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融合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势。惠普投入融合,是为了引领大势并传递价值;企业客户投入融合,则是因为顺势而为将真正实现以服务支撑业务成长,他们才是大势真正的创造者。
产业融合、三网融合、架构融合……如果到现在你还没有关注融合的趋势,并以此来审视自己未来的业务成长,你可就真的落后了。3月9日,惠普“融合改变未来”巡展北京站迎来了满座高朋,300多位来自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以及大型企业的管理高层齐聚于此,他们迫切想弄清楚的也正是“融合”。融合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融合?融合又将怎样改变企业的未来?
融合改变了什么
在论坛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来自各行业的CIO,他们的任务是相似的,而为此要承受压力和烦恼却各不相同。简单来分类,他们遭遇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成本、能源、管理和应变等方面,而且往往是交错出现,一项单独的技术很难让他们从烦恼中解脱。
采购、维护各类设备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预算捉襟见肘是最常见的问题,对于成本敏感型企业来说,数据中心早已是个大包袱;即便是对于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对成本并不过分敏感的用户来说,比如石油勘探企业、科研院所,能源也是个大问题,电力和空间的局限,让他们在考虑扩展时倍感忧心。同样,因为IT设备过分扩张导致的管理难题,因为新业务频繁上线或业务非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快速部署问题,也同样困扰着CIO。环境在改变,挑战也在增加并不断改变形态,林林总总的挑战背后,其实正酝酿着一场重大变革——融合。在变革前夜,企业客户的疑问是,融合真的是一剂灵药吗?
确切地说,从资源池化、灵活扩展及配置、使用虚拟化手段等特征来看,融合实际上与云计算是一脉相承的。云计算是未来计算必然出现的一种形态,融合就是实现云计算的必经之路。
“融合基础架构”是惠普今年力推的一项策略,其要义就是通过统一管理,用虚拟化技术把企业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以及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池化,这样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分割、组合,动态地适应企业的业务,以服务方式提供IT基础设施的愿景才能实现真正落地。
誰将率先从中受益
企业用户的IT成熟度是阶梯式成长的。有一定规模的、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架构的升级,当然会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用户层面,有几类用户对融合的反应最为直接而强烈。对于计划建设私有云的企业来说,他们拥有一定规模的自建数据中心,正考虑朝融合基础架构的方向发展,IT设施集中后不仅便于管理,也能节省成本,增效降耗。
对于金融、电信等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行业用户来说,他们对于绿色以及业务快速部署的需求,也决定了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融合。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他们不仅提供3G的常规电信服务,也计划面向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IT基础设施自然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目前还新出现一类虚拟运营商,他们并不运营实体数据中心,而是运用代理方式,批发硬件资源提供服务。无论是基础架构还是软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这都需要有动态、弹性、智能的融合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惠普的充足底气
惠普企业业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文胜表示,惠普之所以推进“融合基础架构”这样的企业战略,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一方面是基于惠普对于未来IT发展趋势的洞察,同时也是惠普在帮助客户应对挑战时思考的必然选择,而且也基于惠普当前的市场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之一,惠普已经拥有了帮助企业客户融合基础架构、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能力。
在领先的融合基础架构之下,惠普已经部署了全面的产品支撑。杨文胜告诉记者,在此次巡展中,惠普将重点展示惠普刀片系统矩阵(HP BladeSystem Matrix),“这是最能直观体现融合基础架构理念的产品,也是业界首个云概念落地产品。”杨文胜说。
惠普刀片系统矩阵基于惠普刀片系统组合,把软件、服务器、存数、网络全部集成为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很快从中受益,不必对数据中心的全部投资采用“淘汰换代”的方式。惠普的技术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使用惠普刀片系统矩阵简化部署,自动配置,企业可以节省近八成的运营成本,在八个月内就能实现投资回收,在三年内就能实现323%的潜在投资回报率。这些数字无疑会让那些为压缩或稳定运营成本头疼的CIO们重新算起了运营账。
“你会很快看到惠普将陆续有企业级新产品推出来,而且都是在融合基础架构理念之下推出的产品。”杨文胜婉拒了记者关于细节的进一步追问,“这目前还属于企业机密,我还不能透露,但后面的精彩绝对值得你关注。”
杨文胜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企业用户新建数据中心没有历史负担,融合相对容易。而对于已经进行拥有大量IT资产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分步骤实现基础架构融合?惠普提供了怎样的路线图?
