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中晚期现代化模式与特点

来源 :外国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zz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 约旦现代化分三阶段,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1946年,约旦出现现代化萌芽,开启外源型、混合型现代化。第二阶段自1946至1999年,继续实行混合型现代化发展模式,工业方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1967年后实施出口替代战略,20世纪后期,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及私有化;对外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框架协议,通过建立“资格工业区”(QIZ)、“加工出口区”(EPZ)解决危机,使约旦成为相对稳定的阿拉伯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大发展。第三阶段自2000年至今,此间约旦实行数次改革,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2015—2025愿景规划,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约旦现代化具有模仿性、被动性特征,整体呈反复、曲折上升趋势。
  [关键词] 约旦;现代化;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新自由主义经济;愿景规划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201(2018)03-0078-07
  约旦哈希姆王国作为中东君主制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结构主要以部落家族为单位,20世纪初才开启现代化。约旦领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与以色列、叙利亚、巴勒斯坦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也成为机遇。经过近百年的发展,约旦利用外援、侨汇及旅游等经济资源,从一个蕞尔小国发展成中东独具特色的国家,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多元社会的转变。约旦现代化发展模式与特点值得思考,同时,其发展历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约旦现代化的整体模式与阶段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历史过程,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是多层面同步转变的过程,涉及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概括地说,现代化是“经济领域的工业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①约旦的现代化实现路径为先建立民族国家,再用国家政权力量推动社会分化,实现现代化,其现代化萌芽出现于1921年外约旦联合酋长国诞生。1946年约旦摆脱英国委任统治,实现国民族国家独立,开启全面现代化。约旦现代化属于混合型、外源型现代化(或外诱型现代化modernization from without)。约旦现代化恰当处理了传统伊斯兰教、部落与现代化的关系,具有模仿性、被动性、制约性、复杂性等特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其进程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自1921年至1946年,约旦现代化萌芽及早期阶段。纵观此阶段,其现代化具有外诱型特征,在三方面取得了成就:第一,初步形成民族国家;国家法律、政府、公民意识逐步形成,制定了疆界、国旗,官僚体系、税制系统建立;第二,反殖民斗争成就较大,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体系,民族国家意识唤醒;第三,社会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人的现代性转变较大。
  此阶段的现代化成就为二战后约旦全面现代化开启奠定了基础,完成从器物文明向制度文明的过渡,从政治制度、军事、民族国家构建等方面搭建现代化的框架。此阶段教育、军事、政治领域的发展也是此后几十年约旦混合型现代化模式的尝试。李茜:《约旦早期现代化模式与特点(1861—1946)》,《阿拉伯世界研究》2016年第2期。
  第二阶段自1946至1999年,国家继续实行混合式现代化发展模式,实行数次政治改革,制定并调整经济发展计划,依靠外援、旅游收入及侨汇完成国家经济建设,使约旦成为相对稳定的阿拉伯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大发展。
  第三阶段为2000年至今,此间约旦面临社会、经济危机,阿卜杜拉二世上台后通过政治、经济改革,促进现代化发展。2010年中东剧变后,国家转型与治理问题成为约旦发展的首要任务,国家为此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愿景规划,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与发展。
