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培养语文素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贯彻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的窗户,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已不能全面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坚持的原则和秉承的思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分析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或解决办法。如对于学习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我与同学们共同拟定了几项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同学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等,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他素养和能力。
二.贯彻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会话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新的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怎样学习的技能。正如托夫勒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放在怎样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获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请学生通过准备、调动多种智能、运用多种形式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内容:按学号轮流进行课前五分钟讨论;请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请学生自己编写试题;请学生参与老师备课和制作教具,等等。学生参与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时间长了,学生便養成了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
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文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在语文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语文教学要体现汉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体现在,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突出重点;要重视诵读、感悟和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淡化语言知识教学要求,减少单项的、机械重复的练习,避免烦琐分析和形式主义。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淡化文体,强化体验,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综上所述,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的窗户,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学科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原先限于认知领域的“语文能力”已不能全面概括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目标,而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了。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坚持的原则和秉承的思想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这个方法就是研究性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定自己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参观访问、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处理、分析信息,从而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或解决办法。如对于学习活动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我组织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的主题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变化”。我与同学们共同拟定了几项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同学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等等,学生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比枯燥的理论说教效果要好得多。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根本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他素养和能力。
二.贯彻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
语文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正是通过听、说、读、写,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未来的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社会发展加速,人们的职业、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多变性和多样化的特点,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要从以知识积累为取向,转向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取向,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喜欢语文,学会学习语文,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操练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自主阅读、自主写作,提倡启发式教学、会话式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新的理念呼唤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怎样学习的技能。正如托夫勒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放在怎样使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获得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请学生通过准备、调动多种智能、运用多种形式讲解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内容:按学号轮流进行课前五分钟讨论;请学生自己选择作业;请学生自己编写试题;请学生参与老师备课和制作教具,等等。学生参与多了,才会增强主人翁意识;时间长了,学生便養成了善于发表自己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的习惯。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强调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和实践性
一些新的语言学理论,尤其是文化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在语文教学界得到广泛认同,语文教学要体现汉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突出体现在,阅读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突出重点;要重视诵读、感悟和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淡化语言知识教学要求,减少单项的、机械重复的练习,避免烦琐分析和形式主义。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淡化文体,强化体验,鼓励想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综上所述,从“能力”到“素养”不是简单的词语更换,而是语文教育界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地位、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反思后的自然结果,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