杨文胜:新技术导入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且或多或少在采用一些融合技术,当他们认识到融合是发展方向,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分阶段做不同的准备。数据中心的很多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我们考虑帮助用户在受限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共享,并将其他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空间受限,将传统机架服务器转为惠普刀片服务器、刀片系统矩阵,就能最大程度地解决扩展问题,其他方面也类似。
融合是逐渐进行的,我们会评估用户的现有状况。比如机房改造、网络改造、存储改造、计算部署,惠普都会有相应的咨询技术人员和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产品层面也是如此,惠普刀片系统矩阵只是第一款,后面我们还会陆续有支撑架构融合的产品推出来。
记者:惠普为客户提供的融合方案十分依赖虚拟化技术,作为客户虚拟化技术的唯一提供源,惠普如何保证自己提供的虚拟化技术是最优的,最适合企业客户的?
杨文胜:围绕基础架构的各层面,的确都有很多相应的虚拟化技术。惠普不会开发所有的技术或设备,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收购或采用市场上最好的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会评估用户的应用环境,再进行选择。惠普的另一个优势是拥有十分强大的实施团队,在国外的实施案例非常多,可以与国内的企业客户进行经验分享,并采取最合适的技术。惠普拥有丰富的经验、丰富的资源,并且能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这些优势是专门做虚拟化软件的公司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难以比拟的。
产业融合、三网融合、架构融合……如果到现在你还没有关注融合的趋势,并以此来审视自己未来的业务成长,你可就真的落后了。3月9日,惠普“融合改变未来”巡展北京站迎来了满座高朋,300多位来自金融、电信、政府等行业以及大型企业的管理高层齐聚于此,他们迫切想弄清楚的也正是“融合”。融合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融合?融合又将怎样改变企业的未来?
融合改变了什么
在论坛现场,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来自各行业的CIO,他们的任务是相似的,而为此要承受压力和烦恼却各不相同。简单来分类,他们遭遇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成本、能源、管理和应变等方面,而且往往是交错出现,一项单独的技术很难让他们从烦恼中解脱。
采购、维护各类设备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预算捉襟见肘是最常见的问题,对于成本敏感型企业来说,数据中心早已是个大包袱;即便是对于那些对性能要求较高,对成本并不过分敏感的用户来说,比如石油勘探企业、科研院所,能源也是个大问题,电力和空间的局限,让他们在考虑扩展时倍感忧心。同样,因为IT设备过分扩张导致的管理难题,因为新业务频繁上线或业务非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快速部署问题,也同样困扰着CIO。环境在改变,挑战也在增加并不断改变形态,林林总总的挑战背后,其实正酝酿着一场重大变革——融合。在变革前夜,企业客户的疑问是,融合真的是一剂灵药吗?
