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l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學一学,体验生活。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孩子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孩子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孩子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大富豪啤酒,步步领鲜”、“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童诗审美化的教学, 契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美的诗境中感知形象美,体验情感美,鉴赏意象美,创造情意美,真正徜徉在诗意的海洋,获得知识,升华心灵,陶冶性情,快乐成长.  关键词:童诗 审美化 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  著名的儿童文学家金波先生早就在呼唤诗教,呼唤“让孩子们读点诗”。因为童诗契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在进行着不断地改革。目前学生因为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思想上面多少都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面对于这样的一种形式,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需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情况,应对新的问题,通过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的内容多和道德与法治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该门学科的优势,进行
期刊
人在童年时期的游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规则的重要途径。在玩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到新的经验,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迅速发展。也可以说,很多游戏,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演练。而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却缺失了游戏的一些必要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得到正确有效的引导,甚至还可能经历过比较深的创伤,对心灵造成一些影响,阻碍了心理的发展,也影响了正常生活,形成心
期刊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及依据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叫心智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an)所创的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简单有效。它能改进学习能力,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笔者作为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经历了刚刚过去的中考,英语成绩还算是可圈可点的,今天给大家简单说说我的一些感受及建议,望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说起英语复习的具体方法,我只想把我觉得更有效或必须抓的几点说一下。  第一,英语的听力。必须天天抓,课课盯。听力30分,重点在后面的短文理解和短文填空。我们老师不能仅仅靠下午的听力时间来训练,更何况一些孩子不認真听,我们从九年级一开始就可以每天每节英语课前5分钟听一篇短文填空,老师把每种可
期刊
学生因人而异,对待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是各有不同,通常一个教学班有五、六十个学生,每个人的地理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对地理的接受能力千差万别,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在教学上不可能把全体学生拉到同一条“起跑线”上进行“齐步走”。如果以优生为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就会导致中后生因跟不上而最终失去学习地理的信心;如果以中后生为标准确定学习目标,就会抑制优生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因材施教,设立
期刊
摘要:為了充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文章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紧密联系知识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织学生讨论环节展开重要论述。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  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作为历史教育者应该怎么样去做呢?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么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题优势,才能在45分钟内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课程的设置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增强学生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其更多的还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思想,而传统文化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教育功能,将其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能够更好地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同时还能有效对学生展开思想情感、文化修养以及道德修养等多方面的陶冶与促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传统文化管理;教育功能  一、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功能的有效发
期刊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那么,这就要求要把作文教学与创新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就此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
期刊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基于科学探究可以助力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建构与发展知识,让学生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以及更全面地认识科学。结合学科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将教育技术与科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教师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科学;科学探究  教育部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科学领域中负责指导学生进行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