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教”代表着什么?站在语文的角度,张萍老师向我们做出这样的解读:“当我们把‘教’字拆开,便能看到它蕴含的三重含义,左边为‘孝’,代表良好的德行,右边为‘文’,代表博学求知。而它的里面是一个‘子’,寓意要把学生放在心中。教师把‘教’拆开,同时扮演好其中的每一个角色,合在一起,便能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
以“医者仁心”拯救阅读
从小对语言文学的热爱,注定了张萍与语文学科的缘分。刚入职的那几年,张萍获得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电视台兼职做播音员。说是兼职,其实并没有报酬,不过这也让她有机会结识不同的人,有机会从课堂以外的角度去感受语文的魅力。热衷于语言表达的张萍,第一次参与播音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了做全职播音员的想法。
1989年,福安撤县建市,正在电视台兼职播音的张萍,有幸被选中与另一位男老师搭档,担任现场主持。那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也到了现场,落座于离张萍不远处的主席台上,全程听完了她的播报。那是她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一次,现在回想起来,张萍心中总有说不出的自豪。
“当播音员的那几年,因为工作需要,我读了各式各样的文章,看了许多影片,也写过不少东西,大概是那时,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我不管读到什么,总爱在读完之后写上一点感受。”闲暇之余,阅读是张萍最闲适的消遣,她读书很随性,有时浏览个大概,一个月便能读完好几本,有时遇到一本好书,又会忍不住翻来覆去地咀嚼上好几遍。在博客刚兴起时,张萍便申请了一个博客账号,每日更新自己的阅读所感。到现在,张萍的博客中已经累积了1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
2010年10月,张萍随恩师王立根老师参访学校的途中,偶然获赠了由王慧茹博士编著的《抢救阅读理解》一书。其中,封面醒目的“抢救”二字格外抓眼,如一块灼热的烙铁印刻进她的脑海。“看到标题的那一刻,我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我国国民每年阅读图书4.5本,仅为日本国民阅读量的九分之一。而我国国民阅读另一个让人忧虑的倾向是‘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功利性的阅读泛滥是未来教育的敌人,它折射出了世风的浮华、浮躁。”张萍说道。在她眼中,阅读并非很遥远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像穿衣吃饭般贴近生活,如果阅读都需要“抢救”,那么作为语文教育者,或许便不得不反思教育环节的问题,不得不以“医者”的身份加入拯救阅读的队列中。
随后的十年时间,张萍不间断地探寻着拯救阅读的方法,其间的每一次培训,每一场示范课的比赛,都不断刷新着她对阅读的理解。2019年,一次考察活动,张萍结识了黄建伦老师与他的团队,他们所提出的“写∞手: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主张,以活动为引领,让学生将文学应用、实践于生活,在做中学,在语文行旅中,师生共赴阅读的多样可能。张萍感慨道:“从黄建伦这一群年轻老师的行动中,我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的阅读主张——阅读是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的,阅读中的食、色、行、野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回望自己十年的探索,张萍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阅读·阅美”。
寻找阅读之“食色行野”
“以阅读为原点,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从‘食、色、行、野’四个维度探秘阅读”,在《阅读:食色行野》一書中,张萍对“阅读·阅美”主张作出这样的解释。
何为阅读的“食色行野”?张萍讲解道:“‘食’即解读阅读资源,包括教材在内的课内外一切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资源,从而激活审美情思;‘色’即交融阅读形态,领略审美情感,它指融合形态各异的文本,探寻与时俱进的阅读形态;‘行’即邂逅阅读意象,培育审美情致,它指在不同时间与不同课堂中遇见诗歌、散文、小说的文本意象与生本意象;‘野’即拓展阅读视野,生长审美情趣,它指一种滋养本心、生长审美的视界。”
因此,张萍在阅读教学中,始终秉承着这四个维度,以此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日的晨读,学生不是泛泛而读,而是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阅读。周一读古诗文,张萍便让学生脱离注释,通过反复地读去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够依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周三读《道德经》,这是张萍要求学生掌握的课外读物,她要求学生读完后,不仅能背,也要能明白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为何,在如今社会又具有何种意义;周五读时文,即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的时事文章,张萍希望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了解时事的同时,也能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书籍,一首音乐、一部电影、一场戏剧、一次旅行,凡是能够陶冶心灵之美的,都是阅读。”