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周小川提出资金池一说后,资金池就成为国内金融业的救命稻草。不仅银行这样传统的金融巨头把资金池玩得风生水起,就连P2P之类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开始靠着它忽悠投资人。在P2P野蛮生长的大背景下,“资金池”已成为世人对这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最大担忧。
中国人民银行对P2P网贷提出的三条红线是: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资金池”不仅仅是作为一条监管红线存在,最近更是被扣上了“P2P网贷平台跑路最大元凶”的帽子。为此,《CM华夏理财》实地采访了多家网贷平台。
模糊的资金池概念
“资金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监管层自己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基本上是你问十个平台老总就会得到十个不同的回答。”网贷天眼CEO田维赢在接受《CM华夏理财》的采访时表示,虽然他接触的平台越来越多,但是他本人反而对于“资金池”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懒投资的联合创始人&CEO 张磊在接受采访时则不无调侃地说:“监管层自己对这个定义都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理解。”而零壹财经CEO柏亮在接受《CM华夏理财》的采访时更是直接表示:“资金池的定义很模糊。”
在柏亮看来,目前争议较大的、典型的资金池,主要是指平台募集资金池。其中,一些P2P平台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出资人不清楚所投资金的去向,也不知道所投标的债权期限。
当然,还有一些平台把借款需求归集起来包装成理财产品,然后募集资金来对接这些理财产品,出资人买到的不是直接对应的具体债权,而是资产包份额。在柏亮看来,这类情况下,出资人的资金一般都会被归集到P2P平台的账户,而这对于出资人来说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果我们把‘资金池’的定义锁定在这个范畴,就不能说没有一家平台是“干净”的,因为很多平台都没有类似的产品。”柏亮认为,虽然目前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把“资金池”当成一只过街老鼠,但“资金池”本身并不代表“脏”,它代表的只是一个风险程度,而出资人则需要清楚地判断自己买了什么样的产品。
另外,一些观点认为,只要投资人充值的钱进入了平台的账号,平台就有能力支配这部分资金,就算“资金池”。在柏亮看来,事实上,平台“可以”支配这些资金与平台在投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动用了投资人的资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资金托管,相信随着监管细则的出台和资金托管规定的明确,这类所谓的‘资金池’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平台非法挪用投资人的资金。”在这个平均每天都会有2-3家平台倒闭的寒冬,对于P2P平台来说,监管细则和托管规定的出台或许是一件不错的保暖内衣。
越托管的平台越容易死掉
目前,P2P平台资金托管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纯通道模式、分账模式和托管型账户。
纯通道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仅作为支付通道;分账模式下,平台在第三方支付上开设一个结算账户(主账户),平台本身的服务费收入等都对应有一个子账户,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其实对于账户内的资金流动并无实质监控;而托管型账户为投资人和借款人设置虚拟二级账户,实现点对点的资金流动监控,这样降低了P2P网贷平台“资金池”风险。有数据显示,托管模式也是目前P2P平台接入最多的资金托管模式。
“但实际上,越托管的平台它就越容易死掉。”在田维赢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托管,要求P2P平台必须按时还款,如果平台的资金体量过大,同时出现了集中兑付和企业坏账的情况,那么,平台就很容易死掉。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数据,2013年中国家庭民间金融市场规模为 5.28 万亿,比 2011 年的 4.47 万亿上升18%;22.3% 的中国家庭有民间负债,约有 166 万户家庭对外高息放贷,高息借贷的资金规模超过 7500 亿元,年利率平均为 36.2%。所以,P2P的背后是庞大的民间借贷。
既然是放贷款,就一定会有贷款收不回来的坏账问题,就连银行有时都不能够正常还款,P2P就更不用说了。
“对这个行业研究越深,我就越敬畏这个行业。”在田维赢看来,目前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多半没有任何金融经验,平台也几乎没有金融背书,因此,这个行业最怕的就是挤兑。
如果平台一旦出事,投资人立马就会撤资。但资金如果一直处于净流出大于净流入状态,那么,这个平台最后一定会死掉。田维赢分享了一个真实的平台案例:一个代收了8个亿的平台,老板非常害怕风险,准备了2个亿的现金放在银行里存着,而这个平台的平均借款额度在7万-8万。“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所以,真正的平台一定是对网贷充满敬畏之心的平台。虽然人人都可以开平台,但不敬业的人肯定会死。”
没了资金池,平台拿什么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本身就是市场顽疾,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刚性兑付必然会打破。而随着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制度等金融改革措施逐步出台,中国金融业的刚性兑付环境也将会发生改变。
在P2P领域,刚性兑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兜底”,也就是全额本息保障。目前,平台承诺的本息保障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自身提供担保、引入第三方担保、抵押、质押、风险准备金等。
当然,所有这些兜底的方式都存在兜底能力的问题,比如平台自身的资金、资产实力,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抵押质押物的价值及变现能力、风险准备金对坏账的覆盖能力等。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当真正发生大规模风险的时候,谁都有可能兜不了底。
“所以,平台承诺全额本息保障,都只是说以某种方式来提供保障,但并不等于具备全额本息保障的能力。”在柏亮看来,出资人真正要看的并不是平台承诺什么,而是要仔细考量一下,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况,这个平台有没有能力兑现承诺。
“当然,是否有能力兑现承诺,与资金池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在柏亮看来,P2P平台设立了保证金池、风险金池、互保金池等多重保护机制,为投资人进行全额本息担保。这种情况虽然也算是“资金池”,但是跟我们前面讨论的资金池不是一个概念。“这类资金池的账户如果能够独立管理,则可以和实际的交易隔离。”
而在交易过程中募集的“资金池”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向,使投资人无法掌握自己的资金用途和投资标的。目前,被监管层严格禁止的“资金池”概念一般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其关键就是不能让P2P平台私自挪用投资人的资金,进而避免出现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等事件。
如何避免掉入“资金池”陷阱?
