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药鉴定学课程知识点多而较为零碎,易于混淆,不易记忆。本文针对中药鉴定学课程特点及教师上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更生动、学生更主动,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策略;驾驭课堂;中药鉴定学
作为一名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师,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而较为零碎,易于混淆,不易记忆,在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一节课怎样有一个漂亮的开头;怎样在课堂上使语言更生动;怎样更好的讲解重点难点;怎样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笔者多年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如下可以更好驾驭中药鉴定学课堂的“小计谋”。
一、一节课怎样有一个漂亮的开头
计谋1:借题发挥
一节课的内容通常与课题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解释课题字面含义入手,展开本课内容。或者将课题作为中心线索,贯穿全课。
例:中药鉴定学——白头翁
老师:“白头翁,顾名思义就是白头发的老头。这老头的年龄确实不小,从《神农本草经》第一次记载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治疗痢疾的功效仍不减当年(讲解白头翁的功效);白头翁的样子确实也很像个白发老翁,‘白头’是它的非腺毛(讲解白头翁的性状特征);‘白头’并不是它的主要和特有特征,因为还有一些药材也有‘白头’(可出示标本,讲解白头翁的真伪鉴别,可以用显微鉴定法,以其非腺毛的特征来鉴别真伪);白头翁因‘白头’而得名,又因‘白头’产生混乱,但又可以用‘白头’把它从混乱中解救出来……”
体会1:
①课题一般是内容的概括或者体现了内容的某些特点,尤其在中药鉴定中,很多中药从药名中就能体现出来它的很多性状特点。如大黄、黄连、金银花等等。此法用好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印象。
②比较枯燥的内容可考虑用此法开头,当然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使课堂内容连贯统一。
计谋2:出其不意
用似乎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开头,引起学生注意。
例a:中药鉴定学——远志
老师板书:“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师:“这是一条谜语,打一味中药名。”
稍停片刻,在黑板正中写出谜底——远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老师擦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开始远志的内容。
例b:中药鉴定学——车前子
老师:“先提一个问题,欧阳修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答:宋代人)对。宋代的《证类本草》记载了这位文学家的一段小故事。(讲欧阳修得病,国医束手,后服市人单方而愈的故事)当欧阳修知道使他起死回生的药是仅值三文钱的车前子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稍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味使大文学家目瞪口呆的‘车前子’。”
体会2:
①当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或课堂不静时,用此法调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常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②材料要有趣,讲述要轻松活泼,辅以手势表情,加强感染力。
③材料不可太长,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计谋3:上房抽梯
讲课前前提出一个需用本课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试着解决(好比把学生举到房上又抽掉梯子)。当学生感到困难时,再开始讲课(送梯子)。
例:中药鉴定学——荆芥和紫苏
教师讲这两种形状相似的药材饮片混在一起,分发给学生,要求将二者分开。教师在课堂里巡视、了解学生的难点,经过五、六分钟,有针对性地讲解二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再次区分这两味药。
体会3:
①此法先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需要感”,因此听课时格外认真,记忆也更加深刻。
