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互译中词义的不对应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ong85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翻译实践中,会经常遇到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风格的差异,及修辞的运用等原因造成翻译过程中的词义不对应的现象。本文旨在从文化,风格,修辞等方面出发,探讨英汉互译过程中的词义不对应现象及其相对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英汉互译;词义;不对应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362-01
  一、文化背景的因素导致词汇文化意义的不对应及其翻译
  (一)思维方式不同。若简单的把思维方式分为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那么总来看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具象性,西方文化更重抽象性。在使用时,汉语也较少有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较多使用具有实际指称意义的具体名词。而英语中尤其注意区分词义的具体与抽象。
  (二)风俗习惯不同。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风土人情,世界因而显现出多样性。本民族的习惯也会在另一种语言里造成不等值的现象。中国人重视家庭伦理,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特别多。美英人追求自由独立,反映在语言上就是英语中称谓词笼统,身份对应模糊。
  (三)历史渊源。历史和文化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产,语言是其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同的文化语境,造成两种语言丰富的词汇,同时也是不可互译的关键因素。
  (四)英汉互译时对文化差异造成的词义不等现象的处理方法。第一种办法就是把最基本的意思翻译出来。例如“灶王爷”译作“the Kitchen God”。外国读者看了知道“灶王爷”是中国厨房里供奉的神。第二种办法是在译文中略加几个字,给读者一点提示。例如:我国先秦思想家就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Chinese thinkers of the pre-Qin days (over 2000years ago) advanced the doctrine “loving people and treating neighbors kindly are most valuable to a country”.在译文中增加了时间“over 2000 years ago”。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二、语言风格造成的词汇风格意义的不对应及其翻译
  (一)适用场合不同,词语在交际中会表达出不同的风格意义来。例如:英语中的daddy, father, male parent这三个词语,它们的概念意义相同,指称的是同一个对象。但这三个词语的风格意义则不同:daddy是非正式的口语词,是孩子在家庭内部的用语;male parent 是较正式的书面用语,常作为专门术语用于正式的文本中(如法律文件、档案材料等);而father一词在文体上则属中性。汉语的“父亲”“爹地”“爸爸”“令尊”这几个词语概念意义完全一样,但它们反映出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等社会环境意义则有很大的差异。
  (二)由于历史、社会、语言等因素等造成的词汇风格意义变化:1、从普通名词到专有名词,从一般语到术语。词汇中从普通名词变为专有名词的现象也多有所见。例如recovery只不过是“恢复”的意思,而在宇航技术中却成了个术语,表示“(航天器的)回收”。2、词义的升格和降格。词义朝褒义方向发展的过程叫做词义的升格,朝贬义方向演变的过程叫做词义的降格。比如有的表示高官的名称,“出身”却很“卑微”。如:marshal(元帅)的原意是“a servant who looks after mares”(喂马的人)。词义降格的例子也不少。Queen (女王,王后),现在在美语中,又作“在同性恋爱中充当女子角色的人”解。
  (三)英汉互译时对文化差异造成的词义不等现象的处理方法。风格之所以难译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要求译者有认识风格的水平;二是要求译者有表现风格的能力。表现译文风格要做到最基本的两点:能区别口头语与书面语;能根据不同的文体使用不同的语言。
  三、修辞手法不同造成的词义不对应
  英语中的修辞决非“文学语言”之专利,它已渗透到各类文体。即使是在网络上,我们每日也能欣赏到很多的英语修辞。那么词义究竟会在不同的修辞中出现怎样的不对应呢?我们不妨从常见的几种修辞中找一下答案。
  (一)明喻(simile)是一种最简单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其基本格式是“A像B”例如:It has long leaves that sway in the wind like slim fingers reaching to touch something.(它那长长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伸出纤细的手指去触摸什么东西似的。)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拟人是把人类的特点、特性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修辞格。But the houses were cold, closed and unfriendly. (可是那些房子冷漠无情,门窗紧闭,一点也不友好。) house 本来是没有感情的,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表现房子里人的冷漠无情。
  四、英汉互译时对修辞格不同造成的词义不对等象的处理方法
  (一)直译。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相类似的常用修辞格,irony(反语),pun(双关),rhetoric question(设问)等。在翻译中当然应当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即在用词和修辞结构上都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形神皆似。
  (二)引申词义。在翻译英语某些用了修辞格的句子时,往往要引申词义。有时按照字面意义和语法结构直译出来会使人感到别扭,甚至不解。为了使行文流畅易懂,要注重词义的选择和引申。
  (三)转换修辞格。原文运用了某种修辞格,有时在翻译中需换用另一种修辞手法,以忠实原文风格,并保持语言感染力。这类修辞格主要包括:oxymoron(矛盾修辞),zeugma(轭式搭配),以及alliteration(头韵)等。英语中常用而汉语中不用或罕用的修辞格,翻译时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对应的修辞格,不能机械照搬原文。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词义不对应是各种语言间因文化等因素造成的必然现象。一方面,笔者强调了语言词汇和其所涉及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知道相关的语言文化环境,那么这种语言是很难被更多的语言学习者所应用的;另一方面,翻译既然是跨文化的传播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干扰信息转换的诸多因素势必成为翻译障碍。现代翻译研究将翻译与传播结合,这样的偏离逐渐减少,更能促使全方位的跨文化交际。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
  参考文献:
  [1]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李文革.西方翻译理论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在一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作宣传、解释。这是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不辜负党的期望和重托,把新闻媒体的工作做得更好,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工作人员必须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素质修养;现场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4
摘要: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讲究原则,勇于在观念、内容、方式方法、手段机制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全面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关键词:与时俱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372-0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