确切地说,从资源池化、灵活扩展及配置、使用虚拟化手段等特征来看,融合实际上与云计算是一脉相承的。云计算是未来计算必然出现的一种形态,融合就是实现云计算的必经之路。
“融合基础架构”是惠普今年力推的一项策略,其要义就是通过统一管理,用虚拟化技术把企业的服务器、存储、网络、软件以及供电、制冷等基础设施池化,这样就可以对资源进行分割、组合,动态地适应企业的业务,以服务方式提供IT基础设施的愿景才能实现真正落地。
誰将率先从中受益
企业用户的IT成熟度是阶梯式成长的。有一定规模的、应用比较成熟的行业在这一理念指导下进行架构的升级,当然会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用户层面,有几类用户对融合的反应最为直接而强烈。对于计划建设私有云的企业来说,他们拥有一定规模的自建数据中心,正考虑朝融合基础架构的方向发展,IT设施集中后不仅便于管理,也能节省成本,增效降耗。
对于金融、电信等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的行业用户来说,他们对于绿色以及业务快速部署的需求,也决定了他们正在密切关注融合。尤其是电信运营商,他们不仅提供3G的常规电信服务,也计划面向消费者提供增值服务,IT基础设施自然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目前还新出现一类虚拟运营商,他们并不运营实体数据中心,而是运用代理方式,批发硬件资源提供服务。无论是基础架构还是软件,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这都需要有动态、弹性、智能的融合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惠普的充足底气
惠普企业业务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杨文胜表示,惠普之所以推进“融合基础架构”这样的企业战略,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一方面是基于惠普对于未来IT发展趋势的洞察,同时也是惠普在帮助客户应对挑战时思考的必然选择,而且也基于惠普当前的市场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之一,惠普已经拥有了帮助企业客户融合基础架构、提供高性价比产品的能力。
在领先的融合基础架构之下,惠普已经部署了全面的产品支撑。杨文胜告诉记者,在此次巡展中,惠普将重点展示惠普刀片系统矩阵(HP BladeSystem Matrix),“这是最能直观体现融合基础架构理念的产品,也是业界首个云概念落地产品。”杨文胜说。
惠普刀片系统矩阵基于惠普刀片系统组合,把软件、服务器、存数、网络全部集成为一个平台,用户可以很快从中受益,不必对数据中心的全部投资采用“淘汰换代”的方式。惠普的技术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使用惠普刀片系统矩阵简化部署,自动配置,企业可以节省近八成的运营成本,在八个月内就能实现投资回收,在三年内就能实现323%的潜在投资回报率。这些数字无疑会让那些为压缩或稳定运营成本头疼的CIO们重新算起了运营账。
“你会很快看到惠普将陆续有企业级新产品推出来,而且都是在融合基础架构理念之下推出的产品。”杨文胜婉拒了记者关于细节的进一步追问,“这目前还属于企业机密,我还不能透露,但后面的精彩绝对值得你关注。”
杨文胜答本报记者问
记者:企业用户新建数据中心没有历史负担,融合相对容易。而对于已经进行拥有大量IT资产的企业来说,他们应该如何分步骤实现基础架构融合?惠普提供了怎样的路线图?
杨文胜:新技术导入的确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并且或多或少在采用一些融合技术,当他们认识到融合是发展方向,就可以从不同角度分阶段做不同的准备。数据中心的很多资源都是稀缺资源,我们考虑帮助用户在受限资源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共享,并将其他资源利用最大化。比如空间受限,将传统机架服务器转为惠普刀片服务器、刀片系统矩阵,就能最大程度地解决扩展问题,其他方面也类似。
融合是逐渐进行的,我们会评估用户的现有状况。比如机房改造、网络改造、存储改造、计算部署,惠普都会有相应的咨询技术人员和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产品层面也是如此,惠普刀片系统矩阵只是第一款,后面我们还会陆续有支撑架构融合的产品推出来。
记者:惠普为客户提供的融合方案十分依赖虚拟化技术,作为客户虚拟化技术的唯一提供源,惠普如何保证自己提供的虚拟化技术是最优的,最适合企业客户的?
杨文胜:围绕基础架构的各层面,的确都有很多相应的虚拟化技术。惠普不会开发所有的技术或设备,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收购或采用市场上最好的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会评估用户的应用环境,再进行选择。惠普的另一个优势是拥有十分强大的实施团队,在国外的实施案例非常多,可以与国内的企业客户进行经验分享,并采取最合适的技术。惠普拥有丰富的经验、丰富的资源,并且能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这些优势是专门做虚拟化软件的公司或者规模较小的公司难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