P2P平台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实际的借款需求,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投资人则可根据其提供的信息,作出是否投资的判断。
“先募集资金再放贷,而且由平台来决定资金的去向,本质上就是银行业务,而经营银行业务是需要法定资质的。”在柏亮看来,如果把借款需求或债权打包,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来对接这些资产包,本质上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社会公众,也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因此,此类资金池容易引发公众性风险,触及法律边界。
那么,面对P2P“资金池”,投资者该如何识别?
1)看借款人是否明确,是先有实际借款人,还是平台先归集资金;
2)看投资合同的具体约定,是否明确所投资金去向和用途;
3)看是否有明确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投资资金的划拨权限是在平台还是在投资者本人手中;
4)看看自己在平台账户里的余额能不能随时提现,如果不能提现说明平台很可能挪用了投资人的资金。
业内一直有P2P平台将要大洗牌的预估,在田维赢看来,这个大洗牌需要一个导火索:2015年1月份出台政策。如果政策是在2015年1月份出台,由于刚过完冬天,平台新的贷款业务很少,投资人的信心不会大幅丧失。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网贷有风险,且投且珍惜。
中国人民银行对P2P网贷提出的三条红线是: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资金池”不仅仅是作为一条监管红线存在,最近更是被扣上了“P2P网贷平台跑路最大元凶”的帽子。为此,《CM华夏理财》实地采访了多家网贷平台。
模糊的资金池概念
“资金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监管层自己目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基本上是你问十个平台老总就会得到十个不同的回答。”网贷天眼CEO田维赢在接受《CM华夏理财》的采访时表示,虽然他接触的平台越来越多,但是他本人反而对于“资金池”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懒投资的联合创始人&CEO 张磊在接受采访时则不无调侃地说:“监管层自己对这个定义都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当然也有自己的理解。”而零壹财经CEO柏亮在接受《CM华夏理财》的采访时更是直接表示:“资金池的定义很模糊。”
在柏亮看来,目前争议较大的、典型的资金池,主要是指平台募集资金池。其中,一些P2P平台先归集资金,再寻找借款对象,出资人不清楚所投资金的去向,也不知道所投标的债权期限。
当然,还有一些平台把借款需求归集起来包装成理财产品,然后募集资金来对接这些理财产品,出资人买到的不是直接对应的具体债权,而是资产包份额。在柏亮看来,这类情况下,出资人的资金一般都会被归集到P2P平台的账户,而这对于出资人来说存在很大的风险。
“如果我们把‘资金池’的定义锁定在这个范畴,就不能说没有一家平台是“干净”的,因为很多平台都没有类似的产品。”柏亮认为,虽然目前无论是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把“资金池”当成一只过街老鼠,但“资金池”本身并不代表“脏”,它代表的只是一个风险程度,而出资人则需要清楚地判断自己买了什么样的产品。
另外,一些观点认为,只要投资人充值的钱进入了平台的账号,平台就有能力支配这部分资金,就算“资金池”。在柏亮看来,事实上,平台“可以”支配这些资金与平台在投资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动用了投资人的资金,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到资金托管,相信随着监管细则的出台和资金托管规定的明确,这类所谓的‘资金池’有望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平台非法挪用投资人的资金。”在这个平均每天都会有2-3家平台倒闭的寒冬,对于P2P平台来说,监管细则和托管规定的出台或许是一件不错的保暖内衣。
越托管的平台越容易死掉
目前,P2P平台资金托管分为以下几种模式:纯通道模式、分账模式和托管型账户。
纯通道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仅作为支付通道;分账模式下,平台在第三方支付上开设一个结算账户(主账户),平台本身的服务费收入等都对应有一个子账户,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其实对于账户内的资金流动并无实质监控;而托管型账户为投资人和借款人设置虚拟二级账户,实现点对点的资金流动监控,这样降低了P2P网贷平台“资金池”风险。有数据显示,托管模式也是目前P2P平台接入最多的资金托管模式。
