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关怀在我们这个时代被提出的次数越来越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主体性。本文简要叙述了建筑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以及建筑是否做到了人文关怀,并对如何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建筑设计之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关怀;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个性、尊严、理想、独立人格、人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已经不单单作为一个安眠、娱乐之所,更是体现文化修养、艺术个性以及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存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建筑的设计不考虑人的因素,做不好人文关怀,就可以说这一建筑是不成功甚至是不合格的,建筑只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其设计初衷。
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异常活跃,新思潮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作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功能上由过去的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形式由呆板到异彩纷呈。现代建筑愈加富丽堂皇,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凸显出来很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筑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建筑设计未充分考虑使用者心理状态
建筑内部环境的处理上不注重尺度比例,一味追求堂皇宏伟。建筑的门厅和休息厅本是供人们休息、交流和集散之用,然而建筑尺度过大在精神上产生严重的压迫感,这违背了休息放松、娱乐的设计初衷。政府办公建筑采用教堂建筑的风格,即通过夸张内部空间比例让置身其中的人产生敬畏感,这无可厚非。但现在一部分酒店、宾馆甚至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也采用这种建筑风格,这就造成了人和建筑关系的一种错位。
建筑的地方性、民族性逐渐消失
经济的发展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交通便利,互联网的存在也让信息传递更快捷方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愈加深刻,建筑本就是具有个性的存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用户的风俗习惯、民族习惯等。建筑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属性,尽量与当地的文化传统不冲突,而且要传承民族文化。如草原上就应该建造蒙古包,而不是一座哥特式的别墅。但现在许多地方的建筑都千篇一律,失去了本地建筑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新建筑的开发和扩建极其盲目
世界向多元化发展,建筑领域更是如此,建筑类型逐渐增多,功能趋于完善。科技进步给建筑设计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活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传统博大、完整的建筑体系,充满深邃哲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那些蕴含传统文化的旧景观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这些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物夺去了城市形象的主动权。没有了那些旧景观,城市文化传统就不能很好保存,文化没有有力传承的载体,传统的文化风貌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4、未能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需要
无论国家经济和社会如何进步,总避免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状态虽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但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从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上出发,对建筑物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建筑和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针对弱势群体的设计就更要考虑弱势群体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让弱势群体感受到被关爱、被照顾。现在,国内建设了很多针对弱势群体的设施,但是都让人感觉设计不很理想,并没有做到人文关怀。
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精神是设计的灵魂,真正的设计师其作品中一定充满人文关怀,而他本人也必定是人文精神的贯彻者。好的建筑设计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尊重,建筑的存在能够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主体设计宗旨,其核心是设计,其目的是人文关怀。建筑中加入人文关怀就是要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建筑,这一建筑能够让使用者感到舒适放松。同时,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很显著,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将数千年的文化成果渗透在设计中。设计中的人文含量越高,其设计成果就越有特色,设计中的人文内容越多,其设计就越能满足使用者的文化需求。将人文关怀考虑进建筑设计中,具体到各项目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外观造型的设计