  二、约旦中期现代化的模式与特点(1946—1999年)
  1921年阿卜杜拉建立的外约旦酋長国是个不完善、受英国委任统治的松散国家,初具现代国家雏形,但核心部门及职位均由英国人担任,阿卜杜拉的统治亦受制于英国,在本质上是半殖民地国家。1946年约旦独立后,在民族国家的强大保障下开始现代化的强固和社会经济改革。此时期现代化模式仍以混合型为主,政治方面完善机构改革,加强民族国家构建,实现独立发展。约旦工业现代化也是非自主混合型经济模式,期初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1967年后实施出口替代战略。
  20世纪后期,约旦国内经济增长缓慢,财政赤字与外债高。为摆脱困境,约旦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及私有化;对外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框架协议,通过建立“资格工业区”(QIZ)、“加工出口区”(EPZ)解决危机。此阶段特点如下:
  第一,建国初期建立全国性政治权威,“去殖民化”。建立独立国家是约旦现代化的政治基础与保障。1921年建立的外约旦酋长国受制于英国,国家制度与国王身份都使阿卜杜拉具有软弱性与妥协性,未彻底摆脱英国殖民统治,1946年独立后的约旦成为民族国家外壳下的傀儡国家。
  较之于阿卜杜拉,塔拉勒及侯赛因的独立意愿更强烈,且经受多年委任统治的约旦人民希望彻底摆脱英国控制。二战后全世界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各国要求独立呼声高涨,约旦人民受此运动及阿拉伯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独立意识加强。同时,此时期英国因国内财政负担沉重、人民去殖民化呼声高,开始收缩殖民范围,许多英属殖民地纷纷独立,其殖民体系渐趋瓦解,此内外形势客观上为约旦的彻底独立及“去殖民化”提供了机遇。
  1952年塔拉勒在美国支持下继位,因此他具有亲美排英倾向。此外,塔拉勒具有强烈民族自决意识,他继位时正值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之时,实施“去殖民化”既符合国际形势,又有利于其获得民心,巩固统治。塔拉勒短暂执政后,其子侯赛因继位,开始约旦现代化大发展。侯赛因自幼接受传统阿拉伯及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开明,政治素质与执政能力强,早期执政相对开化。1955年9月,侯赛因要求约旦抵制美国的第四点计划,创建独立的国家军队,标志着约旦官方正式去殖民化的开始。后侯赛因又驱逐阿拉伯军团司令英国军官J·B格拉布,在核心军事、政治机构与部门安排本国军人就职,实现国家机构及阿拉伯军团的本地化,“去殖民化”运动初步成功。   第二、完善政体,实施政改。约旦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小国能在中东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该国能审时度势,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改革与调整发展方向。无论是任期短暂的塔拉勒还是执政较久的侯赛因,抑或新生代领导人阿卜杜拉二世,均不同程度实施改革,通过对机构、职能的改革加强与完善君主制国家,推动政治现代化发展,具体体现为:
  1.完善国家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力机构,细化职能机构。现代约旦建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国王为国家元首,下设各级办公室;实行长子继承制,在建国初期有利于政权稳定,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约旦颁布宪法,组建内阁,由总理负责行政管理,设立国民议会,建立选举机制。
  完善了立法、执法、司法机构,设立普通、宗教、特殊法院,各类法院根据案件性质处理司法案件,行使法律职权。约旦作为伊斯兰国家,也设有宗教法庭,伊斯兰沙利亚与宪法同时发挥作用,但相对于其他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沙利亚仅在人民日常事务中发挥作用。普通法庭针对刑事、民事案件,分为三级法庭。宗教法庭分为教法法庭和宗教理事会法庭,前者负责宗教基金、伊斯兰法规、宗教基金的争执、孤儿资产问题、穆斯林间的个人事务如结婚、离婚、费用及其他问题。宗教理事会法庭负责所有非穆斯林的特殊群体事件,处理类似于穆斯林间的个人事务。特别法庭分为进口税上诉法庭、国家国王法庭、水土安置法庭、海关法庭、市镇法庭、军事法庭、警察法庭等。
  2.推行政改,促进政治现代化。1956年,侯赛因通过大选相对扩大了政治民主化程度,纳布勒西组阁后推进改革,包括释放政治犯、准许报刊出版、妇女拥有选举权等方面。约旦还重视多元化发展,强化国家认同,整合约旦河东西岸力量。此外,侯赛因执政时期经历几次中东战争,此间中东发现石油,社会发展与变化诸多,在此背景下,约旦更加强调约旦认同,扩大政治参与,成立全国协商委员会。90年代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约旦国内经济问题加剧,为平抑危机,扩大政治现代化,倡导新闻自由,于1990年颁布《国家宪章》。约旦亦注重民众意愿,使底层民众通过教育、论功晋升及为国做贡献向上层社会流动,行使权力,扩大政治参以实现社会稳定。