张萍说道。每周,她会拿出两节课,为学生播放精选的视频节目,她称之为“阅读视野”。张萍不拘泥于单一的题材,她选择的视频,有《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这样的优质综艺,也有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话剧表演,也有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等,这些视频不仅对经典著作作了详细的解读,且强烈的现场感也赋予其独特的感染力,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除了视频,张萍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奇”点,便是音乐阅读,她称之为“阅音阅美”。课前5分钟,张萍一定会给学生播放音乐,或古典,或流行,甚至是年轻人喜欢的Hiphop,任何类型的音乐都可能出现在张萍的歌单上。她在自己的书中写道:“音乐对人类生活和意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哲学家也用音乐的寓言来寄喻他最难表述的思想。这种最微妙的创造性的形式,也就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因此,音乐阅读的目的,正是将这样的思想内容传达给阅读者,赋予其对美的感受,正如她常说的:“喜欢音乐的孩子,一定是充满灵性的。”
逆风扬帆,拼搏出彩
2013年,张萍以福建名师的身份前往新疆支教。大概是缘分使然,在同行的队伍中,她结识了后来的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的校长肖骁。在相互熟识之后,肖校长对她的教育理念十分欣赏,正好当时厦门外国语学校将在石狮开设新的分校,于是肖校长便想邀请张萍加入他们的团队。为了说服她,肖校长请来当地的教育局局长,局长半开玩笑地说:“我们闽南有首歌‘爱拼才会赢’流传很广,就像歌里唱的,我们闽南人都是爱拼爱闯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带着这所学校闯出一番成绩。” 于是2016年,张萍作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第一批教学管理团队成员,来到这所全新的学校。然而现实的条件却比她想象的更为艰难,刚来时,教学楼还在搭建,操场也还没有铺好,第一次进学校,还是戴着安全帽进去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能在工地看到教育局局长与校长的身影,奔波在各个角落,亲自监督着建校的每一项工作。正是他们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信念,打动了张萍,从那时起,她便在心底承诺,要带领这所学校有所作为。
学校正式办学以后,张萍从学科教师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教研、科技副校长一路走来,身兼多职,为学校的建设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她参与讨论并确立了“达明博雅、润泽人生”的学校办学理念,也明确了“知源、健体、尚学、远志”的学校培养目标,奠定了学校的办学基础。
同时,学校几乎所有的新教师招聘工作,她都参与其中,组织了多场千人以上的自主招生考试。她与教研团队一起为教师量身制定青年教师“风羽计划”、骨干教师“风帆计划”等教师成长计划,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关注教师反省与成长的时间,注重教师课堂教育实践的空间,助力教师与时俱进地快速成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短短五年,这所全新的学校,便在他们的带领下,实现了难以想象的飞跃。2019年,首届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70.98%,本一上线率为32.85%;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达89%,本一率为50.92%;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已经突破97%,特殊类上线率67%,并且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此外,2019届中考成绩位居泉州第四名,收获中考状元,2020届继续位列泉州前列,2021届再获中考状元。对于一所建校5年的学校,已然是一个无比斐然的成绩。
今年暑假,张萍收到一份特别的邀约——几位2014届毕业生邀请她前往西湖重聚。7年时间,几位学生均已硕士研究生毕业,有的考上了博士,有的已经收到了名企的录用通知。他们都曾是张萍资助过的学生,如今,他们也回馈给张萍最好的礼物——一张崭新的毕业证书。7年,或许改变了他们的容貌,但不变的,是师生间最朴实真挚的情感。西湖之上的合影,将这份重逢的喜悦永恒定格。
阅读是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的,阅读中的食、色、行、野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
GOOD TEACHER