建筑物作为一个地区人们居住和活动的中心,它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它还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文化教育成就、社会进步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应能展示城市发展成果。因此,建筑带给人们的应该是生活气息但又不会失掉城市的文化底蕴。应避免将建筑建造为高大雄伟、金碧辉煌而没有生命的建筑。当然,建筑风格应该与其使用功能匹配,政府建筑就應该威严,商场就应该方便消费,学校就应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做好内部功能设施的设计
内部功能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在聚集区需多设计窗户保证通风良好。使用者与建筑相互影响,整体应均衡灵活,局部设计简洁明了,在空间上方便使用者。内部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体工学原则,不要对使用者造成负面影响。公共场所的建筑一旦缺少统一的指示标志,必然导致使用者感到不便。因而,内部导向标示就要充足详细,使建筑内人员接受信息准确快速。导向标示要简单、统一,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
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真正做到无障碍无歧视,关心弱势群体。内部要设计为使用者提供融入社会生活交流的平台,让交流不只是被动交流,建筑物应既提供无拘束的交流空间,也给予他们休息的空间。
做好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范畴,建筑内部装饰能呈现不同一般的文化气息。绿化对任何建筑都是点睛之笔,根据内部空间安排,将花草树木,山水引入其中,给使用者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色彩在内部空间装饰中绝对是重中之重,不同色彩会营造不同的气氛,表达不同的感觉,要充分利用并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装饰。内部空间的装饰要尽量做到简洁,注重空间的流畅性,把握好装饰品的尺度,其尺寸大小应与空间大小相协调。
做好对使用者的了解
设计师在设计前要对使用者进行深入调研,对其生活习惯,空间功能要求,文化层次,心理需要等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对建筑的定位。准确定位建筑使用功能,重视建筑细节设计。从使用者的视角看问题,用使用者的思维思考建筑,充分考虑细节,这样才能设计出体贴入微的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中要提高文化含量,体现文化多元化、视角多元化、个性多元化。
结语
技术如果不能成就一个更富有人性化的社会,也就不会有人性化的设计,更不可能有人文关怀。文化才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建筑这一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尊重文化传统,继承发扬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才能创造出体现文化精髓的作品。卓越的建筑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人文关怀以及随着时代变迁而成长的文化。建筑只有照顾到不同阶层人群的精神、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才能体现更高层次上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于跃.中国有色建设[J].建筑设计必须注重人文关怀.2007,1:31.
[2]汪虹.山西建筑[J].建筑设计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2011,37:30-32.
[3]张戈.环境与规划[J].浅谈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
[4]张晓丽.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图书馆建筑设计与人文关怀.2008,2:63-64.
关键词:建筑设计;人文关怀;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必要性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概念,它与人的价值、个性、尊严、理想、独立人格、人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对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人文关怀就是要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已经不单单作为一个安眠、娱乐之所,更是体现文化修养、艺术个性以及人文关怀和社会发展的存在。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一个建筑的设计不考虑人的因素,做不好人文关怀,就可以说这一建筑是不成功甚至是不合格的,建筑只有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才能够完整的实现其设计初衷。
当前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异常活跃,新思潮新技术不断涌现。建筑作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同过去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革新。功能上由过去的单一化变为多元化,形式由呆板到异彩纷呈。现代建筑愈加富丽堂皇,规模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取得了很大成绩的同时我国的建筑设计中也凸显出来很多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建筑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建筑设计未充分考虑使用者心理状态
建筑内部环境的处理上不注重尺度比例,一味追求堂皇宏伟。建筑的门厅和休息厅本是供人们休息、交流和集散之用,然而建筑尺度过大在精神上产生严重的压迫感,这违背了休息放松、娱乐的设计初衷。政府办公建筑采用教堂建筑的风格,即通过夸张内部空间比例让置身其中的人产生敬畏感,这无可厚非。但现在一部分酒店、宾馆甚至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也采用这种建筑风格,这就造成了人和建筑关系的一种错位。
建筑的地方性、民族性逐渐消失
经济的发展使得地区与地区之间交通便利,互联网的存在也让信息传递更快捷方便。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愈加深刻,建筑本就是具有个性的存在,设计中也要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用户的风俗习惯、民族习惯等。建筑要符合当地的文化属性,尽量与当地的文化传统不冲突,而且要传承民族文化。如草原上就应该建造蒙古包,而不是一座哥特式的别墅。但现在许多地方的建筑都千篇一律,失去了本地建筑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新建筑的开发和扩建极其盲目
