一线教师,辅导员很多是兼职岗位或刚从学生转变到工作岗位而来,很多教学秘书老师毕业于非教育管理相关专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相关培训体系和交流会议来共同提高各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有了过硬、扎实的研究生培养专业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3.要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根本。掌握统一的、实时的专业知识,避免同一问题反复解决,教学秘书老师应提供更多学籍、学位等原则性强的方面的指导,并主动分享给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通过研究生新生大会等形式,让研究生从入校开始就明确教育者在研究生期间的培养职责,明确研究生培养相关事务的办事流程,三者还应提供给研究生更多的培养计划指导;辅导员作为主体,导师和教學秘书作为辅助,三者还应贴近研究生的全面情况,提供课程和科研以外的方面的指引,如心里辅导中,多角色、多方面、多内容的谈心活动,实时进行研究生培养动态追踪和共享。三者还应多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创新创业,在毕业稳定离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再次发挥协作效能,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导师了解学科专业方向和社会行业大方向,并且其本身就具有院系专业教师这一基础角色特点,可以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站在总体的高度,给予研究生更多、更精准的培养指导和长辈艘的关心,并且随时给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建议和意见,这与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4.要有系统的激励机制。院校应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承诺尽可能扩大化。现今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研究生教育岗位管理体系,缺少研究生培养工作奖惩制度的制定,缺少鼓励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三者协作的促进机制。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缺乏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和合作性。因此,院校应加强建立系统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改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外环境,创造三者互相沟通和协作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研究生教育者的工作能力,认真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三者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长远发展,需要院校要提供各种辅助和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下,充分调动研究生培养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导师、教学秘书老师及辅导员的互助协作意识,协同合作,发挥1+1+1>3的培养管理效能,根据最高的教育目的培养优势特色学科下既具专业化又具有“特色风格”的研究生人才。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十三五”研究生教育改革规划项目(项目编號:2016YJB15)。
作者简介:王悦(1987-),男,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叶荣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车骁骑.加强班主任、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协作,充分发挥管理效能[J].中国科技纵横,2011(01).
[3]辛智俊,李春晖.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系列论文之一[J].前沿,2007(02).
【关键词】培养;研究生;协作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天津科技大学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目前导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而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薄弱。《天津科技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到:研究生是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研究生导师,还需要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1]”,并能培养出个人“特色风格”的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共同参与。本文将通过分析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及辅导员未能充分相互协作,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原因,提出明确教育管理者职责,加强协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合作机制和措施研究意义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除了单纯地传授知识,更着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出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同时具备专业性与拔尖创新的研究生。而要完成这样的教育目的,除了需要能引导学生熟悉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其研究能力的研究生导师,还需要那些能够保障教育质量,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并能培养出个人“特色风格”的教育管理者,即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其中“特色风格”,指的是研究生在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中兼具“智者的最高德性”与“行业的领头作用”。
为了达到以上述目的,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能够保障研究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环境,其次,还要求达到更深层次的专业和实践引导来提高研究生的自觉性和科研能力。而要保障研究生接受教育的基本环境,必须要有研究生教学秘书提供的规范性培养方案及系统教育管理规定,同时也需要研究生辅导员对研究生提供生活等其他方面的协助与引导[2]。然而在实际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导师、研究生教学秘书和研究生辅导员,并没有发挥1+1+1>3的作用,主要原因是三者没有充分发挥协作导致管理效能低下,无形中增加了管理者的工作量,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由于职责或分工不明所导致培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反复沟通商议,往往导致培养过程中出现疏漏,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及辅导员未能充分相互协作,履行人才培养职责的原因
(一)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存在误区。
硕士生导师是指导、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工作岗位,是加强学科建设,保证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角色,既要使研究生掌握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培养研究生使其具备独立科学研究等方面重要能力,导师大部分同时承担教学业务和科学研究双重压力,而当其承担研究生导师这一角色后,研究生管理成为了研究生导师另一项重要职责;研究生教学秘书老师负责研究生的多项教育教学工作,保证研究生培养中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管理研究生的培养、学籍、学位相关工作是其职责范围内的日常工作;在国家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背景下,为了应对高校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培养方式多样化的挑战,许多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研究生与辅导员人数一定比例配备标准来配置专职辅导员,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很多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是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或教师兼职。
