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构造性方法证明了拟线性抛物型方程边值问题的T—周期古典解的存在性,同时证明了T—周期古典解的比较原理和唯一性定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构造性方法证明了拟线性抛物型方程边值问题的T—周期古典解的存在性,同时证明了T—周期古典解的比较原理和唯一性定理。
其他文献
利用Schaefer(1971)第二章中的定理5.4,在完备局部凸拓朴向量空间中定义了一种比Eggle(1980,1982)所定义的更广泛的积分,从而把对取值于完备局部凸空间的函数的可积性的研究转化成对一族B值函数的可积性的研究.
文章概要介绍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核心计划之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科学计划。阐述了该计划的形成历史、科学目标以及主要研究内容。指出LUCC研究目的是改善对全球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动态过程(或动力学)的认识,以着重提高规划土地覆盖变化的能力。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积累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特征,即降水在增减波动中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与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大的趋势相反,冰芯中的Ca含量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说明大气中尘埃含量随气候的变暖逐渐减少。这和我们
陆地生态样带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的陆地样带——中国东北森林—草原陆地样带(NECT)的提出为中国全球变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该样带在东经112°~130°30′间沿北纬43°30′设置,长约1600km,是一条中纬度温带以降水为驱动因素的梯度,具有良好的植被、土壤、土地利用、气候等环境因素的过渡特征。文章介绍了中国东北森林—草原样带的确定、生态特征及在数
地球在其约46亿年的生命史中,多次出现大冰期,关于其形成原因是地球科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促使地球系统演化的力源主要来自哪一圈层?气体具有最大的激活能,但大气圈仅占地球总质量的10-6,它不可能是主要圈层。固态的激活能最低,下地幔和地内核亦不大可能在地球系统演化中扮演主要角色。地球外核是液态,具有较高的激活能,它约占现代地球系统总质量的30%,故可认为它是地球系统演化的主要活动圈层。作为旋转地球上的
文章根据对周口店地区四个哺乳动物群的分析,讨论了该区早更新世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变迁。第18地点显示了约1.90MaB.P.的干凉气候和森林—草原植被。第12地点指示了1.70MaB.P.的湿热气候和茂密森林生态环境。东洞则记录了1.20MaB.P.的干冷气候和草原景观。到第9地点时(约1.00~0.90MaB.P.),气候炎热,森林和草原植被同时发育
前言地球不同圈层生物的、化学的和物理的不同时空尺度地质演化记录,小到沉积层中的潮汐韵律,大到全球古大陆的聚散旋回,总体上在地质历史中都显示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周期性特征。这种周期性在地质学中通常称为韵律和旋回,在不同分支学科中具有不同的内容。地球演化史中...
行星摄动与10万年周期的冰期与间冰期交替杨学祥白岩郑文瑞刘淑琴(长春科技大学,长春,130026)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偏心率的变化范围,张家祥(1982)的计算值为00024~00571。地球轨道偏心率的变化是由行星对地球的长期摄动引起的。天体力...
太阳系银河年脉动与行星热状态变化杨学祥刘淑琴郑文瑞陈殿友(长春科技大学,长春,130026)笔者已证明自转系统中地球重力收缩造成的位能降低并没有完全转换为热能,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旋转动能;其逆过程亦成立。这是与非自转系统完全不同的能量转换形式。这一原...
阐述了高质量印刷的4种方法:高精细度印刷、调频网印刷、高密度印刷、6~7色印刷以及它们的印刷效果和有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