张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副校长,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党员,福建省优秀教師,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十三五”教学名师,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培训专家,曾荣获第五届“人教杯”大赛一等奖、第八届“语文报杯”大赛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阅读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所主持的多项课题均获国家级奖项,发表教育论文50余篇。
以“医者仁心”拯救阅读
从小对语言文学的热爱,注定了张萍与语文学科的缘分。刚入职的那几年,张萍获得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到电视台兼职做播音员。说是兼职,其实并没有报酬,不过这也让她有机会结识不同的人,有机会从课堂以外的角度去感受语文的魅力。热衷于语言表达的张萍,第一次参与播音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有了做全职播音员的想法。
1989年,福安撤县建市,正在电视台兼职播音的张萍,有幸被选中与另一位男老师搭档,担任现场主持。那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也到了现场,落座于离张萍不远处的主席台上,全程听完了她的播报。那是她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的一次,现在回想起来,张萍心中总有说不出的自豪。
“当播音员的那几年,因为工作需要,我读了各式各样的文章,看了许多影片,也写过不少东西,大概是那时,我养成了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我不管读到什么,总爱在读完之后写上一点感受。”闲暇之余,阅读是张萍最闲适的消遣,她读书很随性,有时浏览个大概,一个月便能读完好几本,有时遇到一本好书,又会忍不住翻来覆去地咀嚼上好几遍。在博客刚兴起时,张萍便申请了一个博客账号,每日更新自己的阅读所感。到现在,张萍的博客中已经累积了100多万字的文字材料。
2010年10月,张萍随恩师王立根老师参访学校的途中,偶然获赠了由王慧茹博士编著的《抢救阅读理解》一书。其中,封面醒目的“抢救”二字格外抓眼,如一块灼热的烙铁印刻进她的脑海。“看到标题的那一刻,我想到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我国国民每年阅读图书4.5本,仅为日本国民阅读量的九分之一。而我国国民阅读另一个让人忧虑的倾向是‘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功利性的阅读泛滥是未来教育的敌人,它折射出了世风的浮华、浮躁。”张萍说道。在她眼中,阅读并非很遥远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像穿衣吃饭般贴近生活,如果阅读都需要“抢救”,那么作为语文教育者,或许便不得不反思教育环节的问题,不得不以“医者”的身份加入拯救阅读的队列中。
随后的十年时间,张萍不间断地探寻着拯救阅读的方法,其间的每一次培训,每一场示范课的比赛,都不断刷新着她对阅读的理解。2019年,一次考察活动,张萍结识了黄建伦老师与他的团队,他们所提出的“写∞手: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主张,以活动为引领,让学生将文学应用、实践于生活,在做中学,在语文行旅中,师生共赴阅读的多样可能。张萍感慨道:“从黄建伦这一群年轻老师的行动中,我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的阅读主张——阅读是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的,阅读中的食、色、行、野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回望自己十年的探索,张萍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理念——“阅读·阅美”。
寻找阅读之“食色行野”
“以阅读为原点,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从‘食、色、行、野’四个维度探秘阅读”,在《阅读:食色行野》一書中,张萍对“阅读·阅美”主张作出这样的解释。
何为阅读的“食色行野”?张萍讲解道:“‘食’即解读阅读资源,包括教材在内的课内外一切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的资源,从而激活审美情思;‘色’即交融阅读形态,领略审美情感,它指融合形态各异的文本,探寻与时俱进的阅读形态;‘行’即邂逅阅读意象,培育审美情致,它指在不同时间与不同课堂中遇见诗歌、散文、小说的文本意象与生本意象;‘野’即拓展阅读视野,生长审美情趣,它指一种滋养本心、生长审美的视界。”
因此,张萍在阅读教学中,始终秉承着这四个维度,以此培养学生的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日的晨读,学生不是泛泛而读,而是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阅读。周一读古诗文,张萍便让学生脱离注释,通过反复地读去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够依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周三读《道德经》,这是张萍要求学生掌握的课外读物,她要求学生读完后,不仅能背,也要能明白老子所要表达的思想为何,在如今社会又具有何种意义;周五读时文,即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的时事文章,张萍希望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了解时事的同时,也能累积更多的写作素材。
