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高层次的群体,也是未来的汽车消费和汽车发展的重要群体。21世纪以来,国内部分高校开设了《汽车文化》课程,主要介绍汽车历史、品牌、名人、汽车运动和技术文化等,但有关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教育却很少涉及,而汽车消费文化是大众对汽车消费的心态和认知的集中体现,在《汽车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汽车消费文化教育很有必要。
一、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汽车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一种消费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行业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汽车文化。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文化史短且少。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外众多汽车品牌的出现和涌入,让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更加清晰;交通法规和交通礼仪等方面的宣传以及各种形式的车展、车模、车手们也丰富了中国的汽车文化,推动了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在高校中开设了《汽车文化》课程,向在校大学生介绍汽车历史、品牌、名人和汽车运动以及汽车消费文化教育等,将对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汽车消费文化
汽车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消费心态以及文明用车等方面的总体表现,是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文化主要通过汽车消费文化来表现的。
在逐步进入汽车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居民在汽车消费的认识、消费心态以及汽车驾驶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汽车消费文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消费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似乎并不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汽车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汽车这种特殊的商品,被人为地注入了诸多特殊因素和“符号化”,如财富、身份、品味、声望和权力等,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拥有汽车,能消费汽车,成了人们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表征,这就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认识。
(二)汽车消费中的“大”文化情结严重
一直以来,中国人沿袭着“坐轿子”的观念,大家都认为车子就像轿子一样,车子要大一些才舒服、才够气派,所以大多数人在买车时一般都将大空间、大排量汽车作为自己的首选。
(三)炫耀、虚荣和攀比依然主导着我国的汽车消费文化
对高档汽车和新车型的热衷,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豪华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成为国际新车型的秀场。制造商们积极迎合消费者对新车型的热衷心理,不断地推出新车型。在众多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
(三)不文明用车现象频发
自从我国致力于发展汽车制造产业后,国家每年均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道路建设,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公路越修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正处于拥堵的困境中。汽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超速、违规、酒后驾驶,车车之间相互“抢道”、各不相让等,使交通事故逐年递增。
三、在高校中开设《汽车文化》课程
(一)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意义
在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主要目的是对在校大学生普及汽车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汽车产业的历史、工业设计、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并对汽车的边缘文化(包括汽车会展、汽车模特、汽车改装、汽车俱乐部等)进行介绍;最后对大学生普及相关的交通法规及基本礼仪,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在校大学生成为未来汽车社会的模范居民。
(二)汽车消费文化在《汽车文化》课程中的必要性
在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在向大学生介绍汽车历史、品牌、汽车运动及技术文化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教育,符合我国汽车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必要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消费文化
汽车消费文化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有车族还是无车族,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汽车消费文化氛围。通过《汽车文化》课程这个平台,着重介绍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在校大学生对汽车消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
2.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步入汽车消费的平民时代。通过对汽车消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
3.强调生态主义和人文主义
首先,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汽车消费群体,培养其良好的节能及环保意识是《汽车文化》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由于国家的不断投入,中国的路网不断扩大,但我国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决定了道路面积不可能达到美国等国家的水平,巨大的车流量使道路变得极为拥堵,从而降低了其他重要运载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效率,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最后,尊重汽车文明和公民消费汽车的权利,在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加以引导,兼顾汽车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利益,营造汽车时代的和谐,体现人文关怀。
4.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养成文明用车习惯
首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明白汽车消费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汽车的根本功能,即代步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便利。其次,在购车时要克服汽车消费中的“大”文化情结,端正心态,量力而行,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或家庭使用的汽车,切忌盲目跟风和攀比。最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础的交通法规培训,增强其法规法律意识,强调文明的用车习惯,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爱。