  第三,推行灵活、务实外交政策,获得外交红利。外约旦的建立便是一战后大国外交政策的产物,且约旦与沙特有汉志之争,1948年中东战争后兼并约旦河西岸领土后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尤其是与叙利亚和埃及的关系,因约旦亲美,致使其关系极度紧张。
  侯赛因时期的灵活务实外交政策。约旦自建国之初便奉行灵活、务实、中立、平衡的外交政策,侯赛因时期致力于改善与沙特、埃及、伊拉克等主要阿拉伯国家关系,强调其圣裔身份与伊斯兰国家属性,通过与阿拉伯国家的情感与宗教纽带,改善与其关系。
  在与以色列关系方面,因约旦与以色列边境线较长,面对以色列强大的武力威胁,约旦奉行温和的外交政策,主要保护国家安全,1967年约以关系破裂后约旦失去西岸和东耶路撒冷地区。在与西方国家关系方面,约旦20世纪早期亲英,50年代开始亲美疏英,争取美国援助,但未完全放弃英国。在与前苏联的关系上,因约旦属于君主制国家,比较抗拒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后更加亲美,1991年与美国结盟。侯赛因时期的灵活、务实外交政策与纵横捭阖手腕,使约旦能够摆脱四面受敌的困境,营造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实施现代化。
  第四,数次改革及历次经济计划促进了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数,1946年至1967年间,约旦实行非自主混合型经济模式,在国家领导下实行强制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主要借助于英美外援,发展半食利经济,初步建立工业体系,结合半游牧半农业社会状况实施一系列经济措施。此阶段的发展路径为先农业、后工业,由国家指导资源分配,通过指令性计划来发展经济,经济现代化模式具有国家资本主义特点。
  1.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Importinstituting Industrialization,簡称ISI)与工业化发展。此战略与工业化发展是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外源型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在此战略指导下,约旦开始减少进口工业与日常消费品,降低对外贸易赤字,逐步建立非耐用消费品工业发展入手,促进本国的轻工业发展。
  约旦作为晚近发展的国家,其外源型现代化具有迟现代化的优势,西方国家,尤其是其宗主国英国的现代化为约旦提供了借鉴的经验与模式。约旦自己的工业体系建立时,也受现代化传导性因素影响,从先进的城市中心向边缘农村地区扩散,早期主要发展纺织业、榨油业、食品加工业等,后扩大至初级产品加工与进口替代型轻工业。
  但约旦工业分布产业发展不平衡,以轻工业为主,主要集中在安曼、扎尔卡、伊尔比德等地区,东南部工业较少,工业分布不均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轻工业主要以作坊式生产为主,生产能力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失衡,以满足国内消费市场为主。这些小型作坊式工厂缺乏现代机器,无法摆脱传统生产模式,缺乏大型重工业,不具备发展现代大工业及制造业的资金与技术。约旦早期劳动力素质低、自然资源不足也成为阻碍发展大工业的因素。
  50年代后旅游业有所发展,但旅游收入的快捷简单使部分资金与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不利于工业发展。外援和侨汇使约旦进口长期入超,致使大量资金投入贸易,而非投入到扩大再生产。
  2.出口替代型战略。1967年中东战争使约旦现代化出现停滞与反复,甚至出现了逆现代化(Demodernization)。为扭转此局面,约旦将进口替代型战略转为出口导向型,制定“七年计划”、“三年计划”与“五年计划”,借助70年代石油出现的契机,形成以侨汇、旅游和外援为主的半食利经济发展模式。受此战略影响,贸易发展迅速,过境贸易繁荣。
  1967年战争结束后,约旦延续1964年的“七年计划”,致力于恢复受损经济,扩大公共领域投资,恢复生产。1971年时,约旦国民生产总值约为5.6亿美元,人均收入为377 美元。郭隆隆:《约旦的经济成就与发展战略》,《阿拉伯世界》1984年第3期。大约在70年代,约旦的经济实现起飞。冯璐璐:《中东经济现代化的现实与理论探论》,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06年,第99页。   1973年起,约旦实行“三年计划”,聚焦于交通项目投资。自1976年开始,约旦实行了4个“五年计划”,集中发展经济、传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修水利、扩大出口、设立自由贸易区等。80年代前期,约旦经济平稳增长,如果说70年代是其经济起飞期,则80年代前半期约旦的现代化进程迈进了一大步,改变了以往贫困、落后的面貌,初步走上现代化。李茜:《约旦现代化进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6年,第114页。
  但进入80年代后期,受世界局势及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约旦出现通货膨胀和外债危机,经济几近崩溃。约旦第3个“五年计划”自1988年至1993年,但由于第二次海湾战争,此计划实施起未超一月便结束。第4个“五年计划”自1992开始,该计划主要应对债务危机,遏制财政赤字及消除遏制贫困失业。 About Jordan, http://www.just.edu.jo/cesare14/Documents/About%20Jordan.pdf.
