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理论宣讲团建设的路径思考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肩负着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大学生理论宣讲团是高校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裁体,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担当精神,通过育人育己,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起着主导和核心作用.如何创新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改造受教育者的主观世界采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 ,是当前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
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和设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党和国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经验.2021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向度,回应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彰显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性.
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复合性及生态保护的预防性特征对我国环境刑事规制提出了新的要求.现行流域环境刑事规制理论、制度及司法实践存在着刑事规制法益不清、规制范围狭窄、责任实现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的制度目标.落实环境刑事规制在流域重大战略实施中的刚性保障作用,需要根据流域生态系统特性,结合流域重大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重塑流域生态系统整体法益保护理念,拓展全要素的流域环境规制功能范围,并确立一体化的责任目标实现路径.
“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地贯通大中小学不同阶段,以系统化的观念和体系,教育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构建大中小学“四史”教育一体化建设的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使学生从历史中激发信仰、汲取力量,激励青年一代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
利用2001-2013年工业企业专利申请的微观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工具变量以及双重差分等方法,考察土地供给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 表明,限制性土地供给会倒逼企业创新,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广延边际方面,而非强度边际方面.即缩减土地供给主要促使更多的企业申请专利,而不是促使已经申请专利的企业申请更多专利.机制分析表明,创新补偿效应是上述影响的机制,限制性土地供给会倒逼企业增加创新投入,而政府的主动筛选和市场的选择效应均不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土地供给对企业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更大
新加坡杜南发先生藏有1915年鲁迅(周树人)致胡绥之书简一封,随信附赠胡氏南齐永明六年(488年)造像拓片一枚.鲁迅早期书信大多亡佚,此信是现存民国以来最早的一封鲁迅书信手稿,亦是近年来鲁迅手稿的重要发现之一.永明六年造像拓片则是鲁迅和周作人较早搜集、鉴藏、整理和研究的乡邦金石文献,周氏兄弟日记、鲁迅所遗金石手稿和周作人早期金石研究文字对此多有记载.新发现鲁迅书信手稿和拓片是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期间调查及搜集碑拓等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见证,值得关注.
1968年3月3日,许广平与儿子周海婴、长孙周令飞祖孙三代来到任职于中国社科院的好朋友董秋斯、淩山夫妇家,她谈起鲁迅手稿被戚本禹等转移事、谈起因此要上书党中央事,突然悲从中来、心脏病复发,经医院抢救无效而不幸辞世.①在那段不同寻常的岁月,许广平的追悼会以很小的规模匆匆举行,《人民日报》以很小的篇幅报道,也只刊登出越南胡志明主席的唁电,②而其他人的挽联、唁电、唁函在当时根本不为外人看到.在1998年即许广平诞辰100周年时,上海方面召开专门的纪念会;2000年3月,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的《许广平纪念集》由百家
期刊
鲁迅作为美术批评家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美术批评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他以一个敏锐的、深刻的、辩证的、客观的现代美术批评家身份介入中国现代美术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推进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健康发展及中国现代美术批评话语体系的建构.
在“革命文学”论争①的历史背景下,鲁迅与郁达夫合作,于1928年6月在上海推出了《奔流》杂志.鲁迅亲自主持《奔流》的编辑工作,从刊物内容到插图的选择、封面的装帧,无不沁透着鲁迅的心血.《奔流》的创办“是鲁迅的一生之中,对中国文艺影响最大的一个转变时期.”这一年,鲁迅开始系统地绍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品,“而他的后半生的工作的纲领,差不多全在这一时期里定下来的”.②正是在《奔流》的创办过程中,鲁迅开启了他之1930年代关于如何处理革命与文学关系、如何对待旧文学传统以及自我身份定位等问题的思考.
期刊
“朝花夕拾”是鲁迅同名回忆性散文集目前通行的名称写法,但在手稿、初刊和初版本中,实际写作“朝華夕拾”.这种变化并不符合繁简转化规则,却既没有注释,也未有研究,长期以来被理所当然地当作异体字处理.通过对手稿、报刊、单行本、全集等收入情况的爬疏和考察,发现“花、華”的替换具有单向性,在鲁迅本人写作时已经混用.但这种替换是在“朝華/花”语汇的历史语境下形成的,因而可能隐藏了“花朵”义项之外的其他意涵.看似相同的语言文字体现出不同时代相异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