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16日,《留学》杂志受邀参加第五届中法环境月活动。本届中法环境月是自9月15日开幕,持续到10月14日,主题为:饮,食,呼吸(Respirer,Boire, Manger)。作为中法合作交流的标志性活动,本届中法环境月将首次在巴黎及中国22座城市同时开展55个项目,活动多达130场。围绕健康与环境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展开,本次活动聚焦污染引发的危机,解决污染问题的措施,同时探讨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2018年伊始,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曾大力号召全法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对抗气候变暖。中法两国于2018年年底启动中法环境年,通过更密切的协商为未来的重要国际会议,即2018年年底在波兰卡托维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24)、2020年在中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做准备。
中法环境月便是中法两国在环境问题上积极合作的体现,此次环境月将聚焦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以包括展览、喜剧、音乐、电影、文学类及科学类讲座、手工作坊等文化形态作为载体,与巴黎及中国22座城市的观众深度探讨人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选择绿色生活推动可持续发展
8月30日环境月发布会当天,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先生(Robert Lacombe),向到場媒体及嘉宾抛出了本届中法环境月最需要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如何解决?
环境污染早已不是一个只有行业专家需要关注的话题,而是和所有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污染引发的危机,解决污染问题的措施,以及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的影响。自从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议》之后,中法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在本届中法环境月中,两国又会一同推出什么样的活动,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到自身与环境之间不可分的联系。
环境污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行业专家关注的问题,在整个地球都面临威胁与挑战。本届中法环境月较2017年增添了20多项,得到了各界杰出人士的支持。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中国从环境保护的倡议提出到现在,群众的社会环境意识普遍提升。“我们为大气的贡献是肉眼可见的,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人们意识依旧较为淡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紧缺性已达到人均120立方米。我们现在每喝10杯水,其中有7杯来自于1200公里以外的丹江口。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调水本身对河流下游和周围环境产生了影响,于此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其次是要培养节水意识。在水资源的使用方面,要做出绿色选择,从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因此,马军呼吁绿色生活方式。
艺术为人类生活带来思考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行业专家关注的话题,电影人、装置艺术家、舞者及舞台剧导演都在创作中开始关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饮、食、呼吸。
导演以曼纽尔·德玛西-莫塔、演员弗朗索瓦·克鲁塞、装置艺术家法布里斯·海博、木偶艺术家吉赛尔·维也纳及米歇尔·布拉吉都为大家带来自己精彩的作品。而编舞拉希德·乌兰登通过作品强有力地为观众揭示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对整个星球的尊重与敬畏”,此次环境月活动中也邀请了深受环保意识影响的爵士乐及电子乐乐队。
此次活动中以加缪戏剧作品《围城状态》为代表,该部戏剧作品出版于二战结束时的加缪剧作,巴黎秋季艺术节总监、法国著名当代戏剧前卫导演2017年度新作《围城状态》,巴黎城市剧院剧团,首次重磅访华演出。
戏剧《围城状态》创作于加缪的著名长篇哲理小说《鼠疫》出版后的第二年,1948年。虽然剧中主题人物亦名“鼠疫”,但该剧与小说《鼠疫》却是两部彼此独立的作品,而非小说的戏剧改编。在剧作的前言中,加缪写道:“该剧并非一部传统结构的戏剧,而是从抒情独白、哑剧、对白、滑稽剧、合唱到集体戏剧的一场融合所有戏剧性表达形式的演出。”
刘烨谈环保:一件特别实在的小事
众所周知,刘烨的家人热衷于环保。作为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大使,刘烨参与了许多保护濒危动物的公益活动,而刘烨的妻子安娜也曾担任第四届中法环境月的推广大使。
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刘烨,作为本届中法环境月的宣传大使出席此次活动。呼吁大家在环境保护需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当被媒体问及如何理解“饮、食、呼吸”这个主题时,刘烨表示,环保从来都不是一个空谈的话题,而2018年的主题更多的是以小见大,以人为本,“环保是一件特别实在的事”。刘烨以自身为例,教大家如何从小事做起,比如:刷牙、洗脸不要总是打开水龙头,要懂得节水。此外,他还透露,他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小习惯,家里一般都是在外面买早餐,他和他的家人都是自带饭盒打包回来。
作为中法密切合作的象征,中法环境月迄今已举办五次,旨在通过各种环保主题,引导大家在各个层面改善地球环境。
每一个商品包括智能手机、快消服装的使用背后蕴含着大量的水投入和排放,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鼓励与支持。目前我国开展了很多小手拉大手活动,对于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为重视,保护环境意识应从娃娃抓起,通过此次中法环境月活动,加深两国文化交流,在环境保护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8年伊始,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曾大力号召全法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对抗气候变暖。中法两国于2018年年底启动中法环境年,通过更密切的协商为未来的重要国际会议,即2018年年底在波兰卡托维兹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四次缔约方大会(COP24)、2020年在中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做准备。
中法环境月便是中法两国在环境问题上积极合作的体现,此次环境月将聚焦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用更加“接地气”的方式,以包括展览、喜剧、音乐、电影、文学类及科学类讲座、手工作坊等文化形态作为载体,与巴黎及中国22座城市的观众深度探讨人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的影响。
选择绿色生活推动可持续发展
8月30日环境月发布会当天,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参赞罗文哲先生(Robert Lacombe),向到場媒体及嘉宾抛出了本届中法环境月最需要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环境污染如何解决?