“但实际上,越托管的平台它就越容易死掉。”在田维赢看来,真正意义上的托管,要求P2P平台必须按时还款,如果平台的资金体量过大,同时出现了集中兑付和企业坏账的情况,那么,平台就很容易死掉。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的调查数据,2013年中国家庭民间金融市场规模为 5.28 万亿,比 2011 年的 4.47 万亿上升18%;22.3% 的中国家庭有民间负债,约有 166 万户家庭对外高息放贷,高息借贷的资金规模超过 7500 亿元,年利率平均为 36.2%。所以,P2P的背后是庞大的民间借贷。
既然是放贷款,就一定会有贷款收不回来的坏账问题,就连银行有时都不能够正常还款,P2P就更不用说了。
“对这个行业研究越深,我就越敬畏这个行业。”在田维赢看来,目前整个行业的从业者多半没有任何金融经验,平台也几乎没有金融背书,因此,这个行业最怕的就是挤兑。
如果平台一旦出事,投资人立马就会撤资。但资金如果一直处于净流出大于净流入状态,那么,这个平台最后一定会死掉。田维赢分享了一个真实的平台案例:一个代收了8个亿的平台,老板非常害怕风险,准备了2个亿的现金放在银行里存着,而这个平台的平均借款额度在7万-8万。“互联网金融的本质还是金融,所以,真正的平台一定是对网贷充满敬畏之心的平台。虽然人人都可以开平台,但不敬业的人肯定会死。”
没了资金池,平台拿什么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本身就是市场顽疾,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刚性兑付必然会打破。而随着存款保险制度、银行破产制度等金融改革措施逐步出台,中国金融业的刚性兑付环境也将会发生改变。
在P2P领域,刚性兑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兜底”,也就是全额本息保障。目前,平台承诺的本息保障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自身提供担保、引入第三方担保、抵押、质押、风险准备金等。
当然,所有这些兜底的方式都存在兜底能力的问题,比如平台自身的资金、资产实力,担保公司的担保能力,抵押质押物的价值及变现能力、风险准备金对坏账的覆盖能力等。真实的情况往往是:当真正发生大规模风险的时候,谁都有可能兜不了底。
“所以,平台承诺全额本息保障,都只是说以某种方式来提供保障,但并不等于具备全额本息保障的能力。”在柏亮看来,出资人真正要看的并不是平台承诺什么,而是要仔细考量一下,如果发生最坏的情况,这个平台有没有能力兑现承诺。
“当然,是否有能力兑现承诺,与资金池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在柏亮看来,P2P平台设立了保证金池、风险金池、互保金池等多重保护机制,为投资人进行全额本息担保。这种情况虽然也算是“资金池”,但是跟我们前面讨论的资金池不是一个概念。“这类资金池的账户如果能够独立管理,则可以和实际的交易隔离。”
而在交易过程中募集的“资金池”是为了控制资金的流向,使投资人无法掌握自己的资金用途和投资标的。目前,被监管层严格禁止的“资金池”概念一般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其关键就是不能让P2P平台私自挪用投资人的资金,进而避免出现非法吸储和集资诈骗等事件。
如何避免掉入“资金池”陷阱?
P2P平台的基本原理就是根据实际的借款需求,提供相关的信息服务,投资人则可根据其提供的信息,作出是否投资的判断。
“先募集资金再放贷,而且由平台来决定资金的去向,本质上就是银行业务,而经营银行业务是需要法定资质的。”在柏亮看来,如果把借款需求或债权打包,再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来对接这些资产包,本质上是资产证券化业务。而资产证券化业务涉及社会公众,也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因此,此类资金池容易引发公众性风险,触及法律边界。
那么,面对P2P“资金池”,投资者该如何识别?
1)看借款人是否明确,是先有实际借款人,还是平台先归集资金;
2)看投资合同的具体约定,是否明确所投资金去向和用途;
3)看是否有明确的第三方资金托管,投资资金的划拨权限是在平台还是在投资者本人手中;
4)看看自己在平台账户里的余额能不能随时提现,如果不能提现说明平台很可能挪用了投资人的资金。
业内一直有P2P平台将要大洗牌的预估,在田维赢看来,这个大洗牌需要一个导火索:2015年1月份出台政策。如果政策是在2015年1月份出台,由于刚过完冬天,平台新的贷款业务很少,投资人的信心不会大幅丧失。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网贷有风险,且投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