  3,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约旦数次“三年”、“五年”计划失败后,开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探索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其主要内容为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协议框架下进行结构调整(SAP),实施有针对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约旦结构调整(SAP)实施了两个计划后便停止。第一个结构调整计划自1990年至1991年,第二个计划自1991年至2000年,此时期结构调整主要内容为制度改革、私有化及公共部门投资。 Oliver Schlumberger, “Transition to Development?” in Jordan in Transition 1990——2000 C., ed.by G.Joffer, London:Hurst & Co, 2002, p.233.
  总体而言,此模式不符合约旦社会实际情况,导致社会经济方面的混乱生活成本进一步增加,贫困、失业加剧。
  4. “资格工业区”(QIZ)和“加工出口区”(EPZ)。结构调整失败后,约旦继续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推崇美国“华盛顿共识”,建立“资格工业区”(QIZ)、“加工出口区”(EPZ)。
  约旦共建立13个“资格工业区”(Qualifying Industrial Zone,简称为QIZ),QIZ计划是约旦新自由主义经济和市场改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盛顿共识”的产物。后来美国又与约旦签署“美国—约旦自由贸易协定”(FTA),将约旦转变成一个更大的QIZ。但此计划忽视约旦社会和政治现状,不符合国情,在后期发展中,约旦开始立足于本国国情,实行混合资格工业区兼贸易自由区与经济特区的新模式“加工出口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简称 EPZ)是约旦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另一计划,是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方面的特殊工业区,享受减税政策。约旦EPZ的目的是获得外汇,但此计划与“资格工業区”面临相同问题,虽短期内给约旦带来急需的外汇,但长期来看,使约旦经济更多的受制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增加了国际风险。
  5.“贸易自由化”与“私有化”。自由市场经济、贸易自由化、私有化比重加大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最大特点。自1989年起,约旦已实施此改革,但海湾战争期间计划搁浅,1992年后重新开始。1999年2月,约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自由化程度更高。
  私有化方面,建国初期,私企和私有化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较小,发展缓慢。第二阶段自1968年至1973年,市场经济发展繁荣,约旦私有化经济取得一些发展。第三阶段为1974年至1999年,私有化进程加快,具体体现为资本私有化加剧,资本市场销售或拍卖增加,私人或私有部门允许获得国家垄断行业特许权等,政府有计划退出公共部门或国有企业。在此改革框架下,一些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逐步实现了私有化。
  三、约旦晚期现代化的模式与特点(2000年至今)
  随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的弊端不断显现,约旦开始思考适合于国情的独立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1999年阿卜杜拉二世继位,推行全方位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对外加强联系,营造合适的发展环境,对内继续推行政改,深化多元政治发展,制定2015—2015愿景规划,将约旦置于世界发展的宏观框架下。
  第一,阿卜杜拉二世展开全方位外交。阿卜杜拉二世上台后继续推行均衡外交政策,较之传统政策,其政策更积极全面,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兼顾周边阿拉伯及世界重要国家的关系,以此获取更大的外交红利,为现代化发展营造有利条件。阿卜杜拉二世不仅重视与美国关系,也加强与英国关系,数次访问我国,与我国外交关系升级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参与阿以问题、中东和平进程及反恐等问题以实现其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良好的外交环境使约旦免于陷入周边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所处的动荡、内战局势,保持政权相对的稳定,避免现代化出现反复与倒退。