通过《汽车文化》课程平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树立正确的汽车审美观和消费观,加强交通意识、环保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和文明用车的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汽车社会未来文明的使用者和发展者。
一、汽车文化
汽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与汽车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当一种消费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它就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用,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汽车行业也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汽车文化。
中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车文化史短且少。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外众多汽车品牌的出现和涌入,让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更加清晰;交通法规和交通礼仪等方面的宣传以及各种形式的车展、车模、车手们也丰富了中国的汽车文化,推动了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在高校中开设了《汽车文化》课程,向在校大学生介绍汽车历史、品牌、名人和汽车运动以及汽车消费文化教育等,将对中国汽车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汽车消费文化
汽车消费文化是指人们对汽车的认识、消费心态以及文明用车等方面的总体表现,是汽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文化主要通过汽车消费文化来表现的。
在逐步进入汽车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居民在汽车消费的认识、消费心态以及汽车驾驶等方面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汽车消费文化,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消费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似乎并不符合中国基本国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汽车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中国,汽车这种特殊的商品,被人为地注入了诸多特殊因素和“符号化”,如财富、身份、品味、声望和权力等,更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拥有汽车,能消费汽车,成了人们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的表征,这就是大多数消费者对汽车文化的认识。
(二)汽车消费中的“大”文化情结严重
一直以来,中国人沿袭着“坐轿子”的观念,大家都认为车子就像轿子一样,车子要大一些才舒服、才够气派,所以大多数人在买车时一般都将大空间、大排量汽车作为自己的首选。
(三)炫耀、虚荣和攀比依然主导着我国的汽车消费文化
对高档汽车和新车型的热衷,使中国成为了世界豪华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成为国际新车型的秀场。制造商们积极迎合消费者对新车型的热衷心理,不断地推出新车型。在众多新车型中,大排量的汽车比例不断上升。
(三)不文明用车现象频发
自从我国致力于发展汽车制造产业后,国家每年均投入巨额资金用于道路建设,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公路越修越多,道路越来越拥挤。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交通正处于拥堵的困境中。汽车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超速、违规、酒后驾驶,车车之间相互“抢道”、各不相让等,使交通事故逐年递增。
三、在高校中开设《汽车文化》课程
(一)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意义
在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主要目的是对在校大学生普及汽车文化知识,使学生了解汽车产业的历史、工业设计、品牌文化、消费文化;并对汽车的边缘文化(包括汽车会展、汽车模特、汽车改装、汽车俱乐部等)进行介绍;最后对大学生普及相关的交通法规及基本礼仪,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在校大学生成为未来汽车社会的模范居民。
(二)汽车消费文化在《汽车文化》课程中的必要性
在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在向大学生介绍汽车历史、品牌、汽车运动及技术文化之外,对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教育,符合我国汽车发展的需要,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必要性。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消费文化
汽车消费文化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有车族还是无车族,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汽车消费文化氛围。通过《汽车文化》课程这个平台,着重介绍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知识,使在校大学生对汽车消费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更深的了解。
2.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步入汽车消费的平民时代。通过对汽车消费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
3.强调生态主义和人文主义
首先,在校大学生是未来的汽车消费群体,培养其良好的节能及环保意识是《汽车文化》课程的重要内容。其次,由于国家的不断投入,中国的路网不断扩大,但我国耕地面积的严重不足决定了道路面积不可能达到美国等国家的水平,巨大的车流量使道路变得极为拥堵,从而降低了其他重要运载工具的行驶速度和效率,甚至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最后,尊重汽车文明和公民消费汽车的权利,在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对汽车生产和消费加以引导,兼顾汽车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车族和无车族的利益,营造汽车时代的和谐,体现人文关怀。
4.树立正确的汽车消费观,养成文明用车习惯
首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明白汽车消费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汽车的根本功能,即代步工具,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便利。其次,在购车时要克服汽车消费中的“大”文化情结,端正心态,量力而行,在经济能力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或家庭使用的汽车,切忌盲目跟风和攀比。最后,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基础的交通法规培训,增强其法规法律意识,强调文明的用车习惯,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珍爱。
通过《汽车文化》课程平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汽车消费文化教育,使他们能正确认识汽车的根本用途,树立正确的汽车审美观和消费观,加强交通意识、环保意识、人文关怀意识和文明用车的意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成为汽车社会未来文明的使用者和发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