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常问我,最喜欢哪一门类的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古典诗词。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是,“宁可食不精细,不可一日无诗”。
市区桃花已谢,走进北京植物园桃园,却正云蒸霞蔚。白居易的诗顿上心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蛊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真有“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的感叹。你就深深觉得,诗人的感官比普通人确实敏锐,他们的表达能力真强。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纤尘未染、冰清玉洁的灵魂!如果人人都能如此,世界不就成了天堂般的美好乐园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毫无保留地投入、专注,无比的执著。对爱情,对亲人,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不是都应该采取这等态度么。
女儿当上大学老师后,我以杜甫《春夜喜雨》相赠。细读此诗,教育之道思过半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孔子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就是“知时节”。这是教育的一条金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又一条金律。无限爱心,因势利导,方便说法,潜移默化,看不出教育的教育,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
像白居易这样的采访高手,我们记者队伍中有多少?这等鲜活的新闻如在媒体上占了多数,你还愁什么发行呢。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傅抱石也难画出如此恢宏的气象。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
黄翔拍得出?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多么平平常常的小事,多么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让人感受到多么质朴淳厚的友情。这就是好诗的魅力。千百年来,令吟者味之无尽。
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一见钟情,爱慕不能自己,没话找话。尤其在旅途匆促相遇,即将分手之际,唯恐失之交臂,终生抱憾。没有对异性纯真好感的刻骨铭心体验,谁能写得出这样趣味无穷的佳篇?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寄征衣》
真好!说出了多少人这类矛盾的心理。我当年独居京城,惦念千里之外的女儿。每见款式新颖、颜色淡雅、面料不错的服装,即想掏腰包。但又犹豫:会不会养成她爱打扮,赶时髦的习惯?
一位家长叫儿子起床,一直盯着墙上的挂钟,“早一分吧,又怕耽误觉。晚一分吧,又怕耽误上课。”
为怜一径新苔绿,
别就墙阴取路行。
——陆游《雨后散步后园》
多么美好的心灵!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何等气度!何等抱负!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斜阳冉冉春无极。
——周邦彦《兰陵王》
尽管坎坷,骨子里依然乐观,愈挫愈奋,积极进取。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即便离去,照样不忘奉献。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明白如话,语语自然。却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那种胸襟,那种情操,那种敏锐的感受力,非凡的表达力,虽不能至,却令我们终生向往。
有的同学想练习写点旧体诗,我举双手赞成。我自己练习写旧体诗,坚持数十年,切身感受到好处实在不小。练习写,才知道其中的甘苦,才更容易体会古典诗词的妙处。你用诗来记录自己的重要经历,这就使你的经历得到提炼和升华,犹如将粮食酿成了酒。你再经常推敲玩味,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中,这不等于让往事的愉悦不断“增值”么。
每一首诗会复活一段鲜活的往事,让整个生命充满温馨。这能不多分泌快乐荷尔蒙吗。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生命主旋律的记录,灵魂的自传。
推荐书目
几十年来,我读到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不下百种,只有两本珍爱有加,频观不厌。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岳麓书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均有出版)
《诗境浅说》,俞陛云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拟练写旧体诗的同学,可参考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市区桃花已谢,走进北京植物园桃园,却正云蒸霞蔚。白居易的诗顿上心头: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蛊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一阵风吹过,花瓣纷纷飘落,真有“惜春常怕花开早”(辛弃疾《摸鱼儿》)的感叹。你就深深觉得,诗人的感官比普通人确实敏锐,他们的表达能力真强。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纤尘未染、冰清玉洁的灵魂!如果人人都能如此,世界不就成了天堂般的美好乐园么。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毫无保留地投入、专注,无比的执著。对爱情,对亲人,对事业,对祖国,对人类,不是都应该采取这等态度么。
女儿当上大学老师后,我以杜甫《春夜喜雨》相赠。细读此诗,教育之道思过半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孔子强调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就是“知时节”。这是教育的一条金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教育的又一条金律。无限爱心,因势利导,方便说法,潜移默化,看不出教育的教育,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了。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池上》
像白居易这样的采访高手,我们记者队伍中有多少?这等鲜活的新闻如在媒体上占了多数,你还愁什么发行呢。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傅抱石也难画出如此恢宏的气象。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
黄翔拍得出?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问刘十九》
多么平平常常的小事,多么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让人感受到多么质朴淳厚的友情。这就是好诗的魅力。千百年来,令吟者味之无尽。
君家住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一见钟情,爱慕不能自己,没话找话。尤其在旅途匆促相遇,即将分手之际,唯恐失之交臂,终生抱憾。没有对异性纯真好感的刻骨铭心体验,谁能写得出这样趣味无穷的佳篇?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姚燧《寄征衣》
真好!说出了多少人这类矛盾的心理。我当年独居京城,惦念千里之外的女儿。每见款式新颖、颜色淡雅、面料不错的服装,即想掏腰包。但又犹豫:会不会养成她爱打扮,赶时髦的习惯?
一位家长叫儿子起床,一直盯着墙上的挂钟,“早一分吧,又怕耽误觉。晚一分吧,又怕耽误上课。”
为怜一径新苔绿,
别就墙阴取路行。
——陆游《雨后散步后园》
多么美好的心灵!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何等气度!何等抱负!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斜阳冉冉春无极。
——周邦彦《兰陵王》
尽管坎坷,骨子里依然乐观,愈挫愈奋,积极进取。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即便离去,照样不忘奉献。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杨慎《临江仙》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
——牛希济《生查子》
明白如话,语语自然。却让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那种胸襟,那种情操,那种敏锐的感受力,非凡的表达力,虽不能至,却令我们终生向往。
有的同学想练习写点旧体诗,我举双手赞成。我自己练习写旧体诗,坚持数十年,切身感受到好处实在不小。练习写,才知道其中的甘苦,才更容易体会古典诗词的妙处。你用诗来记录自己的重要经历,这就使你的经历得到提炼和升华,犹如将粮食酿成了酒。你再经常推敲玩味,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中,这不等于让往事的愉悦不断“增值”么。
每一首诗会复活一段鲜活的往事,让整个生命充满温馨。这能不多分泌快乐荷尔蒙吗。积累下来,就成了自己生命主旋律的记录,灵魂的自传。
推荐书目
几十年来,我读到的古典诗词赏析书,不下百种,只有两本珍爱有加,频观不厌。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著。(岳麓书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华书局均有出版)
《诗境浅说》,俞陛云著。(北京出版社出版)
拟练写旧体诗的同学,可参考张中行的《诗词读写丛话》。(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