  第二,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改革。作为新生代国王,阿卜杜拉二世重视青年一代的成长与作用,关注世界局势与发展潮流,实施可持续发展与改革。军事方面,约旦设立“阿卜杜拉二世设计和发展局(KADDB)”,研发防御系统,开发高新军事科技技术,建立工业基地,提高军队战斗力。土地规划与使用方面,制定全国土地规划计划,2006年制定国土使用规划,明确土地使用范围与程度,促进其合理使用。
  第三,设立三届经济咨询委员会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约旦重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设立信息技术与通讯部及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发展基金会,实施“国王战略”。此战略以“国家发展计划”(National Agenda)为主要内容,自2007年开始,为期10年,为未来国家发展制定了规划。2008年,约旦又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与资本、自然、人类、社会生活、国家建设相适应的社会事务;着力于消除贫困,合理处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发展绿色经济与环境友好型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茜:《约旦现代化进程研究》,第128页。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受外部因素影响、国内资源短缺等,约旦贫困现象仍严重,2002年贫困率为14.2%,2006年为13%,2008年为13.3%,2010年为14%。 数据来源于《约旦可持续发展评估》,http://css.escwa.org.lb/SDPD/3572/Jordan.pdf,阿文版。   第四,“2015—2025愿景规划”。中东剧变后,约旦为应对不稳定局面,一方面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20亿美元贷款,另一方面制定《2013—2016年约旦发展计划》。该计划延续“国家发展计划”的内容,除涵盖上述内容外,还致力于吸引重大投资项目,促进经济增长,抑制国内需求。在此背景下,约旦与世界银行达成“2011—2014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颁布新投资法,成立投资特别委员会吸引投资。
  经过上述措施,约旦经济有所回升,世界经济论坛“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最具竞争力148个国家与地区中约旦排名第68位;在制度与基础设施建设、健康与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商务成熟性、创新等方面处于中上水平。《约旦近几年的经济表现如何?》,http://www.jscc.org.cn/model/view.aspx?m_id=1&id=42683.
  为巩固经济现代化成果,规划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约旦制定“2015—2025愿景规划”,以促进社会、政治方面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国家治理与稳定。该计划在上述发展计划的基础上,着重致力于提升政府执政能力、促进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加强创新能力、提高入学率、升学率、就业率,培育大型战略企业、促进社会合理分层、提升能源安全与可再生资源利用率,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绿色经济与环境友好型经济,将约旦从消费型国家转变为可持续生产型国家,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推广与使用,鼓励研发清洁能源,创建智慧城市。
  上述愿景规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前瞻性,从战略的高度全面考虑国家发展与治理问题。但长期以来约旦过分依赖外援、债务沉重、劳动市场效率低下及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等原因都使约旦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约旦是宏观经济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 《约旦近几年的经济表现如何?》,http://www.jscc.org.cn/model/view.aspx?m_id=1&id=42683.
