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关栋天、周立波“兄弟分手”事件,已成为人们饭前茶后的热议话题,莫衷一是。我与周立波相识已有20多年,当年他在滑稽舞台上塑造的人物即使是小角色,也很有深度,光彩照人,比起他的同龄甚至前辈都略胜几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滑稽天才。后因种种原因,几度沉浮,虽暂离舞台,但生活的磨砺,使其滑稽天赋更具内涵,这一点作为周立波当年的好兄弟之一的关栋天清晰地意识到他的独特表演能与香港的栋笃笑相比美,绝对能胜过一夜成名的蔡嘎亮。于是就有了后来一票难求的“海派清口”。
周立波还是比较念旧的,他事业低谷时,我曾为他写过几篇文章,后来就不太往来了。兰心的首场“海派清口”演出,他还记着我,邀请我忝列。其实,最初兰心的几场演出,是周立波当年的另一位兄弟孙徐春牵头的。后来,孙徐春退出了“海派清口”的制作团队,从此关栋天独撑“一爿天”。
前几天,报载周立波关于泡饭、鲍鱼鱼翅之说,笔者以为:周立波首先应该感恩,因为没有关栋天包括孙徐春的力挺和先期的投入,就没有后来成为上海一道文化风景的“海派清口”。这好比一棵树苗,没有阳光雨露,就会干枯致死,也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关于关栋天,他若能知足,从兄弟的平和心态泰然处置各种矛盾,兄弟情谊还会长久存在。本人和友人曾经包装过其他草根明星,待到他们红极一时之时,连泡饭都没给我和友人吃上一碗。试想若关栋天包装后两者,会是什么局面?
这里我想讲述一个赵本山与姜昆的小故事。上世纪80年代,姜昆率领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遭遇滑铁卢,但当地的民间艺术团的演出却火爆异常。其中一位演瞎子的演员,演技十分了得,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赵本山,和他演对手戏的就是潘长江。姜昆返京后,就向当年春晚的总导演力荐赵本山。果然,赵本山不负厚望,一炮打响,从此成为中国春晚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主餐。赵本山成为小品王后,至今还逢人必说,没有姜昆就没有我赵本山;而姜昆则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没有我姜昆,赵本山早晚也会大放异彩的。从中我们不难悟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但要有超群的技艺,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从“兄弟分手”说到滑稽戏。“海派清口”的火爆,恰恰折射出当前滑稽舞台的衰弱。人们喜闻乐见的滑稽是海派文艺的重要枝干。自近百年前的滑稽三大家以来,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曾留下过《七十二家房客》《满园春色》等许多滑稽戏精品,也涌现了姚慕双、周柏春、袁一灵、杨华生、笑嘻嘻等一大批滑稽名家。真可谓剧目琳琅,流派纷呈。
随着岁月无情地流逝,当年的那些滑稽泰斗已离我们远行。硕果仅存的杨华生、绿杨也因年事已高,已不可能再登台,连承上启下的双字辈这一代演员也与舞台渐行渐远了。眼下,虽有王汝刚们成为当今滑稽界的中坚力量,但演员队伍是参差不齐,无论其艺术水准还是演员的个性、行当,已远不可与当年的鼎盛同日而语了。至于滑稽戏舞台剧目,如今是传统的经典作品演不了,演不好,新剧目又排不出,打不响,偶尔有几部定向戏(指“包场”的)也是场外客满红灯高挂,而场内却人头廖寂。
但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电视的今天,电视滑稽情景剧和由滑稽演员担纲参与的电视栏目,也俨然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足以说明人民群众对滑稽戏的钟爱。于是,本已很稀少的滑稽演员都热衷于电视的拍摄,有的甚至不惜工本,动用一切手段加盟之。因为只要在其中挑大梁、饰角色,就能走红,即使经常客串,混个脸熟,也能为世人接受,风光无限。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一些媒体是推波助澜,误导了广大群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极大地挫伤了一些滑稽舞台守望者的积极性。
前阵子,旨在振兴滑稽而举办首届十佳滑稽演员评选,观众参与积极,影响甚广。但此次评选,很多演员没有参加,既不见新人冒出,更没有佳作面世。而且当选的十佳演员中,有一些在滑稽戏舞台上是没啥建树的。其实一个演员的根一定是在舞台上的,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和角色,靠的是自身的基本功:说、学、做、唱,如果没有这些扎实的东西,我可以断定,他的艺术生命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不久前,已退休的滑稽艺术家严顺开执导了一部以上滑青年演员为主角的舞台大戏。但主演常因拍摄电视而耽误舞台剧的排练。对此,严顺开非常不满,严厉地批评这种现象:一个没有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演员,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大家的。一夜成名,一步登天是不可取的。尤其对年轻人,要珍惜自己饰演的角色,因为演员有戏演是幸福的。
与跌落低谷的滑稽戏一样,相声也面临尴尬的局面,虽然好演员仍是一茬接一茬,还有姜昆、冯巩们,但已出不了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式的顶尖演员了。这使我想起了侯耀华说他当年为什么没跟随其父学相声,而攻化学。因其父侯宝林说,你成不了我。仔细思量确实耐人寻味。我的理解是先不说天赋条件,如今现代人优越的生活环境已没有了大师的生活阅历,没有了当年的优胜劣汰,也没有了他们那种刻苦、执着的敬业精神。我想我们上海的滑稽戏也是如此。
当年不登大雅之堂的滑稽,眼下已成为大多数上海人的艺术欣赏首选。几代滑稽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很多的欢笑和快乐,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代人并没很好地挖掘、继承、发展这门上海独有的海派艺术。这里有许多客观的因素,需要全社会来关注、解决,但最主要的还是这支滑稽队伍自身建设的问题。
真正好的演员不是捧出来的,而一定是用一生的赤诚在舞台上和艺术实践中摸爬滚打而铸就的。在急需培养更多的滑稽后备力量的同时,愿我们滑稽演员们能德艺双馨,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人民的期望。
周立波还是比较念旧的,他事业低谷时,我曾为他写过几篇文章,后来就不太往来了。兰心的首场“海派清口”演出,他还记着我,邀请我忝列。其实,最初兰心的几场演出,是周立波当年的另一位兄弟孙徐春牵头的。后来,孙徐春退出了“海派清口”的制作团队,从此关栋天独撑“一爿天”。
前几天,报载周立波关于泡饭、鲍鱼鱼翅之说,笔者以为:周立波首先应该感恩,因为没有关栋天包括孙徐春的力挺和先期的投入,就没有后来成为上海一道文化风景的“海派清口”。这好比一棵树苗,没有阳光雨露,就会干枯致死,也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关于关栋天,他若能知足,从兄弟的平和心态泰然处置各种矛盾,兄弟情谊还会长久存在。本人和友人曾经包装过其他草根明星,待到他们红极一时之时,连泡饭都没给我和友人吃上一碗。试想若关栋天包装后两者,会是什么局面?