②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③此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宜于内容较多的课。
二、怎样使课堂更生动
计谋1:借花献佛
引用名言、警句、成语、民谚、歇后语等活泼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这些语言,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
例a:中药鉴定学——僵蚕
老师:“大家都知道一句唐诗:‘春蚕到死——(学生接后半句:丝方尽)’。这是说,蚕一直到死都在做对人有益的事,但在我们中药工作者来看,蚕死后仍然在为人类作贡献,这就是病死的蚕——僵蚕。……”
例b:中药鉴定学——黄连
老师:“上课前,同学们先猜几个歇后语:哑巴吃黄连——(学生答:有苦说不出);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黄连水洗头——苦恼……(猜完后,课堂气氛活跃。开始引入正题)黄连最大的特点就是苦,而它的苦味更是它鉴别真伪优劣的重要标准……”
体会1:
①言、警句、歇后语等都是前人提炼的精华语言,言简意赅。恰当运用可为讲课增加趣味。学生积极性高。
②引文必须是学生熟知的或容易理解的,否则就画蛇添足了。
计谋2:异曲同工
用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内容,避免单调的重复。
例:中药鉴定学——药材的性状鉴定
中药的性状描述术语非常单调。如果几百味药都按课本记载讲述,学生必觉枯燥,也很难记忆。教师可自编口诀概括各种药材的性状特点,如“干涩湿滑土茯苓,干滑湿涩粉荜薢”(指土茯苓片以水湿后,手捏较干燥时光滑,而粉荜薢则正相反。)、“山参移、性状奇。粗细芦、文武体。掐脖艼、纹到底。喇叭腿、分岔须。”等等。然后再围绕口诀加以解释,常收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体会2:
①动词、形容词、连词等都是一词多意的,讲课时可经常调换使用,使“口头文章”富于变化,可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②即使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再辅以不同的表情、手势,学生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计谋3:现身说法
教师讲课时,尽量用自己亲身经历过或亲自耳闻目睹的事件举例。
例:中药鉴定学——何首乌
老师:“目前市面上假冒的何首乌数不胜数,有很多造假者把其他植物的根雕成人形,冒充首乌,以高价出售。我曾见过一对假的何首乌,一男一女,形态逼真。当时我是怎样鉴别出它们的真伪的呢?首先,它的表面颜色是较浅的棕黄色,而真正的何首乌表面颜色很深,为深红褐色;还有它的断面没有‘云锦花纹’(讲解何首乌的性状鉴别特征)……”
体会3:
①讲同一事例,用“假如你在将来的工作中遇到某種情况……”的方式就不如用“我在工作中遇见过这种情况……”的方式生动。因为老师以第一人称叙显得亲切,加之熟悉事件的背景、情节,讲解时表情、动作自然都能出来,像在说一个小故事。这种现身说法的表达形式本身就引人入胜,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②所述事件是学生未见到的,但学生看到事件的参与者——老师,无形中感到自己与事件的距离缩小了,如果讲得好,可使学生如林奇景,从而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三、怎样有一个精彩的结尾
计谋1:引而不发
下课前提出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新话题,不加解释,造成“悬念”。
例:中药鉴定学——黄芩(唇形科)
老师:“下次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位唇形科的药材——黄芩(板书)。这是一位很普通的中药,但是他曾经把以为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伟大人物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可以说,没有黄芩,我国历史上差点少了一位伟人。这个伟人是谁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体会1:
①此法恰当运用可使学生保持兴趣,下节课已开始就能集中注意力。
②应该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提出问题,否则效果不好。
③所提问题的答案应是学生很想知道但又想不到的,才能产生“悬念”效果。
计谋2:走为上
万一课还未讲完,下课铃响了,应立即宣布下课离开教室。切勿拖堂。
例:中药鉴定学——大黄
老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大黄的来源、性状和显微特征,还有最后一点内容。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再讲就要拖堂了。而我想拖堂是不得人心的(学生发出会意的笑声),那么就到此为止。下课!”