“阅读,不仅仅局限于书籍,一首音乐、一部电影、一场戏剧、一次旅行,凡是能够陶冶心灵之美的,都是阅读。”张萍说道。每周,她会拿出两节课,为学生播放精选的视频节目,她称之为“阅读视野”。张萍不拘泥于单一的题材,她选择的视频,有《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这样的优质综艺,也有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改编的话剧表演,也有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等,这些视频不仅对经典著作作了详细的解读,且强烈的现场感也赋予其独特的感染力,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除了视频,张萍阅读教学的另一个“奇”点,便是音乐阅读,她称之为“阅音阅美”。课前5分钟,张萍一定会给学生播放音乐,或古典,或流行,甚至是年轻人喜欢的Hiphop,任何类型的音乐都可能出现在张萍的歌单上。她在自己的书中写道:“音乐对人类生活和意识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哲学家也用音乐的寓言来寄喻他最难表述的思想。这种最微妙的创造性的形式,也就启示着最深刻的内容。”因此,音乐阅读的目的,正是将这样的思想内容传达给阅读者,赋予其对美的感受,正如她常说的:“喜欢音乐的孩子,一定是充满灵性的。”
逆风扬帆,拼搏出彩
2013年,张萍以福建名师的身份前往新疆支教。大概是缘分使然,在同行的队伍中,她结识了后来的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的校长肖骁。在相互熟识之后,肖校长对她的教育理念十分欣赏,正好当时厦门外国语学校将在石狮开设新的分校,于是肖校长便想邀请张萍加入他们的团队。为了说服她,肖校长请来当地的教育局局长,局长半开玩笑地说:“我们闽南有首歌‘爱拼才会赢’流传很广,就像歌里唱的,我们闽南人都是爱拼爱闯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带着这所学校闯出一番成绩。” 于是2016年,张萍作为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第一批教学管理团队成员,来到这所全新的学校。然而现实的条件却比她想象的更为艰难,刚来时,教学楼还在搭建,操场也还没有铺好,第一次进学校,还是戴着安全帽进去的。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都能在工地看到教育局局长与校长的身影,奔波在各个角落,亲自监督着建校的每一项工作。正是他们这份对教育的执着信念,打动了张萍,从那时起,她便在心底承诺,要带领这所学校有所作为。
学校正式办学以后,张萍从学科教师到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教务处主任、教学教研、科技副校长一路走来,身兼多职,为学校的建设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她参与讨论并确立了“达明博雅、润泽人生”的学校办学理念,也明确了“知源、健体、尚学、远志”的学校培养目标,奠定了学校的办学基础。
同时,学校几乎所有的新教师招聘工作,她都参与其中,组织了多场千人以上的自主招生考试。她与教研团队一起为教师量身制定青年教师“风羽计划”、骨干教师“风帆计划”等教师成长计划,以校园文化为抓手,关注教师反省与成长的时间,注重教师课堂教育实践的空间,助力教师与时俱进地快速成长。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短短五年,这所全新的学校,便在他们的带领下,实现了难以想象的飞跃。2019年,首届高考本科上线率高达70.98%,本一上线率为32.85%;2020年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上线率达89%,本一率为50.92%;2021年,高考本科上线率已经突破97%,特殊类上线率67%,并且有4人被清华、北大录取。此外,2019届中考成绩位居泉州第四名,收获中考状元,2020届继续位列泉州前列,2021届再获中考状元。对于一所建校5年的学校,已然是一个无比斐然的成绩。
今年暑假,张萍收到一份特别的邀约——几位2014届毕业生邀请她前往西湖重聚。7年时间,几位学生均已硕士研究生毕业,有的考上了博士,有的已经收到了名企的录用通知。他们都曾是张萍资助过的学生,如今,他们也回馈给张萍最好的礼物——一张崭新的毕业证书。7年,或许改变了他们的容貌,但不变的,是师生间最朴实真挚的情感。西湖之上的合影,将这份重逢的喜悦永恒定格。
阅读是与生命趣味真诚贴近的,阅读中的食、色、行、野就像穿衣吃饭一样自然。
GOOD TEACHER
张萍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副校长,语文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共党员,福建省优秀教師,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十三五”教学名师,福建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带头人,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培训专家,曾荣获第五届“人教杯”大赛一等奖、第八届“语文报杯”大赛二等奖、中国教育学会阅读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所主持的多项课题均获国家级奖项,发表教育论文50余篇。