这里我想讲述一个赵本山与姜昆的小故事。上世纪80年代,姜昆率领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遭遇滑铁卢,但当地的民间艺术团的演出却火爆异常。其中一位演瞎子的演员,演技十分了得,此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赵本山,和他演对手戏的就是潘长江。姜昆返京后,就向当年春晚的总导演力荐赵本山。果然,赵本山不负厚望,一炮打响,从此成为中国春晚不可或缺的一道文化主餐。赵本山成为小品王后,至今还逢人必说,没有姜昆就没有我赵本山;而姜昆则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没有我姜昆,赵本山早晚也会大放异彩的。从中我们不难悟出,真正的艺术家,不但要有超群的技艺,而且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从“兄弟分手”说到滑稽戏。“海派清口”的火爆,恰恰折射出当前滑稽舞台的衰弱。人们喜闻乐见的滑稽是海派文艺的重要枝干。自近百年前的滑稽三大家以来,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后,曾留下过《七十二家房客》《满园春色》等许多滑稽戏精品,也涌现了姚慕双、周柏春、袁一灵、杨华生、笑嘻嘻等一大批滑稽名家。真可谓剧目琳琅,流派纷呈。
随着岁月无情地流逝,当年的那些滑稽泰斗已离我们远行。硕果仅存的杨华生、绿杨也因年事已高,已不可能再登台,连承上启下的双字辈这一代演员也与舞台渐行渐远了。眼下,虽有王汝刚们成为当今滑稽界的中坚力量,但演员队伍是参差不齐,无论其艺术水准还是演员的个性、行当,已远不可与当年的鼎盛同日而语了。至于滑稽戏舞台剧目,如今是传统的经典作品演不了,演不好,新剧目又排不出,打不响,偶尔有几部定向戏(指“包场”的)也是场外客满红灯高挂,而场内却人头廖寂。
但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的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电视的今天,电视滑稽情景剧和由滑稽演员担纲参与的电视栏目,也俨然成了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足以说明人民群众对滑稽戏的钟爱。于是,本已很稀少的滑稽演员都热衷于电视的拍摄,有的甚至不惜工本,动用一切手段加盟之。因为只要在其中挑大梁、饰角色,就能走红,即使经常客串,混个脸熟,也能为世人接受,风光无限。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一些媒体是推波助澜,误导了广大群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也极大地挫伤了一些滑稽舞台守望者的积极性。
前阵子,旨在振兴滑稽而举办首届十佳滑稽演员评选,观众参与积极,影响甚广。但此次评选,很多演员没有参加,既不见新人冒出,更没有佳作面世。而且当选的十佳演员中,有一些在滑稽戏舞台上是没啥建树的。其实一个演员的根一定是在舞台上的,他们所塑造的人物和角色,靠的是自身的基本功:说、学、做、唱,如果没有这些扎实的东西,我可以断定,他的艺术生命肯定是不能长久的。
不久前,已退休的滑稽艺术家严顺开执导了一部以上滑青年演员为主角的舞台大戏。但主演常因拍摄电视而耽误舞台剧的排练。对此,严顺开非常不满,严厉地批评这种现象:一个没有在舞台上摸爬滚打的演员,是不可能成为艺术大家的。一夜成名,一步登天是不可取的。尤其对年轻人,要珍惜自己饰演的角色,因为演员有戏演是幸福的。
与跌落低谷的滑稽戏一样,相声也面临尴尬的局面,虽然好演员仍是一茬接一茬,还有姜昆、冯巩们,但已出不了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式的顶尖演员了。这使我想起了侯耀华说他当年为什么没跟随其父学相声,而攻化学。因其父侯宝林说,你成不了我。仔细思量确实耐人寻味。我的理解是先不说天赋条件,如今现代人优越的生活环境已没有了大师的生活阅历,没有了当年的优胜劣汰,也没有了他们那种刻苦、执着的敬业精神。我想我们上海的滑稽戏也是如此。
当年不登大雅之堂的滑稽,眼下已成为大多数上海人的艺术欣赏首选。几代滑稽人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很多的欢笑和快乐,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代人并没很好地挖掘、继承、发展这门上海独有的海派艺术。这里有许多客观的因素,需要全社会来关注、解决,但最主要的还是这支滑稽队伍自身建设的问题。
真正好的演员不是捧出来的,而一定是用一生的赤诚在舞台上和艺术实践中摸爬滚打而铸就的。在急需培养更多的滑稽后备力量的同时,愿我们滑稽演员们能德艺双馨,无愧于这个时代和人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