对于三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有人认为研究生导师只需要负责科研和教学,秘书和辅导员是“砖”, 哪里需要哪里搬,哪里的学生出了事哪里抓[3]; 还有些人轻视教育管理岗位, 认为所学专业不行才不得不从事这一行业, 甚至以为这些人素质低下, 平时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等等误区,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的曲解认识严重地影响到了研究生培养和教育队伍专业化发展, 问题的根源在于把具体岗位角色定位和职责定位为介于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的 “全职工”、“万金油”、“四不像”, 导致职业认同感错位。所以, 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相互协作、认真履行人才培养职责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从外在和内在双重环境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合理定位。
2.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对工作性质认知存在偏差,在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
部分研究生导师对岗位工作性质的认知存在偏差:第一,研究生导师承担大量本科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多,一些甚至是党政领导多肩挑,研究生培养又极大增加占用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学校目前对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导师工作,有别于研究生教学秘书、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后者一般实行坐班管理制,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思政政治教育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之一,必须要全面、细致地负责学生在校的一切问题,针对教学秘书和辅导员有不同的工作考核制;然而,对于导师而言,由于受到导师考核和聘任制考核要求,以及科研项目的压力,他们对研究生有着很大需求,必须承担起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这一工作,但一些导师对于具体的培养和管理工作性质却没有明确,不愿意对规定研究生管理和培养规定进行更多的学习,而是选择应付的态度:很多导师会主观认为绝大部分研究生已成年,有些甚至娶妻生子,他們完全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没必要在培养管理上下功夫,只要保证成绩和科研產出,按时完成项目和论文即可,缺乏高度的培养责任。
从事工作具有重复性、繁杂性、全面性的研究生教学秘书,他们的主要工作目标为确保各项教学秩序的正常展开与良好运转,他们将自己的工作性质定位为学校和学院的综合教学管理者,因此他们往往将研究生培养作为本身职责中的正常履行一小部分工作,将该工作作为定期性工作:学生培养和管理或被动回答研究生关于学籍、课程和论文答辩等问题,缺乏研究生培养中应有的引导性、协作性、主动性、创新性:研究生教学秘书与缺乏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应有的沟通-协作性;教学秘书老师也没能给予这个处在成长阶段的研究生群体应有的关切与指导-引导性;最重要的一点,由于教学秘书时常保持着极强的谨慎性和原则性,缺少从实际出发灵活应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与态度-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占据日常管理的事务大多缺乏条理并且繁杂;其次,非常多的兼职辅导员,因此主要精力仍需投放在教学管理或科研项目上,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甚至一些辅导员刚从学生转变为教师,没有专业的心理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相关培训,缺少必要的从业知识和经验,并且做事容易代入自己的主观想法,授课时的经验或学生时代的想法教授给培养的研究生,常常会影响和误导研究生的行为观念,影响培养质量。
总而言之,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在面对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时都缺乏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又缺乏培养管理中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职责不清,互相推卸,严重缺乏相互的协作沟通,从而无法发挥团队协作,使得1+1+1<3,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加强协作,明确职责,通过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1.态度决定一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研究生为本这样的工作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岗位中上充分发挥培养管理作用。
2.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伴随着研究生扩招,从学术型研究生到专业型研究生,从国防生、2+3到、研究生支教团到少民骨干考生,各高校面临的研究生群体结构越发复杂且人数众多,而企业和社会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又越来越高,因此依靠原有的经验论、重科研产出轻质量等非专业研究生培养经验方法进行研究生培养工作早已力不从心。国外学者普遍认为,管理是一种经济和文化资源,作为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知识,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管理,才能提高管理的效能[2]。因此,研究生培养中,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多了解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加强沟通与协作。面对现有的研究生培养诸多压力——研究生导师必然是各院系从事繁重教学压力和科研任务的一线教师,辅导员很多是兼职岗位或刚从学生转变到工作岗位而来,很多教学秘书老师毕业于非教育管理相关专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学院组织的相关培训体系和交流会议来共同提高各管理者的专业素养。有了过硬、扎实的研究生培养专业知识,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拔尖创新型研究生人才。
3.要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根本。掌握统一的、实时的专业知识,避免同一问题反复解决,教学秘书老师应提供更多学籍、学位等原则性强的方面的指导,并主动分享给导师和研究生辅导员,通过研究生新生大会等形式,让研究生从入校开始就明确教育者在研究生期间的培养职责,明确研究生培养相关事务的办事流程,三者还应提供给研究生更多的培养计划指导;辅导员作为主体,导师和教學秘书作为辅助,三者还应贴近研究生的全面情况,提供课程和科研以外的方面的指引,如心里辅导中,多角色、多方面、多内容的谈心活动,实时进行研究生培养动态追踪和共享。三者还应多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创新创业,在毕业稳定离校、研究生就业工作中再次发挥协作效能,共同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而导师了解学科专业方向和社会行业大方向,并且其本身就具有院系专业教师这一基础角色特点,可以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站在总体的高度,给予研究生更多、更精准的培养指导和长辈艘的关心,并且随时给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建议和意见,这与教学秘书和辅导员的培养工作并不是冲突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4.要有系统的激励机制。院校应通过特定的方法与管理体系,将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承诺尽可能扩大化。现今很多高校没有明确研究生教育岗位管理体系,缺少研究生培养工作奖惩制度的制定,缺少鼓励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三者协作的促进机制。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者缺乏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和合作性。因此,院校应加强建立系统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激励机制,不断改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外环境,创造三者互相沟通和协作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提高研究生教育者的工作能力,认真完成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中,研究生导师、教学秘书和辅导员三者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长远发展,需要院校要提供各种辅助和激励机制的大环境下,充分调动研究生培养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培养导师、教学秘书老师及辅导员的互助协作意识,协同合作,发挥1+1+1>3的培养管理效能,根据最高的教育目的培养优势特色学科下既具专业化又具有“特色风格”的研究生人才。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十三五”研究生教育改革规划项目(项目编號:2016YJB15)。
作者简介:王悦(1987-),男,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叶荣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车骁骑.加强班主任、教学秘书及辅导员协作,充分发挥管理效能[J].中国科技纵横,2011(01).
[3]辛智俊,李春晖.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系列论文之一[J].前沿,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