环境污染早已不是一个只有行业专家需要关注的话题,而是和所有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污染引发的危机,解决污染问题的措施,以及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的饮食习惯对环境的影响。自从2017年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议》之后,中法两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在本届中法环境月中,两国又会一同推出什么样的活动,让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到自身与环境之间不可分的联系。
环境污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不仅仅是行业专家关注的问题,在整个地球都面临威胁与挑战。本届中法环境月较2017年增添了20多项,得到了各界杰出人士的支持。
中国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中国从环境保护的倡议提出到现在,群众的社会环境意识普遍提升。“我们为大气的贡献是肉眼可见的,但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人们意识依旧较为淡薄。以北京的水资源为例,北京的水资源紧缺性已达到人均120立方米。我们现在每喝10杯水,其中有7杯来自于1200公里以外的丹江口。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调水本身对河流下游和周围环境产生了影响,于此我们首先要学会感恩,其次是要培养节水意识。在水资源的使用方面,要做出绿色选择,从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发展。”因此,马军呼吁绿色生活方式。
艺术为人类生活带来思考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行业专家关注的话题,电影人、装置艺术家、舞者及舞台剧导演都在创作中开始关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因素:饮、食、呼吸。
导演以曼纽尔·德玛西-莫塔、演员弗朗索瓦·克鲁塞、装置艺术家法布里斯·海博、木偶艺术家吉赛尔·维也纳及米歇尔·布拉吉都为大家带来自己精彩的作品。而编舞拉希德·乌兰登通过作品强有力地为观众揭示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对整个星球的尊重与敬畏”,此次环境月活动中也邀请了深受环保意识影响的爵士乐及电子乐乐队。
此次活动中以加缪戏剧作品《围城状态》为代表,该部戏剧作品出版于二战结束时的加缪剧作,巴黎秋季艺术节总监、法国著名当代戏剧前卫导演2017年度新作《围城状态》,巴黎城市剧院剧团,首次重磅访华演出。
戏剧《围城状态》创作于加缪的著名长篇哲理小说《鼠疫》出版后的第二年,1948年。虽然剧中主题人物亦名“鼠疫”,但该剧与小说《鼠疫》却是两部彼此独立的作品,而非小说的戏剧改编。在剧作的前言中,加缪写道:“该剧并非一部传统结构的戏剧,而是从抒情独白、哑剧、对白、滑稽剧、合唱到集体戏剧的一场融合所有戏剧性表达形式的演出。”
刘烨谈环保:一件特别实在的小事
众所周知,刘烨的家人热衷于环保。作为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大使,刘烨参与了许多保护濒危动物的公益活动,而刘烨的妻子安娜也曾担任第四届中法环境月的推广大使。
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刘烨,作为本届中法环境月的宣传大使出席此次活动。呼吁大家在环境保护需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当被媒体问及如何理解“饮、食、呼吸”这个主题时,刘烨表示,环保从来都不是一个空谈的话题,而2018年的主题更多的是以小见大,以人为本,“环保是一件特别实在的事”。刘烨以自身为例,教大家如何从小事做起,比如:刷牙、洗脸不要总是打开水龙头,要懂得节水。此外,他还透露,他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小习惯,家里一般都是在外面买早餐,他和他的家人都是自带饭盒打包回来。
作为中法密切合作的象征,中法环境月迄今已举办五次,旨在通过各种环保主题,引导大家在各个层面改善地球环境。
每一个商品包括智能手机、快消服装的使用背后蕴含着大量的水投入和排放,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鼓励与支持。目前我国开展了很多小手拉大手活动,对于青少年环境意识的培养越来越为重视,保护环境意识应从娃娃抓起,通过此次中法环境月活动,加深两国文化交流,在环境保护方面达成更多的共识,为全世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