体会2:
①拖堂是教师一大忌。一般来说,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离开了课堂,加之室外噪杂人声的干扰,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听不进去,等于无效劳动。
②此法属补偏救弊,是不得已而为之。教师应尽量控制好课堂时间,并留出2—3分钟时间把所讲内容做一小结。
以上即是我教授中药鉴定学课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其实,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最最根本的“计谋”就是“三省吾身”——每节课后认真总结授课情况,检查自己在授课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无不当之处。多多听课,并有意识的选择教龄不同、课程不同、风格不同的老师的课去听。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再略施以上小计谋,就一定可以灵活、精彩、得心应手的驾驭每一个大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火玉.中药鉴定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秀琴.中药商品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关键词】教学策略;驾驭课堂;中药鉴定学
作为一名中药鉴定学课程的教师,由于本门课程知识点多而较为零碎,易于混淆,不易记忆,在课堂上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种种问题。例如一节课怎样有一个漂亮的开头;怎样在课堂上使语言更生动;怎样更好的讲解重点难点;怎样有一个精彩的结尾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经过笔者多年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如下可以更好驾驭中药鉴定学课堂的“小计谋”。
一、一节课怎样有一个漂亮的开头
计谋1:借题发挥
一节课的内容通常与课题密切相关,因此可以从解释课题字面含义入手,展开本课内容。或者将课题作为中心线索,贯穿全课。
例:中药鉴定学——白头翁
老师:“白头翁,顾名思义就是白头发的老头。这老头的年龄确实不小,从《神农本草经》第一次记载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它治疗痢疾的功效仍不减当年(讲解白头翁的功效);白头翁的样子确实也很像个白发老翁,‘白头’是它的非腺毛(讲解白头翁的性状特征);‘白头’并不是它的主要和特有特征,因为还有一些药材也有‘白头’(可出示标本,讲解白头翁的真伪鉴别,可以用显微鉴定法,以其非腺毛的特征来鉴别真伪);白头翁因‘白头’而得名,又因‘白头’产生混乱,但又可以用‘白头’把它从混乱中解救出来……”
体会1:
①课题一般是内容的概括或者体现了内容的某些特点,尤其在中药鉴定中,很多中药从药名中就能体现出来它的很多性状特点。如大黄、黄连、金银花等等。此法用好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加深印象。
②比较枯燥的内容可考虑用此法开头,当然备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使课堂内容连贯统一。
计谋2:出其不意
用似乎与本课无关的内容开头,引起学生注意。
例a:中药鉴定学——远志
老师板书:“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
老师:“这是一条谜语,打一味中药名。”
稍停片刻,在黑板正中写出谜底——远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
老师擦去“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开始远志的内容。
例b:中药鉴定学——车前子
老师:“先提一个问题,欧阳修是什么时代的人?(学生答:宋代人)对。宋代的《证类本草》记载了这位文学家的一段小故事。(讲欧阳修得病,国医束手,后服市人单方而愈的故事)当欧阳修知道使他起死回生的药是仅值三文钱的车前子时,惊奇得说不出话来。(稍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味使大文学家目瞪口呆的‘车前子’。”
体会2:
①当学生精神状态不佳或课堂不静时,用此法调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常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②材料要有趣,讲述要轻松活泼,辅以手势表情,加强感染力。
③材料不可太长,不能占用过多时间。
计谋3:上房抽梯
讲课前前提出一个需用本课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试着解决(好比把学生举到房上又抽掉梯子)。当学生感到困难时,再开始讲课(送梯子)。
例:中药鉴定学——荆芥和紫苏
教师讲这两种形状相似的药材饮片混在一起,分发给学生,要求将二者分开。教师在课堂里巡视、了解学生的难点,经过五、六分钟,有针对性地讲解二者的区别。然后让学生再次区分这两味药。
体会3:
①此法先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需要感”,因此听课时格外认真,记忆也更加深刻。