世界向多元化发展,建筑领域更是如此,建筑类型逐渐增多,功能趋于完善。科技进步给建筑设计提供了新平台,注入了新活力。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传统博大、完整的建筑体系,充满深邃哲理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不可避免的遭到破坏,那些蕴含传统文化的旧景观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这些现代感十足的建筑物夺去了城市形象的主动权。没有了那些旧景观,城市文化传统就不能很好保存,文化没有有力传承的载体,传统的文化风貌被冲击的支离破碎。
4、未能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需要
无论国家经济和社会如何进步,总避免不了社会弱势群体的存在,其生存和发展状态虽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但现状还是不容乐观。从弱势群体的生理需求上出发,对建筑物应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建筑和空间的无障碍设计。针对弱势群体的设计就更要考虑弱势群体需要被尊重被理解的感受,让弱势群体感受到被关爱、被照顾。现在,国内建设了很多针对弱势群体的设施,但是都让人感觉设计不很理想,并没有做到人文关怀。
建筑设计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精神是设计的灵魂,真正的设计师其作品中一定充满人文关怀,而他本人也必定是人文精神的贯彻者。好的建筑设计体现对人的关爱和尊重,建筑的存在能够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环境。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主体设计宗旨,其核心是设计,其目的是人文关怀。建筑中加入人文关怀就是要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建筑,这一建筑能够让使用者感到舒适放松。同时,中国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很显著,设计师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将数千年的文化成果渗透在设计中。设计中的人文含量越高,其设计成果就越有特色,设计中的人文内容越多,其设计就越能满足使用者的文化需求。将人文关怀考虑进建筑设计中,具体到各项目设计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外观造型的设计
建筑物作为一个地区人们居住和活动的中心,它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它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它还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文化教育成就、社会进步程度、经济发展状况,应能展示城市发展成果。因此,建筑带给人们的应该是生活气息但又不会失掉城市的文化底蕴。应避免将建筑建造为高大雄伟、金碧辉煌而没有生命的建筑。当然,建筑风格应该与其使用功能匹配,政府建筑就應该威严,商场就应该方便消费,学校就应该温文尔雅平易近人。
做好内部功能设施的设计
内部功能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在聚集区需多设计窗户保证通风良好。使用者与建筑相互影响,整体应均衡灵活,局部设计简洁明了,在空间上方便使用者。内部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体工学原则,不要对使用者造成负面影响。公共场所的建筑一旦缺少统一的指示标志,必然导致使用者感到不便。因而,内部导向标示就要充足详细,使建筑内人员接受信息准确快速。导向标示要简单、统一,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
建筑内部功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真正做到无障碍无歧视,关心弱势群体。内部要设计为使用者提供融入社会生活交流的平台,让交流不只是被动交流,建筑物应既提供无拘束的交流空间,也给予他们休息的空间。
做好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范畴,建筑内部装饰能呈现不同一般的文化气息。绿化对任何建筑都是点睛之笔,根据内部空间安排,将花草树木,山水引入其中,给使用者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色彩在内部空间装饰中绝对是重中之重,不同色彩会营造不同的气氛,表达不同的感觉,要充分利用并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装饰。内部空间的装饰要尽量做到简洁,注重空间的流畅性,把握好装饰品的尺度,其尺寸大小应与空间大小相协调。
做好对使用者的了解
设计师在设计前要对使用者进行深入调研,对其生活习惯,空间功能要求,文化层次,心理需要等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对建筑的定位。准确定位建筑使用功能,重视建筑细节设计。从使用者的视角看问题,用使用者的思维思考建筑,充分考虑细节,这样才能设计出体贴入微的建筑。设计师的设计中要提高文化含量,体现文化多元化、视角多元化、个性多元化。
结语
技术如果不能成就一个更富有人性化的社会,也就不会有人性化的设计,更不可能有人文关怀。文化才是人类最有价值的东西,建筑这一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只有尊重文化传统,继承发扬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才能创造出体现文化精髓的作品。卓越的建筑里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建筑本身,而是一种力量,一种人文关怀以及随着时代变迁而成长的文化。建筑只有照顾到不同阶层人群的精神、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才能体现更高层次上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于跃.中国有色建设[J].建筑设计必须注重人文关怀.2007,1:31.
[2]汪虹.山西建筑[J].建筑设计中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2011,37:30-32.
[3]张戈.环境与规划[J].浅谈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
[4]张晓丽.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图书馆建筑设计与人文关怀.2008,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