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的流行歌曲相比于课本歌曲来说,是受学生喜爱和追捧的宠儿,其受欢迎的程度真可谓万人空巷。本文针对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否将流行歌曲引入高中课堂这一问题,根据新课改中普通高中新课标的四条基本理念,结合实践经验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新课改 新课标 流行歌曲 高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8-01
所谓流行歌曲是在一个时代流行,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歌曲, 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受时代政治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家对流行歌曲持有偏见态度,认为它是工业化的产物,商业性盈利是他首要目的,艺术性极低,并且它的历史较短,没有深层次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这种靡靡之音被认为是阻碍音乐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今中国流行音乐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流行歌曲能不能进入高中课堂?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我将根据新课改中的普通高中新课标的理念提出我的几点见解。
首先,普通高中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将审美体验贯穿于音乐课堂的始终。然而现在流行歌曲的产业化、商业化导致很多歌曲没有艺术价值可言,更谈不上音乐审美。例如: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人在门槛低和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他们丧失了道德底线,写出一批批内容低俗的网络歌曲,如《香水有毒》、《那一夜》、《钞票钞票我爱你》等,这样的歌曲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将严重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毒害他们的心灵。这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及时地引导他们,认真区分低俗和通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要从歌词内容上选择健康向上的歌曲,而且更要从旋律上斟酌,挑选出最具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获得了鉴别音乐的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是审美的前提条件,在我们湘教版的教材中选用了《黄土高坡》、《常回家看看》、《天堂》等优秀通俗歌曲,教师也可以自组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优秀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如《我相信》、《超越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引导学生聆听欣赏这些励志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不但可以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而且能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新课改中普通高中“音乐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标的又一重要理念。随着流行时尚潮流的侵蚀,同学们开始厌倦了古板陈腐的课本音乐,对于标新立异的青少年,流行歌曲自然是他们追逐的对象。但是在精英教育和正统教育的体系下,严肃音乐俨然是课本歌曲的主流,这种深蕴凝重的音乐,需要欣赏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才能领略到音乐的美感。相反流行歌曲却是大众的文化,它没有了艺术歌曲的神秘不可测,没有了美声、民族唱法专业的发声方法,它的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契合了学生们内心的渴望。如果我们一味地抵制流行歌曲,那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体现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轻松、快乐、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宽容地看待流行歌曲,积极利用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
再次,“注重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这也是新课改强调的重要理念。高中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体验过程,在课堂上我习惯创设实践创作环节,但是对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处于羞涩期,自信心不够,每次课堂上的艺术实践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有自告奋勇的。然而就在《通俗音乐》这堂课上,让我对我的学生刮目相看。从最早期的流行歌曲开始他们就跟着录音哼唱,尤其到了近代和现代流行歌曲他们齐唱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录音,要求同学表演唱时他们争相踊跃,居然还有一位男生表演《东方之珠》时,模仿刘德华和观众打招呼,更是拿起旁边的扫帚当话筒声情并茂地演唱,课堂气氛一度被推至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到最后的RAP创作环节,我们班有位男同学自己创编出一段英语RAP,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掌声不绝于耳,当时我被感动了,被震撼了。原来流行歌曲有如此魅力,让学生毫无顾忌,尽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一直被严肃音乐框住的激情终于释放。课后反思中,我提到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一味地抵制流行歌曲呢?这次成功的艺术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感受到了演唱二次创作的美,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最后,普通高中音乐课标中提到“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现在很多流行歌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流行歌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歌曲与戏曲的完美融合是典型代表,从《说唱脸谱》到《北京一夜》,都传递出浓浓的京剧韵味,通过音乐旋律表现出中国国粹的精髓;又如:《双截棍》展现出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青花瓷》是对中国的瓷器、书法的描绘;同时中国古典诗词也是歌词的创作源泉,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来自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一首《东风破》大量使用琵琶等民族乐器进行配器,加上古典诗词般的歌词,营造出凄美的意境,深受大家喜爱。这一系列的优秀中国风歌曲如果进入教学课堂,将会把民族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同学的心中,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关注本族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流行音乐中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如:《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是朝鲜传统歌曲,将朝鲜传统音乐和现代、西方的音乐元素完美的糅合在一起,体现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SHE的《不想长大》副歌旋律采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主题旋律,让古典与流行产生了交集。因此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同样也能让我们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现在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高中课堂完全不违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与时俱进,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要求,适时选择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的优秀流行歌曲融入课堂,通过正确的引导,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审美获得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版音乐教学论》 吴跃跃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流行歌曲进课堂的再思考》 欧洋 《大众文艺》2009年第16期