②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③此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宜于内容较多的课。
二、怎样使课堂更生动
计谋1:借花献佛
引用名言、警句、成语、民谚、歇后语等活泼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在课堂上恰当的使用这些语言,可以更形象生动地说明问题。
例a:中药鉴定学——僵蚕
老师:“大家都知道一句唐诗:‘春蚕到死——(学生接后半句:丝方尽)’。这是说,蚕一直到死都在做对人有益的事,但在我们中药工作者来看,蚕死后仍然在为人类作贡献,这就是病死的蚕——僵蚕。……”
例b:中药鉴定学——黄连
老师:“上课前,同学们先猜几个歇后语:哑巴吃黄连——(学生答:有苦说不出);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黄连水洗头——苦恼……(猜完后,课堂气氛活跃。开始引入正题)黄连最大的特点就是苦,而它的苦味更是它鉴别真伪优劣的重要标准……”
体会1:
①言、警句、歇后语等都是前人提炼的精华语言,言简意赅。恰当运用可为讲课增加趣味。学生积极性高。
②引文必须是学生熟知的或容易理解的,否则就画蛇添足了。
计谋2:异曲同工
用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同样的内容,避免单调的重复。
例:中药鉴定学——药材的性状鉴定
中药的性状描述术语非常单调。如果几百味药都按课本记载讲述,学生必觉枯燥,也很难记忆。教师可自编口诀概括各种药材的性状特点,如“干涩湿滑土茯苓,干滑湿涩粉荜薢”(指土茯苓片以水湿后,手捏较干燥时光滑,而粉荜薢则正相反。)、“山参移、性状奇。粗细芦、文武体。掐脖艼、纹到底。喇叭腿、分岔须。”等等。然后再围绕口诀加以解释,常收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体会2:
①动词、形容词、连词等都是一词多意的,讲课时可经常调换使用,使“口头文章”富于变化,可提高学生听课兴趣。
②即使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说出,再辅以不同的表情、手势,学生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计谋3:现身说法
教师讲课时,尽量用自己亲身经历过或亲自耳闻目睹的事件举例。
例:中药鉴定学——何首乌
老师:“目前市面上假冒的何首乌数不胜数,有很多造假者把其他植物的根雕成人形,冒充首乌,以高价出售。我曾见过一对假的何首乌,一男一女,形态逼真。当时我是怎样鉴别出它们的真伪的呢?首先,它的表面颜色是较浅的棕黄色,而真正的何首乌表面颜色很深,为深红褐色;还有它的断面没有‘云锦花纹’(讲解何首乌的性状鉴别特征)……”
体会3:
①讲同一事例,用“假如你在将来的工作中遇到某種情况……”的方式就不如用“我在工作中遇见过这种情况……”的方式生动。因为老师以第一人称叙显得亲切,加之熟悉事件的背景、情节,讲解时表情、动作自然都能出来,像在说一个小故事。这种现身说法的表达形式本身就引人入胜,可以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
②所述事件是学生未见到的,但学生看到事件的参与者——老师,无形中感到自己与事件的距离缩小了,如果讲得好,可使学生如林奇景,从而获得较深刻的印象。
三、怎样有一个精彩的结尾
计谋1:引而不发
下课前提出一个与本课有关的新话题,不加解释,造成“悬念”。
例:中药鉴定学——黄芩(唇形科)
老师:“下次课我们还要学习一位唇形科的药材——黄芩(板书)。这是一位很普通的中药,但是他曾经把以为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伟大人物从死亡边缘挽救回来。可以说,没有黄芩,我国历史上差点少了一位伟人。这个伟人是谁呢?我们下节课再讲。”
体会1:
①此法恰当运用可使学生保持兴趣,下节课已开始就能集中注意力。
②应该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提出问题,否则效果不好。
③所提问题的答案应是学生很想知道但又想不到的,才能产生“悬念”效果。
计谋2:走为上
万一课还未讲完,下课铃响了,应立即宣布下课离开教室。切勿拖堂。
例:中药鉴定学——大黄
老师:“我们刚才学习了大黄的来源、性状和显微特征,还有最后一点内容。现在马上就要下课了,再讲就要拖堂了。而我想拖堂是不得人心的(学生发出会意的笑声),那么就到此为止。下课!”
体会2:
①拖堂是教师一大忌。一般来说,下课铃声一响,学生的心就离开了课堂,加之室外噪杂人声的干扰,即使老师讲得再好,也听不进去,等于无效劳动。
②此法属补偏救弊,是不得已而为之。教师应尽量控制好课堂时间,并留出2—3分钟时间把所讲内容做一小结。
以上即是我教授中药鉴定学课程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其实,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最最根本的“计谋”就是“三省吾身”——每节课后认真总结授课情况,检查自己在授课方式、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无不当之处。多多听课,并有意识的选择教龄不同、课程不同、风格不同的老师的课去听。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再略施以上小计谋,就一定可以灵活、精彩、得心应手的驾驭每一个大课堂。
参考文献
[1]孙火玉.中药鉴定学[M].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张秀琴.中药商品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