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措施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等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本文就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现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学校正是这样的一方水土。由于每个学院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各有不同,所以也就表现出了不一样的校园文化,这种差异化的存在,当你深处两个校园中的时候就能深刻的得到体现。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犹如小草缺少了雨水的滋润,失去了盎然的生机,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与灵魂。由此可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
  那么,何谓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确切内涵是什么呢?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主体以校园为空间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以文化冲突与统整为表征的亚文化系统。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四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围绕师生群体的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产生的。校园文化不仅能表现出一所学校校风校貌,更能深层次的反映学校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是不可复制且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
  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1.校园文化建设在“制度”与“管理”上失去平衡
  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学院更加重视相关的制度建设,相应的行为规范、守则、奖惩制度等应有尽有,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显得无力,并不能完全达到制定目标。这就直接导致了制度与管理层面的失衡,校园文化建设显得无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存在脱节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并不能与物质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忽视了深层的精神文化建设,导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物质、轻精神。近年来学院尽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作了不少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深层的文化建设,不能处理好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关系,使得课桌文化、厕所文化等媚俗文化、模仿文化、荒诞文化在校园内流传,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本末倒置和不同步的现象。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精神文化。
  3.学院部门分工不明确,自我定位模糊化
  学院部门分工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上。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活动进行开展,认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队伍无关或关系不大。这就在无形中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职能局限在学生管理层面,而校园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以及认识不到位,也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4.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
  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的盲目性。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本应以形成学校精神和接受学校精神熏陶为宗旨,要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中发挥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不明确,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创造力,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与人文教育教育相整合,无法承载人文教育责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教育脱节。
  二、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意义
  1.加强学院校园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生活环境
  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具有很强的层次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丰富的、全面的、无声的教科书。能起到潜移默化、对师生进行熏陶和塑造的重要教育作用。从校园文化的功能上看,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美化还是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丰富优秀的校园文化更有助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功能
  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健全的人格,而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教育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集体意识。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特定群体意识的熏陶和影响,就会在社会过程中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品格。
  3.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很多方面的矛盾,他们既是学生又是一个成年人,具有独立而成熟的思维活动。他们所要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学校的学科学习,更多的来自于社会、就业、环境等多方面的压力。面临着各种问题,心理压力较大。这种情况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以此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增进身心健康。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文化设施,开展各种活动,如知识竞赛活动、科技咨询、学术讲座、以及技能训练等来增长大学生们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丰富校园生活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以提高;通过参加各種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例如,我院一直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近年来系内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科技、文化、体育及其它专业类比赛,2004年-2012年共获得各类奖项60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30余项。2008年,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大学生高尔夫邀请赛、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深圳分赛区大赛、珠海市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活动;2009年,学院成功承办了“青春乐章”珠海市金秋艺术节高校专场晚会和第四届珠海市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活动。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构建出我院一派和谐的景象,为学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4.校园文化建设能提升并表现出学院的文化品位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环境包含人文环境和校园环境。人文环境指的是校园文化,学风学貌建设,教职工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偏重与主观意识的构建;校园环境指的就是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客观生活环境。校园环境表现出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把握好这两方面的建设,从主观和客观双方面入手,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树立优秀独立学院品牌。
  三、如何加强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呢?构建符合校园实际、显现校园特色的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校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拓新型文化传播载体
  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新事物的发现具有很强的触感,例如网络微博、BBS、论坛等。因此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除此,大学生社团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和提倡兴趣爱好型社团,以及社会公益型社团。
  2、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与“物质文化建设”发展不同步
  精神文化是学院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追求的最高目标。精神文化是由校园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体现出来的师生共享的价值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文化传统、和师生认同意识,核心是凝集着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到校园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并驾齐驱,相辅相成,不可出现脱节或者精神文化建设跟不上物质文化建设的步伐等现象。
  3、校园文化建设中改善“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是维系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这些制度体系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即一切制度都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激发所有人的聪明才智。二是刚柔相济,也就是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三是适时而变,即制度具有灵活性、困时制宜。四是开放包容,即制度创新既能立足校情、符合国情,又能博采众长。具体地说,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制订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本主义校园制度文化。要广泛深入到学生和教师之中展开调研,认真倾听他们的话语,了解学生对人生未来的发展动向、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工作与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障碍。本着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有机結合的理念,以创新促进校园和谐制度文化的建设。
  4、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创新思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院应紧抓创新这一主题,创新办学思想、培养创新人才,抓住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的脉搏,突破传统、单一的办学教学意识。既要以现有高校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着力于特色立校,以特色确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方向,体现学院文化特色,不断提升并明确学院办学理念,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上是结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而进行的总结和思考。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冗杂而长期的工程,没有特定的模式和手段,因各个学校所处的环境各有不同,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造,将原有模式进行深化,符合自己的校情,使建设工作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郭玉玲《加强高校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及对策》2008年7月
  [2]周永亮《浅析如何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2007年12月
  [3]廖健春.大学校园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传承、差异[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10).
  [4]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是一个前后连贯的体系,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而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知识,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点之一。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聯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学科也应该担当起这个重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内容、形式、方法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知识停留在数学知识本身的掌握上,很少去挖
期刊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兴趣自然而然也会提高。最常见最见效的方法有下面几种:培养学生专注的听讲习惯;培养学生自觉的预习和复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勤于积累运用的习惯;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  关键词:习惯;方法;教学;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中考的压力下,现在很多老师整天忙着备课,拼命让学生背啊记啊,或热衷于印发大量资料,整天把学生淹没在题海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人口急剧增加,建筑物越来越高大密集,加上工业生产带来的污染等,导致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威胁。本文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针对 “白屋顶”计划,对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热岛效应,回归,“白屋顶”计划  【中图分类号】X16  1. 城市热岛效应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周边郊
期刊
文章摘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民为本”的理念也成为当今的执政观念。因此,对于行政人格的构建就成为重要的一项任务。由于历史与现实的诸多原因,也使得我国行政人格异化现象普遍,文章分别从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和行政人员自身三个方面总结了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完善途径,以更好的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服务。  关键字:行政人格;服务型政府;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D630  行政
期刊
【摘 要】 典籍重译是不断摆在一代代译者面前的一项巨大挑战。本文以中华文化中的《孙子兵法》和古希腊文化中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翻译为例,从译者身份、对原著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等角度阐述了典籍重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出典籍重译重在求精。  【关键词】 典籍重译;译者;理解;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02  翻译是一种与社会和
期刊
【摘 要】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培养策略:有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乐说,会说;关注生活,利用一切可以练习口语的机会等,目的就在于提高小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生;口语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
期刊
【摘 要】 区域地理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区域图为躯体,以突出特征、比较差异为手段,赋地图以知识血液与能力灵魂”的复习策略;学会将区域地理涉及到的自然或人文方面的内容落实到相应的地图上加以理解和记忆,学会运用地图去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要依据课本内容和知识体系的特点,'对知识点进行重组和整合,编制相应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结构进行全面、系统
期刊
【摘 要】 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文学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是基于传统文学在信息时代遭遇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整个社会背景发生巨大变化的必然结果。网络文学的风行,与其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分析了在网络背景下的文学创作者与读者的特征。  【关键词】 网络文学;创作者;读者;特征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 要】 以基础素质与应用能力综合训练为目的,通过古代文学作业形式的革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实验。认为有必要在古代文学课程开始前、结束后对学生的需求与能力进行调查、反馈与交流,在些基础上设计好课程作业与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能力提供相应的服务,及时调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就改善学生积极参与及教师积极引导的教学方式的提出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