【关键词】新课改 新课标 流行歌曲 高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8-01
所谓流行歌曲是在一个时代流行,纯供人们娱乐消遣的歌曲, 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受时代政治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家对流行歌曲持有偏见态度,认为它是工业化的产物,商业性盈利是他首要目的,艺术性极低,并且它的历史较短,没有深层次的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这种靡靡之音被认为是阻碍音乐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如今中国流行音乐迅速发展,进入了一个千帆竞发、百花齐放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流行歌曲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流行歌曲能不能进入高中课堂?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我将根据新课改中的普通高中新课标的理念提出我的几点见解。
首先,普通高中新课标要求,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把握音乐的情感内涵,将审美体验贯穿于音乐课堂的始终。然而现在流行歌曲的产业化、商业化导致很多歌曲没有艺术价值可言,更谈不上音乐审美。例如: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一些人在门槛低和高额利益的诱惑下,他们丧失了道德底线,写出一批批内容低俗的网络歌曲,如《香水有毒》、《那一夜》、《钞票钞票我爱你》等,这样的歌曲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将严重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毒害他们的心灵。这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及时地引导他们,认真区分低俗和通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但要从歌词内容上选择健康向上的歌曲,而且更要从旋律上斟酌,挑选出最具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的流行歌曲让学生欣赏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获得了鉴别音乐的能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是审美的前提条件,在我们湘教版的教材中选用了《黄土高坡》、《常回家看看》、《天堂》等优秀通俗歌曲,教师也可以自组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优秀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如《我相信》、《超越梦想》、《我的未来不是梦》等,引导学生聆听欣赏这些励志歌曲,感受音乐情绪,不但可以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而且能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和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其次,新课改中普通高中“音乐面向全体学生”是新课标的又一重要理念。随着流行时尚潮流的侵蚀,同学们开始厌倦了古板陈腐的课本音乐,对于标新立异的青少年,流行歌曲自然是他们追逐的对象。但是在精英教育和正统教育的体系下,严肃音乐俨然是课本歌曲的主流,这种深蕴凝重的音乐,需要欣赏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才能领略到音乐的美感。相反流行歌曲却是大众的文化,它没有了艺术歌曲的神秘不可测,没有了美声、民族唱法专业的发声方法,它的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契合了学生们内心的渴望。如果我们一味地抵制流行歌曲,那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体现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轻松、快乐、全面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由此可见,宽容地看待流行歌曲,积极利用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的。
再次,“注重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这也是新课改强调的重要理念。高中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艺术体验过程,在课堂上我习惯创设实践创作环节,但是对于高中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处于羞涩期,自信心不够,每次课堂上的艺术实践都是赶鸭子上架,没有自告奋勇的。然而就在《通俗音乐》这堂课上,让我对我的学生刮目相看。从最早期的流行歌曲开始他们就跟着录音哼唱,尤其到了近代和现代流行歌曲他们齐唱的声音已经盖过了录音,要求同学表演唱时他们争相踊跃,居然还有一位男生表演《东方之珠》时,模仿刘德华和观众打招呼,更是拿起旁边的扫帚当话筒声情并茂地演唱,课堂气氛一度被推至高潮,同学们热情高涨,到最后的RAP创作环节,我们班有位男同学自己创编出一段英语RAP,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掌声不绝于耳,当时我被感动了,被震撼了。原来流行歌曲有如此魅力,让学生毫无顾忌,尽情展现自己的艺术才华。一直被严肃音乐框住的激情终于释放。课后反思中,我提到还有什么理由能让我们一味地抵制流行歌曲呢?这次成功的艺术实践活动,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意识,感受到了演唱二次创作的美,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最后,普通高中音乐课标中提到“注重弘扬民族文化”。现在很多流行歌曲掀起了一股“中国风”,让流行歌曲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流行歌曲与戏曲的完美融合是典型代表,从《说唱脸谱》到《北京一夜》,都传递出浓浓的京剧韵味,通过音乐旋律表现出中国国粹的精髓;又如:《双截棍》展现出自强不息的中华武术精神,《青花瓷》是对中国的瓷器、书法的描绘;同时中国古典诗词也是歌词的创作源泉,如: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来自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一首《东风破》大量使用琵琶等民族乐器进行配器,加上古典诗词般的歌词,营造出凄美的意境,深受大家喜爱。这一系列的优秀中国风歌曲如果进入教学课堂,将会把民族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同学的心中,潜移默化中增强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关注本族文化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流行音乐中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如:《大长今》主题歌《希望》是朝鲜传统歌曲,将朝鲜传统音乐和现代、西方的音乐元素完美的糅合在一起,体现出世界音乐的多元化。SHE的《不想长大》副歌旋律采用了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的主题旋律,让古典与流行产生了交集。因此这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同样也能让我们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现在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优秀的流行歌曲进入高中课堂完全不违背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与时俱进,按照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的内容要求,适时选择具有时代性、基础性的优秀流行歌曲融入课堂,通过正确的引导,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审美获得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版音乐教学论》 吴跃跃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2]《流行歌曲进课堂的再思考》 欧洋 《大众文艺》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