  余论
  约旦现代化模式既不同于中东共和制国家,也不同于海湾君主制国家。与中东共和制国家相比,约旦是君主制国家,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核心凝聚力,自上而下推动现代化发展。与海湾君主制国家相比,约旦倾向于世俗化发展道路,宗教对政治干涉有限;且约旦为非产油国半食利国家,其经济现代化发展为非地租式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一世纪的发展,约旦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成就,走出独具特色的道路。
  但对于一个晚近现代化国家,政治参与、社会合作及保证公正、平等并不完全适用,国民政治意识有待提高,是制约其现代化改革取得更大效果的因素。就國家层面而言,约旦政党发展不成熟,缺乏有组织的改革团体,仅靠以国王为代表的君主统治集团改革具有局限性,缺乏创造性的思想体系改革。
  就现代化进程而言,约旦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现代化均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人的现代化最难实现与评估,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整个进程呈曲折上升式发展,期间因内外因素反复、停滞,在此过程中约旦也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传统部落与现代化的矛盾。约旦传统部落自阿拉伯大起义之时便成为哈希姆家族的忠实盟友,约旦历任国王均与部落首领保持友好关系,部落在约旦民族国家构建中起了稳定的作用,是实现现代化的可靠保障。但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代社会的运行基础是现代组织,而非家族或部落式的传统组织,转型中的问题接踵而来。
  现代化进程、现代化教育快速发展,提高了部落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但约旦传统的部落忠诚仍然存在于社会,国民社会中部落价值观仍然较强,部落认同大于国家政治认同,部落重新以社会形态出现,通过国家大选和地方议会选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这种快速的变化在未来也许会影响约旦稳定,政府是否会适时消除社会中的部落因素成为未来考虑的问题。部落传统价值自古至今成为其社会、政治、思想和宗教的金科玉律,与现代社会价值有不同甚至相悖之处。同时现代化进程影响了约旦社会中的部落角色,剥夺了其部落特性,通过社会变革中亲属关系淡化和生活方式改变削弱部落角色。现代化的机构和政治制度与传统的社会组织及同盟同时存在,新的部落官僚主义的出现或许成为约旦政治现代化中的新问题。
  其次,随着中东局势的持续动荡,来自伊拉克、叙利亚的难民涌入约旦。除了早期进入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外,伊拉克战争后大批伊拉克难民涌入约旦,截止2007年5月,约旦伊拉克难民数量达45万至50万。 Iraqis in Jordan: Their Number and Characteristics, UNFPA.近年来随着叙利亚局势的恶化和也门内战的爆发,叙利亚和也门难民也开始涌入约旦。据统计,截至2015年约旦总人口约为950万,其中巴勒斯坦人占43%。 https://ar.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裔约旦人。
  这些难民与早期进入约旦的巴勒斯坦人、约旦河东岸本土约旦人的矛盾不可回避,除增加社会负担、影响就业外,难民是约旦不稳定因素之一,使矛盾有增无减,不断制造族群纠纷。难民中的激进分子与伊斯兰极端力量勾结,伊斯兰极端力量与约旦圣战萨拉菲主义里应外合,对约旦东北部地区构成极大威胁,伊斯兰国觊觎将约旦并入其势力范围,不利于国家安全与稳定。
  第三,作为半食利国家,约旦现代化发展也时刻受世界局势及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成为难以掌控的因素,约旦长期实行的智力输出造成的人才流失现象亟待改变。约旦应时刻具有危机意识,适时改变发展战略,以应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责任编辑:郭丹彤]
其他文献
1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以下简称《环保税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
一、大兴安岭栎林资源現状栎林,是指天然的蒙古栎林和辽东栎林。人工少量引种的栎树不包括在內。据森林资源部门统计,全区栎林有220多万公顷,其中呼伦贝尔盟的蒙古栎林有169
农业部药检所近日公示2015年第12批170个拟批准登记农药产品名单,名单含分装登记产品3个,分装登记有效期为1年;含正式登记产品128个,正式登记有效期为5年;含临时登记产品39个,临时
森林工业以木材采运为基础。在采运生产的采、运、贮三大工序中,伐区生产占去60%以上的劳力和50%以上的成本,集材成本又占整个伐区生产成本的60~80%。因此,降低集材成本提高集材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展趋势,理想的旅游管理模式应该分三个层次,旅游局应做好旅游职能的合理划分和统计调研并及时通报。
6月14日,农业部、财政部、银监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共同在北京举行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启动仪式,天津武清、河北玉田等21个国家现代农业
中国环境领域的“基本法”,完成了25年来的首次修订后,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终于让环保法律跟上了时代,开始服务于公众对依法建设“美丽中国”的期待。这是民心所向。农药企业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夏粮增产95亿斤,早稻基本持平、减产2.5亿斤,秋粮呈稳产趋势。今年粮食生产再次取得好收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多个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植保战线各级部
金河林业局是第一个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森工企业.自1980年在达赖沟林场进行改革试点以来,全局制定实施了13种经济责任制、17项营理方案和11项现代化管
医院发展的根本就是对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同时,对自身人力资源的开发程度也是吸引外部人才和患者的前提。医院的主体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